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49 毫秒
1.
孔子和老子是中国古代思想史上的两大伟人。他们创立的儒、道学派,不仅在先秦并称“显学”,而且历久不衰,影响深远,成为构筑中国传统文化的两大主干。孔子和老子的思想共同植根于华夏文化的土壤,故存在着许多共同点,这些共同点形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些最基本的特征;他们之间又由于地域文化的差别①和视角的不同,存在着许多差异,这些差异并存互补,使中国的传统文化成为一种多元一体的、具有自我调节和更新变化机制的系统。有鉴于此,进一步研究孔子和老子思想的异同,就成为研究和弘扬中国文化传统的一个重要课题,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自鸦片战争以来,中华民族主要面临着两大历史任务:一是求得民族独立和解放;二是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即尽快实现中国现代化。实现前一任务是实现后一任务的必要前提。实现现代化也是近代以来中国无数仁人志士苦苦追寻的目标。但只有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才实现了民族独立并找到了走向现代化的正确道路。  相似文献   

3.
本文认为,中国抗日战争与苏联卫国战争存在着相同和不同之处。两场战争的共同之处表现在:战争的性质都是保卫国家和民族的反法西斯侵略的正义战争。战争的过程较长,都经过了长期的残酷战斗和付出了巨大牺牲才取得了胜利。两国都对打败德日意法西斯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共产党是这两场战争的中流砥柱。两场战争的不同之处在于:两国的国情国力不同,一个是生产力较发达的社会主义的工业国,一个是内战不休,生产力落后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农业国。战略方针和战争形式、规模不同。苏联是以强对强,实施最多的是诸军兵种协同进行的大规模战役。中国是以大而弱对日本的小而强,基本的战略方针是防御性的持久战,作战形式是广泛开展游击战,以速决战为原则,积小胜为大胜。统一战线的内容不尽相同。苏联不存在建立国内统一战线的需要,而中国却存在着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相似文献   

4.
30年党史国史研究的回顾——程中原研究员访谈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导语:中共党史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史,都是正在快速发展的新兴学科。当前,在这两大领域里耕耘的中国学者,遭遇到了越来越严峻的挑战:一方面,这两门学科的社会关注程度越来越高,公众期望看到更多高水平的党史、国史著作;另一方面,国内的党史国史研究,正面临着来自海外同行的激烈竞争。客观形势要求国内的党史、国史学者,积极借鉴吸收中国传统史学和国外现代史学的宝贵经验,进一步提高这两大学科的学术水平,推出更严谨更扎实的科研成果。  相似文献   

5.
卷首语     
“传统文化”一热20年,足见它的重要。这也是中国迈向现代化不能绕过而必须解决的大问题。 每每论及传统文化,人们的目光都趋向于以儒家为代表(或杂以释道)的文化。这当然是有根据的。它的地位之尊、功能之强、影响之大之长是无可比拟的。然而,还有另一类文化支脉却长期被忽视。这就是和以儒家为代表的上层的正统的主流文化(或曰“大传统”)相伴的下层社会的非主流文化(或曰“小传统”)。这类文化无论是在历史上还是在今天都流传着发生着作用,影响、规范着人们的思想、情感、生活。两类文化相辅相成,互为源流,共同构成传统文…  相似文献   

6.
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的中国面临着两大历史性任务:一是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二是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如今我们已经顺利完成了第一大任务,正在努力实践着第二大任务.而第二大任务的实现离不开我国的现代化建设.2009年是新中国成立60周年,也是我国进行现代化建设的第60个年头.新中国成立60年,特别是改革开放的30年,中国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它从根本上体现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  相似文献   

7.
论中国经济运行的大背景──双重过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论中国经济运行的大背景──双重过渡陈宗胜一、中国经济正在经历着双重过渡目前,中国经济运行的特点是:从发展水平看,正在从低收入国向中等收入国跃进;从体制模式看,正在从计划经济或双重体制向市场经济转轨。换言之,当前中国经济运行的大背景就是正处于过渡时期,...  相似文献   

8.
中国两大经济带沿海与沿长江经济带在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中举足轻重 ,成为中国经济社会的基本支柱 ,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中国经济发展的基本方向 ,应当将这两大经济带的发展明确为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在中国沿海、沿江两大经济带上 ,长江三角洲成为这两大经济带的结合部。这两大经济带的结合地区 ,传统经济基础好 ,经济地理区位最为优越 ,集中并叠合了两大经济带的共同优势。在中国最为发达的长江三角洲地区 ,从上海至南京一带 ,有两个都市圈 ,一个是具有国际性的上海都市圈 ,一个是具有相当规模和明显优势的南京都市圈。两个都市圈之间 ,又有沪宁沿路发展轴和沿江发展轴相连接 ,形成两圈与两轴紧密一体的经济高度密集、城市高度密集、产业高度密集的中国经济干线。对这一优势地带 ,应当作为国家战略 ,给予重点推进 ,通过以交通为主的基础设施重点建设 ,使之成为中国经济战略干线中的主要干线 ,成为中国经济中最具支撑力的战略骨干部分  相似文献   

9.
论严复对中国传统道德的改铸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严复对中国传统道德的改铸主要表现在义利关系、群己关系、自由责任关系、权利义务关系、善恶标准等方面。严复对中国传统道德的改铸,具有两大特点:鲜明的资本主义伦理色彩和较强烈的后现代主义价值诉求;具有两大作用:改造、更新着中国传统道德的内容、价值和提示着当今道德建设的方式和方向。  相似文献   

10.
孔子老子人生价值观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孔子老子人生价值观比较研究阮青中华民族是一个十分重视人生价值问题研究的民族。孔子老子为先秦时期两大“显学”的代表,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源头。尽管在他们的著作中没有出现“人生价值”一词,但是,在围绕着“人”的问题所进行的探讨和论述中,却经常涉及到个人对...  相似文献   

11.
在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的中国传统文化中,作为“六经”之一的《诗经》,无疑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不仅因为它是中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其中保存了三百余篇古老而优美的诗歌作品,具有高度的艺术审美价值,而且因为《诗经》作品广泛反映了上古时代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显示出社会各阶层的思想情感,具有高度的历史文化价值。既然世界上各古老文明的历史发展,总是与诗歌艺术结下不解之缘,就像《伊利亚特》、《奥德赛》两大史诗开启了西方文化的长河,《摩诃婆罗多》、《罗摩衍那》两大史诗闪耀出印度文化的曙光,《诗经》、《楚辞》两部…  相似文献   

12.
道家治国思想在中国历史上的积极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道家治国思想在中国历史上的积极作用郑正王兴平自古以来儒释道并称三教,影响着中国的各个方面。其中佛教系从印度传人,儒道两教是“国产”。但是谈到中国历史,谈到两千余年的政治实践,则呈现一边倒态势,大多数人认为儒家是主角,是儒家的一套决定着历代君臣如何治理...  相似文献   

13.
唐宋时期和制度兴起的背景及原因研究袁一堂河北大学历史所中国历史上的和朵制度,起源于北魏,而盛行于中唐以后。尤其是到了宋代,和暴发展成为官府获取粮食的主要渠道之一。这种现象的产生有着特定的历史背景,包含着深刻的社会经济原因。一、中唐以后两大粮食市系统...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自马克思主义和自由主义在中国传播和发展以来,马克思主义与自由主义除在两种共和国方案上存在着根本对立外,两大思想体系之间也存在着互动与互相借鉴的方面.在整个20世纪两大思想体系发展的进程中,中国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革命与社会主义实践中逐渐成为了指导当代中国的思想意识形态,而自由主义虽然走过了一个曲折的过程,但在改革开放以及当代资本与市场依然占据统治地位的条件下,自由主义依然在中国具有生存的环境.由于两大思想都回答了现代中国建设的问题,因而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中国马克思主义需要慎重对待自由主义.  相似文献   

15.
化就业压力为发展动力《中国劳动力市场培育与工资改革》,戴园晨等著。26万字。中国劳动出版社1994年出版。责任编辑:朱学敏。就业和通货膨胀是困扰现代经济社会的两大世界性难题,是当今世界各国经济学界讨论的两大热点。在中国这个集中了地球上20%多生灵的人...  相似文献   

16.
二十世纪中国西化与保守主义的文化思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化与保守主义是20世纪中国两大文化思潮。从文化选择的价值取向上看,前者侧重于介绍和输入西方文化,肯定西方文化的优越性,揭露中国固有文化的阴暗面,后者则侧重于维护中国固有文化,认同中国固有文化的价值,而揭露西方文化的弊端;在古今问题上,前者激烈地反传统,主张变革,后者则较多地肯定与赞赏传统;在中国文化的出路问题上,前者主张西方化,后者则主张东方化。本文试对西化与保守主义两大文化思潮的产生与发展进行历史的探讨,并对两大思潮与20世纪中国的文化选择进行方法论的思考。一在20世纪的中国,西化派虽没有形成自己…  相似文献   

17.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新中国70年尤其是改革开放40年历史进程中的伟大创造,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宏伟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根本制度支撑和制度保障。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形成与发展过程中,深蕴着深刻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和实践逻辑,彰显着独特的制度优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深蕴着“党性”与“人民性”的有机统一,在坚持人民当家作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中彰显着独特的制度优势;深蕴着“改革性”与“定型化”的有机统一,在勇于自我革命、逐步定型优化中彰显着独特的制度优势;深蕴着“传承性”与“时代性”的有机统一,在传承中华文明、包容世界文明中彰显着独特的制度优势。  相似文献   

18.
中国现代化反演着西方现代化的进行曲,首先从建设器物技能层面的现代化入手,逐步完善与之适应的社会规范,在社会实践中日益树立现代化的主导文化精神。国家在现代化进程中扮演极为重要的角色,是我们的优势之一。中国现代化前期阶段有两大困境:一是缺失与现代化相对应的社会规范;二是现代文明的精神文化明显滞后。能否填补这两大缺失关系到我国现代化的实现程度。  相似文献   

19.
中国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和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在毛泽东那里存在着两条思路:一是存在着通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思路;二是存在着通向文化大革命的思路。毛泽东在社会主义实践和理论探索中陷入了二重化的矛盾中,但这也是一笔财富,它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提供了经验和教训。  相似文献   

20.
国家与社会作为两个可以在学理上清晰厘定的现实范畴,一般认为是伴随着西方的近代化而渐次被人们关注的。在中国,长期以来并无这方面的传统。西方社会的现代化与市民社会的产生,往往是同一现象的两个侧面。在市民社会的诞生之初.它并没有遇到多大障碍就获得了相对于国家的某种独立性,并进而出现了国家与社会双峰并峙二水分流的局面。此种状况,对于长期格守大一统意识的中国人来说,实在是韩难理解的事。其实在西方的中世纪,广泛的分封制中,作为国家代表王权的直接的社会控制力较之传统中国要弱化许多,王权至社会之间的阻隔因为大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