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市场经济是特殊和一般的统一。市场经济有不同的模式。明确市场经济的中国特色,对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体制,无论在观念上或应用上,都是必须解决的基本问题。一、以公有制为主体和多种经济成分并存。要使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公有制相结合,不仅是要求市场经济适应公有制,更是要求公有制适应市场经济。二、按劳分配为主体和辅以其他分配方式。要把市场机制引入原有的分配体制。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发展现实,既不能重走发展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老路,又不能一步跨跃成现代市场经济。四、大国经济的区域发展不平衡现实。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这对市场经济和市场竞争来说,是正常的现象。五、与精神文明建设同步前进。市场经济发展对精神文明建设既有有利的一面,又有不利的一面,必须注意存利去弊的工作。  相似文献   

2.
文化能否产业化一直是困扰我国文化发展的一个问题。文化既有事业性的一面 ,更有产业性的另一面。从理论上说 ,马克思关于精神生产以及党的十五大关于繁荣社会主义文化的论述 ,都迫切要求文化产业发展壮大。在现实中 ,市场经济的发展、人民文化需求的兴旺以及市场经济体制与文化发展现有机制的严重矛盾 ,也都要求文化尽快走向产业化  相似文献   

3.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西方市场经济有着共同点市场经济是资本主义商品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但是井不是资本主义的“专利品”。邓小平同志说得好: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从世界经济发展趋势来看,整个世界将是一个市场经济体系,我们只是一部分。当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西方市场经济既有共同的一面,又有区别的一面。根本的区别主要在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以公有制为基础,以按劳分配为主,西方市场经济…  相似文献   

4.
本文认为,中国改革的目标,既不是走资本主义道路,也不单是实现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转变,而是重塑社会主义的幼年形态.改革既允许资本主义经济的存在和发展,又要完善社会主义.在两种经济成份长期的共同发展中,社会主义社会的经济同发达资本主义经济有趋同的一面,又具有社会主义特殊性的一面.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转变是对传统生产资料公有制改革的结果,前者是现象,后者是本质.二十多年的改革,使中国的经济制度、政治制度和法律制度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创造出了一个崭新的适合生产力发展的社会主义幼年形态.社会主义幼年形态具有对旧社会的母体存在着依赖性、其制度特征具有模糊性、成长具有长期性的特点.  相似文献   

5.
对于任何一个国家来说,爱国主义从来都是一面永不褪色的旗帜;对于任何一个时代来说,爱国主义从来都是一个经久不衰的主题;对任何一个民族来说,爱国主义从来都是一支凝聚人心的火炬。我国已经进入了改革开放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新时期,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强烈地需要爱国主  相似文献   

6.
<正>目前,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发展,传统的医德观念正经受着严格的检验和冲击,医德建设面临着许多值得研究的新情况和急待解决的新问题.本文试对此作一探讨.一、市场经济对医德建设的双重影响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我们党在整个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奋斗目标之一.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体制,涉及到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许多领域,需要一系列相应的体制改革和政策调整,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以邓小平同志关于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在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精神指引下,解放思想,加快改革,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这是新的历史条件下的主旋律和原动力.这种社会存在必然反映到医药卫生队伍中来,对医德建设产生巨大的影响,而且这种影响又是双重的,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但积极的一面是主要的.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相似文献   

7.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目标已经确立,不能因为它在实现过程中会出现不道德问题而全面否定,应当看到它积极推动经济发展与推动道德进步的一面,要注重发挥道德作为上层建筑对经济发展具有的能动性,并通过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促进市场经济对道德进步正向效应的发挥,抑制其产生负面效应。  相似文献   

8.
“经济人”&#183;价值规律&#183;市场经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析"经济人"与价值规律及市场经济形成的内在联系,认为"经济人"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本质具有"两面性",即促进经济发展的一面和损害经济效率的一面;并据此试图阐明解决我国现存的主要经济问题,建立和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关键,是通过完善法治,建立有效的利益激励机制、公平竞争机制和监督约束机制.  相似文献   

9.
论析"经济人"与价值规律及市场经济形成的内在联系,认为"经济人"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本质具有"两面性",即促进经济发展的一面和损害经济效率的一面;并据此试图阐明:解决我国现存的主要经济问题,建立和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关键,是通过完善法治,建立有效的利益激励机制、公平竞争机制和监督约束机制.  相似文献   

10.
本文认为,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定义为社会公平加市场经济是缺乏根据的,不能脱离开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特别是所有制结构来讨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相似文献   

11.
在改革开放中,中国走上了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道路。这是一个巨大的历史进步。市场经济在中国实践的同时,也影响并发展着人们对市场经济的认识。市场经济既是追求效率的不可替代的机制,又是一种以个人利益和局部利益为本位的价值取向的经济基础,一种与激励共存的淘汰与排斥机制和一种必然会对财产制度提出要求的机制。市场经济所具有的负面效应,与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和基本制度有反差和矛盾的一面。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在发展市场经济的同时,必须从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高度重新认识并驾驭市场经济。  相似文献   

12.
对“三个有利于”标准与公有制多种实现形式,众说纷纭,笔者略陈管见:关于公有制能不能与市场经济兼容的问题,曾长期为理论界争论不休,一些人认为,在公有制内部不存在多个所有者主体,因而它不能与市场经济兼容,市场经济只能天然地属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条件下要搞市场经济,必须搞私有化。从一定意义上讲,原苏联、东欧等国家的改革之所以会走上私有化道路,正是与这种认识有直接关系。1992年邓小平同志南巡讲话关于“计划和市场都是手段,不是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本质区别”的论断和十四大报告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论述,打开了在这一问题上…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四大明确规定:“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对于社会主义建设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都是一个重大突破,在我国建设社会主义历史上,不能不说是一个伟大的里程碑。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究竟走什么路子?  相似文献   

14.
党的十四大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这一体制的建立过程中,法律作为建立在一定社会经济基础之上的上层建筑,所起的作用是其他任何手段都不能替代的。本文拟就法律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的任务以及法律所期望达到的目标作一探讨。 一、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法律任务问题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一个历史过程。从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经过十四年来的改革实践,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作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取向,已经成为人们的共识,但这一体制真正确立起来,还需经过相当一段时间。法律作为“表明和记载经济关系”的工具,它将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  相似文献   

15.
楚文化研究只是我国地域文化研究的一个缩影,可以说,我国地域文化研究的兴盛,都离不开考古学的成果。一个地区的地域文化对其所在地的经济社会会产生巨大的影响,各地的地域文化研究在弘扬地域传统文化中积极一面的同时,也注意剖析本地区传统文化中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开放不相适应的一面,提升区域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6.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现状和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认清现状,理清思路,制订对策,是开创21世纪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新局面的重要方面。因此,认真审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状况,精心构建科学的工作体系,才能提高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效率和水平,解决教职员工和学生中的思想政治方面的困惑,以确保高等教育的社会主义方向。一、现状:困惑与机遇同在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程中,高等学校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其思想都要受到两方面的影响,产生正负两方面的效应。思想表现具有两重性,即积极的一面和消极的一面。从积极方面看,一是经济体制改…  相似文献   

17.
先进文化是一个政党在思想上精神上的一面旗帜。当代中国的先进文化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民族性、时代性与世界性相统一的文化,是充分体现人民根本利益和意志的文化,是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相统一的文化,是适应并引导、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文化。  相似文献   

18.
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动力机制陈庆林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包含着动力机制、市场机制和调控机制,动力机制是最关键性因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市场经济是不同的概念,两者不能混淆。市场经济就其属性来说,它是通过市场机制进行资源配置的经济手段,是中性的,既不姓“资”...  相似文献   

19.
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程中,坚持党的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是党的建设的重要内容。市场经济的一般原则对于坚持党的宗旨既有积极作用的一面,同时又使党员和党的领导干部面临新的考验和诱惑,从而对坚持党的宗旨有消极作用的一面。为此,要加强党员教育,提高党员的整体素质,花大力气加强党内廉政建设,从制度上保证党的宗旨的实现。  相似文献   

20.
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征问题,近年来,我们理论界较多地探讨了各种市场经济形态所贯通的一般性特征,如产权明确性、全面开放性、自主决策性、效率至上性、平等竞争性和优胜劣汰性等。强调市场经济的这些共性,对于我们当前诊治恐“资”、恐“市”病,实现由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新型的市场经济体制的转换,当然是十分重要的。同时,还需指出,一切具体的事物都是共性和个性的统一。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除具有市场经济的一般性特征以外,还具有某些特殊的规定性,即具有自身的特征。准确地把握它的特征,对于我们深化改革,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也是不能忽视的。笔者认为,在改革开放过程中培养并将发展的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具有五大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