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我国人口流动中的健康选择机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2008年中国流动与健康调查数据,对农村留守人口、农村外出返乡人口、乡城流动人口以及城镇居民等不同流动特征群体之间的健康差异进行比较,并系统检验了我国人口流动过程中的两种健康选择机制——"健康移民"(healthy migrant)效应和"三文鱼偏误"(salmon bias)效应。模型分析结果表明,我国人口流动存在着较为明显的"健康移民"和"三文鱼偏误"选择效应。在控制被访者的年龄、性别、主要社会经济特征以及相关健康行为后,流动人口自评一般健康、慢性病状况、经常性身体不适和肺活量等健康指标显著优于农村留守人口,乡城流动人口患有慢性病和出现经常性身体不适的可能性也显著低于农村返乡人口。在控制相关变量后,乡城流动人口与城镇居民的健康状况(除慢性病和心率过高症状外)不存在显著差别。  相似文献   

2.
文章根据江苏、山东、河南、四川4省8县46个村庄的入户调查数据,描述了调查地区农民的健康状况和卫生服务需求,运用Logit模型分析卫生资源可及性对农民健康结果的影响.文章认为,卫生资源可及性能有效改善农民的两周患病和慢性病患病状况,尤其是加强农村医疗卫生预防保健服务和提高基层医生的医疗水平可以在改变农民患病方面获得很大收益.收入水平对低收入人群健康状况的改善作用显著.  相似文献   

3.
人口健康的投资方向和规模直接影响人口健康水平的提高。尽管国内外政府和非政府机构为解决人口健康问题提供了若干项目形式的基础设施和服务技术的资金支持 ,但项目目标效果的半衰期较短 ,所能产生的示范效果也不理想 ,造成卫生资源的极大浪费。为此 ,卫生投资方式和规模与长远期效果关系的研究成为卫生经济和人口健康中的一个重要问题之一。本文研究分析了联合国儿童基金会 1999~ 2 0 0 0年在中国农村贫困地区 4 0个县的卫生投资新模式———卫生管理投资。研究结果表明 :卫生管理投资模式对提高农村人口健康水平的远期效果大于单纯向卫生服务系统的设施和技术投资的效果 ,特别是在新的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下 ,卫生管理投资是提高农村卫生服务能力和利用能力的一种有效实践  相似文献   

4.
文章利用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中的自评健康数据对中国老年人口健康状况的年龄差异、性别差异、城乡和地区差异、婚姻状况差异进行分析。研究发现:老年人口总体健康状况较好,男性老年人健康状况好于女性;随着年龄的增大,老年人口健康状况变差;城镇老年人健康状况好于农村老年人,各省区老年人健康状况差异很大,东部地区老年人健康状况普遍较好,而中西部大多数地区健康老年人的比例相对较低;健康老年人大部分在经济上是独立的,不健康的老年人大部分要依靠家庭成员供养。  相似文献   

5.
广东省是经济人口大省和全国人口流动主要目的地,识别其流动人口的典型化特征有利于充分发挥人口红利的积极作用。本文利用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分析广东省流动人口的构成和来源地情况,研究流动人口的性别比、年龄结构、受教育程度等人力资本特征,流动人口的区域分布特征及其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研究发现,广东省流动人口具有规模大、年龄结构轻、抚养比低、受教育程度高、分布聚集度高等特征,为广东省经济发展提供了丰厚的人口红利。本文提出创新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制度,提升流动人口规模质量,促进流动人口分布与广东省经济发展格局协调匹配等建议。  相似文献   

6.
通过探讨和研究青年流动人口就医流向,为认识和分析青年流动人口就医问题提供数据和依据,为提高我国青年流动人口的健康水平、优化卫生资源配置、促进卫生资源分配的公平合理、完善我国青年流动人口异地就医政策提供理论基础。故此,根据消费者选择效用最大化原理,应用就医地点对就医者的效用满足函数,构建基于效用最大化的青年流动人口就医行为选择及影响因素评估模型,从就医机构选择的预测概率、离散变化和Odds Ratios等角度对影响因素的重要程度及影响大小进行定量测度和分析,结论显示:青年流动人口的个体特质人口学因素、经济支持因素和生理因素对青年流动人口的就医流向影响具有统计显著性,但对不同就医方式选择的影响大小不尽相同,教育程度和在业状况对就医流向的影响最大,并根据影响因素程度的不同,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7.
流动人口的生殖健康服务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中国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于 2 0 0 4年 3月开展了“流动人口性与生殖健康状况基线调查”工作。通过调查发现 ,未婚人群采取避孕措施的比例低、有效性低、自我保护能力弱 ;未婚人群避孕知识多 ,但获得相关服务少 ,其避孕失败率高 ;流动人口获得避孕节育方法的途径少 ,很难被纳入免费服务体系。为此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8.
陈颐  叶文振 《南方人口》2009,24(4):45-51
青年女性流动人口实际生育行为的控制对于人口规模与结构的控制,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生育时间的选择作为影响流动人口生育实践的一个重要因素,体现在对各孩次生育间隔的控制上。本文在描述分析的基础上,应用Cox比例风险模型,主要对厦门市青年女性流动人口初育间隔的影响因素进行估计和检验,并在总结分析的基础上对流动人口控制问题提出几点对策思考。  相似文献   

9.
本文利用2005年西安交通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所深圳外来农村流动人口调查数据,定量分析了流动前后城镇外来农村流动人口生育观念与行为的现状及其变化;并利用调查所得到的城镇户籍人口生育观念信息,比较分析了城镇外来农村流动人口与户籍人口生育观念的差异。研究表明,流动后农村流动人口的期望子女数减少,生育数量偏好与城镇户籍人口无显著差异;理想子女性别偏好观念有所弱化,但仍强于城镇户籍人口;农村流动人口初育年龄推迟,初育间隔缩短,一胎与二胎生育间隔延长,但仍具有较强的男孩偏好特征,男孩偏好行为的改变滞后于观念的变化。  相似文献   

10.
“健康中国”上升为国家战略意味着对流动人口健康问题应该给予更大关注,既有在探讨流动人口健康形成的研究中对社区层面的潜在影响关注不足。利用2014年中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C卷),构建了社区住房质量与邻里构成对健康影响的比较框架,一方面对既有研究冲突进行验证,另一方面深入揭示社区健康效应的重要因素。结果显示,社区住房质量和邻里构成都是影响流动人口健康水平的重要因素,住房质量(社区住房档次越高)和邻里构成(本地人比重越高)与流动人口健康成正比;利用工具变量解决内生性问题后结果稳健;从多个维度自评健康和心理健康的分析显示,相比于邻里构成,社区住房质量对流动人口健康被高估;邻里构成中本地人口比重产生更强的邻里效应,进而对流动人口健康影响作用更强;住房质量的提升对受过高等教育和已婚流动人口的健康具有促进作用,而邻里构成促进了女性、高等教育和新生代流动人口的健康水平。研究结果支持社区经济特征对健康的影响被高估的结论,为此在从社区层面对流动人口健康进行探讨时需要关注人口构成(如:邻里构成)可能带来的隐形观念传递作用。  相似文献   

11.
12.
Aimed at covering the large fraction of workers in the informal sector without access to a social security program, the Mexican public health insurance program Seguro Popular began in 2002 and now reaches more than 50 million individuals. We estimate impacts of Seguro Popular for the population aged 50 and older on a set of indicators related to health care including utilization, diagnostic/preventive tests, and treatment conditional on being ill. Using the longitudinal Mexican Health and Aging Study over the period 2001–2012, we conduct before and after difference-in-difference matching impact estimators. Our results suggest large and important effects of the Program on utilization and diagnostic tests. We find overall smaller effects on the probability of being in treatment for individuals with chronic diseases, but these effects are concentrated in rural areas with relatively more health services versus rural areas with lower levels of health services. These results suggest that, to the extent that health services become more available in rural areas lacking services, effects of health insurance may increase.  相似文献   

13.
为探讨我国健康老龄化现状与卫生服务利用的关系,提供有效卫生服务、制定合理卫生策略,采用人口学理论与流行病学技术相结合的方法,调查分析黑龙江省大庆市部分60岁及以上老年人的健康情况及卫生服务需求与利用现状。调查显示,除躯体健康较差外,部分老年人还存在一定程度的心理损伤和社会功能缺失。加大社区医疗机构投入,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倡导老年人积极锻炼身体、与子女建立和谐的关系以及有效改善睡眠,对促进老年人健康,推进我国健康老龄化的进程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Research into the health and wellbeing of rural lesbian, gay, bisexual, and transgender (LGBT) populations is limited. A community-based participatory research (CBPR) approach was used to develop an online survey for LGBT Nebraskans. The 770 participants replied to an array of questions on social determinants of health and basic health outcomes. On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having health insurance were found between urban and rural participants. Social determinants of health were explored. Results of this study suggest that regional culture may be more salient to health for lesbian, gay, bisexual, and transgender persons living in the Midwest than rural or urban residence.  相似文献   

15.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explore prevalent health issues, perceived barriers to seeking health care, and utilization of health care among lesbian, gay, bisexual, and transgender (LGBT) populations in New Jersey. A cross-sectional online survey was administered to 438 self-identified LGBT people. Results identified health needs, which included management of chronic diseases, preventive care for risky behaviors, mental health issues, and issues related to interpersonal violence. Barriers to seeking health care included scarceness of health professionals competent in LGBT health, inadequate health insurance coverage and lack of personal finances, and widely dispersed LGBT inclusive practices making transportation difficult. There is a need for better preparation of health care professionals who care for LGBT patients, to strengthen social services to improve access and for better integration of medical and social services.  相似文献   

16.
流动妇女心理健康状况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江苏省张家港市和江阴市流动人口基本情况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的实地调查,从流动妇女的人口社会学因素和流动经历特征分层分析流动妇女的心理健康状况。流动妇女心理健康水平低于成年正常女性;从人口社会学因素来看,未婚、无小孩、年轻的流动妇女心理健康水平较低;从流动经历来看,常回老家者、和家人同在一个城市者、对生活状况满意者的心理健康状况相对较好。  相似文献   

17.
农民工健康状况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珍珍  陈琳 《南方人口》2010,25(4):10-17
农民工的健康状况对其个人生活、就业状况和整个中国的经济增长都有重要意义。本文利用2008年6—7月对江苏和浙江农民工的调查数据,采用自评健康水平来测度农民工的健康状况,并对影响农民工健康状况的因素进行了深入分析。结果显示:男性的自评健康水平好于女性,初中、高中组的健康状况好于大专及以上组,家庭负担系数越大、日工作时间越长的农民工健康状况越差,一线工人的健康状况比技术人员要差,不同城市的农民工健康状况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8.
农业转移人口健康状况关系着中国劳动力质量和生产效率及健康中国战略的实施。本文采用CLDS(2014)调查数据探讨城镇化进程中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健康效应,考虑市民化与健康水平之间可能存在的内生性关系,使用IV Ordered Probit模型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显著提升了农业转移人口的健康水平。市民化水平的提高代表农业转移人口可享受城市基本公共服务及社会福利的增加,对健康有促进作用。从健康方面看,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促进了总体健康、精神健康、活力、生理功能、情感功能和躯体活动功能。从产业角度看,对比第二产业从业的农业转移人口,第三产业从业的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健康效应更显著,说明对产业工人的职业健康保护力度不够,应加快产业升级,减少或避免劳动者的危险或重复劳动。个体差异是影响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健康效应的一个重要因素,从个体差异的起点(教育程度)和个体差异的终点(收入水平)看,教育程度高、收入水平高的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健康效应更显著。户籍制度(尤其是隐藏其背后的社会福利差异)极大地削弱了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健康效应。基于农业转移人口的市民化程度和自身的健康状况的正相关关系,要想改善转移人口的健康状况,实现"健康中国"的目标,应该进一步推进城镇化进程,提高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水平;切实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的意见;持续对农村地区及偏远地区加大教育投资,改善教育质量,提高农村地区人口的教育水平。  相似文献   

19.
现有对城乡老年人卫生服务利用不公平的研究多忽略了长期的城乡差异所导致的隐性的农村老年人就医惯性的存在。本研究在控制了收入、医疗保障和就医可及性等因素的条件下,发现就医惯性的存在;并运用集中指数分解法发现,卫生服务的利用存在不公平,偏向于富人,而就医惯性在两种卫生服务利用中的贡献度分别为12%和5%。这种城乡固定差异造成了农村老年人在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自我照料能力上都显著地低于城市老年人。  相似文献   

20.
本文使用“中国家庭营养与健康调查”(CHNS)数据,测度了中国农村儿童健康不平等程度,重点计算了收入、医疗保险、母亲教育水平等因素对健康不平等的贡献。回归基础上的集中系数及其分解结果显示:我国农村地区存在亲富人的健康不平等,高收入家庭儿童的健康状况更好;健康不平等主要的贡献因素是父母亲收入、母亲教育程度、母亲工作状况、父亲身高等:收入对于儿童健康不平等的贡献最大,但不同的收人类型表现出一定的差异。父母亲的工资收入对于儿童健康不平等的贡献为正,收入不平等会扩大健康不平等;医疗保险的不平等程度不断扩大,进一步强化了健康不平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