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现代社会普遍认同的强调适度消费的节俭观,实质是一种中庸之俭。资本主义早期禁欲主义的节俭观虽然强调节俭对于生产的积极作用,具有强烈的进取精神,但禁欲主义的倾向使其失去了人文关怀。树立“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的进取型节俭观,对于现实的经济和道德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亚当·斯密作为十八世纪重要的伦理学家和西方古典经济学的奠基人,从当时的资本主义社会生产需要出发,在消费伦理上力倡节俭、反对奢侈,其伦理观具有深刻的辩证性质.斯密的这一消费伦理观在现当代对于我国建设节约型社会仍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墨子的节俭消费观在与奢侈消费观的相互比较中日益显示其现代价值:它不仅有利于抑制富人阶层的盲目消费与过度消费,使之趋向于合理与适度,而且还有助于缓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的和谐有序。同时,墨子节俭思想的主旨对于构建一个节约型政府与社会也具有借鉴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墨子所提倡的以节用、节葬、非乐等为主要内容的节俭思想是中国传统消费伦理的主流,对建构现代条件下的新型消费伦理现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现代消费伦理观的建构应立足当下并与传统的节俭思想相承接,反对浪费,提倡"俭而有度,合理消费",是现代新型消费伦理观的特点.  相似文献   

5.
略论中国古代的勤俭美德及其现实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古代勤劳美德的内涵包括克勤于邦,自强不息,吃苦耐劳;节俭美德包括俭以立德,以俭持家治国和不奢不吝等思想。勤劳和节俭美德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在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大力弘扬中华民族勤劳节俭的传统美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宋代吴县范氏家族虽然一门三相,但一直保持着节俭固穷的家风。这种家风的形成是基于范仲淹早年忍贫苦读的经历和其生母谢氏未及享受荣华便与世长辞,具体表现为克己自律、节俭持家和教子节俭。范氏家族秉持节俭固穷家风的原因有三:节约钱财以周济族人和贫寒士子、俭能养德远祸以及居安思危为子孙作长远打算。  相似文献   

7.
《墨子》的节俭消费理论是一个严密的体系,由节俭原因、标准、操作方法以及社会效应四部分组成。支撑着《墨子》消费理论的三大根基是其逻辑思路、人性理论及宗教信仰理论。当代人类面临严重的生态危机,《墨子》的节俭消费理论对于身处生态困境的当代人类有着深刻的启迪。  相似文献   

8.
当前,节俭式创新受到业界和学界的广泛关注。为更好地寻求资源约束与消费者对"足够好"产品需求之间矛盾的解决办法,基于商业模式设计视角,以阿里巴巴的淘宝和淘工厂模式为研究对象,通过案例研究法探讨效率型商业模式和创新型商业模式对节俭式创新的影响机制。案例分析结果表明,效率型商业模式通过商业模式画布中的客户细分、渠道、成本结构来影响节俭式创新;创新型商业模式则通过价值主张、收入来源、合作伙伴来影响节俭式创新。  相似文献   

9.
所谓勤劳节俭,勤劳指的是人们对待劳动的态度与品格,作为道德规范,它要求人们热爱劳动,积极参加劳动,用自己的双手创造和丰富自己的生活;节俭,指的是人们对待个人生活欲望的态度,它要求人们节制自己的生活欲望,约束自己的消费行为,节约生活,节约财用。纵观中华五千年的历史,勤俭兴邦,奢侈覆国;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可以说是一条普遍的规律。《左传》中说:“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出”就是说俭朴是品德的全面体现,是道德的根本。奢侈是万恶之首,也是万恶之源。几千年来,中华民族一向以勤俭为美德。崇尚俭朴、提倡廉洁、反对奢侈,摒弃浮华、…  相似文献   

10.
金世宗是金朝九帝中最崇尚节俭的皇帝。他在位三十年不尚奢华,崇尚节俭,对于一个封建帝王来说,实属不易。金世宗在吃、穿、住、用个人生活方面节俭如一;竭力反对铺张浪费;减少修建土木工程;减少进贡、禁止馈献;抑制佛教。对金世宗来说,崇尚节俭是他获得“小尧舜”美誉的一个重要原因;对拨乱反正后的金朝社会来说,提倡节俭也不失为恢复和发展经济的明智之举。  相似文献   

11.
中国古代存在“节用”与“侈靡”两种有关消费的思想:儒家、道家、墨家崇尚勤俭节约;法家强调消费对生产的促进作用。二者是辩证的关系。其对建立“节约型社会”、树立新的节约观、提倡科学消费观,具有深刻的启示。  相似文献   

12.
发扬勤俭节约传统美德 共同构建节约型社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建设节约型社会,是中华民族勤俭节约传统美德的继承和发扬,也是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不仅是对传统美德的继承和发扬,也是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13.
杨小华 《东方论坛》2009,(5):10-13,18
节用是墨子的重要思想之一,具体包含节用、节葬、非乐等内容。墨子的节用主张是中国传统消费观的主流,对于纠正市场经济条件下产生的某些不正之风,对于建构现代条件下的新型消费观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现代消费观的建构应立足当下并与传统的节用思想相承接,反对浪费,提倡“俭而有度,合理消费”,应是现代新型消费观的特点。  相似文献   

14.
结合对历史经验的总结和现阶段的客观需要 ,从三方面的关系即艰苦奋斗勤俭建国与扩大内需的关系、与提高生产效率的关系、与党的建设的关系 ,论述艰苦奋斗勤俭建国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仍然是需要的  相似文献   

15.
本文系统地阐述了勤与俭的道德内涵和道德要求,以及中华民族崇尚勤俭传统的道德实践,论述了勤俭思想对当代中国道德建设的借鉴、启迪价值。  相似文献   

16.
自党中央提出“八项规定”以来,我国掀起了建设节约型社会的新风尚。高管节俭作为高管个人特征的重要体现,对企业经营具有重要的影响。基于高阶梯队理论,以2008—2020年沪深A股国有上市企业为研究样本,探讨了高管节俭特质对企业绩效的影响以及女性高管对二者关系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高管节俭对企业绩效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随着高管节俭程度的提高,企业绩效得到显著改善;女性高管正向调节高管节俭和企业绩效的关系。进 一步研究表明,中央“八项规定”作为外部冲击事件,能够显著促进高管节俭对企业绩效的正向作用;此外,高管节俭对企业绩效的促进作用在中央企业中更大。因此,应继续坚定不移地提升国企高管的节俭意识,加强廉政作风建设,并构建刚柔并济的“政府—国企—高管”互动监督机制。  相似文献   

17.
消费活动伦理意蕴探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消费不仅是一种经济行为,它还具有伦理意义。消费活动与社会道德状况密切相关。消费心理总是一定的人生观、价值观和幸福观的体现,反映一个阶级或时代的道德风貌;消费行为总是对社会产生一定的道德后果;消费方式总是影响着一定阶级或时代的道德风尚。因而,我们应提高精神文化消费,养成科学、文明、健康的合理消费方式和艰苦创业的良好精神风貌,不断弘扬倡俭崇实的良好社会风尚。  相似文献   

18.
抗日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在积极推进政权建设、经济建设的同时,因势利导,从始至终地开展节约运动。陕甘宁边区的节约运动,不仅一贯强调在日常生活方面进行节约,更为重要的是,边区还调动一切积极因素,采取各种各样的措施,努力开展生产节约、建设节约。由于各级领导身体力行,起到了模范带头作用,陕甘宁边区的节约运动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其中积累的各种经验,至今仍有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9.
大学生的生理特点、尚没有成熟的消费心理等特征使得他们容易坠入消费主义的泥潭。消费主义导致大学生对消费价值观的取向出现偏差、对消费价值观的评价出现世俗化倾向,大学生因此出现精神危机,不利于高校师生的思想道德建设、不利于和谐校园的建设和和谐社会的构建。高校的当务之急是引导并帮助学生树立节俭消费的价值观,采取包括开设消费教育课程等在内的措施予以应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