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致说,20世纪50年代初期,社会学者大多或主动或被动,或多或少,都在反省、调整自己.寻找新的位置,但也有少数社会学者怀有抗拒的心情。  相似文献   

2.
中国共产党从依据马列主义原理出发,取得了革命的胜利,而社会学者提出的各种理论学说及调查成果却未能改善中国人民的社会生活,这难道不能说明前者对中国社会把握得更准确吗?!在20世纪50年代初期,不但主流舆论界持这种观点,就连不少社会学者也接受了这一看法,而这正是导致社会学遭到否定的最重要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3.
如果要罗列在当代中国最具知名度的西方社会学者的话,伦敦经济政治学院院长安东尼·吉登斯肯定要名列其中。其声望的获得一方面得益于一些中国学者的鼎力介绍,另一方面,也是更重要的方面,他所建构的雄心勃勃的社会理论,不仅在当代西方社会科学界中占据了重要一席,影响着社会学以外的诸多学科,而且其思想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被英国  相似文献   

4.
社会学者进行农村调查,并参与计划农村改良,其工作的大背景是从“深入民间”逐渐汇聚起来的“乡村建设”运动。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农村社会学研究同乡村建设运动是密不可分的。一方面,社会学者以多种方式积极参与了乡村建设运动;另一方面,乡村建设的主要领袖如晏阳初,梁漱溟,尽管都并非职业社会学者,但他们对中国问题的基本看法,包含了社会学的内容。也能代表社会学界甚至整个知识界一部分人的看法。  相似文献   

5.
深入民间:近代中国的乡村建设运动(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学者进行农村调查.并参与计划农村改良,其工作的大背景是从“深入民间”逐渐汇聚起来的“乡村建设”运动。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农村社会学研究同乡村建设运动是密不可分的。一方面,社会学者以多种方式积极参与了乡村建设运动:另一方面,乡村建设的主要领袖如晏阳初.梁漱溟,尽管都并非职业社会学者,但他们对中国问题的基本看法,包含了社会学的内容,也能代表社会学界甚至整个知识界一部分人的看法。  相似文献   

6.
雷洁琼是我国著名的社会活动家,也是著名学者。20世纪30年代以来,她一直以饱满的热情献身于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努力推动社会进步,并赢得了中国人民的尊敬。同时,她以执著和近乎虔诚的精神献身教育和学术事业。在70多年的时间里,她绝大多数时间保持着学者的身份,为发展我国的教育事业竭尽全力。  相似文献   

7.
自20世纪20年代始,陈达便力倡“生育节制”。抗战时期。他在云南主持了以现代统计方法进行的较大规模的人口普查。陈达等社会学者认为。人口问题的研究可以为中国社会科学的发展以及中国的现代化建设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8.
20世纪后半叶以来,在种种教育变革思潮中,最富时代性和代表性,最具冲击力和引领力的,无疑是终身教育、终身学习与学习型社会三大理念。它们已被国际社会认定是当代教育发展乃至社会进步的基本主题。  相似文献   

9.
社会学传入中国之后,作为一门学科得到系统的发展开始于20世纪20年代后期。当时,一批受过专门训练,并以教授、研究社会学为职业的第一代中国社会学者群逐渐形成,其主要标志是1930年中国社会学者的专业组织——中国社会学社的成立。从20年代末到40年代末,大约20年的时间,此间经历了八年抗战与三年内战,社会学者们勉为其难,开展学术研究,培训人才,出版专业期刊和论著,使中国社会学初具规模,学术地位得到确定。  相似文献   

10.
《老龄问题研究》2001,(4):31-32
“少子老龄化”是20世纪90年代的日语新词汇,也将是日本在整个21世纪都必须对应的战略性难题。许多学者认为,这事关日本的国力兴衰和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11.
尽管幸福是人们普遍追求的目标,但什么是幸福却又很难说得罐。现在已经有很多学者在设计各种指标体系去衡量它,力图通过量化分析去考察人们幸福的程度。  相似文献   

12.
自20世纪20年代末至抗战开始。出现了一大批以农村为研究对象的调查报告和专著。其中为社会学者所作或与社会学关系密切而又比较有代表性的,包括李景汉的《北平郊外之乡村家庭》(1929)与《定县社会概况调查》(1933)。卜凯的《中国农场经济》(1930)与《乡村社区调查》(1931),乔启明的《江宁县淳化镇乡村社会之研究》(1934)与《中国农村社会经济学》(1945)等。他们运用统计方法,对某一区域的历史、地理、人口、婚姻家庭、财产收入与支出.生活程度、经济、教育、宗教、娱乐等,作概括的描述。勾勒出中国农村各方面在20世纪30年代初的基本状况,探寻中国农村的出路。  相似文献   

13.
海外学者对丁玲的介绍和研究早在20世纪30年代就开始了,其后海外的丁玲研究更是涌现出了不少有价值的成果和学者。其中,夏志清、梅仪慈和颜海平最具代表性。夏志清:从政治二元立场出发评论丁玲在海外20世纪中国文学研究领域,夏志清先生的影响无疑是巨大的,他在1961年出版的英文著作《中国现代小说史》一举奠定了其在海外汉学界的权威地位。在夏志清的《中国现代小说史》中,丁玲并没有被列入专章来论述,只是在《第一阶段的共产主义小说》和《第二阶段的  相似文献   

14.
路阳 《现代交际》2010,(11):74-74,73
интернет是20世纪对人关进步影响最大的科学贡献之一,它带来了信息传播的革命,使人类生活产生了极大的变革。根据语言和社会共变的原理,互联网在渗透俄罗斯人民生活各个角落的同时,也深刻地影响了俄语的变化和发展。网络语言(интернет язык)作为一种独特的语言现象引起了俄罗斯社会学者们的高度关注。对俄罗斯网络语言的研究有利于我们全面地了解俄罗斯文化,最大限度地避免交流障碍。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最初的五六年间,“留美幼童”的命运发生突变。曾几何时,他们几乎成了洋务运动的陪葬而被社会遗弃,现在,乌云里忽然露出了阳光。  相似文献   

16.
“企业社会责任”这一概念经20世纪30年代哈佛大学多德教授第一次提出,到80年代企业社会责任运动在欧美发达国家逐渐兴起,再到90年代LEVI—STRAUSS海外虐待女工事件被曝光后,生产守则、社会责任标准纷纷出台,企业社会责任问题日益吸引着世人的关注。进入21世纪以来,受西方经营理念影响以及出于对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深层思考,我国企业社会责任意识逐步增强,经历了2004年“民工荒”和2008年汶川大地震后的中国社会,有关企业社会责任问题的讨论正方兴未艾。  相似文献   

17.
2006年是费孝通教授江村调查70周年。70年前,费孝通教授对江苏省吴江县开弦弓村进行了深入的实地调研,并在两年后写出了著名的《江村经济》这一被国际上誉为人类学发展史上里程碑的著作,奠定了他在人类学史上的不可动摇的地位。同时,《江村经济》也成为当代学者研究20世纪初期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不可不读的重要文献。虽然时间已经跨越半个世纪又20年,今日重读《江村经济》,品味20世纪初期先辈学者对中国农村的调查和思考,探索我们目前正在开展的新农村建设,倍感启迪。回顾近一个世纪来中国人民在农村建设和发展中的种种艰难探索,深感中国农村…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初至二三十年代,山东乡村商品经济发展,市镇商会纷纷设立。而以往的学者关注城市商会研究,忽略乡村市镇商会的研究,因此近代山东乡村商会的研究尚处于空白。文中概述20世纪二三十年代山东市镇商会的发展情况及评析,以求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19.
一位学者朋友戏言:20世纪人类的最大成功就在于,撑死的终于比饿死的多;20世纪人类的最大失败就在于,撑死的居然比饿死的多。 他这里所说“撑死的”,特指肥胖症患者。曾几何时,大腹便便还是反面人物的形象特征,而现在,当越来越多的胖子在我们眼前晃动的时候,减肥作为一个社会问题便像胖子的形体一样凸现出来。 王菲曾一度担心自己生孩子后身材会走样,因此在生完女儿半年后,便开始训练骨盆、臀部和腹部的肌肉,方法如下:1.仰卧,膝盖弯曲,双脚并扰,用力绷紧臀部的肌肉。抬起骨盆,离开地面,重复20次。2.仰卧,双脚弯曲,脚掌…  相似文献   

20.
最近出版的法国社会学家P.柯尔库夫的《新社会学》中译本(社科文献版),篇幅虽然不大,内容却十分精到。所谓“新社会学”,在作者那里主要指称的是20世纪80~90年代期间,社会学者为了从传统社会理论借以构筑自身的客观一主观、宏观一微观等等二元对立中挣脱出来所做出的学术努力。这些努力尽管取径各异,但作者通过具体分析评述包括艾利亚斯、布迪厄、舒尔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