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安徽农业综合开发的实践与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安徽农业综合开发促进了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推进了农业结构调整和农业产业化经营,加快了农业现代化进程。当前农业综合开发有一系列有利条件,也存在一些问题。应采取措施切实做好新阶段农业综合开发工作。  相似文献   

2.
何克亮 《东岳论丛》2002,23(5):59-61
为适应入世后的新形势 ,保护和发展我国农业 ,需要采取综合性的应对措施。但根本性的措施是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 ,通过优化结构 ,提高农业的整体素质和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相似文献   

3.
农业市场化、国际化的宏观背景为浙江进行深层次的农业结构调整提供了新机遇.浙江农业结构调整要走出小打小闹的传统模式,一方面,要充分利用国内外农业资源,为加快农业结构调整创造有利条件;一方面,要依靠新的农业科技进行品种创新并诱导市场需求的形成,引导农民将生产要素投入边际报酬较高的优质高效农业.在促进农业结构调整的过程中,要通过农业生产组织方式、经营方式等的变革,率先完成从传统农业到现代农业的飞跃.  相似文献   

4.
新阶段我国农业发展的特征、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农业改革和开放导致农业发展的机理以及新阶段农业发展的目标特征、主体特征、手段特征、方式特征、机制特征、道路特征予以揭示,对新阶段农业改革、开放和发展存在的问题加以分析,在农业改革、开放和发展之间的逻辑关系的基础之上,提出新阶段推进系统性、针对性和战略性农业改革,扩大农业有序开放,从而化解农业发展的资源紧约束,解决新阶段农业发展中“两偏高、十偏低”问题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2 1世纪要尽快实现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奋斗目标 ,关键是实行经济体制和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性转变。农业转变增长方式 ,实现集约经营 ,最根本的就是通过技术进步 ,提高农业增长的科技含量 ,特别是要加快技术创新步伐 ,注重农业高新技术的攻关、开发和应用。这是我国农业迈上新台阶的根本性措施 ,也是我国农业的希望所在  相似文献   

6.
农业市场对农业发展的意义是革命性的。一国农业的现代化推进过程,从一个侧面来看是其市场范围、交易结构、交易规则和交易组织等逐渐演变的过程。农业开放蕴含的制度优选机制,可以大大加速农业市场的现代化变革进程。  相似文献   

7.
农业科技人才是防范农业风险的关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1世纪,我国农业已进入了一个新的全面发展的经济转型时期。在这个时期,农业将面临着许多风险。而防范和化解农业风险靠的是掌握了农业科技的人才,农业科技人才是防范和化解农业风险的主体和关键,因此,必须重视农业科技人才在防范和化解农业风险中的作用,并采取得力措施,努力建设高素质的农业科技人才队伍。  相似文献   

8.
我国农业自然灾害风险现状、成因及应对机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我国是世界上农业自然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农业自然灾害的发生对我国的农业正常生产构成了极大威胁。农业自然灾害最终成为风险受两方面因素的影响:一是自然灾害冲击的大小;二是风险主体抗击冲击能力的大小。如果自然灾害的冲击很小,或者虽然冲击很大,但风险主体抗击风险冲击能力很强,则形不成风险。因此,对农业自然灾害风险形成机理的分析,要从自然灾害冲击和风险主体抗击冲击能力两方面来观察。农业自然风险对于农业生产来说是不可避免的,但这种风险是可以管理的。农业风险管理策略按不同的层次,一般可以分为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层次。宏观是指公共机构行为者(中央政府/国际组织);中观是指以组群为基础的行为者(社区/地方政府)或以市场为基础的行为者(保险/金融公司);微观指个人或家庭。  相似文献   

9.
农业支持:世界农业政策的新动向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世界农业政策正在由农业保护向农业支持转变 ,农业支持将逐步成为世界农业政策的主流。 190多年的农业保护的经验教训使人们深刻认识到农业保护的弊端。农业支持是为了纠正农业保护的负面作用 ,恢复市场机制的基础作用 ,增强农业产业活力和竞争力。农业支持符合WTO规则 ,减少财政赤字和纳税人负担。入世后的中国农业迫切需要农业支持 ,中国应当建立以“绿箱政策”为主导的、财政与金融直辖市配合的农业财政支持体系 ,辅之符合WTO规则的农业产业的法律保护体系  相似文献   

10.
农业经营主体、农业风险与农业保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西社会科学》2016,(2):38-43
农业保险的推行有利于分散农业风险、恢复农业生产、稳定农民收入。随着农业现代化的推进,农业经营主体出现分化,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迅猛发展。除了不可抗力的自然风险,专业化、规模化、市场化的新型主体可能面临更多的市场风险、技术风险和社会风险,传统的、非正规的风险应对措施已不能完全满足其应对风险冲击的需求。  相似文献   

11.
农业现代化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物质保障,也是实现"四化同步"的关键。农业现代化的核心是农业生产力的提高,这得益于现代高效率生产要素的规模化使用。因此,农业的适度规模经营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根本途径,而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主体无疑是规模经营实现的践行者和推动者。集体化的适度规模经营代表了我国农业未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2.
赵瑾 《兰州学刊》2012,(1):216-218
农业知识产权文化是影响并制约在农业发展过程中产生的农业知识产权在社会中反映出的道德、价值、传统观念、哲学与信仰的复合体系统。而我国的传统农业文化与现代知识产权制度的冲突使农业知识产权文化的传播与传承经历种种困难,将现代农业知识产权文化的核心理念注入旧有封闭的农业生产文化、培养农户的知识产权意识、树立农业企业的知识产权战略意识及建立政府的积极作为机制等都是解决现实问题的有益尝试。  相似文献   

13.
农业产业化的实质是农业市场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农业产业化是中国农业市场化改革的必然结果 ,也是农业发展的希望所在。从市场角度探讨农业产业化的进程和模式 ,可以更清楚地认识到 ,农业产业化的实质就是农业市场化。把握这一点 ,有助于深入了解农业产业化对农村发展的影响和作用 ,推动农业沿着市场化、产业化、现代化的道路逐步发展 ,最终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  相似文献   

14.
高振宁 《兰州学刊》2005,23(2):75-77
本文讨论了经济发展中的三种农业问题及针对这些问题采取的不同的农业政策.通过对我国指标的考察,我们认为我国农业中存在的是相对贫困问题,应该采取从剥夺农业向反哺农业过渡的政策.  相似文献   

15.
农业环境政策与农业协调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业与环境政策一体化的目的是要使农业政策和环境政策从长远来看互相支持和互相增强,在制定和实施有关农业经济政策的早期就对环境问题加以考虑。农业政策和环境政策要在经济目标和环境目标之间做出恰当的折衷。这样的政策应当是预防性的、主动性的政策,而不是反应性的政策,而且积极的和消极的环境因素都会成为政策制定、发展和实施的有机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6.
现代农业发展模式的理论溯源与实践反思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农业生产方式的选择上,古典主义、马克思主义、民粹主义这三大学术传统存在显著分歧,这不仅与它们的学术关怀不同有关,也与产生和发展的时代、地域、文化背景有关.我国目前农业的发展存在对西方"现代农业"如农业规模化、农业集约化、农业市场化等模式进行全面提倡和推广的趋势,无论在政策上还是实践上都显现了将其口号化、普适化和苛求化的征兆,而缺乏对这些外来模式解构和内化的过程.本文认为,在我国目前的政治、经济和社会背景下,允许并提倡农业生产结构和农业生产方式的多元性发展是适合农业、农村、农民发展的最佳路径,具有中国特色的农业发展道路应藉此来构建.  相似文献   

17.
90年代以来 ,农业产业化的经营方式引起了黑龙江省各方面的重视 ,并进行了由浅入深的实践。它的实践使人们认识到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特定历史时期 ,农业产业化可以把农业拓展到工业和第三产业 ,使农业真正成为国民经济的有机组成部分 ,能有效地解决农业比较利益偏低、农民收入增长缓慢问题 ,并能牵动整个国民经济进入良性循环的轨道。一、黑龙江省农业产业化现状1 .区域经济主导产业群已具雏形。全省在总体布局上重点培育和发展了粮豆薯、乳肉革、糖麻烟、瓜果菜、水产品、林产品、中药材、建筑材料、草苇、山特产品等十大主导产业。目…  相似文献   

18.
农业保险——中国农业保护方式选择的方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白硕 《重庆社会科学》2005,(2):36-38,51
本文在分析我国农业保险问题成因的基础上提出:借鉴国际国内发展农业保险的经验,通过加强农业保险的法制建设、加快农业保险经营体制的改革和加大国家财政对农业保险的支持力度,建立和完善我国的农业风险保障机制,促进农业的健康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9.
20.
福建现代农业发展目标与路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发展现代农业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福建省发展现代农业的有效路径可以分为龙头企业带动型、特色(品牌)农业主导型、现代农业园区驱动型、休闲观光拉动型、设施农业提高型、外向农业推动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