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江泽民同志指出“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和加强宏观调控,都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要求,二者缺一不可,绝不能把它们割裂开来,甚至对立起来。单纯强调这一方面,轻视或者忽视另一方面,都不利于改革和发展大业。”这就  相似文献   

2.
<正>市场机制与宏观调控的关系是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讲话中提出的、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必须处理好的带全局性的重大关系之一。正确处理这一关系对于加快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一)市场机制与宏观调控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缺一不可。江泽民同志指出:“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和加强宏观调控,都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要求,二者缺一不可。”正确认识这一点是处理好市场机制与宏观调控关系的前提。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必须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从根本上说,发挥市场机制  相似文献   

3.
在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下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宋晓梅一、现代市场经济是市场机制和宏观调控相结合的经济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和加强宏观调控,是相辅相成的两个方面,如果把现代市场经济比作一部机车的话,市场机制犹如机车的动力系统,宏观调控犹如机车的控制系统,二者缺一...  相似文献   

4.
要实现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宏伟目标,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就必须正确处理市场机制与宏观调整的关系,使市场机制与宏观调控二者紧密结合起来,形成在市场机制建立的基础上健全宏观调控体系;在完善宏观调控的条件下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市场机制是市场经济运行的内在动力,由价格机制、竞争机制、供求机制三者相统一,对经济资源进行配置的系统形成了市场经济发展的基本内容和形式。要使市场经济充分发育和健康有序地发展,就必须建立和克某市场机制,否则市场经济就发育不起来而阻研生产力的发展。改革开放以来,我们改革…  相似文献   

5.
实现市场机制和宏观调控的有机结合,即通过这一结合,把各方面积极性引导好、保护好。作为适度从紧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也是“九五”期间抑制通膨胀作为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必须实行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可见,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是宏观调控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现市场机制和宏观调控有机结合的重要经济政策之一。以下从当前几个主要经济问题,来论述本文的主题。一、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的实质,以及运用这一政策实现两个有机结合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以下简称适度从紧)的实质是,在货币信贷的供应和解放上,不是全面紧缩,而是适度…  相似文献   

6.
我国目前宏观调控从表面上看似乎已经部分走出了“一放就乱,一乱就收,一收便死,一死再放……”的传统怪圈,但这主要并不是因为目前的宏观调控手段和方式有了真正根本性的变革,从而宏观调控与微观市场运行间的关系有了根本性的转变,而是应归结于非国有经济的迅速发展壮大使得我国宏观调控的微观基础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正是得益于我国微观经济运行的这一深刻变化,使得我国目前的经济运行似乎进入了一个稳定与增长温和互动的阶段。  相似文献   

7.
正确认识和处理司法审判权与行政权的关系,明确司法审判权对行政权既有监督和制约作用,又有重要的保护作用,对于全面贯彻实施行政诉讼法有着重要意义。行政权是国家权力的组成部分,它是国家行政机关执行法律管理国家行政事务和社会事务的权力,这种权力的行使对于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建设具有重要作用,需要用法律武器加以保护。但这种权力如果缺乏法定的监督和制约,就有滥用的危险,从而导致国家和社会的混乱。在我国,依据宪法和法律的规定,授予人民法院对行政案件的司法审判权,通过行政诉讼,审查行政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一方…  相似文献   

8.
经济与政治的关系,是贯穿整个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一个带全局性的重大问题。当前,正确认识和处理二者的关系,对于全面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更好地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顺利前进,全面实现“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一、“经济与政治的相互关系”界说经济与政治的相互关系,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基本理论问题。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历史唯物主义,彻底清除了关于社会历史的唯心主义观点,$一次科学地揭示了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社会经济与社会政治的正确关系。马克思指…  相似文献   

9.
改革开放以来,对计划与市场关系问题的认识,经历了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邓小平同志对此做了深刻的结论:“计划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模式。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需要正确认识和处理计划与市场的关系。这是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整个历史过程中都必须始终紧紧抓住不放的根本问题。  相似文献   

10.
市场机制的最大特点在于它的竞争性。市场竞争性的特点对于社会主义而言,既有正面效应,也有负面效应。正面效应表现在:使经济运行的微观基础充满活力与生气,推动社会稀缺资源的优化配置及科技与经济之结合。这有利于社会主义根本任务(解放生产国、发展生产力)的合成。负面效应表现在:市场竞争将拉大贫富差距,不注意控制将导致两极分化。这有悖于社会主义价值目标(消极两极分化、达到共同富裕)的实现。本文提出,正确处理市场机制与社会主义的关系;既需用好市场机制,充分发挥具积极的正面效应;又要克服市场机制的缺陷,采取有效措施(规范市场竞争、同时运用协同机制与计划机制、大力宣传社会主义价值目标并建构相应的文化气氛)防止其消极的负面效应。  相似文献   

11.
从宗教要素中的"神圣之物"角度看,"神圣之物"是宗教信仰以及宗教行为的根本所在,这是依法管理宗教事务的一个重点;从宗教要素中的"信徒"角度看,"信徒"是一种宗教存在和延续的现实基础,在依法管理宗教事务中,人的因素是做好宗教工作的关键因素;从宗教要素中的"修行"角度看,信徒的宗教修行是一种宗教实践活动,也是宗教实现存续的途径之一;从宗教要素中的"仪规"角度看,宗教仪规是宗教的一种制度模式、组织形式和运行方式,是宗教正常运转的重要条件之一。  相似文献   

12.
当前,党风建设正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但由于前几年党风建设中一些深层次的思想理论问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因此,党员群众中产生了一些困惑和疑虑.集中起来讲就是,党风建设要不要搞,搞多久,怎么搞的问题.本文试就这些问题中主要关系作些分析.一、正确认识和处理党风建设的必要性和长期性的关系,把握其发展规律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在全国范围内及时地结束揭批林彪、“四人帮”的大规模群众运动,从一九七九年起把全党工作的着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这是以华国锋同志为首的党中央作出的英明决策,是伟大的战略性的革命转变。它完全符合全党和全国人民的心愿,必将极大地鼓舞和激励广大干部和群众的无比热忱,为加速实现这一伟大而艰巨的历史任务作出自己的贡献。实行工作着重点的转移,首先有个思想认识问题。由于林彪、“四人帮”的干扰破坏,这些年来把许多根本理论搞颠倒了,把人们的思想搞乱了。他们所散布的“把阶级斗争当日子过”,以及批“唯生产力论”的流毒,还在一些同志的头脑中  相似文献   

14.
为了促进我国社会主义经济的全面高涨,继续贯彻执行五届人大四次会议批准的十条经济建设方针,胡耀邦同志在十二大报告中提出了今后要特别注意解决的几个重要原则问题,首先就是关于集中资金进行重点建设和继续改善人民生活的问题。这是十分重要、十分及时而正确的。为了贯彻这一原则,必须正确认识和处理好下列相互关系。 一,集中必要资金与实行计划经济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1995年5月召开的全国科学技术大会,‘是我国科学技术发展史上的一个新的里程碑。这次大会对中国科学技术包括社会科学的现代化提出了许多具有战略意义的要求,为社会科学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人类对科学技术在经济社会发展中重要地位和重要意义的认识是随着科学技术自身的进步而不断加深的,大体上有3次大的飞跃:第一次飞跃是英国的唯物主义者培根提出“知识就是力量”这句伟大的名言。培根的方法论思想,向中世纪经院哲学的残余和教会思想发起了有力的攻击,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成为英国科技革命的思想准备。第二次飞跃是马克思把科学技术…  相似文献   

16.
权力与真理二者之间没有直接的、必然的联系。权力是属于政治范畴,而真理则是属于认识论的范畴。真理不是来源于权力,而是来源于实践。真理不是服从权力,而是权力必须服从真理。  相似文献   

17.
正确认识和处理分配中国家、企业和个人的关系赵红梅在我国,国民收入的初次分配无论是在国有经济还是在集体经济中,都要涉及国家、企业和个人三者的物质利益,三者各自在国民收入初次分配中所占的份额,体现了三者的利益关系。应该说,三者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但又存在...  相似文献   

18.
到本世纪末,在我国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体制,是实现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提出的未来15年跨世纪奋斗目标的关键之一。那么在市场经济中,政府应当扮演什么角色发挥什么作用?无疑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市场经济是一种竞争型经济体制,市场对于社会资源配置有着灵活而有效的导向作  相似文献   

19.
本文意在阐明高等教育教学改革中 ,必须正确认识和处理的几个关系 ,其一是知识、能力和素质之间的关系 ;其二是改革课程体系、课程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之间的关系 ;其三是专业素质教育与文化、科学素质教育的关系 ;其四是个性与共性、多样性与统一性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主义者认为,物质投入和智能投入是改造世界实践活动中的两个方面,从其本质上来说,它们是同一个过程。物质投入与智能投入都发展社会生产力。前者是人们通常认为的物化生产力,是为改进生产工具,劳动对象而进行的物质投资。后者是知识形态的生产力,主要是指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主观因素,提高劳动者的劳动技能和文化知识水平。正确认识与处理好这两者之间的关系对推动社会向前发展会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