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人们对隐喻的研究早已超出了修辞学的范畴。从认知语用学的视角,在Searle、Lakoff和Wilson等语言哲学家对隐喻的认知语用分析基础上,围绕隐喻与人类的思维认知发展,隐喻的意义、语境与人类生活世界的关系,可以对隐喻进行哲学的解读和阐释。  相似文献   

2.
韩梅 《理论界》2011,(3):109-110
修辞学在历史上曾辉煌一时,后来逐渐走向没落,直到20世纪下半叶又出现了新的发展趋势。认识这一新趋势就要从其最难点"隐喻"入手,隐喻是最复杂的语言现象,是缩微的修辞学。从对隐喻的认识中,我们看到对隐喻和修辞学的认识仍有待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3.
马天俊 《人文杂志》2005,1(5):21-26
本文使用修辞学评论的习惯模式,以马克思的经典文本为对象,讨论哲学叙事的修辞学构成机制。唯物史观的构成基于两套隐喻,一是基础———上层建筑的工程隐喻,一是有机体的生命隐喻。前者使唯物史观带上决定论性质,后者使唯物史观带上辩证法和目的论性质。同时,由于系统地使用斗争性语汇,唯物史观也将人及其生活有意识地引导至革命性的生活景观之中。在一般意义上,本文的讨论有助于拓展哲学的自我理解。  相似文献   

4.
西方学术界对隐喻的研究主要体现在解释语言体系中的"隐喻化"现象及从多个层面论证"隐喻性思维".认知语言学兴起后,从认知角度研究隐喻成为人们对传统修辞学研究的一个突破.认知隐喻建立在修辞格隐喻研究中所发现问题的基础之上,二者的研究目的、方法及范围有很大差别.本文旨在探讨隐喻在人类认知活动和社会活动中富于创造力的伟大作用,并时理解"概念隐喻"等提出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5.
隐喻是一个古今中外人们经常提起的话题。在当 代,又出现了从多学科向哲学提升的趋势。特别是20世 纪70年代以来,隐喻成了一个讨论的热点,成为西方一 门显学,出现了一门以隐喻研究为核心、涉及到多学科 领域的“隐喻学”(metaphorology),学术界甚至有人把 这一现象称为“隐喻转向”(themetaphoricalturn)。在 当代语境中,对于本文中的隐喻作出合理的诠释,具有 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学术价值。 一、隐喻的概念   隐喻在历史上通常是在修辞学上研究的。后来逐渐 扩展到语言学、语义学、语言哲学、美学、诠释学等学 科。不…  相似文献   

6.
隐喻在日常语言中到处存在,是构筑概念系统的必需手段.本文以修辞格隐喻为切入点,探讨并区分了从修辞学领域研究的"隐喻"以及从认知学领域研究的"概念隐喻"这两个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概念.并对莱考夫和约翰逊提出的概念隐喻的特征、类别及映射进行了阐释.  相似文献   

7.
西方学术界对隐喻的研究主要体现在解释语言体系中的“隐喻化”现象及从多个层面论证“隐喻性思维”。认知语言学兴起后,从认知角度研究隐喻成为人们对传统修辞学研究的一个突破。认知隐喻建立在修辞格隐喻研究中所发现问题的基础之上,二者的研究目的、方法及范围有很大差别。本文旨在探讨隐喻在人类认知活动和社会活动中富于创造力的伟大作用,并对理解“概念隐喻”等提出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8.
演化经济学中的生物学隐喻——合理性、相似性与差异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生物学隐喻对演化经济学的发展起着重要的启示性意义。这种借用之所以可能,是因为演化经济学和生物进化论看待事物的基本理念均建立在反类型论思维的基础上。但由于研究对象和类比物本身的差异,生物学隐喻在经济学中的运用只能是开发式的和有意识的,而不能是盲目的和教条式的。归根到底,人类的生物性和经济生活的系统决定了隐喻的相似性,而人类的创造性适应能力又决定了隐喻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9.
赵明 《云梦学刊》2009,30(3):140-142
英汉两种语言作为不同文化的载体,反映了人们不同的思维和不同的文化模式.由于两种思维和文化模式不同,在隐喻的生成和理解上又存在着不可忽视的差异.隐喻文化规约性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地域性差异影响、价值观念和思想情感的差异影响、宗教信仰的差异影响.了解文化对隐喻的影响因素,透视英汉隐喻中的差异,对更好地了解中英文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早在两千多年以前,亚里士多德就在<论修辞>一书中提到了"隐喻"一词,但隐喻作为修辞的一种,还仅仅是为了服务于说辞演讲.到了20世纪初期,新修辞学的最重要理论家之一Richards提出隐喻就是从一种事物(本体)的思想中抽象出来一种特征,然后把这一特征(喻义)附加到另一事物(喻体)的身上.隐喻并非像亚里士多德所说是"天才的标志",它是无所不在的.在本体论上,隐喻的地位被大大地提高,人们已经从一种语言修辞现象上升到认识和思维的一种内在的,本质性的结构层面上来重新认识隐喻.20世纪80年代以来,隐喻不再仅仅被看做具有文学意义上的审美功能,它所特有的科学认知功能也逐渐被揭示出来.  相似文献   

11.
语言中的隐喻现象与人类的思维和认知能力的发展密切相关,隐喻在很大程度上是通过语言表现出来的,人类的隐喻思维是不断发掘语言的潜力资源,隐喻是丰富人类语言的有效手段。隐喻是人类思维的一种普遍方式,隐喻在思维和语言中起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作者从隐喻的语言表达形式和认知角度,对隐喻思维的认知基础进行了充分的讨论,透视语言的本质研究隐喻思维,探求隐喻思维机制与语言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隐喻的语境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隐喻研究是当代哲学运动中的语言学、解释学、修辞学“三大转向”的一个重要的汇合点。本文在考察了隐喻研究的当代背景特征后 ,从语言哲学的角度指出并说明了在特定语境中语形是隐喻的载体 ,语义是其本质 ,语用是其生成方式 ,从而给出了一个较为细致全面的隐喻的语境分析 ,并指出了一种朝向语境论的隐喻研究走势。  相似文献   

13.
论隐喻在广告英语中的运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丽华 《云梦学刊》2005,26(1):130-131,137
传统的修辞学认为隐喻仅仅是一种辞格,而现代的隐喻观认为隐喻的本质是一种认知现象。隐喻的功能是多面的,在英语广告中被广泛运用,从而使得英语广告更具创新性和说服力。  相似文献   

14.
亚里士多德在其论著中多次谈到隐喻的功能,这些功能可以概括为修辞学功能和诗学功能。从隐喻对文学语言与文学风格的修饰,到隐喻对诗本质的内在传达,隐喻的这两种功能在文学表达过程中都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隐喻对文学的这种功能,也使其对文学具备了丰富的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15.
认知语言学将隐喻研究从单纯的修辞学层面提升到概念层面,开拓了隐喻研究的新领域,但当前多数隐喻研究仅限于语言隐喻,其他模态,如手势、表情、图画、音乐等非语言隐喻研究尚不多见。本文以多模态隐喻研究理论为指导,以《易经的奥秘》为例,尝试探讨了电视学术讲坛类节目的多模态隐喻现象及多模态编码的整体意义。  相似文献   

16.
张洋 《理论界》2006,(1):201-202
在传统修辞学中,隐喻被归属于比喻,也即那些涉及语词在使用中的各种意义的象征;或者更确切地说,是那些涉及在命名过程中意义变化的象征。本文所论述的隐喻是一种比较宽泛意义上的修辞方式,它在内容上具备本体、喻体、喻词以及本体和喻体的相似性和相异性这些构成比喻的要素,而在形式上有时可以省略本体,有时可以省略喻词。  相似文献   

17.
随着认知语言学的发展,隐喻的角色越来越得到人们的认可。在传统的修辞学中,隐喻仅仅是一种修辞手法;然而在新生的认知语言学中,隐喻占据了很重要的地位,并且被认为是一种很重要的认知工具,能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世界。在表达抽象的情感中,隐喻无处不在。文章通过研究英语和汉语中大量的"爱"的隐喻,发现由于人类共同的生活经历,认知上和语言上的共同性,英语和汉语中有很多关于"爱"的共同的隐喻。然而,由于文化上的差异也存在一些差异。  相似文献   

18.
隐喻与科学理论的陈述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科学理论陈述中隐喻问题关系到科学修辞学。其中主要包括了隐喻在科学理论陈述中的合法性地位问题 ,隐喻在科学理论陈述中所发挥的具体功能和隐喻与科学理论陈述的某种本质关联等问题  相似文献   

19.
隐喻是修辞学中一个古老的命题,隐喻对诗学的影响也很深刻。本人仅从诗歌语言张力构成的角度进行探讨。指出,从认知角度看,诗的隐喻使诗从理解走向感觉与想象;在语言的建构上,隐喻使诗歌形成语境压缩方式;并分析了构成隐喻的最基本单位是诗的意象。  相似文献   

20.
隐喻不仅仅是一种语言修辞手法,它更是一种思维方式,一种认知手段,是人类生存和认知的基本方式之一.隐喻根植于语言、思维和文化中.它的研究重点是隐喻概念体系.隐喻的文化本质体现在它的文化原型色彩.隐喻作为人类思维和认知的方式体现了人类认知的共性特征,而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又具有鲜明的民族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