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每个民族由于发展历史及政治、经济等各方面背景不同,面对颜色时所产生的色彩意识和文化传统也千姿百态.本文分别将中日两国崇拜的颜色进行比较,根据其色彩意识和文化传统方面的差异,得出两国在文化内涵和文化意味方面的异同之处.  相似文献   

2.
严绍 《日本研究》2006,(4):62-64
有着两千多年文化联系的中国和日本,曾共同创造了东亚古代灿烂的文明。而进入21世纪的中日关系,则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本文通过对古代中日两国文化关系的历史梳理,并理性回顾中日两个国家和民族相互认知的历史过程,来瞻望中日关系的美好未来。  相似文献   

3.
在近代宪政的初始阶段,中国和日本分别通过不同的方式完成了制定宪法的任务。笔者认为,应该重新审视以往比较研究中关于在近代宪政道路上日本获得了成功而中国遭遇了失败的论断。事实是通过辛亥革命,中国的立宪事业摆脱了跟在日本后面亦步亦趋的状态,走上了新的道路,提升到了新的水平;日本的明治立宪虽然比较顺利,但是历史证明它并没有取得真正成功。  相似文献   

4.
中日两国同是亚洲国家,有相似的文化背景和历史传统.但进入近代后,两国却分道扬镳了.日本经过明治维新改革走上了具有日本特色的资本主义道路;而中国却经历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两国的近代化程度相差悬殊.特别是甲午战争前后中日关系的转化,说明近代教育成功与否对近代化的影响.我们通过甲午战争前中日近代教育发展的不同轨迹,来剖析其背后历史因素.  相似文献   

5.
《社科纵横》2016,(5):114-116
佛教交流是古代中日两国文化交流的主要内容。平安时代的日本佛教界仍旧延续奈良朝形成的规矩,入唐求法以示正宗。其中最澄和空海分别把形成于中国隋唐时期的天台宗和密教传入日本,形成平安时期两个新兴的重要宗教派别天台宗和真言宗。  相似文献   

6.
范作申 《日本学刊》2005,(1):140-154
本文论证了文化因素对中日企业经营的重要影响,认为中国企业与日本企业合作经营中企业文化具有独特性与多样性、积极性与消极性等双重特征,处理得不好就可能产生经营思想、经营方式、价值观和两国员工之间认识上的冲突.作者归纳总结出在中日合资里中日双方在交流与合作中存在的问题,对中日合资企业经营当中产生文化冲突的深层次原因进行了分析,并对今后中日合资企业跨文化管理提出了三点建议.  相似文献   

7.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加速,尤其是20世纪80年代后以全球信息互联网络的形成为标志的信息技术革命的推动,文化全球化的趋向日益明显。但是,由于各个国家、地区、民族的不平衡发展及历史传统等因素,全球文化又存在着多元化趋势。文化全球化与多元化的矛盾是全人类在当前乃至21世纪不得不面临的新课题。因而,如何读解异质文化,加强文化交融,缩小文化差异,化解文化矛盾,实现文化认同,共享文化资源,已愈来愈受到国内外文化研究界的共同关注。  就文化研究的视角或方法而言,目前不仅有跨文化(跨越东西方异质文化)研究,亦有超文化研究(又称多学科…  相似文献   

8.
张帅 《日本研究》2020,(3):72-77
电视广告既承担着产品宣传的功能,又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公众的道德意识、审美意识和价值取向。中日两国一衣带水,自古以来在经济文化方面有着广泛的交流与合作,对本国电视广告的监控和管理都十分重视。本文以中日电视问题广告为切入点,首先通过选取中日典型案例,从涉及性别歧视、性暗示、民族情感及导向偏差四个方面,对中日电视问题广告进行归类比较分析;其次,从文化观念等方面进行比较,探究其问题成因;最后,从比较分析中得出启示:提出关于求同存异、取长补短,加强对异国文化交流和认知、增进尊重和包容,积极借鉴优秀文化创意,完善中国电视广告管理体系等建议。本研究对促进我国广告产业发展具有一定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9.
东亚区域合作与中日民间交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红 《日本研究》2006,(1):8-12
进入21世纪,欧盟和北美地区的区域经济一体化不断获得实质性突破和进展。而东亚地区无论从区域合作组织发展的深度还是广度看都尚处于初级阶段,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作为东亚地区两个大国的中国和日本之间缺乏象欧盟的“法、德”那样的紧密合作。而造成这种局面的根本在于中日关系的复杂性。在当前中日关系陷入困境之时,中日民间交流无疑成为推动中日关系发展进而推动东亚区域合作的重要力量。  相似文献   

10.
自1972年中日邦交实现正常化以来,双边政治关系风风雨雨、一波三折,然而双边经济合作却基本处于健康发展状态.中日两国处于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在技术、资金、劳动力成本、市场容量等方面存在各自的比较优势.由于比较优势的不同,中日之间在产业结构和贸易结构等方面均存在一定的互补性,而互补性又成为双边经贸依赖关系的基础.在长期经济合作过程中,双边互惠、双赢,形成了"投资与贸易相互促进"的互动机制,经济依存度不断提高.在经济全球化的大潮中,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局面.在政治关系回暖和中日战略互惠关系业已确立的条件下,经济合作必将迎来新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中日双边互动的发展有着定向、评价和控制的阶段性特征.中日相互依存与双边互动的"不确定性",决定了中日关系可能显现"和则两利,斗则两伤"、"和而不同"等情境.理性调控中日战略互惠关系是双边互动的有效模式.  相似文献   

12.
中日两国分别为世界最在的发展中国家和第二大经济体,在地区和世界经济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两国经济的相互依存度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中国近代政治文化状况的分析,说明西学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冲击,对中国近代政治文化的影响,揭示中国近代政治力量的更替和兴衰的历史必然性.指出适于民主的政治文化,只能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逐步发展,逐渐成为国民的政治和政治行为准则.  相似文献   

14.
"孝"起源于中国的儒家思想,早已东传日本,并与佛教合流,成为日本国民的道德规范、宗教精髓、文化思想的重要内核之一。"孝"在漫长的传承过程中,受到了日本的政治思想、社会文化、生活习惯等因素的影响,内涵与形式发生了不少变化,但至今仍然植根于日本社会的深层,制约和规范着日本人的行为心理、价值取向、生活方式等各个层面。尤其是现代社会中的"孝",随着家长制的崩溃、小家庭的发展、社会的多样化、道德的相对化等因素的变化,凸显出质的演变。然而,无论社会如何变化,只要亲子关系存在,"孝"就不会过时,必将作为不可替代的道德理念,继续发挥统导作用与凝聚效应。  相似文献   

15.
林信太郎(1921—2008)1921年出生于日本大阪,年轻时曾在中国东北读书。1947年由京都大学经济学部毕业后,进入当时的商工省(通产省)工作,此后在通产省工作近30年时间,历任企业局商务课长、官房企划室长、国际经济部长、日本银行政策委员等职,1976年由通产省立地公害局局长职位退休。  相似文献   

16.
韦立新 《日本学刊》2002,43(3):123-133
本文把焦点集中放在中国文化中的儒、佛思想传入日本之后 ,对日本神道的发展产生的影响和所起的作用进行分析、论述 ,指出日本神道的发展 ,在许多关键性阶段都直接或间接地受到传自中国大陆的儒、佛思想的刺激和影响 ,其与中国古代文化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绝不应忽视。  相似文献   

17.
中日两国的留学交流不仅对各自的社会发展,而且对两国关系以及东亚地区繁荣和稳定都会产生深刻影响。本文试图从国家战略、高等教会、社会文化三个层次对中日两国的留学制度、留学生的派遣接受以及留学生的现状等进行有益的比较性探索。  相似文献   

18.
中日民间交流 ,在战后两国关系发展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为打开两国交往的大门 ,推动中日友好运动的勃兴和邦交正常化的实现 ,促进两国关系全面、健康、顺利的发展 ,它始终扮演着官方或其他渠道都无法代替的角色 ,发挥了“贸易入手 ,以经促政”、“民间先行 ,以民促官”、“半民半官 ,以民代官”、“与官并举 ,官民并茂”的特殊而又巨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程永明 《日本研究》2012,(3):111-115
地方交流是中日两国多渠道交流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推动双边关系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中日两国地方交流起步早,发展快,形成多样,领域广泛,成果显著。现在两国的友好城市已经发展到248对,友好城市数量的增加和发展有力地推动了两国的经贸、科技、教育、文化合作关系,两国中央政府一直积极倡导两国地方政府之间开展实质性的交流合作,从地方层面对中日交流进行探讨,摸索今后交流的模式和方向,对于深化两国的互惠互利关系和促进各自地方的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丰富多彩 双向互动——中日文化交流史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英武 《唐都学刊》2005,21(3):26-30
中日两国有长达数千年的文化交流史.丰富多彩、双向互动的文化交流对中日两国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教育、文学艺术、体育娱乐乃至日常习俗等各领域,都产生过深刻的影响.两国在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等层面存在着诸多共同点和交融处.相互学习、彼此包容、取长补短、友好共赢应成为今后中日文化交流的共同取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