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重大的回族节日,都离不开清真寺,象圣纪节这样宗教色彩很浓、活动范围仅限于清真寺,参加者主要是回族穆斯林信教群众的节日自不必说。即使象开斋节、古尔邦节这样已成为回回民族民俗化了的节日,同样与清真寺有着密切的联系,分析清真寺与回族节日的关系,对于我们认识回族节日文化的特点及社会价值,都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2.
马燕 《回族研究》2006,(3):105-111
经堂教育作为回族民间教育的主流,不仅传承和巩固着回族文化,而且也深深地影响着回族的发展。经堂教育教材作为实施教育的经典文本而成为回族文化的主要承载方式,但它体现的不仅仅是文化本身,更重要的是作为一种纽带,体现了回族生生不息的民族“基质”,而且在今天看来,它仍然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以田野调查资料为依据,从经堂教育教材的历史沿革与当代变迁的继承和变异中,探寻回族经学教材体制发展的足迹。  相似文献   

3.
纵观中国回族教育,其发展与特定历史阶段的国家政治环境、民族内部的主体性与文化自觉息息相关。相对国家主流教育,回族教育始终属于少数民族民间教育,具有与生俱来的民族性、宗教性、民间内敛性与调试工具性。回族教育通过自身与时俱进的调适和发展,对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创新始终起到积极作用。当下云南回族民间教育的调适与发展,表现为不同层次民间教育文化圈的回族文化再生产。在现代民族国家体系和全球化背景下,国家力量和国际环境对中国回族教育产生重要影响。为应对全球化背景下的回族教育危机,应加强回族民间社团的组织与机制建设,全面开展回族民间教育体制创新,积极谋求社会化的民族教育渠道和方式。  相似文献   

4.
禹虹 《民族学刊》2017,8(1):50-52
油香在回族人的生命中不仅仅是物质载体,而且被回族人注入复杂含义,在家庭、社会、宗教活动中充当特有意义的象征,成为一种典型的文化符号。油香以其“先入为主”的姿态,游走于回族人的重大节日及任何一个人生礼仪,油香在每个回族人的生命中有了“迎来送往”和“生死与共”的意义。本文以人类学传统的田野方式为基点,结合文学与学术的叙述方法,描述了中国回族饮食文化中颇为重要的一种食物———油香,并阐述了其作为一种文化符号在中国回族饮食文化中的重要意义,以期为饮食人类学在饮食文化研究中提供一些线索及思考。  相似文献   

5.
民间信仰是中国文化和价值体系的重要组成,有着悠久的传承历史.本文回顾了民间信仰进入人类学和社会学学术视野的历程,对这一领域中极具影响力的“弥漫性宗教-制度性宗教”范式进行了系统解读,凸显了民间信仰的结构特性和主体价值,探讨当代民间信仰的概念范畴、互动结构和变迁机制上面临困境和挑战.通过引入“嵌入性”等新的理论概念和分析进路,可以推动这一学术领域的视角转换与研究创新.  相似文献   

6.
回族医药史事自唐宋时期开始,已干余年之久;回族医药的某些理论、学科、药物炮制、民间验方以及体疗、食疗、保健都有不同程度的民族特色,回族医学(即早期的伊斯兰医学)随着穆斯林的东来进入中国。与当时中国传统医药文化融合而形成了今日的回族医药。回族医药实质上渊源于消化、吸收、继承了阿拉伯医学并与古代中医完美结合这两个方面,是“东西合壁”的产物。当代回族文化的综合发展,为回族医药学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整理、发掘研究回族医药对于丰富我国民族医药宝库,促进国际医药文化交流,促进人民身体健康及回族民族医院的建…  相似文献   

7.
回族流行音乐在中国流行音乐民族化热潮中发展了近30年,相关研究却凤毛麟角。作为当代回族文化之一,回族流行音乐集中体现了回族文化传统与现代的交会,并在回族地区和回族群众中产生了一定的影响。阐释和分析当代回族流行音乐的基本概念、生成机制、创作和消费群体、素材来源和发展趋势,不仅可见回族传统文化在当代的传承,也可见当代回族的精神需求、现代意识和审美情趣,还应看到回族流行音乐是回族音乐和流行音乐乃至回族文化和世界文化发展的双向追求。  相似文献   

8.
回族留学生与云南现代伊斯兰文化姚继德近现代时期对云南回族穆斯林而言,是一段极为重要的民族人口、宗教教育及文化复兴之关键阶段。而清季光绪以来,留东(日本)、留埃(埃及)、留学越南河内法属学校及香港地区之滇籍回族学生,在这场持续数十年之久的云南现代回族文...  相似文献   

9.
大通,似一叶翡翠,镶嵌在青藏高原的东北部,这里山青水秀、物产富饶,自古以来就是个多民族聚居的地方。在历史的长河中,各民族繁衍生息,共同发展,描绘了一道道绚丽多姿的民族民俗风景线。 在大通,提起回族,无不想到回族的主要节日──尔德节、古尔邦节和圣纪节。回族人民在生活上较多地保留着本民族古老的习俗,信仰伊斯兰教,生活习俗带有一定的宗教色彩。回族人民以面食为主,遇有节庆或招待客人时,喜用牛羊肉包糖饺、手抓羊肉、煮鸡或炒“双碗”、“八盘”等菜。在饮料方面,喜喝调有花椒、姜皮、草果、大香、桂皮等的“热物茶…  相似文献   

10.
浅议甘肃回族的文化变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文化向先进文化变迁及新的文化认同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在当代主体文化发生深刻变迁的势态下,甘肃回族较为封闭的文化价值体系也表现出明显的开放性。在与各族文化的互动中,在主体文化的辐射和传播作用下,甘肃回族传统文化不断被创新、涵化、整合,其变迁过程既是一个不断吸收他  相似文献   

11.
在中南半岛的泰国北部清迈、清莱等府 (省 ) ,生活着来自中国云南近万人口的回族穆斯林侨胞 ,当地泰族用北部泰语将他们称之为“秦霍人”。作为中国回族在东南亚地区的一个派生族群 ,他们是明末清初以后 ,云南回族长期从事跨国长途马邦商贸活动、清末杜文秀领导的回民反清起义失败后的逃难、抗日战争和 1 949年新中国成立、土地改革等历史过程中形成的一个特殊群体。该族群至少已存在了 2 0 0年以上 ,至今仍保持着鲜明的云南回族穆斯林传统的宗教属性、风俗习惯、文化传统和汉语方言。笔者根据今夏亲临其地的田野调查资料 ,对该族群的移民简史、路线、原因、现状作了扼要介绍 ,是国内对该族群的一篇报告 ,是中国回族学研究的一个新领域  相似文献   

12.
马锡珍 《中国民族》2007,(10):32-33
回族舞蹈是伴随着回回民族的形成、发展而逐渐形成的,是在伊斯兰文化和中国本土文化的双向交流、渗透过程中新的文化创造,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组成部分。由于宗教观念和民族生活的特定性,回族舞蹈无论是流散于民间的娱乐活动还是舞台表演的作品创作,都是在以表现民族精神气质、反映民族思想感情、展示民族生活风貌过程中形成自己艺术审美独特风范的“这一个”。回族舞蹈的发展也必将是在当代精神的发展创新中,不断完善着自己“这一个”的形式美创造。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后10年,回族穆斯林民间报刊大量出现成为一种十分醒目的文化现象,其中以兰州市回族穆斯林民间创办的<开拓>杂志持续办刊时间最长,发行量最大,民间社会影响最深,成为这一文化现象的一个突兀的"符号".本文通过对这一文化现象的透视,认为这一凸现在改革开放社会大背景上的文化现象是回族穆斯林之文化自觉与精神渴望的必然结果.同时,这一文化现象作为应合大社会变迁的滥觞于民间的文化自觉运动,又成为20世纪末回族穆斯林文化振兴的标志.  相似文献   

14.
伊斯兰教在本土化、民族化的进程中,涌现出了一大批像王岱舆、刘智等学通四教的著名学者,他们在促进伊斯兰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交流方面作出了积极的贡献。近代云南回族学者马德新在继承前辈成果的基础上又有新的突破。本文从伊斯兰教与儒家文化的不同关怀、共同之处和回族穆斯林的两种关怀和双重认同几个方面论述了马德新的学术思想,对当今回族的现代化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云南回族的对外贸易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云南是一个多民族的边疆省,回族先民700年前从阿拉伯和中亚进入云南,除了执行军事任务戍边屯田外,素有商业传统,因而形成与邻国交往中长达数百年的民间对外贸易的历史。今天在改革开放中,成为发展对外贸易的优势。  相似文献   

16.
文章对哲赫忍耶、嘎德林耶、虎夫耶等回族伊斯兰教门宦的宗教礼仪中蕴含的宗教伦理思想进行了考察和分析,认为这些伦理道德虽然具有明显的宗教色彩,但它们有着很强的适应力,尤其在实现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融合与沟通,以及对回族穆斯林的团结稳定和经济文化发展方面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桂榕 《回族研究》2011,(2):100-105
全球化是认同问题不可回避的当下背景。当下回族的国家认同表现出宗教、族群、国家交融的情境性与多元化的现代性特点。作为个体的回族,表现出信徒与国家公民双重身份叠合的现代性认同;作为族群的回族,表现出凝聚与疏离的现代性认同。在这种时代背景下,伊斯兰教认同与乌玛家园作为回族的理想图景,与民间社会不断通过伊斯兰文化再生产来调适国...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对以清真寺、拱北为代表的回族宗教建筑的考察,目的在于研究回族古代建筑文化的演进过程及艺术特征。一些有着共同宗教信仰的少数民族,其民族文化的特征很多是体现在宗教上,其文化传承和交流也往往以宗教为载体。正是从这个视角,本文认为,中国古代回族清真寺、拱北等建筑形制及装饰特征由初期的阿拉伯风格到中国传统殿宇式建筑群风格的变化,从一个侧面证实了在回族形成过程中伊斯兰文化中国化的演变。  相似文献   

19.
寻求民族传统与现代意识的统一创造具有时代特征的回族舞蹈回族的生活意识和情感,积淀了回族的文化传统,凝聚着鲜明的民族个性.回族传统文化真实、形象地记录了回族的历史文明,是当代回族舞蹈的母体和根基.回族舞蹈决不能脱离民族的土壤、传统的土壤.但是,光在民族土壤上停步不前,不接受当代进步文化思潮和创作经验,也是没有出路的.一个优秀的民族舞蹈总是民族传统与现代意识的综合体现,因为民族传统不是僵化、凝固的,它在强大的时代洪流  相似文献   

20.
<正>云南回族穆斯林对伊斯兰教的研究,有着深厚的历史基础。纳忠教授在1957年3月14日《云南日报》发表的《清代云南回族人与伊斯兰教文化》一文中说:"云南回族对伊斯兰学术的教学与研究,大约开始于元代……可以考得出的,大概开始于明末、清初。"清代中叶以后,中国伊斯兰教的研究较以往有了新的发展和突破,云南回族人马德新和马联元是其中的代表人物。马德新一生用阿拉伯文、波斯文、汉文写成的著述多达三十余种,内容极为广泛,举凡教义、教典、教律、宗教哲学、阿拉伯文法、天文、历史、地理无不见于其著作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