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莫翔 《太平洋学报》2011,19(6):31-41
东亚现代国际体系的形成在很大程度上表现为外部力量对东亚既有秩序的冲击、以及东亚内部对外部冲击的反应。日本与美国在东亚的扩张和渗透、对东亚现代国际体系的形成和变迁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在东亚国际体系的形成过程中,美日两国的东亚政策经历了从妥协走向冲突的过程。导致美日冲突的实质是两条不同的国家发展路线之争,是原则之争,这是美日之所以走向战争的根本原因。1945年之后的日本东亚政策的惟一重大变化是手段的变化,从军事手段转变成经济手段。美国在东亚秩序中扮演强权的角色一直未变,正是由此之故,开放地区主义成为了东亚秩序建构的必然特征。  相似文献   

2.
孙世春 《日本研究》2007,18(4):36-42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和地区经济合作紧密化进程的不断发展,东亚地区的区域内经济合作关系的建立已成必然走势,并在一些国家或某些领域内取得了相当的发展.但是,同欧美和北美地区相比,东亚地区的经济一体化或共同体的建立基本上还处于胎动时期,无论是制度体系、框架结构还是运作机制等都远远落后于欧盟等经济一体化发达地区.在东亚地区,中国、日本和韩国这三个国家是建立东亚经济一体化的三大主导力量,尤其是中国和日本更是建立东亚经济一体化不可缺失的支柱力量.与欧洲地区的国家不同,在东亚地区的国家和地区中,不仅存在社会制度上的差异,而且,共同理念和区域意识也严重缺失,甚至地域定位和价值取向等也相互抵触.因此,建立东亚经济一体化的内在要素和外在因素严重缺失的情况下,建立起东亚一体化的共同体式的区域框架体系是极其困难的.在目前情况下,优先建立起区域内的制度诱导型经济合作关系,可谓是通向共同体式经济一体化的起跑线.  相似文献   

3.
刘伟  蔡志洲 《求是学刊》2004,31(6):67-72
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以9.36%的年均增长速度保持了高速的长期经济增长。2002年,中国为本世纪的前20年的增长确定了新的战略目标,到2020年,中国当年的GDP将在2000年的基础上翻两番。本文通过中国经济增长与东亚模式的比较,分析了中国经济长期高速增长的可能、趋势及正反两方面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4.
中日关系与东亚合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中国和日本这两个地区大国的双边关系出现严重困难时,中日双边政治关系的演变会如何影响东亚区域合作的进程和前景?从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中国和日本各自参与东亚合作的轨迹看,中日双边摩擦并没有影响二者为东南亚地区利益而合作,在可预见的将来,恰恰因为中日双边政治关系的困难,中国和日本都会更多地考虑东盟国家的利益和外交需要,以求为各自创造更有利于自身发展和在地区国际关系变化中更加主动的地区环境。  相似文献   

5.
新世纪以来,在中国经济开始新一轮高速增长的新形势下,中国确立了和平崛起的发展道路,提出了构建和谐世界的政策主张。中国和日本是东亚的两个大国,在世界上也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应该共同推动东亚和谐。为此,中日两国应该走和平发展的道路,在战略互惠关系下实现中日和谐。  相似文献   

6.
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TPP)在美国的积极推动下发展迅速,以成员国全面零关税、知识产权保护、劳工权利和环保等议题为特点,提出建立高质量和高标准的自由贸易区。东亚生产网络格局虽逐步形成,但仍存在许多矛盾和问题,中国还处于价值链的中低端。随着美国主导TPP的不断发展,中国在东亚生产网络中的地位从外部需求、区域合作和贸易标准等多方面均面临新的挑战。中国应正视和关注TPP发展动态,完善东亚生产网络格局,推动东北亚经济合作,积极应对TPP可能带来的变化。  相似文献   

7.
东亚金融危机产生的原因有许多 ,模式危机只是其中之一 ,而且就东亚模式本身来说 ,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发展模式也不尽相同。因此我们应当区别对待 ,并划分为失败和成功的模式进行分析 ,以便最终找到适合东亚各国的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8.
1995年12月,日本东京地区以及中部地区的部分历史学研究者,鉴于日本史学界和学会在日本史、东洋史、西洋史研究方面互不交流以及政治史、外交史、经济史、社会史领域各自研究的状况,组织成立了试图以东亚的综合研究为视角的日本东亚近代史学会。该学会的成员主要是以日本的大学、研究机构的史学研究者、院生为主,采用推荐、介绍的个人会员入会方式。学会依靠每年会员交纳的个人会费,发行会员通讯和《东亚近代史》杂志。学会的重要日程由每年公选出的理事组成的理事会决定,会员管理、会员通讯等日常运营由设在名古屋中京大学法学研究科桧山幸…  相似文献   

9.
日本经济复苏和东亚合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樊勇明 《日本学刊》2004,(6):96-110
本文主要探讨日本经济复苏的结构性特征和结构性保证以及经济复苏对其东亚战略的影响.日本经济复苏强劲,表现出三个新的结构性特征.日本经济复苏能够持续,因为主要有三个结构性保证.随着日本经济的复苏,其东亚战略将会日趋活跃,其对东亚区域合作的劲头也将随之上升.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对韩中日三国之间的出口显性比较优势指数(RCA)进行动态分析,印证了三国间的分工结构存在着持续的变化趋势,从垂直分工结构转变为水平分工结构,中国在东亚、西亚价值链中日益发挥中心作用。通过对东北亚地区分工结构进行相关研究,确认中美贸易与以中国为中心形成的东北亚分工结构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这种结构变化也直接影响了中美双边贸易。而中国对美国出口竞争力的变化中显示了与韩中日相似的特点,说明中美分工结构也发生了类似的变化。中美贸易逆差不是孤立的,而是分工结构变化的结果,仅仅依靠贸易战是不能解决问题的。  相似文献   

11.
后新自由主义、后东亚模式与新东亚模式比较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虽然后新自由主义、后东亚模式分别受到华盛顿共识、北京共识的推崇,韩国、中国台湾的新东亚模式由于政治转型的阵痛而备受冷落,然而,与后新自由主义导致的经济依附性发展不断加深、社会贫富差距不断扩大以及后东亚模式导致的政府失灵加剧和权钱交易普遍化相比,新东亚模式地区的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更为协调,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更强。随着后发展中国家发展环境的改变,新自由主义与东亚模式已经失去了其存在的合理性。只有通过积极的战略转型,依靠民主宪政和有限贸易保护政策来制约政府失灵和减少市场失灵,后发展中国家才能够避免经济的过度的依附性发展,缩小社会贫富差距,增强发展的可持续性,实现现代化的赶超。  相似文献   

12.
与欧美相比,东亚区域合作起步虽不算晚但进展缓慢,呈现出功能性合作优先于制度性合作的特点.日本作为该地区主要国家,对东亚地区主义的形成和发展以及东亚区域合作发挥了重要影响.日本区域合作政策的制定与调整,不仅受美国因素、同时也受中国因素的制约.同样,日本的政策选择也直接关系到东亚区域合作进程并影响中国的区域合作政策调整乃至中日关系的进展.  相似文献   

13.
作为近代朝鲜急进开化派领袖的金玉均,在其初期阶段的日本观表现为推崇并模仿日本近代化模式,而正是这种“倾意依赖于日本”的日本观促成金玉均等人在驻朝日本公使馆的武力支持下发动了1884年12月的甲申政变.在通过武装政变的方式来模仿日本明治维新的甲申政变以“三日天下”告败后,金玉均通过流亡日本尤其是被日本政府流放四年的生涯,逐步认识到其早期日本观的片面与错误,并开始形成主张朝、中、日三国联合以抵御欧美列强侵略并实现近代化的“三和主义”构想.金玉均日本观的形成及其变化首先是他和近代日本关系变化的直接产物,同时也对近代朝鲜历史以及东亚国际关系史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经济全球化与区域经济一体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但东亚经济一体化的进程由于种种原因落后于欧洲和北美地区。中国和日本是东亚经济大国,其合作程度对促进东亚经济一体化起着决定性作用。但是由于受历史认识、领土争端和台湾等问题的影响,特别是对历史问题认识的不同,两国在东亚一体化进程中没有能够进行有效合作。本文分析了中日两国目前在东亚经济一体化进程中没有进行有效合作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利用博弈理论探讨中日两国最终走向合作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5.
日本对中亚外交的历史考察与现实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洪波 《日本研究》2007,84(2):65-70
从战略上讲,日本对中亚的外交演变经历了以经济援助为主到目前政治对话为重心的过渡,经济援助政策虽然具有很大的影响力,但基本上已经从属于其整体的地区外交战略,其目的已经超出了“能源外交”和“贸易外交”等经济利益的范畴,寻求政治大国的地位和维护自身地缘政治安全等国家战略利益日趋居于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16.
社会保障不是单纯的社会福利行为 ,而是现代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后的必然要求和产物 ,也是国家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某种意义上说 ,社会保障构成了国家发展战略的根基。因此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 ,适时建立与实施社会保障制度 ,直接关系到国家总体发展战略的实施完成。一般而言 ,由缺乏社会保障而引起的贫困 ,既是自然人的不幸 ,同时 ,也是社会的损失。日本的社会保障制度虽建立的比较晚 ,但在战后 50多年的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立体式、网络化和三位一体的结构体系 ,建立起了自保公助型的社会保障模式 ,从而从社会保障的角度为社…  相似文献   

17.
本文分析了中国在东亚不同的经济合作模式,即“10+1”、“10+3”以及“10+6”中的经济利益。分析结果表明,从直接的贸易投资利益、间接的宏观经济利益以及其他经济利益来看,中国在日本和韩国的经济利益最大,其次是在东盟的经济利益,而且中国在日、韩、东盟的经济利益都远远超过在印度、澳大利亚以及新西兰的经济利益。然而,从国家经济安全利益来看,印度、澳大利亚以及新西兰对于中国的铁矿石进口安全至关重要,而日、韩、东盟则对中国的成品油进口安全至关重要。通过对比研究中国从“10+1”到“10+3”、以及从“10+3”到“10+6”中的经济利益增量以及成本增量,本文认为,“10+3”是对中国最有利的一种经济合作模式,其他合作形式对中国也有重要的经济和安全利益,应适当加以考虑。  相似文献   

18.
对日本赶超经济的探求与思考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徐平  李毅 《日本研究》2005,(3):22-29
20世纪90年代以来,曾经被奉为“成功范例”的日本赶超经济面临着巨大的挑战。本文以日本经济发展的现状为切入点,对日本赶超经济进行了比较深入地探求与思考,提出了日本经济正处于从赶超经济向成熟经济、从消耗经济向循环经济、从封闭经济向开放经济、从追求增长向协调发展转型期的观点。认为日本经济在转,型过程中所凸现出来的问题值得借鉴,在转型中实施的一些政策性和体制性调整措施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19.
美国的东亚经济一体化战略经历了有限支持、局外搅局和局内控制等几个次大的调整,而加入TPP是美国深度介入东亚经济一体化进程的战略大转轨。这一战略大转轨的目的就是诱使相关国家牢牢地捆绑在美国的"重返亚洲战略"的战车之上,迟滞东亚经济一体化快速发展的势头,巩固和扩大其在东亚的战略利益。日本作为东亚的主要国家之一,在东亚经济一体化发展中占据重要的地位,也曾提出自身的一体化战略。但是日本作为美国的同盟国,其战略主要是与美国相符合的。美国东亚经济一体化战略大转轨给我国的和平崛起带来了严峻的影响,必须采取有效的对策予以积极地应对。  相似文献   

20.
魏元甍 《学术交流》2012,(2):107-110
当今的东亚已经成为世界经济发展最快的地区,尤其是20世纪80年代后,成为世界最具经济活力的地区。在过去的30年中,中国的经济总量紧追并超过日本,印度、韩国和其他东亚国家与日本的差距也在缩小,东亚和印度的整体区域经济发展正趋向于平衡。伴随着区域经济整体的高速发展,东亚和印度正在形成一个庞大的潜在市场。金砖国家是"新兴市场国家"的代表,但是也有与其他新兴市场国家明显不同的地方。以金砖国家为代表的潜在市场经济体虽然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同被称之为"新兴市场",但是自然禀赋和经济开放程度的不同使其表现出不同的经济模式。经济发展受到一国或地区多种经济要素的驱动和制约,而在不同历史时期经济要素的变化也使得一国或地区的经济发展格局展现出不同的面貌。造成东亚经济格局变迁的深层次原因是资本、技术、资源、劳动力和市场空间关系的变化。随着东亚各国经济开放程度的加深,东亚已经形成一个密不可分的区域经济综合体。东亚地区将在未来的几十年中成为世界关注的中心,在世界经济遭遇困难的大背景下,东亚经济面对着难得的发展机遇。东亚各国应该珍惜这种难得的发展机遇,消除彼此分歧、互利共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