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图书馆藏书是图书馆籍以完成任务的基本物质条件。一个综合性的高校图书馆应根据本馆的性质、任务和读者的需要确定出重点藏书的范围,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进行藏书建设工作,逐步形成具有自己特色的科学藏书体系,为学校的教学和科学研究工作发挥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北京图书馆(北京),藏书1059.8万册,1910年建馆;上海图书馆(上海),藏书700万册,1952年建馆;南京图书馆(南京),藏书482万册,1933年建馆;科学院图书馆(北京),藏书440万册,1952年建馆;北京大学图书馆(北京),藏书370万册,1899年建馆;重庆市图书馆(重庆),藏书287万册,1949年建馆;山东省图书馆(济南),藏书286万  相似文献   

3.
漫话藏书印     
颤饣笙垂读书、爱书、藏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古往今来,许多知名的藏书家对书籍有着独特的感情,并且喜欢在自己所珍藏的书籍上钤盖藏书印。在古代,文人学士很重视藏书印,尤其是明、清的藏书家,几乎有书即有印。论及藏书印种类,共分五类:一是用自己的名号或藏书处的名称。宋太祖有“秘阁图书”之印;苏东坡有“赵郡苏轼图籍”;毛泽东常用的一方藏书印为“毛氏藏书”。二是藏书家说明其得书不易。于是印文常用成语:“子孙永保”、“子孙保之”。如清初浙西派的朱彝尊,他的藏书印曰:“购此书,颇不易。愿子孙,勿轻弃。”但有些藏书家认为使藏书永…  相似文献   

4.
读书三乐     
我一不喝酒,二不抽烟,惟好读书。退休后,生活有了保障,自己成了时间的主人,于是可以全身心地投入到知识的海洋中,真正领略到"至乐无如读书"的最佳境界。我的读书之乐可归纳为三个方面:一日藏书之乐。古人认为藏书为人生第一要事。藏书是通读之  相似文献   

5.
一、形势和现状中央民族大学图书馆创立于1950年,现有110万册藏书,各院、系、所资料室藏书30万册,其中古籍25万册。民族学科文献约占三分之一,藏书总量、民族学科书籍收藏种类,在全国各民族院校中均居首位。本馆藏书中有大批珍贵文献。全国共有方志900...  相似文献   

6.
对于一个高等师范院校的图书馆来说,藏书建设是一项政策性学术性强具体业务十分复杂而又细致的重要工作。藏书建设是整个高等师范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作为高等师范院校图书资料情报中心的图书馆,为了肩负起为教学和科研服务的重任,就应按照高等师范教育的特征和科研重点去搞好藏书工作,逐渐形成自己的特点,以便有针对性地,最大限度地使书刊资料满足教学,科研的需要。为此,本文拟从高等师范教育的特征和科研重点入手,结合高等师范院校图书馆的性质、任务和服务对象,探讨一下高等师范院校藏书特点。  相似文献   

7.
《西游补》的作者董说是一个藏书家。他不仅有大量的藏书,而且编有藏书目录《丰草庵书谱》,建有藏书楼——丰草庵。继承、购买、抄录、与赠送是其藏书的主要来源。与一般收藏家不同,董说藏书的目的主要是为了自己的阅读和著述,因此不仅撰写了许多风格独特的优美的书跋,而且留下了许多嗜书的趣话。  相似文献   

8.
一、一个严峻的现实书刊文献的变质是图书馆工作中一个古老而棘手的问题。有的科学家对世界范围内的文献载体变质情况进行抽样调查,发现在20世纪中短短五年内文献变质程度要比18世纪整整100年文献载体变质的程度还要大。以纸张为载体的书刊文献变质的现象几乎在世界各国图书馆及其它文献馆中蔓延着。如1971年,美国国会图书馆对1700万册藏书进行调查,发现藏书中的35%已濒临毁灭阶段。1975年英国调查的100万种纸质文献中,有10万种文献的纸张发脆,需要立即处理的占10万种文献中的1/3。1979年法国对国立巴黎图书馆的藏书也进行了调查,发…  相似文献   

9.
海源阁藏书经过杨氏四代人的搜集积累,形成了自己的藏书特色.杨氏藏书遵循的是"海源"思想,藏书之"源",表现在版本上即是崇尚旧刻;内容上重正"经"正"史".藏书之"海",则是在追古的同时,又广泛搜罗其他版本,即使明清版本、海外版本亦尽行收藏;就内容而言则又不惟正"经"正"史",对这之外的其他经史著作以及蓄藏极富的子集作品也极尽囊括.因为治学溯源,决定了杨氏藏书之精;又因治学求博,决定了杨氏藏书之广.杨氏藏书既以质取胜,又以量取胜."精"和"博"是其整体特色.  相似文献   

10.
海源阁以藏书宏富精善,而被誉为清末四大藏书楼之一。然杨氏不惟收藏,对其藏书亦精心研究,尤其是在版本学研究上,颇有创获。杨绍和对二百余种宋元校抄进行了鉴定评估;对版本的递刻与递藏源流进行了考证与梳理;通过实践基本形成了自己的善本观。这对后人进行版本研究,完善善本观念都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剔除滞书在图书馆藏书建设中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就藏书剔除工作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藏书剔除的调查和方法,藏书剔除的范围和处理,结合自己在工作中的实践,谈谈藏书建设中的剔除工作。  相似文献   

12.
我国传统目录学起源于西汉,魏晋南北朝是其提高和发展的重要时期。本文试图总结这一时期目录学的主要成就,探索其发展规律,以备借鉴历史经验,加快对我国现代目录学的研究。 藏书事业兴旺 目录著述繁富 魏晋南北朝时期,除政府藏书外,还出现了私人藏书和书肆。我国第一部类书《皇览》,就是利用政府藏书编成的,北齐武平三年利用皇室藏书撰成《修文御览》三百六十卷。西晋医学家皇甫谧借政府藏书从事医学研究,齐建元二年,柳世隆借“秘阁”书二千卷。《晋书·儒林传》:范蔚,家世好学,有书七千余卷,远近来读者,恒有百余人;《南史·文学传》:崔慰祖,聚书至万卷,邻里少年好事者,来从假借,日数十  相似文献   

13.
“典藏”就是掌管藏书的意思。藏书是一切图书馆最为重要的物质基础。要有高质量的服务,必须有高质量的藏书。而高质量的藏书,则要求藏书建设系统工程的完善。藏书建设系统包含采访、分编、典藏三个业务子系统,三者缺一不可。他们互相依存、互相影响、互相制约,共同构成藏书建设系统有机的、不可分割的整体。典藏是藏书建设工作的重要一环,其功能主要是科学地组织藏书和科学地管理藏书。典藏工作虽然重要,但长期以来在相  相似文献   

14.
清代统治者吸收前朝历代统治者成功的经验,采取了高压和"怀柔"等一系列稳固统治的政策,促进了经济和文化事业的繁荣,图书事业得到了空前的大发展.清代的皇室藏书以"七阁"为主,<四库全书>的编纂和入藏,奠定了清官府藏书的基础,并体现了清代官府藏书的特色.清代书院发达,藏书颇丰.清代的私人藏书为历代私藏之冠,藏书名家名楼很多.清代藏书保存了我国古籍文化,对近现代图书馆事业的发展有一定的启迪作用.  相似文献   

15.
论述了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企业的科技图书馆藏书建设应从企业的经营情况、发展规划、经济条件出发,建立重点突出、结构合理、有专业特色的核心藏书体系.结合本单位工作实际,探讨了核心藏书建设的意义、原则及应注意的方方面面.  相似文献   

16.
欧阳修通过不遗余力的搜求和集聚,藏书多达万卷,且特色明显,尤其是他把私家藏书与个人学术研究和文献整理相结合,开启了后世学者大规模藏书的良好风气,欧阳修是一位兼著述家、校勘家和藏书家于一身的著名学者。  相似文献   

17.
高校图书馆是高等学校的教学中心、科研中心、文献信息中心,是我国图书馆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要研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高校图书馆的建设与发展,必须从实际出发,把理论与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加以研究和探讨。因为图书馆主要是靠所收集的文献来履行自己的各项职能的,而图书馆藏书是高校图书馆开展全部工作的物质基础,没有藏书就没有图书馆。所以藏书建设工作就成了图书馆最重要的基础工作之一。  相似文献   

18.
私人藏书在中国封建文化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它为中华民族文化的传承做出了巨大贡献。民国时期私人藏书由盛转衰,呈日益萎缩的趋势,并走向终结。其原因有多种:封建社会的消亡使私人藏书失去了生存的土壤;活字机械印刷技术的发展、公共图书馆的出现和西方文化的影响对封建私人藏书造成巨大冲击;日本侵华战争给私人藏书带来毁灭性的打击。多种因素导致民国时期私人藏书走向终结。  相似文献   

19.
藏书是图书馆的核心部分,图书馆与藏书质量息息相关。因此,如何提高藏书质量,搞好藏书建设,一直是图书馆界研究的热门课题. 藏书建设中的采访工作,即书刊的采集,是补充藏书的手段,也是藏书建设的基础。它总是依一定的藏书规划而行,又决定着藏书建设中藏书组织、分存布局等工作,是藏书建设中各环节的关键。因此,搞好采访工作,是发展藏书建设的首要任务。藏书建设具有一定策略性,并随着形势的改变而变化发展,因此,其所包涵的采访工作也应有相应的策略,并在不同时期采取不同的对策.高校图书馆藏书比较典型,也很复杂,笔者结合本校图书馆的一些情况,从以下各方面探讨高校图书馆藏书建设中现时采访策略及应采取的补充措施,以期加强本校图书馆的藏书建设,并与外校共勉.  相似文献   

20.
图书馆的藏书,只有在不断地剔除更新中,才能保持其活力。但是这项工作在具体的实施中存在着诸多困难,其中藏书剔除标准一直难于确定是比较突出的问题。人文社会科学大型研究性图书馆在制定藏书剔除标准时,除了要根据藏书的借阅率之外,还应引入读者类型分析,并以此作为藏书剔除的重要参考。这样,才能制定出符合人文社会科学大型研究性图书馆自身特点的、行之有效的、科学合理的藏书剔书标准。也才能体现出图书馆"以人为本"的宗旨,更好地为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服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