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穆斯林的葬礼》深刘的鞭笞了种种反人道的陈规陋习和伦理观念,强烈的民族历史意识,独特的哲学伦理观念和富于个性的宗教文化心理。令人读后留下长久的伦理审思。又由于女性作家特点,于是我们就有一个新的现场,即从女权主义视域来分析审思其中的伦理意蕴。同时,无论是爱情、宗教、信仰都需要伦理观念的规范,但不能完全束缚人性的自由;没有伦理道德规范的自由对个人乃至社会都有损害,而完全束缚人性自由的伦理道德也对个人乃至社会的发展不利。本文通过对其伦理维度的研究分析,探究对现实社会生活及研究规式的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2.
伊斯兰文化在受到中国传统文化潜移默化的影响的同时 ,也表现为两种文化交融时的冲突。回族作家则在这两种文化夹缝中以独特的心理和视角 ,探索本民族的文化内涵和文化素质。霍达的《穆斯林的葬礼》和张承志的《心灵史》 ,尽管在描写内容和表现风格上各具特色 ,但在对历史题材的创新性开拓 ,“人性”这个重要主题的纵深性挖掘 ,悲剧意识的沉重性彰显等方面具有共性之外的丰富个性。他们都站在当代回族文化的制高点上 ,以人性的烛光去烛照历史和现实 ,通过对民族命运的悲剧揭示和人的精神世界的深度拷问 ,来折射本民族乃至中华民族及整个人类的求生存图发展的某些趋向和态势 ,具有较高的文学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3.
以《心灵史》为标志 ,张承志的小说创作从文化寻根进入到血缘寻根阶段 ,《心灵史》的杰出之处在于它对 2 0世纪中国小说宗教母题叙事的发展 ,一方面 ,它继承了“五四”新文化运动中从文化比较中体现宗教价值取向的理念 ,使伊斯兰宗教文化第一次在中国现代文学中获得诗性的阐释与定位 ,另一方面 ,作者在叙述中的激情投入不仅体现了现代文学宗教母题叙事模式的扩张 ,而且体现了当代知识者对宗教价值取向自由言说的追求  相似文献   

4.
在宗教信仰的世界里,宗教与爱情始终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荆棘鸟》和《穆斯林的葬礼》是两部充满异域风情和不同民族风格的作品,二者都鲜明地折射出了宗教与爱情之间纷繁复杂的关系。通过深入探讨两部作品中存在的宗教与爱情,并就其关系进行对比分析,深刻剖析宗教对爱情的束缚和惩罚以及在宗教禁忌之下两部作品中主人公爱情悲剧产生的原因,充分说明宗教对人们爱情及生活产生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5.
本论文从西北穆斯林文化变迁的角度,以西北回族音乐文化中的宗教特征作为研究主体,从历史的纵向和现实的横向对西北回族音乐文化及其宗教在音乐文化中的作用进行考量.本文认为,西北回族音乐文化是随着伊斯兰教的传入而产生、发展的.由于伊斯兰文化与多种文化的碰撞融合,积淀下深层的文化,在其音乐文化中得以忠实地保留.  相似文献   

6.
回民族心灵铸造范型 --《穆斯林的葬礼》价值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化含量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长篇小说创作成就的重要尺度 ,《穆斯林的葬礼》藉着悲剧冲突、文化冲突、内心冲突塑造了韩子奇、梁君璧等在文化意义上达到典型高度或具有典型性的形象 ,表征着回民族和整个中华民族的文化超越、更新 ,走向现代化的心灵历程。霍达不受西方中心论和文化孤立主义、文化激进论和文化保守主义影响和制约 ,站在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的时代高度 ,对民族传统文化采取辩证态度 ,审美地表现和理性地评价不同类型的文化人格 ,礼赞在文化撞击和融合中实现自我超越的大写的“人”。瞩目当今世界文化语境 ,参照新时期回族艺术人物谱系 ,霍达笔下的穆斯林形象堪称重塑民族魂、中国魂的范型  相似文献   

7.
回族穆斯林的风俗习惯与信奉伊斯兰教有密切关系.文章认为,运用刑法协调、保护回族穆斯林的风俗习惯,要划清宗教信仰自由与邪教组织的界限、与政治问题的界限、与民族问题的界限、与封建迷信的界限,区分罪与非罪、此罪与彼罪.对侵犯少数民族风俗习惯情节严重的应予以刑事追究.  相似文献   

8.
旅行文学源远流长,但旅行文学长期以来被视为亚类文学,被主流批评话语所忽视.自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旅行文学开始受到越来越多的批评家的重视.旅行文学批评主要以萨义德和福柯等人的后现代理论为研究范式,对隐藏其中的话语权力和意识形态进行剖析阐释.该文从旅行实践与旅行文学的发生、旅行文学对异域的想象性建构、旅行文学与文化身份的关系等方面探讨旅行文学在异域想象与民族身份建构过程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四川大学《儒藏》编纂在全国率先开花结果,圆了国人几百年悬而未圆的好梦,其价值和意义非同凡响,这是当代四川人的骄傲;千古儒学第一“藏”兴于川人之手,自有其文化的道脉所在,这是数千年来博大沉雄而生生不息的灿烂蜀学历史发展的逻辑结果,是当代学人“存天地之正论”、“为往圣继绝学”的历史担当的成就体现,以此为契机,作当代的文翁,打造四川文化大省的学术品牌,川人义不容辞。  相似文献   

10.
宁夏回族作家石舒清以艺术化的笔触关怀弱势群体的生活处境,思索生死等形而上的终极命题,追寻作为生命本质的个体内在精神。他的文学作品超越了社会人生的世俗功利与现世苦难,流露出强烈的宗教情怀,其宗教情怀基本体现在彼岸意识、清洁精神、悲悯心怀与神圣感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11.
搜集了发表在全国数以万计的报刊杂志上关于回族当代作家文学的研究和评论,本文对当代回族作家文学的研究状况,存在的问题以及如何才能做好民族文学研究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和主张。  相似文献   

12.
基于《穆斯林的葬礼》汉英平行语料库与BNC小说库,综合运用语内对比和语际对比模式,对《穆斯林的葬礼》英译本的范化特征进行综合考察后发现:英译本与BNC小说库进行语内对比时,在罕用词、名词化词缀、被动句式、关系从句和连接词等特征的运用上都呈现出比目的语原创文本更加标准而规范的倾向,体现范化特征;英译本与源语文本进行语际对比时,在处理原文中超量使用的感叹号时采取了规范化的处理,同时通过大量省译的方式以便更适合目的语的规范,也体现了范化特征。《穆斯林的葬礼》英译本明显的范化特征出于三方面的需要:减少意识形态和宗教冲突、提高目的语读者阅读体验、实现国家机构外宣目的。  相似文献   

13.
老舍自幼起就深受回族文化的影响,他在漫长的60年创作生涯中,创作了许多反映回民生活和回族文化的文学作品。老舍的经典性作品,对回族文学的创作具有指导性意义。老舍作为文学大师的号召力和影响力,为回族文学的开拓和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相似文献   

14.
文章从文学价值角度,论证了百年回族文学在诠释民族精神、求索艺术创新、表达政治诉求、追求超越之美、汲纳多种资源、广借各种传媒、面向广阔未来等七个方面的作用或启示,借以表达对回族文学百年历程的敬意与未来建设的期待。  相似文献   

15.
结合西方叙事学理论,通过文本细读,挖掘叙事元素——意象在叙事文学作品中的功能:除了解读其在文本叙事转换、人物塑造等细节处的运用与表达外,更注重分析意象在文本的时空建构、叙事策略及文化意蕴等方面所起到的核心作用。  相似文献   

16.
海南回族长期以来一直与国内外穆斯林保持着各种各样的联系和往来。论题从海南回族到内地回族聚居区的游学、内地穆斯林来海南以及海南回族与国外的往来三个方面详细叙述了海南回族与国内外穆斯林的交往情况。  相似文献   

17.
《镜花缘》的茶虫毒橄榄,来自佛经的人体中生虫母题,茶酒相提并论,与酒虫有共同性,在互文性之链上将腹中生虫母题用到饮茶有害叙述,疗治方式上升到形而上精神层面,与佛教不杀生伦理相承。旅行者误入洞穴误食鲜果,来自佛经与僧传误食仙果遭祸叙事,小说强调了误食香果(酒母)的后果。以外来人肉体酿酒,作为骇人听闻的商业创意,是对贪酒贪食者的针砭。养鸡致富来自印度民间一个鸡蛋家当母题,致富缘由、路径及根本是儒家小康思想的具体化,带有民间狂欢式喜剧色彩。  相似文献   

18.
《诗经》时代中原各诸侯国的地理位置及诗中所咏风物多数在目前尚存遗迹。《诗经》中作于中原之诗的文化内容,主要是:对祖先神灵崇拜的宗教文化;重视婚爱的民俗文化;追求人体美的文化心理。研究《诗经》时代中原文化具有重要意义:有助于重新认识文化的延续性;有助于明确认识地理环境与文化产生、发展的关系;有助于加深对中原文化乃至我国民族文化特点的认识。  相似文献   

19.
伊斯兰教在中国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中国共有10个民族信奉了伊斯兰教,形成了以维吾尔族为主的新疆穆斯林和以回族为主的内地穆斯林两大文化群体,伊斯兰教在新疆和内地呈现出了各自鲜明的地域特色和民族特色。  相似文献   

20.
这是三篇各自独立的短文,第一篇对李泽厚关于苏轼人生思想的一些观点提出不同看法;第二篇讨论古代文本中的思乡主题,指出诗中的家乡是一中彼岸性存在;第三篇谈南宋文学对享乐主义文化的批判。均从文本解读出发,切入点小,但关涉的问题颇大。后两题为古代文学研究中首次拈出,尤可注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