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职业时空》2005,(11):9
世事丰富多端,职场亦然.有时工作顺遂,顺利完成领导交代的任务,受到上司褒奖,心中是无比欢欣;有时却犯错而挨骂,心中压力无比沉重.于是,酸甜苦辣诸般心情接踵而来,一时之间涌上心头,往往还真是令人哭笑不得!  相似文献   

2.
世事丰富多端,职场亦然。有时工作顺遂,顺利完成领导交代的任务,受到上司褒奖, 心中是无比欢欣;有时却犯错而挨骂,心中压力无比沉重。于是,酸甜苦辣诸般心情接踵 而来,一时之间涌上心头,往往还真是令人哭笑不得! 职场就像是一个大火炉一般,人若置身于其中,将随着炉内温度之升降而决定心情之 起伏。温度过高或过低,令人难受,但温度适中,则令人舒泰;它又如乘坐云霄飞车一般, 一会上下坡,一会则如履平地。坡度陡峭处令人惊骇万分,平坦处则爽然若御风而行。  相似文献   

3.
高乃明 《职业》2012,(22):26-27
"长桥驾彩虹,往来便市井。日中交易还,斜阳乱人影。"傍晚的上海市朱家角,尚未告别一天的繁华,信步走在游人熙攘的古镇老街上,记者的目光突然被一个挂满了各种糖画的手工店面所吸引。记者注目细观,霸气十足的龙,贵气骄人的凤,翩翩欲飞的蝴蝶,娇艳欲滴的  相似文献   

4.
利比亚新闻发言人,前一刻为弟弟的死嚎啕大哭,后一刻就镇定宣告:我们还可以战斗!白宫发言人,是最高会议“第五人”,也是总统密友,关键时刻还可以挡子弹。  相似文献   

5.
樊仁秀 《老年世界》2014,(22):26-27
莜面 莜面是莜麦磨成的面粉,在内蒙古地区也是莜麦面食品的统称。莜面的营养成分是其他面粉营养成分的七倍以上。莜面中含有钙、磷、铁、核黄素等多种人体需要的营养元素和药物成份。莜面有五大系列,蒸、炸、汆、烙、炒,共有数十个品种,其中蒸莜面常见的就有窝窝、馀馀、钝钝、饺饺、金棍、丸丸等各具特色的十几种做法。  相似文献   

6.
翟杰 《老人世界》2013,(3):28-28
朋友病了,住在医院里,我们三五好友备了大包小包的补品,一同前去看望。赶到医院,已经是中午时分了。推开病房门,偌大的单间里,朋友一个人正半躺在床上看书。  相似文献   

7.
“时光中有青梅煮酒”,中国人会把“节气菜”做成尘世的一卷诗章,也会把山川风物收到盘中,让味蕾融入城市芳华,还会在盘中做一幅水墨画,彰显中华美食的“国风古韵”。曾经,我们在美食中回味成长的痕迹;当下,让厨房升腾起迷人的烟火,在“舌尖的幸福”中迎接新的一年。  相似文献   

8.
<正>策划人小语当中央电视台的美食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以不可思议的速度和魅力征服数以亿计的观众时,我们不禁会想食物之于人的吸引力和意义,难道仅仅是融化在舌尖的美好味道那么简单?这部纪录片的一些粉丝们,则这样表达他们沉迷一部美食纪录片的根本原因是因为这种食物里,有着我们童年的记忆、妈妈的味道和爱情的气息……就像食物有百般滋味,爱情或婚姻生活里,其实也都有着腌渍在锅碗瓢盆里的酸  相似文献   

9.
章中林 《老人世界》2014,(10):28-28
人总有一种念旧的情结。看着是在向前奔,其实眼睛老是喜欢往后寻。为生活奔波,客居异乡,到了一定的年龄就会滋生出浓重的思乡愁绪。贾平凹曾说:“人的胃是有记忆功能的。”这话当时读并没有什么感受,而今再读,恍然发现它确实有道理。少时的岁月虽然随风而逝了,但是那舌尖上的味道却能唤醒那绵延不尽的思念。  相似文献   

10.
正中国人自古讲究民以食为天。在大唐鼎盛之时,疆域辽阔,经济鼎盛,军事强大,丝路畅通,多元文化汇聚长安,其中当然也不乏丰富多彩的美食文化。热播剧《长安十二时辰》让水盆羊肉、火晶柿子、薄荷叶等大唐美食火遍全国。唐代有火晶柿子吗说起火晶柿子,薄薄的柿子皮破开小口,用吸管可以一口气吸光里面香甜糯软的汁液。很多网友在看了《长安十二时辰》后,纷纷在网上购买陕西的柿子和柿饼。那么唐代真的有火晶柿子吗?陕西  相似文献   

11.
看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被里面的各式美食所吸引,钦佩中国美食文化博大精深的同时,不由得想起童年时,那个缺衣少食的年代,我们在家乡的土地上,在广阔的大自然里寻找各种吃食的情景。  相似文献   

12.
林莉 《老年世界》2014,(14):24-25
女儿总难以置信,平凡如我们——她大咧咧的老爸、傻乎乎的老妈,也会有爱情。听完我的讲述,女儿已是乐不可支:“原来,你们是舌尖上的爱情!”当初我们经人介绍相识。他约我出去走走,出于少女的羞涩和矜持,我却不应:“彼此不了解,万一不成,给人看到不好!”他便说:“总得和我交流,才能了解啊。比如一起吃个饭,你会了解,我这人大方还是小气,节俭还是浪费。”哼!小子,我才不愿吃人嘴短。  相似文献   

13.
在唐宋之前,平民实行的是二餐制,上午下午各一餐。当然宫廷是有三餐乃至四餐的。一日三餐在宋代才普遍起来,这只有在农业产量大为提高、食物变得丰富并且有了夜生活之后,才可以实现的。吃饱之后,人们便会追求吃得精致。宋人对于饮食是非常讲究的。富贵人家,"凡饮食珍味,时新下饭,奇细蔬菜,品件不缺",甚至"不较其值,惟得享时新耳"。宋朝的一般城市白领跟今日的小白领一样,都不习惯在家做饭,而是下馆子或叫外卖。“经纪市井之家往往多于店舍,旋买见成饮食,此为快便耳”,因为宋朝城市中的美食店太多了,“处处各有茶坊、酒肆、面店、果子、油酱、食米、下饭鱼肉、鲞腊等铺”。  相似文献   

14.
在省城合肥,我所居住的小区很大,环境优美,种着许多树木,其中有几棵槐树.每逢四月中下旬是槐花盛开的季节,一树树柔绿纤薄的叶片,簇拥着一簇簇洁白的花束,似串串珍珠在风中摇曳,花香氤氲缭绕,总给人一种熟悉而亲切的感触,使我对槐花的喜爱得以延续.  相似文献   

15.
常言道:民以食为天,饮食是人类生存之基,然而在人类历史源远流长的文化长河中,各民族由于不同的自然地理、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因素形成了各自不同的饮食文化。  相似文献   

16.
一帧帧唯美清新的画面,一道道美味佳肴,一个个动人心扉的故事。美食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2》在央视播出不久就好评如潮,尤其是《心传》一集,将上海菜浓墨重彩推上前台,而且表现手法类似武侠片,令人耳目一新又颇感震撼;而《家常》却充满了亲情和温暖,观众能够隐约感受到《秋刀鱼之味》的味道,令人在体会饕餮的同时领悟人生百味。鲜为人知的是,这两集的导演是一对上海夫妻。在拍摄中他们互为帮手,有默契更有“夫妻大战”,有时甚至让摄影师崩溃。他们为何会同时得到总导演陈晓卿的青睐?拍片背后又有着哪些鲜为人知的故事?  相似文献   

17.
《舌尖上的中国》已经成为近些年最知名的电视纪录片品牌。2012年第一季获得良好口碑和收视率(平均收视率为0.48%,比同时段电视剧高出30%)。第二季在2014年4月份一登录央视荧屏,就立刻引发天南海北吃客们的评头论足。他们不仅在微博、微信上一吐为快,而且手疾眼快地通过淘宝下单"舌尖上"的美食。第二季采取国外电视剧周播的形式,这为吐槽提供了可趁之机。一时间,从纪录片镜头、食材到片中人物,都成为"嚼舌头"的重心。纪录片工作团队本想根据反馈及时调整下一周的剪辑策略,却陷入一拨又一拨并非善意的口水战。这些都说明一件事,谁能抓住观众的胃,谁就能挑拨观众的心。  相似文献   

18.
正汪朗是汪曾祺先生的大公子,资深媒体人,烧一勺子好菜,写一手好散文。我和他的交往可追溯到二十多年前。那时候汪曾祺老先生住在蒲黄榆,我被借调到《文艺报》工作,因为孤单,节假日隔三差五地到老头家蹭饭。汪曾祺在文坛的美食大名,跟他的厨艺有关。据汪朗统计,除了汪先生的家人,我是尝汪先生的厨艺最多的人。因为吃多了,总结老头的美食经如下:一是量小。汪先生请人吃饭,菜的品种很少,但很精,不凑合。量也不多,基本够吃,或不够吃。这和他的作品相似,精练,味儿却不一般。二是杂。这可  相似文献   

19.
《舌尖上的中国》第二季热播,引发了人们对食物在家庭中升华出的意义讨论。夫妻情侣相处,食物应该也是家庭里的调和剂。口味的不一致,可能引起家庭纷争,你是愿意迁就对方的口味还是坚持自己的习惯?如果夫妻都是美食爱好者,一起淘美食的经验,会让彼此成为盟友。  相似文献   

20.
不少绍兴特产小吃,堂而皇之地打着“鲁迅最爱”的旗号。可见,鲁迅的吃,是大大有名的。一个时刻准备举起匕首、投枪的战士,一个经常怒发冲冠的英雄,居然也是个馋嘴?这不禁让人好奇也倍感亲切起来,印象中笔伐的先生不苟言笑不易接近,相比起来,爱吃的鲁迅可不就是个邻家大哥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