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种柑桔家家能致富,河通路通户户奔小康”,这是阳春市圭岗镇大河村公路边牌楼两旁的一副对联,是大河村共产党员带头创办“党员果园”,带领村民耕山致富的真实写照。大河村党支部有党员43人,除一名支部  相似文献   

2.
走近刘仲邦先生的“六茅斋”,展现在眼前的是两副颇有气势的对联。一副是江苏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秘书长,江苏省楹联研究会副会长张杰先生书赠的条幅,上写:春云夏雨秋夜月,唐诗晋字汉文章。另一副是著名书法家尉天池先生手书赠送于刘老的对联:竹报一阳转,花开四化新。展眼望去,刘仲邦先生的书橱里尽是有关对联的藏书、资料。谈起对联艺术,身为中国楹联学会会员、理事,江苏省楹联研究会副秘书长的刘仲邦更是滔滔不绝。 对联,又叫楹联、春联、对子,是中国文化艺术宝库中的一朵奇葩。古往今来,众多文人墨客耕耘于斯。如今,全国已有240多个对联组织,古老的对联文化得到了普及。刘仲邦钟情对联艺术,醉心其中,默默  相似文献   

3.
在群芳争妍的联苑里,花鸟或花木对联以其独特的诗情画意,让人读之,顿生“青山不墨千秋画,绿水无弦万古琴”之感。“听鸟说甚;问花笑谁。”这是题在昆明市西山华亭里的一副花鸟对联。  相似文献   

4.
《钟树梁诗词集》读后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成都大学教授钟树梁的《钟树梁诗词集》(巴蜀书社2005年出版),收集了诗人自1938年到2004年间的诗、词、曲、对联共二千零数十首(副),无论从诗词的数量上抑或质量上,也无论从创作的时间上抑或内容反映的空间上,都令人叹为观止。著名学者周汝昌先生谓:“犹有锦江钟老在,更无遗憾句何工”(引杜诗:“毫发无遗憾,波澜独老成”意),  相似文献   

5.
中国几部杰出的古典小说,似乎都遇上了虎头蛇尾,不得善终的厄运。《三国演义》写到后来,故事和人物都没有生气了。《红楼梦》原作者没有写完,后一部分是别人的续作。但这两部书总算还大体完整,《水浒》的情况要严重得多。这部书前半不愧为杰作,后半却相当糟糕。为什么一部书前后会有如此之大的悬殊呢?问题就在于它是“一部书”,又不是“一部书”,开始作这部书的作者根本就没有想到后来会有这样的结局。因为它不是一个时代一个作者完成的著作,而是在长达几百年间无数作者共同创造的作品;存在它里面的各个部分无论是思想内容和艺术风格都不是统一的。  相似文献   

6.
《历代兵制》共八卷,宋陈傅良撰。《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称:“是书上溯成周乡遂之法及春秋秦汉唐以来历代兵制之得失,于宋代言之尤详。……盖傅良当南宋之时,目睹主弱兵骄之害,故著为是书。追言致弊之本,可谓切于时务者矣”。此书当系陈氏亲撰无疑。然事实并非如此。 南宋建炎末,王铚奉旨编修《祖宗兵制》,高宗赵构赐其书名曰《枢庭备检》。王铚自云:“谨列自建国已来兵制沿革,与夫祖宗御戎备边,又诸军兴废所因”。是书凡二百卷,乃藏于枢密院。其子王明德在他  相似文献   

7.
谢冰心老人生于书香世家,祖上藏书甚丰,字画条幅无数。一些悬挂的书联,从小就给冰心心灵和艺术上以熏陶。晚年她连续写了几篇短文,谈论对其中一些对联的体会。在福州老家她祖父的书斋里,有这样一副对联:知足知不足;有为弗有为。冰心记得她的祖父曾这样向她解释这副对联:“有的东西,比如衣、食、住吧,虽然简陋朴素一点,也应当‘知足’;而在对追求知识学问和修心养性上,就应当勇往直前去做;而对于那些违背道义的事,就应当坚决不做。”这些话对冰心影响很大,她说:“我喜爱这两句有骨气的话,以后有人请我题字的时候,我就常常写下这副对子。”冰…  相似文献   

8.
午后整理旧物,翻出两张旧照片来。红砖绿瓦的背景,大门两侧镌刻了一副对联,她倚的那句是“书中乾坤大”,我则浅笑盈盈地靠着“笔下天地宽”。  相似文献   

9.
《联对作法》一书之理论部分集中阐述了蔡东藩的联律观。其“偶句”主要讲对联应讲求传统对仗 ,个别地方为“不以文害词”可以适当放宽 ,但对“自对”未能认识完全 ,容忍某些因“集古仿古”而失对者亦不妥。“修词”讲对联之写作应切题切时切地切人切事 ,兼及“文境”。“谐音”揭示了对联声律规则马蹄韵的锥形 ,只是每边一到四句贯彻尚不彻底 ,五句以上的规则则完全没有弄清  相似文献   

10.
有的读者来信问:《史记》为什么要把陈涉列为世家?为了说明这个问题,简介一下《史记》的分类。司马迁的《史记》一书叙述了从黄帝到汉武帝太初、天汉年间三千多年的历史。它包括:十二本纪,是以一个朝代或帝王等统治人物为中心的事记;三十世家,主要是诸侯国的历史;七十列传,是重要的人物传记,也有少数民族和邻国的历史;十表,有世表、年表或月表,作为本纪的补充;八书,即《礼书》、《乐书》、《律书》、《历书》、《天官书》、《封禅书》、《河渠书》、《平准书》,是重要的典章制度、天文现象、政治设施和社会经  相似文献   

11.
孟姜女庙堂大门两侧,有一副难倒了无数游客的对联,有人想了几天,仍如坠五里雾中;有人试图在对联中加上标点或试断读其句,也解读不了,只好望联“兴叹“。这副对联上下联全文是——海水朝朝朝朝朝朝朝落浮云长长长长长长长消有道是,难者不会,会者不难,有些游客终于解读了这副对联。他们利用“一字双音“、“同音假借“,就能流畅  相似文献   

12.
2003年6月,我在“天涯社区”(www.tianyac lub.com)“闲闲书话”版无意中见到一篇帖子,作者是互联网上有名的藏书家“木兆轩主人”。文中谈到他从友人“两暮轩主人”处购得胡逸民著《我的回忆》一书,是“一本香港或者其他什么地方私印的小册子”,正文之后附有一篇周作人文章《闲话并耕》的影印手迹。经他查阅现已出版的各种周作人文集并《集外文》等,均未见收入,遂将之略作整理,以飨同好。因我此时正关注周作人与无政府主义的关系,而此文正涉及以许行为代表的农家思想——这与周作人鼓吹的新村理想大有关系,因此如能证实此文确系知堂佚文,对…  相似文献   

13.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古往今来,人们常用对联这种特殊的形式,或反映教师职业特点,或描写教师辛勤耕耘,读来颇为亲切,别有情趣。一所中学为了给教师贺年,学校工会的同志结合每位教师所教科目,书赠一副大红对联,其中一副赠给音乐教师的对联颇为有趣,联云:“室内能容古今中外;琴中飞出哆咪嗦啦。”联语信手拈来,既道出了这位教师的才学,又点破了其所教的课程,可谓巧亦胜巧,妙不可言。  相似文献   

14.
我叫王长江,是一个落榜青年,回乡后过着半耕半教贫困生活,曾几度绝望。1994年的一天,我从《专业户》上看到“石远321”优良棉花新品种后,立即从石家庄农科院引种了2亩地,并认真按《专业户》上介绍的棉花管理技术进行科学种植,年底共  相似文献   

15.
拍错了马屁     
邹党如 《老友》2013,(12):57-57
从前有一县官,见一户人家门前贴了一副对联:上联是“数一数二的大户”,  相似文献   

16.
李良才 《老友》2012,(8):57-57
清朝末年,江西莲花县有个叫贺亮卿(字景熙)的秀才,才思敏捷,爱打抱不平,作的对联诙谐有趣。一年春节,县城有家叫“同善会馆”的慈善机构,请来贺亮卿作对联。他深知这家“同善会馆”挂羊头,卖狗肉,贪污成风,于是毫不客气地作了一副拆字联:  相似文献   

17.
刘向班固所见《太史公书》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刘向《别录》定著“《太史公》百三十篇”,表明刘向《包括刘歆》所见西汉秘府本《太史公书》为百三十篇完帙;《汉志》班注既曰《太史公》“十篇有录无书”,又曰“省《太史公》四篇”,表明班团所见东汉鱼台本《太史公书》已缺十篇,又有四篇重复,班氏校理时删省之。据此可证,班固所见木已非西汉秘府本之旧,它当是以西汉秘府本为主,羼有民间传抄本若干篇卷,系所谓“藏之名山”本与“副在京师”本相混合的本子。根据上述结论,有关《史记》文献研究中的一系列重要问题(如褚先生补史、《史记》在两汉时的流传、亡缺等等)都有重新考察审核之必要。  相似文献   

18.
正杭州灵隐寺有这样一副对联:"人生哪能多如意,万事只求半称心。"这副对联语言朴素直白,却蕴含深刻的哲理,妙处就在"半称心"这个"半"字上。李先生是一家国有企业的领导干部,今年刚从岗位上退休。一直公务缠身的他自认为会享受退休后悠然自得的生活,可是没过几个月,原来经常高朋满座的家,变得安静下来,空闲时间是多了,可价值感却少了,他开始闷闷不乐。如果李先生能早些看到这副对联,或许能  相似文献   

19.
2014年春节,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推出《新春走基层,家风是什么》系列报道,引起了社会的强烈关注,并引发广泛的讨论。这不禁又让人联想到如今市面上畅销的一系列《曾同藩家书》,从而指引人想要更多地了解曾国藩文化世家。一直以来,研究曾国藩的著作不少,研究其家训的书籍也有很多,在“豆瓣读书”网页上,以“曾国藩”为关键字搜索,共搜到相关各类正式出版的图书804本,颇让人眼花缭乱。  相似文献   

20.
有人说:“小说无不可续者,独《三国演义》根于历史,不可续也。”其实不然。早在康熙间,刘廷玑就提到:“近来词客稗官家,每见前人有书盛行于世,即袭其名,著为后书副之……《东西晋演义》亦名《续三国志》,更有《后三国志》,与前绝不相侔。”两晋为三国历史之自然沿续,《东西晋演义》题名“续三国志”,固无个可,但真正称得上《三国演义》续书的,则有题“西蜀西阳野史编次”的《续编三国志后传》十卷一百四十回和题“梅溪遇安氏著”的《后三国石珠演义》三十四回。作为一种文化现象,以“后三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