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侨批文化研究的兴起已成为潮汕文化研究的一个热点,越来越受到学术界的重视。作为侨批文化研究的主要倡导者和组织者,饶宗颐的学术成就和学术思想在侨批文化学术研究领域占据重要地位。从侨批文化研究学术史的角度,综合评价饶宗颐的侨批文化学术成就和学术思想,分析饶宗颐侨批学术思想在侨批文化研究领域的学术价值和学术影响。  相似文献   

2.
饶宗颐是20世纪中国学术史上的杰出人物之一。人格独立,是饶宗颐生命精神的主旋律,贯穿着他一生的各个阶段。他这种独立人格,既体现在对政治功利的自觉超越,又体现在对流俗的自觉超拔,并藉此践履了其为学术而学术的纯正学术理想。与独立人格相联系,饶宗颐极具创造精神,追求崭新复绝的境界。其生命精神的养成,既有家学渊源、个性气质的因素,更在于他吸取了中西哲学的智慧和释道二藏的宗教精神,亦与香港的因缘有着紧密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学术界关注到饶宗颐先生及其学术著作的重要,并从不同的学术领域从事专门性的研究,如词学、敦煌学、古文字学、藏学、琴学等,为饶学的发展和研究开启了新的门径。涉及饶宗颐先生宗教学的民间信仰之评述,则仍未见。饶宗颐先生在中国古代神明和原始道教的探索研究方面,是具有突出贡献的一位学者。其研究古代神明、信仰、思想等论述文字,越发体现出饶宗颐先生学识之渊博、征引之繁富、论述之详明,于古代性别信仰、地域文化、思想,养生与巫文化等,都有开创性和启发性的学术意义、价值与贡献。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学术界关注到饶宗颐先生及其学术著作的重要,并从不同的学术领域从事专门性的研究,如词学、敦煌学、古文字学、藏学、琴学等,为饶学的发展和研究开启了新的门径.涉及饶宗颐先生宗教学的民间信仰之评述,则仍未见.饶宗颐先生在中国古代神明和原始道教的探索研究方面,是具有突出贡献的一位学者.其研究古代神明、信仰、思想等论述文字,越发体现出饶宗颐先生学识之渊博、征引之繁富、论述之详明,于古代性别信仰、地域文化、思想,养生与巫文化等,都有开创性和启发性的学术意义、价值与贡献.  相似文献   

5.
中国学术,历来讲完师承。师承者,指授受有源而学有所出,或指学术、技艺上之一脉相承也。到了现代前期,师承之风仍盛行,师承名师门下者,大有人在,而且名师出高徒,对现代学术发展举足轻重,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6.
<欧洲汉学研究会不定期刊>(Occasional Pagers,European Association of Chinese Studies)第2辑(1979),收入了施博尔(施舟人)、饶宗颐、龙彼得三教授研究闽南语皮(纸)影戏本的学术经典之作.施博尔(施舟人)、饶宗颐、龙彼得三教授的参与,提升了闽南语皮(纸)影戏本之研究的学术水准,海峡两岸学者当继续戮力推展此一高水准的学术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7.
《慵石室诗钞》系潮州现代诗词名家石维岩诗词作品集。饶宗颐系石铭吾后辈,1994,饶宗颐教授特为《慵石室诗钞》作序。他的序文,以文言为之,字凝句炼,感情深厚,见解精湛,人伦情怀与诗学思想交相辉映,不仅在饶宗颐的序跋中据有不可替代的地位,而且还是一篇重要的诗学文献,极具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8.
饶宗颐是20世纪中国学术史上的杰出人物之一,在学术上与艺术上的造诣均达到一定水准,他集学问与艺术为一身,以其博洽周流、雅人深致的境界,成为当代罕有的国学名人。饶教授学术范围广博,迄今为止已出版著作50余部,发表论文400多篇,在甲骨文、敦煌学、词学、史学、目录学、楚辞学、考古学、书画、音乐、韵学、古文字等方面颇有造诣,蜚声海内外。然而通过《中国人名的研究·序言》的阅读,我们发现他在人名学上也有一些自己的独到见解和思想,本文就此篇序言试着解读饶宗颐先生的人名学思想。  相似文献   

9.
论饶宗颐楚辞学研究的文化还原模式梅琼林在20世纪战果丰硕、新见迭出的楚辞学领域,饶宗颐先生堪称大师。他在将近50年的漫长的学术岁月中,在许多领域都作出了巨大贡献,是国学研究的一代巨擘;他的楚辞学研究在其国学研究中占有相当重要的位置。深厚的中外古典文化...  相似文献   

10.
战国时期形成了不同的学术主张和有师承关系的儒者和墨者群体,但并不存在以家标名的学派,更不存在有明确师承关系或其它内部联系的法家学派。儒墨道法等家产生于汉代的学术总结,而百家划分的基本标准是学术。法家区别于他家的界限是"言"不别亲疏,不殊贵贱,一断于法"的治术。  相似文献   

11.
<正> 由香港中文大学教授、著名潮籍学者饶宗颐先生倡议,得到广东省政协主席、汕头大学筹委会主任吴南生同志重视和支持的韩愈学术讨论会,于八六年十一月三十日到十二月三日,在我校隆重召开。这是汕头大学自创办以来首次召开的有中外学者、专家、教授参加的大型学术  相似文献   

12.
从"国学"这一称谓的弊病出发,力主饶宗颐的"华学"说.倡导将中国古代学术、现当代学术、汉民族主体文化和少数民族文化,以及海外华人华侨传承、流布、创造的中华文化,作为一个结构整体,构成古今中外文明交流发展新的平台.  相似文献   

13.
词学师承是具体而微的词学史。常州词派的师承是近代词学师承的主线,张惠言是“祖师”,周济是真正开宗立派者,张、周词学师承分两线发展,一线由谭献承继,同道有庄棫、叶衍兰,复传冯煦、徐珂、陈廷焯、叶恭绰等。一线由端木埰、王鹏运承继,复传况周颐、朱祖谋、文廷式、郑文焯,再传吴梅、龙榆生、夏承焘、唐圭璋等。近代词学师承的学缘、血缘、业缘、地缘“关系”皆较明显。师承中,导师对弟子的词学崇尚、治词路径、成才自立皆有极大影响,优秀弟子也在继承“师说”的基础上不断创新。近代词学师承多谨守“家法”,偏于保守,对近代学术思想的贡献有限,但有“片面的深刻”。师承中所体现的“师道”,对当下学者人格建设,对纯洁学术,极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苏天爵是元朝中后期的一位汉族名臣。他位居高位,一生在宦业、学术、事功等方面均取得卓越成就,这与其一生师承和交友有密切关联,而这也恰是蒙元政权下汉人士大夫群体的活动特点。对其师承关系的总结对于元史的研究有一定的拓展意义。  相似文献   

15.
饶宗颐先生是蜚声海内外的著名汉学家,最近应我校之聘担任顾问教授。本文是铙先生去年五月二十二日要我校中文系所作学术报道的记录稿,内容深入触及佛典与中国晚期诗论的关系,在研究方法上也富有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6.
中国古文字学术研究会第二届年会于一九七九年十一月三十日至十二月六日在广州举行。这是继一九七八年在长春吉林大学举行的中国古文字学术讨论会之后,我国古文字学术界的又一次盛会。这届年会由中山大学主办。出席本届年会的老、中、青古文字研究工作者共六十余人,来自十三个省市的三十多个科研单位、高等院校、考古文物和新闻出版单位。香港中文大学教授饶宗颐,香港大学讲师缪锦安,以及正在我校进行学术交流的美国加州大学副教授周鸿翔也应邀出席了会议。这届年会共收到五十五篇论文,包括古文字学理论、综述,甲骨文,铜器铭文,战国秦汉文字等方面的内容。有二十三位同志先后在大会上宣读或介绍了他们的论文。饶宗颐教授和周鸿翔副教授还  相似文献   

17.
探究学者的学术交游有助于了解学者学术思想的形成过程,也是研究学术史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陈柱是民国时期著名的广西籍国学家,治学广及经史子集,著述宏富,影响深远,这跟他与陈衍、唐文治二位国学大师的师承关系和学术交游密不可分。  相似文献   

18.
院校教育包括古代官办教育与传统师承教育是中医药学术传承的两种主要模式,院校教育目前占居主导地位。中医药院校的青年教师作为中医药继承与传播的主体,对他们的培养决定着中医药事业的未来;中医药学学科的特殊性决定了这些院校教育背景的青年教师还需与传统的师承教育模式有机结合,采用两种模式的合理内涵培养优秀的青年中医药学继承者。师承教育将在培养过程中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江藩撰写的《汉学师承记》历来被视为清代学术史的重要资料,但是在该书学术内涵的解读方面尚有待发之覆。此书的学术意义与作者的撰述动机密切相关。江藩撰写本书特别与阮元总辑《国史儒林传》一事有关,江氏的意图是要影响《国史儒林传》的编撰。由此江藩以正史的笔法和规模,在《汉学师承记》中构建了一个以“汉学”为正宗的清代儒学学术史,在此过程中他强化了汉宋门户之见,将主宋学者摒弃在外。正是因为其强烈的门户之见,《汉学师承记》才引起宋学者的激烈反对,但是因为具有正史的笔法和规模并得到阮元的支持,它得以对整个清代学术史的书写产生了巨大影响。  相似文献   

20.
师承关系是学派形成的重要动力,进而为建构学术话语体系提供基础。人类文明的轴心时代,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师生三人的师承关系建立起西方最伟大的学派,同一时期,孔子和他的弟子以及再传弟子创立了儒家学派。在当代,师生间的传承规律仍然被学术界的重要学派所证实,索绪尔及弟子共同开创了结构主义语言学派,胡塞尔、海德格尔与伽达默尔的师生传承形成了现象学、诠释学学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