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软实力竞争是经济、信息全球化所促生的文化和意识形态的渗透与控制.在全球化信息传播格局中,网络媒介开创了更契合的信息延伸空间.从全球信息分布的格局来宏观分析,网络文化显示了"文化全球化=文化西方化=文化美国化"的线性换算关系.但具体到一个民族、一个个体的新媒介使用特性及价值流变过程发现,网络文化帝国主义并非在网络媒介平台中肆意而放纵的进行意识形态的操控.技术赋予人更多的主体性并在其中管窥到了文化自觉.  相似文献   

2.
文化全球化作为当今世界发展不可逆转的趋势,对世界各民族文化多元发展提出严峻的挑战.中国要保存和延续中华民族的文化理念和文化价值观,维护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就必须积极参与全球化进程,并采取有效措施,应对文化全球化.  相似文献   

3.
经济全球化,促成了世界多元文化相互碰撞、冲突和渗透的格局,在科技和文化方面拥有主导性"话语权"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从未放弃实施其意识形态全球化的战略.此文认为必须站在民族和国家利益的战略高度,旗帜鲜明地坚持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主导性.  相似文献   

4.
意识形态安全关乎一个国家的前途命运,全球化进程中文化逐渐成为国际竞争的重要战略据点.当今,国际国内环境复杂,我国意识形态安全面临诸多挑战.坚定文化自信,是做好新时代意识形态工作、维护国家安全的题中应有之义.坚定文化自信既有利于巩固党的文化领导权,也有利于抵御西方文化霸权主义和文化渗透,更有利于维护好我国意识形态安全和国家安全.  相似文献   

5.
全球化的内涵应是全球文化的和谐化发展.不同文化与宗教以及意识形态的多元分歧与冲突,是全球化时代不容忽视的热点问题,同时由于全球化的开放性和高度的市场化使各种文化接触和涵化的机遇空前.文化与社会是两个不可分离的领域,中国应充分利用文化市场融入全球竞争,通过人的流动与社会化的教育实现农业和农业社会文化向工业化和城市化文化社会结构转型,逐步构建不强调国籍、民族、地区等差别的三层次文化社会结构.  相似文献   

6.
随着全球化趋势的加剧,以文化为载体的意识形态因素愈加复杂、多变,使对于世界各国乃至对各种社会问题的研究,都离不开文化和意识形态的考虑。意识形态作为精神文化的特殊系统,往往把文化作为它的积聚地。当前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争相在国际舞台上通过推销自己的文化以实现其意识形态扩张的战略企图,特别是美国凭借发达的经济和强大的综合国力,正在竭力拓展世界思想文化市场,控制思想文化资源,把建立文化霸权作为谋求世界霸权的全球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面对咄咄逼人的文化霸权主义,作为发展中的社会主义中国面临着严峻挑战,如何在全球化的潮流中维护本国的文化与意识形态安全,已成为当前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一项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7.
全球化背景下东西文化不断接触、碰撞、交融、竞争.当代中国文化最强有力的影响者和竞争者,无疑是基督教文化,它已经成为英美主流文化,正在中国意识形态领域迅速渗透着.我国传统文化的普及让人担忧.祖国传统文化只有与时俱进,才能在全球化浪潮中立于不败之地.  相似文献   

8.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认识和评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标准和取向,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随着世界的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世界各国的文化交往日益广泛、深入,由此产生的文化的全球化已成为不争的事实.文化全球化在对我国民族文化带来冲击的同时,也为我国民族文化的发展带来了机遇.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置于文化全球化语境中进行解读,既有利于我们准确地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世界文化的关系,也有利于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统领和指导我国的和谐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9.
全球化给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带来了不可忽视的影响。一方面提供了广阔的发展平台和空间,增强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和意识形态的影响力与吸引力;另一方面也给精神文明建设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和压力,对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和文化安全造成了一定的危害。在全球化背景下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必须以民族文化为根本,加强主流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10.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意识形态领域出现了错综复杂的局面。从广义的意识形态来讲,意识形态面临着经济全球化、全球性问题以及外来文化的冲击;从狭义的意识形态来讲,西方国家将文化扩张、政治力量、经济力量与意识形态渗透相结合。我们需要大力发展经济,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主导地位,正确引导价值取向,保持政治和社会的稳定,加强党的建设,正确对待意识形态在国家利益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大众文化视域下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意识形态作为社会意识的内容,是社会存在的反映,并且以文化形式出现;而文化作为意识形态产生的土壤,反映了意识形态制约下具体的社会生活现象.在当今社会,意识形态正在由人们的世界观或思想概念向大众日常生活经验本身转变.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功能的发挥要以大众的日常生活世界为基础,又要对日常生活世界进行引导和提升.在当代中国,就大众文化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双重影响来看,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须实现其内容形式的大众化、传播方式的媒体化、宣传普及的商品化、影响范围的全球化.  相似文献   

12.
"全球化"的实质是文化霸权主义,全球化的过程就是某种文化和意识形态扩张的过程,故全球化又召唤着地域化和多元化。艺术设计是文化及意识形态的重要载体,在全球化中,设计代表着民族文化的声音,它维护着民族文化在全球化中的独立地位。其次,民族设计文化不是固定不变的传统图案和纹样,它是在时代发展中不断生发、创造的,永远处于未完成状态。在现代社会,由于技术的全球化,设计的国际性是不可避免的,全球化中的民族设计文化的竞争主要是技术的竞争。因此,中国的设计必须保持高度的民族意识和全球竞争意识。  相似文献   

13.
对湖南省株洲市8所高校近3000名学生的抽样问卷调查结果表明:当代大学生对主流意识形态认知度总体上较高,但认知程度参差不齐;大学生意识形态教育内容与手段滞后。大学生意识形态教育应努力适应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性、网络普及化的复杂环境,在认真研究大学生意识形态教育现状基础上,树立与时俱进的教育理念,引入贴实入心的教育内容,运用实用有效的教育形式,以提高大学生意识形态教育的水平与效果。  相似文献   

14.
文化全球化背景下中国先进文化的建构与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化全球化是当今世界文化发展的客观趋势。文化全球化不等于西化。在文化全球化背景下建构与发展中国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必须坚持以意识形态文化为主导;继承、弘扬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坚持文化开放,开展文明对话交流;坚持文化综合创新,与时俱进;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相似文献   

15.
全球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中国社会转型、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低潮、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网络传播的发展构成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当代境遇的总体特征。它使当前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面临诸多严峻挑战,主要表现为:文化敌国主义的入侵、社会意识多元化及其意识形态淡化的影响;“数字鸿沟”与信息化不对称造成的文化“失语”;西方意识形态渗透,等等。我们必须积极主动地回应挑战,加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提高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说服力、战斗力和吸引力。  相似文献   

16.
意识形态对中国具有高度关切度,必须对意识形态进行时代性制造。其逻辑机理是:测度和梳理传统文化资源,升华和弘扬民族文化主义,整合时代性意识形态;寻觅和搜寻意识形态历史轨迹,借鉴和汲取国际经验教训,塑造时代性意识形态;理性正视和积极参与全球化,掌控和驾驭社会转型的现实平台,统帅时代性意识形态。  相似文献   

17.
世界进入了信息化时代,大众传播媒介呈现全球化发展趋势.媒介全球化开辟了文化传播和文化交流的新时代,同时它对文化和意识形态的影响也逐渐加深.大众传播媒介作为一个国家或者民族对内对外交流的主要手段,面对国际传播新形势和新挑战,如何认识当前的形势,如何应对跨文化、跨国界的文化交流?如何在媒介全球化大潮中维护自己的信息主权?这是广大发展中国家传媒业发展必须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全球化的内涵应是全球文化的和谐化发展。不同文化与宗教以及意识形态的多元分歧与冲突,是全球化时代不容忽视的热点问题,同时由于全球化的开放性和高度的市场化使各种文化接触和涵化的机遇空前。文化与社会是两个不可分离的领域,中国应充分利用文化市场融入全球竞争,通过人的流动与社会化的教育实现农业和农业社会文化向工业化和城市化文化社会结构转型,逐步构建不强调国籍、民族、地区等差别的三层次文化社会结构。  相似文献   

19.
全球化时代的来临,文化软实力逐渐成为国际间的核心竞争力.全球化态势下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有利于在国际政治格局大变动中维护我国领土和主权完整,捍卫祖国统一;有利于抵制西方文化价值观的渗透,维护我国文化和意识形态的安全;有利于在国际社会日益凸显政权合法性中保持我国政治稳定和社会和谐.全球化竞争中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面临着西方国家延续冷战思维、中华民族文化认同危机、我国硬实力支撑力量相对薄弱带来的挑战.全球化视野下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必须确立符合人类共同利益要求的文化发展方向;创新和发展我国传统文化,提高中华文化影响力和世界认同感;积极主动吸取西方发达国家提升文化软实力的成功经验.  相似文献   

20.
全球化的推进,为文化的交流、冲突拓展了空间。全球化进程中,文化发展呈现出传播速度快、多样化、不确定性等特点。全球化预示着人们利益实现方式的转换。民族国家利益至上原则,构成文化冲突的基础。21世纪的文化冲突,即表现在“强势”文化与“弱势”文化之间的对峙,更表现为意识形态之间的冲撞。构建合理的文化安全机制,是我国参与全球化进程的必要前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