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村上春树的小说创作与美国文化、文学的关系作为一个重要话题,近年来受到国外学术界的广泛关注。由于文化立场与价值观念的迥异,这些成果在为国内的相关研究提供了可资借鉴的参照的同时,也留下了并未穷尽的空间。本文认为,美国情结为作为"后战后"时期的精神史的村上小说添加了自创性的声响和色彩。然而,由于缺乏把美国文化同日本传统文化之间的关系作为问题来思考的人生际遇,因此这一现实并未能导致村上小说的时代人格化的品位。  相似文献   

2.
被传统文学批评遗忘的村上春树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998年 ,《失乐园》风靡中国 ,让普通的中国大众认识了日本文学 ,也让日本作家渡边淳一在中国大红大紫了一回。然而 ,就在人们还在回味“久木与凛子双双殉情“余热的同时 ,另一位日本作家村上春树的代表作《挪威的森林》又在中国的图书市场上掀起了一股强劲的“村上春树热”。  自《挪威的森林》开始 ,村上春树的小说在日本、港台、新马等地倍受青睐 ,90年代以来 ,在中国大陆市场上也是一路人气飙升。《挪威的森林》一书 ,于 1989年首次由漓江出版社翻译出版以来 ,已经再版多次 ,每次都被抢购一空。同时该书也成为盗版书市场的抢手货 ,这…  相似文献   

3.
正每次读小说,都对书里面关于美食的描写记忆犹新。张爱玲的云片糕和凯司令下午茶,菲茨杰拉德的金酒和柠檬蛋糕,还有古典小说里那些精致到听名字都舍不得吃的糕点。文学与美食的激荡总能让人们心驰神往,但是没有一本书像《Fictitious Dishes》一样活脱脱地将文学小说和食物之间有趣的联系呈现出来。《Fictitious Dishes》是美国摄影师兼设计师Dinah Fried的一个私  相似文献   

4.
《1Q84》是日本当代作家村上春树给自己的花甲之年的一份世界级作家的证词,无论是在小说精神还是文学技巧上,这部作品都无疑是村上30年功力的集大成者。主人公青豆和天吾所承载的是一种充溢着独创性的思想寄寓,所企及的是一种游刃有余的艺术境地。村上有意识地参与到与社会文化文本的对话与循环之中,以解读现代日本人的精神危机的内涵。国家体制、宗教组织、学潮记忆、文坛黑幕、家庭暴力、黑社会的现代形态、晚婚与婚外恋的时代潮流等现实介质,遂根据人物塑造的需要纷纷涌入,形成村上春树特有的"人学"观与小说模式。  相似文献   

5.
论日本现代文学1987年的“转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7年,日本文坛"被动姿态"作家吉本芭娜娜、村上春树,"主动姿态"作家大江健三郎发表了战后文学史上具有文学"转型"意义、三人三色的力作,陷入困境的日本文学进入新阶段,出现文学的"主动姿态的丧失"现象,"被动姿态"作家渐成主流.大江全力对抗由村上春树和吉本芭娜娜代表的"表层的、风俗的"文学,追求文学"根据地"建设,当代日本文坛形成两大谱系.  相似文献   

6.
佟君 《日本研究》2011,(3):100-104
论及村上春树文学,人们常常认为其文学作品大多是大众文学性的小资情调,如《挪威的森林》,而后我们发现村上春树文学的创作走向发生了改变,其创作超越了大众文学与纯文学的界限而成为综合小说,也就是表明村上春树的文学选择从《挪威的森林》的情绪,经过《海边的卡夫卡》的混乱,直至《1Q84》的严肃,由此可以看出村上春树文学的一种创作主题的走向选择已经从个人走向群体,更由群体走向人类社会,从而使其文本呈现出了社会关怀的宏观叙事景象。我们从这种文学选择中可以看到一位敢于站在脆弱的鸡蛋边,不惜粉身碎骨撞向坚硬高墙富有正义感与抗争勇气的良知作家。  相似文献   

7.
在村上春树的文学世界和现实生活中,"寻找"都是其实现自身价值的重要方式.在文学与生活的交融中,村上春树以一种执著的态度默默寻找着属于自己的人生意义和社会整体应有的价值取向.当村上春树在不断地探索和寻找中开拓自己的生活和文学之路的同时,他也逐渐收获了富足的精神家园和自由的灵魂.  相似文献   

8.
井·水·道 --论村上春树文学中的老子哲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  村上春树是日本当今最走红的纯文学作家 ,他的小说卓而不群 ,别具洞天。因此 ,才得以撼动数百万读者的心。1树上春树成功的因素固然很多 ,但其中 ,具有寓意性的形象的营造 ,无疑使他的小说大为增色。剔出村上文学形象的寓意性 ,就无从谈论村上文学。在迄今为止的创作中 ,村上造就了诸多具有寓意性的形象 ,其中 ,“井”可称得上是最典型的一个。  “井”从村上的处女作《听风歌》便显露头角 ,一直伴随村上文学步至今日。在《听风歌》中 ,“井”是作为插叙的小故事出现的 :一日 ,在宇宙中彷徨的一青年对宇宙的宏大感到厌倦 ,便钻进了…  相似文献   

9.
美国文学传统与后现代主义小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毛信德 《浙江学刊》2008,(1):99-103
本文通过对后现代主义以及后现代主义小说在美国的流行与繁荣过程的评述,具体阐释了来自欧洲的后现代主义对20世纪美国文学以及美国小说创作的影响;同时着重分析了美国后现代主义小说与美国文学传统的血缘关系,表明美国后现代主义小说虽然带着一定的反叛意识和后现代色彩,但它与这个国家固有的文学传统依然存在着本质上的联系.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村上春树新近出版的短篇小说集《没有女人的男人们》为例,从社会接受和哲学层面阐析村上文学中的"孤绝"主题。村上春树的文学影响近二十年来在中国持久不衰,既反映了改革开放后中国都市"小资"群体的阅读需求,也折射出中国特定群体于社会转型期所呈现的"集体无意识"。"孤绝"在现代阅读中具有"消极的治愈性"之文学功能,但其精神内核浸透着虚无和主体性欠缺,其文学价值难以与传统日本文学经典媲美。  相似文献   

11.
日本近代翻译小说与政治小说启发人们移植近代西方文学理念,给处于转型期的日本文学表现形式带来了改良的机遇。  相似文献   

12.
顾宁 《日本研究》2014,(3):89-96
当下微博文学在日本和中国都受到关注。日本微博小说稍早于中国面世。日本通过微博小说网站举办的微博小说比赛推动其在日本的普及。日本人以小为美的文化特质在微博小说创作中得以体现。中国拥有世界第一的微博用户数量,这为微博文学的开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中国的微博文学大赛同样涌现出优秀作品。中国和日本在微博使用环境和传统文化交流方面颇多相近之处,而在微博小说创作取材与创作特征等方面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3.
刘保忠  李军锋 《社科纵横》2009,24(12):89-91
大学者纪晓岚既有小说实践更有小说理论。在小说实践中他"以学问为小说"完成《阅微草堂笔记》;在小说理论部分,他一直持有传统的小说观念,以史学作为小说的文体依据,坚持"子部小说"的文体观念,"信而有征"成为他取舍小说的准则。本文是对他的小说观念所作的简略疏理。  相似文献   

14.
宋刚 《日本研究》2008,(3):80-82
大正末年至今,“私小说”这一文学表现形式一直活跃于日本文坛。而日本的自然主义文学正是私小说的源泉之一。因此,看清日本自然主义文学的真实面貌,是我们理解私小说,乃至打开日本人心理之门的一把钥匙。这把钥匙的关键,就是要搞清法国自然主义文学是如何被日本文坛所接受的。本文认为,1891年末到1892年初在森鸥外与坪内逍遥之间发生的“没理想论争”的结果之一,就是法国的自然主义文学开始被日本文坛所接受。  相似文献   

15.
序言在论述近代日本文学的传统──“私小说”方面,几乎已成定论的,要算下列三人的著作。 《小说的方法》1948年 伊藤 整 《风俗小说》1950年中村光夫 《艺术与现实生活》1958年 平野 谦 如果说这三人通过上述三部著作而展开的文艺 评论活动,“是战后日本文学史的核心,也不算过 分。我们这里所以要特别提到伊藤整,是因为他的理论具有概括性和独创性。作者在对日本文艺与世 界文学比较研究时,其视野的广度和他自己所走的把创作与理论结合起来的独特的道路,现在依然具 有批判研究的价值。 关于伊藤 整 伊藤 整(1905-1969)生于北海道,毕…  相似文献   

16.
日本近、现代著名小说家、剧作家、评论家正宗白鸟一生文学活动成就卓著,在日本近代文学史上占有一定的重要地位。但这位作家的创作道路比较复杂,本文试图以他的小说为重点,就作家所处的时代、他在自己文学道路上的探索、正宗白鸟文学的艺术特色,作此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17.
"中国威胁论"在日本的盛行,既有美国的影响,同时也是他者情结的真实反映。日本散播"中国威胁论"的实质在于威胁中国,把中国视为潜在的竞争对手。然而,真正威胁日本的不是中国,恰恰是日本本身。对于中国来讲,则可以利用日本的他者情结来改善两国关系,进一步印证"中国威胁论"的论调是站不住脚的。  相似文献   

18.
在中国 ,无论是研究日本近代文学抑或中国现代文学 ,“私小说”都是一个难以忽略的话题。1这首先是因为 ,“私小说”是近代以来日本文学中最独特的样式 ,它所表现出来的诸种特征直接联系着日本民族的传统、文化与个性。在这个意义上说 ,理解“私小说”不仅是认识日本的文学而且是理解日本文化、日本民族的精神结构的一个有效途径。其次 ,众所周知 ,中国现代文学的 3 0年历史与日本社会、文化、文学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 ,而其中“私小说”和“普罗文学”尤其引人注目。 2 0世纪 2 0年代 ,以“私小说”为主的日本近代文学 ,极大地影响了一代留…  相似文献   

19.
川端康成小说艺术表现手法初探河北省衡水师专赵秋棉川端康成是日本现当代文学史上受到举世重视的作家,他经历了各种文学流派的变迁。他的文学生活和创作,反映了日本文学50余年的历史过程。其作品的思想倾向和艺术表现手法极为复杂,许多评论家曾就其作品进行精辟的分...  相似文献   

20.
大江健三郎的小说《水死》问世之后,其中引用夏目漱石名作《心》的"时代精神"段落、一直是国内日本文学研究的热点。假如从漱石文学一贯的"未来视角"入手分析,就能发现小说中的角色除了推动情节的作用外,还有国家性的隐喻功能,即"我"代表大正日本而"先生"代表明治日本。小说中的"时代精神"也因此具有了个人层面与国家层面的双重含义。对"先生"自杀身亡结局的安排,不仅表达了作者呼吁青年人警惕"个人主义"的误用,更是他向发动侵略战争的天皇制所提出的强烈批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