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学派是由不同学术个体研究个性的张显和聚合而形成的社会性团体。与政治、经济和宗教等团体相比,学派的特点明显可见:学术性团体、特殊的研究实践、隐性的学术体制和具有社会历史性影响。判断是否为学派的标准如下:自然形成且以学术为旨归的组织结构、特定的研究方向和风格、成员之间的关系具有拟亲情性质、拥有叫得响的研究成果、学术主张为学界所瞩目,以及学派不是宗派。学派的产生和存在与学术发展具有正相关关系,不同学派间的争鸣是学术繁荣的前提。我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领域中存在学派,例证有:通史学派、价值论学派、文本学派、中国化学派和范式或叫反思学派。  相似文献   

2.
从比较文学学科发展史看文化软实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比较文学实质上是当代文学国际软实力较量的舞台.比较文学的学科发展,从法国学派的影响研究,到美国学派的平行研究,到中国学派的跨文明研究,都蕴含着软实力的较量.发展当代文化软实力,应当成为我国的文化战略目标.要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就要加强比较文学研究,提倡"送去主义",增强国际间的交往和对话.中国比较文学树立起"跨文明研究"的"中国学派",在国际学术界取得影响和承认,为形成"和而不同"的多元文化共存共荣的当代世界文学与文化格局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3.
4.
西方犯罪学理论百年嬗变脉络梳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冠 《中州学刊》2006,11(1):98-100
西方犯罪学发展经历了古典犯罪学、犯罪生物学、犯罪社会学、犯罪心理学和现代犯罪学五个研究阶段。犯罪古典学派认为犯罪原因是人的趋利避害的本性;犯罪生物学派认为犯罪原因是隔代遗传;犯罪社会学派把犯罪原因归咎于社会;犯罪心理学派研究了心理因素与犯罪的关系;现代犯罪学研究则更为广泛。西方犯罪学研究的实证性、多元性、实践性、普及性特点值得我们借鉴和思考。  相似文献   

5.
围绕二战后同盟关系的破裂等问题,文章对冷战史研究的正统学派(又称传统学派)、修正学派和后修正学派做了全面详细的分析。  相似文献   

6.
唐诗研究的鉴赏学派与闻一多的贡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认为 ,纵览唐诗研究史 ,大致有基于不同研究方向的三大学派 :考据学派、鉴赏学派、历史学派。三者既有区别 ,又有联系。闻一多先生学殖深厚 ,融汇三者 ,是唐诗研究鉴赏学派在现代的杰出代表。其鉴赏研究有五大特点 :①深入诗人内心世界 ,常用“现身说法” ;②具有强烈深沉的历史感 ,每取高屋建瓴之势 ;③突出美感分析 ,致力于从感性体验到理性认识的转化 ;④用诗化的语言说诗 ,充分表现诗人本色 ;⑤论析指向哲理的升华和规律的总结 ,达到诗歌鉴赏的理想境界。因此其许多观点极具启发性和挑战性。闻一多的成就使鉴赏学派超越古典阶段而获得现代性 ,使之完全可以与世界同行对话 ,影响十分深远 ,其研究经验值得今人继承发扬  相似文献   

7.
岳世平 《学术界》2006,(4):281-285
本文着重探讨了当代西方政治发展理论领域较有代表性的三个学派:体系功能学派、社会进程学派和比较历史学派,旨在通过对这三个流派的简要梳理,概述其各自代表人物的主要观点,分析其不同侧重点的理论内涵,总结出当代西方政治发展理论的两大主题及其合理思想对当代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启迪。  相似文献   

8.
王慧博 《理论界》2006,(3):169-170
本文概述了大众文化的产生,比较了法兰克福学派及英国文化学派对大众文化研究的异同点,分析了法兰克福学派对中国大众文化产生的影响及在该影响下中国大众文化的特征。  相似文献   

9.
近代以降,社会巨变,为了解决古今问题、中西问题和学术转型之需要,产生了多种学术流派。湖湘学派与公羊学派之间及其内部因为观念和旨趣的不同而出现的门户之见,不利于学术的健康发展。桐城派在近代借湘乡派崛起出现过短暂的辉煌,后在民国时期受到新文化运动中“文选派”“章门学派”等的冲击而逐渐式微。傅斯年创办史语所,以兰克史学重“语言学”和“档案”的路数来改造当时学术界的研究路向,深受欧洲史学的影响。傅斯年的史料观和治学方法成为史语所研究的范式,傅氏个人霸道的秉性和不徇私情的作风也深刻影响了史语所的风格。民国时期,新文化派和东方文化派围绕经学存废进行论战,南北学派的论争在多个学术领域展开,但学派纷争影响了学术发展,呼吁南北学派的合作与团结成为时代的呼声。近代学人日记以记载的连续性和洞察隐微的笔触,按照当时情境将零散的片段叙述以历史剪影的形式保存下来,为我们还原和解读近代学术流派的旨趣与纷争提供了相对客观、真实的“历史影像”。  相似文献   

10.
长期以来,人们始终认为法兰克福学派和伯明翰学派的理论路径各不相同,在对两者的研究方面,分析、论述不同点多于相同点。其实,几十年西方文化研究的轨迹证明,无论是法兰克福学派还是伯明翰学派,其文化研究的路径虽然有着明显的差异,但坚持某些马克思主义的立场、方法却是共同的,从某种意义上说,两者在研究路径上的共同点更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11.
政府俘获理论的比较分析——芝加哥学派与弗吉尼亚学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芝加哥学派和弗吉尼亚学派是公共选择理论的两个重要学派,它们都从经济学角度对规制领域中的政府俘获问题(或利益集团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提出了规制机构为特殊利益集团服务的观点。但是,二者在理论假设、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竞争影响、租金耗散等问题上观点迥异,从而形成20世纪七八十年代政府俘获理论研究上的不同派别。  相似文献   

12.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市场是欧美新经济社会学领域中一个最为活跃的研究主题.与经济学者关于市场是一种“规则”的认识不同,新经济社会学者视市场为社会结构,是社会建构的,然而对于市场社会建构的基本机制他们却存在分歧:有的认为是网络机制,有的认为是制度机制,有的认为是“述行”机制.对以此为基础形成的三大学派的主要研究成果进行系统梳理和比较分析,可以发现本领域未来的研究方向及其对国内研究的启发.  相似文献   

13.
城市文化的发展已变成当代城市发展中核心问题,而学术文化又是城市文化的灵魂.因此建设“深圳学派”,其目的通过学术文化的发展引领深圳市的发展.此次会议围绕着建设“深圳学派”,讨论了建设深圳学派的意义、“深圳学派”的内涵、深圳学派建设与文化的关系、建设深圳学派的可能性、建设深圳学派的理论构想、建设“深圳学派”的现实途径等几个焦点问题.  相似文献   

14.
西方新公共管理运动兴起之后,重塑政府学派提出的"顾客理论"遭到了新公共服务学派的批判。双方主要在政府对待民众的角色选择、政府服务的对象、价值取向和实现方式上存在纷争。  相似文献   

15.
作为新政治经济学浪潮中崛起的两个经济学分支,公共选择学派和新制度经济学派的核心观点虽然大相径庭,但在对待制度变迁上却又形成了一定程度的互补,本文分别参照两派经济学家的经典思路提出了对中国税制调整改革的一些设想,认为中国税收的制度变迁首先必须厘清利益格局,向着符合社会倾向的方向改革,其次要注意改革成本的归宿不能殃及民众。  相似文献   

16.
施琳 《江汉论坛》2002,(6):27-30
20世纪60年代,美国经济人类学界发生了一场影响广泛的"大辩论",辩论的双方是所谓的"实在主义学派"和"形式主义学派",他们对经济人类学研究的适当方式与人的本性等基础理论问题进行了热烈的辩论.这场学术争论并不局限于经济人类学范围,而是在美国社会科学圈中产生了一定影响.本文较为系统和深入地研究了这一学术现象,并从学科和学说发展史的角度,对其作了分析与归纳.  相似文献   

17.
新古典经济学和经济史学分别源自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演绎学派和历史学派。二者的分歧早已出现,长期以来其差异性观点和多元化方法的竞争,共同促进了政治经济学的发展。20世纪初,双方的激烈竞争导致学科分裂,也影响了二者的发展。成为主流的新古典经济学因过度演绎和脱离现实而备受批评,经济史学也逐渐淡化了历史学派面向现实的研究传统。厘清上述发展历程,有助于深入理解经济史学的意义和新古典经济学所存在问题的根源,进而推动经济史学回归历史经济学的传统,促进经济学和经济史学的良好互动与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8.
比较文学学科理论经历了法国学派、美国学派与中国学派的发展历程,形成了影响研究、平行研究和变异学研究的学科方法。国内学者多从纵向的角度考察这些学派与学科方法的更迭变化,忽视了对比较文学学科理论的横向研究。横向研究比较文学学科理论凸显的是比较文学在发展的过程中所形成的共性,这是对学科发展过程的深一层把握。从横向看,中西方比较文学在建构学科理论时存在着两个误区:过分注重学派建构与文学真理的诉求;学派固守疆域,文学真理压制了文学他化的灵性。中国学派提出了变异学研究,虽然也有学派疆域与真理残留的尾巴,但它突破了法国学派与美国学派的局限,是国内比较文学有代表性的学科理论之一,应该引起我们的关注。  相似文献   

19.
伊壁鸠鲁学派从原子运动的偶然性出发,推导出人的意志自由,道德责任的前提获得成立。斯多亚学派由于坚持泛神论的本体论,逻格斯统治着一切,人类便失去了意志自由,道德责任得以消解。两个学派还由此出发得出了不同的人生目的论,伊壁鸠鲁学派主张追求快乐而斯多亚学派主张服从上帝。  相似文献   

20.
大量关于"凯恩斯学派和货币学派"或"财政主义学派和货币主义学派"之间激烈论战的报导付梓于报刊杂志,使得人们认为二者的分歧很大,互不相容,但通过分析后可知,这远非事实真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