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不得不说,这真是一个具有高级感的故事。其有趣程度,绝对超过你想象。真正的周到体贴,始于餐桌之外的准备。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为了能够更好地招待他,中央政府就组织了一个名厨美食团,到访全国各地,说:"我不要你鲍参翅肚,只要你好味,有地方特色,外国人吃不到的。"美食团从上海一路吃下来,最终来到广州。当中有位同志想起自己的战友是清远人,就想:既然来到这里了,不如再  相似文献   

2.
浪漫相恋,选择隐婚 张桐1981年出生于天津,曾以优异的成绩考上南开大学,因热爱表演,19岁在违背父母意愿的情况下,毅然怀揣着梦想留学欧洲,并在法国里昂艺术学院专修了两年表演专业. 2002年,他以研究生学历毕业回国后,来到北京发展.由于他并非毕业于国内著名的艺术院校,开始时,他只是个每日跑组递资料的"勤杂工".后来他陆续接拍了几部戏,在剧中扮演的都是一些小角色.两年后他被《亮剑》剧组选中,幸运出演"魏和尚"一角,从此一炮而红.  相似文献   

3.
正△:你好老师。我做了一件错事,现在后悔得想死。我对不起我的儿子,更对不起我的老公。我觉得为那个人这样做真的很不值得。▲:你好。听你这么说,是婚外情吗?△:是的。去年在北京的一次学术交流会上,我认识了一个男的,他发表演讲时我被他的外表和气质深深吸引了,他的谈吐非常优雅,这使我不由自主地靠近他。在北京的那段时  相似文献   

4.
赵光  柳婷 《职业》2005,(7):6-7
遭遇"星探",客串一把女战士 2001年从师专毕业后不久,我从宁夏来到了繁华的申城.因长相清纯、口齿伶俐,我很快在徐汇区的太平洋电脑城谋到了一份售货员工作,月薪1200元.一天,一位西装革履的男顾客来到电脑城,在发现我的那一刻,他面露喜色,并上下左右打量着我.直到被盯得忍无可忍,我几乎到了恼羞成怒的程度,他才激动地说:"你的身材和头发,正是我们公司在到处寻找的那种类型!"见我听得满头雾水,这位高先生解释说,他是浦东一家网络公司的三维动画设计师.  相似文献   

5.
有帅哥老总之称的郑书军是个名人更是个忙人,早在几个月前就想采访他,可是我们每次登门拜访,他都不在办公室,公司的人说,郑总又到各地市场上转去啦.这一次,我们一大早来到公司,终于在办公室"逮"住了又欲外出的郑总.话题从四年前石花酒业濒临倒闭的边缘说起,"那1460个日子,是石花酒业死里逃生、起死回生、凤凰涅磐的痛苦历程."郑总感慨地对我们说.  相似文献   

6.
正爸走后,我成了妈妈唯一的家,她忘记了所有,却始终记得我。12010年6月9日,爸爸被查出早期肝癌,我接他来北京做手术,他不愿意,他说:"你妈一个人在家我不放心,现在医疗技术发达,我就在老家做吧。"我生气地说:"都什么时候了,你还有心思操心我妈,她总不至于把自己弄丢吧。"爸爸却无比担忧地说:"我要  相似文献   

7.
邱老师今年50多岁,身体一直不错,可是近半个月来,老是动不动就咳嗽。邱老师怀疑自己是感冒。但除了咳嗽又没有别的症状,他便去药店买了些止咳药、润喉片,可是用药后仍咳个不停。在家人的劝说下,邱老师还是去了医院,医生告诉他惠的并不是感冒而是秋季燥咳。  相似文献   

8.
5年前那个樱花盛开的季节,在朋友的帮助下我来到了东京,边打工边学习在一次聚会上,我认识了中田。中日给我的第一印象是不太像日本人,再加上他名字里有个亲切的"中"字,就莫名地对他有了一丝说不出的好感。相视一笑,我们用日语谈古沦今。虽说在国内学过4年的日语,但大都是"哑巴日语",很少真刀真枪地对话.在座谈到宫廷文化时,中田说,中国的皇帝心智都不健康......不知为什么,我感到不舒服,进而生气地进行反驳。人就这么奇怪,一到国外,爱国激情就上来了,明明他说的也对,可在那个国度、那种场合,我受不了!中田看出我有点'受伤…  相似文献   

9.
祁婧月 《安家》2006,(10):42-43
阮维邦操着一口流利的港味普通话微笑着对记者说:"职业生涯中对我来讲影响最大的一件事情就是来到北京"可是5年前他来到北京的时候,一句普通话不会说.那时对北京的"人文"没有太多的概念.一直从事房地产销售行业的阮维邦,对北京的第一印象就是:这是个有些"排外"的城市,仿佛只有熟悉了"游戏规则"之后才能融入其中.曾经有些"水土不服"的他表示:"开始主要感觉香港与北京在一些销售理念上有差异,他们懂的我不懂,我懂的他们又不懂.我不禁问自己来北京这个决定是否正确".最终促使他留下的理由是,"我骨子里的不服输,因为有些东西是任何人都能在短期掌握了解的,有些则是少数人才具备的职业素质,这就是我的优势."  相似文献   

10.
李黄珍  莫莫 《职业》2014,(22):34-35
他是车库咖啡里人人熟知的"活跃分子",大家对他以及他的产品都了如指掌;他几乎走遍了中国各大城市,寻找展示梦想的舞台,他在全国金融中心上海,感受到了何为小资,但依旧认为这离梦想还有距离;他来到北京,来到中关村,被这里的创新所打动,于是在这里开始筑造梦想的舞台。他就是www.591VC.com(以下简称"591VC")投资网站创始人王跃。  相似文献   

11.
正《华尔街日报》一篇报道曾被国内多家媒体转载。该报道称,一位美国感冒患者久咳不愈,服用了中国蜜炼川贝枇杷膏后,咳嗽15分钟内就得到了有效缓解。一些患者甚至把这种药当作"神奇草药"。对于国人来说,枇杷膏效果好不假,但怎么用对它值得我们讲一讲。都叫"枇杷膏",药效并不同实际上,"××枇杷膏"代表着一大类中药止  相似文献   

12.
正他高中还没毕业就辍学,来到北京打工,做过油漆工,卖过自行车,后来当保安。参加"星光大道",他结识了90后漂亮女演员。他们的爱情遭到女方父母强烈反对。为了追求心目中的"女神",他疯狂练习唱歌,走路时唱歌被人砸矿泉水瓶;睡梦中唱歌,被同事讽刺为"疯子"、"傻子"、"癞蛤蟆想吃天鹅肉"。但他咬牙坚持下来,从"星光大道"月赛挺进年度总决赛,签约著名音乐工作室,最终赢得了女神芳心。  相似文献   

13.
澜涛 《现代交际》2002,(12):23-25
1982年的一天清早,18岁的李践像以往一样在翠湖边练习太极 拳,他注意到,不远处有一个金发碧眼的外国男人在盯着他看。 他心想,一定又是一个好奇的外国人。可连续三天,这个外国人都会准时出现在他练习的地点。第四天,这个外国人穿着一身跆拳道练习服向他走过来,李践暗暗笑了,心想,原来又是一个来比武的对手啊!李践已经记不清有多少武林中人来找他比武了。但外国人还是第一次。可让他意外的是,这个外国人到他身边后,先是施了一礼,然后用不是很纯熟的汉语说道:“我们交个朋友,互拜为师,你教我太极拳,我教你跆拳道。”原来这个美国人是韩国跆拳道教练,被李践习练的太极拳吸引,很想学习。  相似文献   

14.
麦德布利这个名字,在埃及知识界可谓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他所创建的麦德布利书店更是声名远播.但凡来到开罗的阿拉伯知识分子和对阿拉伯书籍感兴趣的外国人,绝少有不光顾这家书店的.而对于中国人来说,近几十年在埃及留学、深造的学生和学者,恐怕也不会对它感到陌生.前不久,我终于有了头一回去埃及的机会.行前北京外国语大学的国少华教授就在电话里一再叮嘱:"咱们怎么也得腾出一天工夫去书店啊."我说:"好,要去就去麦德布利."  相似文献   

15.
刘仪 《伴侣(A版)》2011,(10):42-43
正一我打电话对母亲说,我要结婚了。母亲在电话那端高兴得几乎跳了起来,她迫不及待地问,男孩叫什么名字呀?我说叫Rick,一个在中国的一所大学里执教的美国人。我解释了半天,母亲才明白Rick是个人名,她幽幽地说道,孩子,你出什么风头?好好的中国人不嫁,干嘛和一个外国人结婚?咱祖祖辈辈都没做过这么"出格"的  相似文献   

16.
不能说出口的“分手” 今年32岁的刘丽,是河北省定州市人.初中毕业后不久,便来到北京打拼,在天坛东路上的一家加油站上班.工作后不久,刘丽认识了在建筑工地上班的老乡王勇.王勇比刘丽大一岁,平时不爱多说话,但对刘丽温和宽厚,刘丽觉得跟他在一起心里很踏实.相处一段时间后,两人走进了结婚殿堂,夫妻俩在北京租了房,为生活努力打拼.  相似文献   

17.
本杰明·富兰克林是美国杰出的政治家、科学家、思想家和散文家,被称为"美国之父".少年时期的富兰克林曾经去拜访过一位前辈.那时的他年轻气盛,目空一切,挺胸抬头迈着大步,可是一进门,他的头就狠狠地撞在了门框上,他疼得说不出话来.  相似文献   

18.
就当代中国的城市小说而言,王朔和邱华栋或许是两个真正具有城市感觉的人。王朔生长于北京,他天然就是一个城市公民,邱华栋则从外省到北京,也许还是从一个小城市来到北京,城市对他有着强烈的震撼力。北京城里汇集了无数的像邱华栋这样从外省来到北京的人。但像邱华栋这样,实则是以异乡人的身份不断地面对城市,追问、质疑、拥抱、逃离,他的一系列对待城市的自相矛盾的态度,就像一个多疑、狂热而又笨拙的初恋者,你不知道他到底要从城市那里得到什么。对于邱华栋来说,城市永远是一个外在场所,一个他每时每  相似文献   

19.
一个男人带着妻子与别的男人的私生女和自己的女儿,在岁月的凄风苦雨里艰难跋涉……义薄云天接纳私生母女,哪曾想贫寒爱情终不敌蛇蝎心肠寇同春1976年7月出生在河南周口鹿邑县,因家境贫寒,高中毕业后便辍学了。2000年5月,寇同春来到北京,靠摆小摊卖儿童文具维持生活。租住在隔壁的北京平谷的女孩林梅却爱上了他,说:"你勤奋、朴实,我心里踏实。"两人就好上了。  相似文献   

20.
2010年7月,俞志华受新华社之邀来到北京,在飘着浓郁墨香的酒店房间,我们见到了这位被称为"书画界李敖"的画家.出乎我们意料,他的言语并不张扬,反而十分平易近人.在他的房间,一半空间已经被笔墨画纸占去,愈志华说,练习书法,在画纸上挥毫泼墨是他每天必须要做的事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