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读中国人民大学教授曾宪森所写《曾国藩的实事求是观及其渊源》(《娄底师专学报》1995年3期)一文|](以下简称《渊》文),说“实事求是是是曾国藩理学思想及其实路的基本特征”,“是一种朴素唯物主义的思想准则”,“其理论和实践有着深远的历史意义。”我对诸如此类观点,疑难颇多。关于曾国藩哲学思想的渊源《渊》文的题目表明指出曾国藩哲学思想的渊源,是文章的一项重要内容。但我从文章所说的渊源来看,只是作者自己的看法,而不是曾国藩自己及许多学者的看法。曾国藩哲学思想渊源之一,是以姚鼐为首的桐城派。其“为学渊源盖得之…  相似文献   

2.
成晓军教授新著《曾国藩的幕僚们》(东方出版中心2000年10月出版)一书,对曾国藩幕府进行了系统的有益的探索和研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是近年出版的众多研究曾国藩的著作中,一部有深度,富有新意,并且颇具特色的学术著作。第一, 曾国藩的幕府,历来为人们所重视,有“神州第一幕府”之称。过去,人们较多地注重曾国藩幕府的盛况,而对这一盛况形成的原因,大多归结于当时形势的需要和曾国藩个人权势的隆盛。《曾国藩的幕僚们》则认为:“形成曾幕空前兴盛的重要因素,还在于曾国藩本人对幕府的知人善用,对幕府的培植和造就。换言之,是…  相似文献   

3.
曾国藩督导子弟之道探微曹正善《曾国藩家书》曾对中国近代学人产生过很大的影响。从1879年至1949年的七十年间,《曾国藩家书)}(原名《曾文正公家书>)一直是读书人必读的书。毛泽东1917年说过“吾于近人独服曾文正”,①《曾国藩家书》包含了仰事父母、...  相似文献   

4.
曾国藩的人才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曾国藩以培植、宏奖人才自诩,他说,“君子有三乐”,而“宏奖人才,诱人日进”为一乐〈见己未九月《曾文正公日记》以下简称《日记》。对于曾国藩的知人善用,封建阵营普遍评价较高。曾氏的故旧门生尤多赞语。何璟在奏疏中说:“曾国藩昔官京朝,即已留心人物;出事戎轩,尤勤访察,虽一艺之才。罔不甄录,而又多方造就,以成其材”(见《曾文正公全集》附录,《苏抚奏疏》)。郭嵩焘为曾国藩作的墓志铭说他“以美化教育人才为己任,而尤以知人名天下”〔见曾集附录〕。俞樾《春在堂随笔》(卷一)云:“湘乡……尤善相士,其所识拨者,名臣名将,指不胜屈”。即如刚直自负的左宗棠,后期与曾国藩交恶,“彼此不通书问”(薛福成《庸庵笔记》卷二),在曾国藩死后,仍书寄联挽曰:“知人之明,谋国之忠,我愧不如元辅”(同上)。今天,在对曾国藩及其湘军的研究中,必须注意到,拥有雄厚的人才阵营是曾国藩战胜太平天国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  相似文献   

5.
曾国藩以理学信徒自我标榜,宣称“一宗宋儒”(《复颍州府夏教授书》,《曾文正公书札》卷十一)。清朝最高统治者表彰他“阐程朱之精蕴,学茂儒宗”(《御制碑文》:见《曾文正公全集》附录)。但他又同时热衷于经世致用之学。李元度说他“效法前贤澄清天下之志,讲求经世之学”(《曾文正公行状》,《天岳山馆文钞》卷十四)。对于曾国藩的理学思想今人论及较多,对其经世思想则谈得甚少。有的同志更断然否认曾国藩与经世致用之学的联系,否认他有经世思想的存在,说曾国藩“成年累月研究的是天理、人性、三纲五常、‘主静’、‘静坐’、格物致知”(董蔡时《左  相似文献   

6.
从《曾国藩读书录》中可以看出,集部中他最重视《昌黎集》,于韩文批评尤多。这些韩文批评反映了曾国藩读书治学的诸多特色,如将读书与读人结合,各种学问兼通的“士大夫之学”的特色,以及承袭桐城而又突破桐城的特色等,并可看出他于韩文研究的成绩和心得。  相似文献   

7.
曾国藩的鬼神思想反对鬼神作为实体的真实存在,且表现出“宰天者人”的倾向。在与太平天国的斗争中,曾国藩倡五经而反《新约》,崇孔子而斥上帝,以理性主义的儒家礼教对抗神秘主义的宗教神权。曾国藩曾主持过求雨、祭祀龙王等活动,但其本意是通过“神道设教”实现其教化目的与政治目的,以稳定人心、消弭拜上帝教的神权影响为指向。在对天人关系的表述中,曾国藩所说的“天”主要是“义理之天”,而非人格神意义上的“主宰之天”;他强调“宰天者人”,强调人的能动作用与决定性力量。  相似文献   

8.
荣孟源先生在《曾国藩所存<李秀成供>稿本考略》(下称《考略》)一文中,从七个方面论证《书供》原稿不是李秀成的真迹,而是曾国藩将其删改后派人重抄的“冒牌货”。我也写过《李秀成<书洪>原稿考辨》一文和他商榷。惟因篇幅所限,拙作对该文所说的《刻本》采用〔〕号的看法未加论列。现就这个问题补述如下。 《考略》第六节的末段说:“曾国藩制造了这个《稿本》,冒充李秀成的真迹,其大段删节之处,在《刻本》末尾加以说明,其个别改动字句,也用〔〕号标明。《刻本》中共有〔〕号十六个,在正文中十三个。如《稿本》‘是以被两国(个)奸民获拿’一句,曾改为‘遂被曾帅官兵拿获’,《刻本》作‘〔遂〕被[曾帅追兵]拿获’,借以表示曾国藩‘正大光明’,从而也就掩饰了他篡改李秀成真迹的大罪行。”《考略》第七节还说,《刻本》〔〕号中的字,“是曾国藩派人抄录此《稿本》时加的。” 《考略》是把《刻本》所用的〔〕号(主要是正文中十三个)当作曾国藩为了“掩饰”其“篡改李秀成真迹”的罪行而制造的假相看待,但我认为情况并非如此。据我考察,《刻本》正文用的十三个〔〕号都是各有其原因和作用的,它们与篡改真迹并无关联。原因和作用大致可以分为如下四种  相似文献   

9.
“三分蠢气”─—评《曾国藩诗文系年》邱瑞中几年前,我读《郭嵩焘日记》,见其中有一段议论,印象很深。大意是:人问近日楚才之盛,天下无能及者,其因何在?答曰:楚人只带三分蠢气,盖孔子所谓愚不可及。彼人又曰:自古成名者,多由笨干,是以有“字癫”、“画迂”、...  相似文献   

10.
评曾国藩的历史地位孙映球曾国藩这个地主阶级的风云人物,在中国近代史上以镇压太平天国运动和倡导洋务而闻名。对他的历史评价历来是褒贬不一。章炳鲜曾说过:“曾国藩者,誉之则为圣相,激之则为元凶。”(《曾国藩传》肖一山著,P1)清末革命志士站在民族主义立场上...  相似文献   

11.
湖南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历史小说《曾国藩》是下最为畅销的小说之一。作者唐浩明。该书由血祭》、《野焚》、《黑雨》三部构成。曾国藩清道光末年官至侍郎,1853年初,因母丧在籍故,奉咸丰命在湖南原籍办起团练——湘军。这支队伍以曾国藩“洪杨以民族大义争人心,我则以卫争人心”的思想为主旨,具有较强的战斗力,成当时清廷镇压太平天国起义的重要力量,曾国藩因此被现在的历史教科书称为“屠杀太平天国起  相似文献   

12.
“孝弟”是曾国藩在家规家法中特别重视的一个方面。研究曾国藩“孝弟为本”的思想,既有助于进一步深入研究曾国藩,又能挖掘出不少的对于今天的人们可资借鉴和启迪的东西。文章从四个方面对“孝弟为本”思想进行了阐释:一、“孝友传家”是曾氏家族的优良传统;二、曾国藩毕生极重“孝弟”的缘由;三、曾国藩毕生极重“孝弟”的梗概;四、曾国藩极重“孝弟”的评介。  相似文献   

13.
罗泽南(1808—1856),字仲岳,号罗山,今湖南省双峰县石牛乡湾洲人。 罗泽南是晚清湘军的重要创始人之一,被誉为“湘军之母”,与曾国藩并称为“曾罗”,人称“一代儒将”,《清史稿》有传。  相似文献   

14.
曾国藩是清湘乡派的代表人物,非常重视学习古文,十分推崇韩、柳、欧等人的创作风格。他认为,为文重在“行气”,即文章要有排山倒海的气势;而“行气”则必先“养气”,故初学者应通过“看、读”名家名作来“养精蓄气”。此外,行文还必须讲究辞藻的丰富和结构的圆适。《曾国藩家书》所阐述的上述观点,体现了湘乡派的创作主张。  相似文献   

15.
清朝同治十年(1871), 7月19日,曾国藩、李鸿章等人联名上疏,奏请选派幼童出国留学,以期学得西方近代科学技术的真谛。曾国藩等在奏折中说:欧美列强之所以强,在于其科学技术发达,“如舆图、算法、步天、测海、造船、制器等事,无一不与兵相表里,”“今中国欲仿其意而精通其法,”应该“亟选聪颖子弟,携往外国肄业,实力讲求。”其实,在此之前,曾国藩等人曾就此事先后两次上疏,只是到了这时,才真正提到议事日程上来。向国外派遣留学生的目的地,首先选定的目的地是美国。这是因为在1868年(清同治七年),中美两国签订了《中美…  相似文献   

16.
镇压太平天国革命、为清政府立过汗马功劳的曾国藩,却有一个长处即“知人善任”。首先是“识人”,即知人。知人是善任的前提。曾国藩用人的标准是德才兼备,以德为重。强调忠、勤、勇三字。其次是“用人”。曾国藩的用人方针是“广取慎用”。即“取之欲广”,“用之欲慎”。但有时则不拘一格,大胆提拔人才,再次是“育人”。只要有真才实学,他则全力培植、扶持,使其早日成才,为己所用。曾国藩还能做到庸才不举,非才不用,即使是自己的亲友也不例外。因此他才被清廷誉为“中兴名臣”。  相似文献   

17.
人名趣联     
中华文化中的对联,简洁明了,蕴味深长,所传的佳话很多,其中以人名人联者,趣味更佳。清朝“中兴名臣”“曾李左”的曾国藩、左宗棠,经常有政见不一、相互争吵的时候,但曾国藩巧妙地施用各种用人之法。网络了一大批人才在他的周围。有一次,曾国藩与左宗棠(字季高)又出现了意见分歧,这时,曾国藩忽然想,何不出一对联来试试他,于是他说出上联:  相似文献   

18.
手段与品格     
时下,无论新华书店、个体书摊或上门的书贩在推销的书籍中,不乏什么《为人处世三十六计》、《曾国藩智谋全书》、《权谋集》和各种《厚黑学》等传授谋略和手段的书,不少人也曾一度热衷研读这类书,视为金科玉律,尤其是一些为官者,更急于从中寻找官运亨通的“手段”。  相似文献   

19.
一部结构新颖、见解独到的学术专著──评易孟醇先生《曾国藩传》唐兆梅清末道、咸之际的风云际会,把一个生长僻远山村、出身中小地主的普通知识分子曾国藩推上了历史的前台.扮演了挽救清王朝命运的主角,成了“咸、同中兴”(或“同治中兴”)第一名臣。他在军事、政事...  相似文献   

20.
朱春龙 《社区》2011,(8):54-55
读汪衍振先生所著的《曾国藩升迁之路》,颇有些感触。曾国藩春风得意,以科举人世,官场行情一路飙升,十年光景,连升七级,遍兼五部侍郎,官至二品,可谓创大清国读书人人宦途未有之先例。曾国藩之所以能有如此非凡之造化,除却客观因素以外,与其个人反躬自省,刻苦修为,日夜砥砺是分不开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