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当前农村劳动力文化素质基本状况马克思曾指出:“科技进步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首要标志,而人是将科技成果转化成现实生产力的最直接的实现手段。”可见,劳动者的文化素质状况,关系着农民自身的生产、生活,也关系着整个社会经济的进步与发展。据全国第一次农业普查资...  相似文献   

2.
农民文化素质是反映农民素质的主要内容,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农民科技素质和经营管理素质,在农村经济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有关研究表明农民文化素质与农业发展息息相关.总的趋势是随着农民文化素质的提高,农业土地生产率、劳动生产率、经济效益和农民收入也逐步提高。农业劳动者一定的文化知识和技术水平是有效应用农业科学技术的必要条件。在现代农业的再生产中,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它既表现在人们所利用的物质装备和技术手段上,也体现在劳动者所掌握的农艺流程和操作之中。生产力诸要素即人和物的要素的内在积累和不断发展,是…  相似文献   

3.
对世纪的竞争,归根结底将是人力资源开发及其潜能充分发挥的竞争。我国是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人力资源数量充足,但其质量却并不令人乐观,尤其是农村劳动力素质普遍较低,必将成为未来农村经济发展、农民收入增加的重大阻力。本文利用农村住户抽样调查资料,结合浙江省第一次农业普查资料,对浙江省农村劳动力文化素质(本文主要指文化程度)的现状特征进行分析,并据此对提高农村劳动力文化素质提出相应的建议。一、农村劳动力文化素质现状特征l、文化程度不断提高,结构逐步趋向合理。近几年中,农村九年制义务教育普及率达95%以上,…  相似文献   

4.
九江市农民就业结构发生显著变化九江市统计局夏银初农村劳动力是农村经济发展的内在决定因素,劳动力的从业结构如何、素质高低,对促进农村经济的全面发展至关重要。农业普查资料显示,我市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农村住户的从业人员增加,非农业从业人员比重上升,劳动力文...  相似文献   

5.
农村经济发展水平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反映经济发展总体水平的各项指标与农村金融发展水平综合指标的相关系数都比较高,并且相关系数的可信程度都在99%以上.这表明农村经济发达程度是决定农村金融发展水平高低的首要因素,其经济学逻辑比较简单,农村经济越发达(人均GDP↑)→农民增收能力越强(城镇居民人均纯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地方政府的经济调控能力越强(人均税收收入↑,人均财政收入↑)→基础设施建设加快,社会保障进一步完善,经济环境不断改善→农村金融发展水平提高(农村金融机构资金来源↑,信贷供给↑,金融服务供给↑).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实现这一目标,关键在农村,重点在农村,难点也在农村.农民科技文化素质的高低将直接决定和影响农村经济的发展水平和全面建设农村小康社会的进程.  相似文献   

7.
农村义务教育的国家财政投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经济理论和发展的实践表明,提高人力资源的质量可以促进经济发展.因为,在现代社会里,尽管是劳动和资金共同决定经济的成长,但人力资源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要远远超过资金要素,这也正是各个国家和地区重视对人力资源投资的根本所在.教育是对人力资本的投资,其发展状况直接决定了一国国民素质的高低和经济发展的潜力.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不断加大对农村义务教育投资的力度,基本改变了农村教育落后的状况,农村人均受教育水平逐年提高,文盲率迅速下降,这既有力地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也为农村劳动力流动和推进城市化进程创造了条件.然而,在经济转型过程中,农村义务教育发展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最突出的问题是国家财政对农村教育投入的严重不足.因此,研究分散型义务教育投资体制的现状与问题,并从中找出发展农村教育事业的对策,就有了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基于685份外出务工农村劳动力样本的问卷调查数据,建立有序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外出务工农村劳动力个人及家庭特征、就业能力、就业风险、就业环境及就业条件等对其逆向回流行为的影响。结果显示:外出务工农村劳动力年龄越大,身体素质和文化水平越低,务工单位拖欠工资与签订合同情况越差,城镇政策体制环境、经济环境和文化环境越差,理想工作的择业门槛越高,外出务工劳动力越倾向于彻底逆向回流。因此,为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彻底转移,应积极发展城镇第二、第三产业,改善城镇就业环境,降低农村劳动力在城镇务工的就业风险,同时有效提高农村劳动力的健康水平和文化素质。  相似文献   

9.
跳出误区     
跳出误区吉林省农调队杨墨林农民纯收入是反映农民富裕程度和农村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是正确分析农村形势,制定农村发展战略和经济政策的重要依据,是各级领导极为重视的统计指标。但目前一些人(包括一些领导干部)对“农民纯收入”认识不清、使用混乱的现象屡见不...  相似文献   

10.
现代科学技术日益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成为促进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职工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着国家的前途和发展,也决定着企业的命运。现代经济发展不仅需要一定数量的劳动力,而且更需要一定质量的劳动力。我国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和劳动者素质低是有必然联系的。我国劳动素质低下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文盲、半文盲多,二是技盲多。据有关资料统计,目前我国企业职工队伍中,初中以下文化程度占68%,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仅占2.6%,全国700万青工中达到高级工的仅占3%。据第四次全国人日普查的数据显示,我国的文盲率为…  相似文献   

11.
农村劳动力的非农业化□孟灿文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业转移,是经济发展和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所导致的必然趋势。农村劳动力的转移程度,不仅反映了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水平,而且也关系到经济结构、技术结构、生产力布局和人口分布等一系列对国民经济有着重要影响的问题。“八...  相似文献   

12.
关注"三农"     
我省农村经济发展水平位居全国前列,2003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一倍,并已连续十九年位居各省、自治区的首位。但不可否认的是,我省农村发展中同样存在着很多问题,客观看待我省的“三农”问题是促进我省农村稳定、农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的前提。从农业发展看,  相似文献   

13.
关注"三农"     
我省农村经济发展水平位居全国前列,2003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一倍,并已连续十九年位居各省、自治区的首位.但不可否认的是,我省农村发展中同样存在着很多问题,客观看待我省的"三农"问题是促进我省农村稳定、农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的前提.  相似文献   

14.
人口的文化素质指人们在生产实践和社会实践中积累的劳动生产经验,以及在教育培训中学到的文化科技知识,它是人口素质的重要方面,与一个地区的文化教育水平和该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密切相关。在科技日新月异飞速发展的当代。人口文化素质的提高是促进社会经济迅速发展的条件。  相似文献   

15.
文兼武 《统计研究》1991,8(4):27-30
“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是我国的基本国策。农村人口数量多,素质低。实行计划生育,控制人口增长的重点在农村,提高人口素质的重点也在农村。人口素质是思想素质、健康素质和文化素质的总和。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人口的文化素质越来越重要。人口的文化素质可以从不同角度反映,如文化程度(即受教育程度)、科学技术水平、生产技能和生产经验等。其中,文化程度是最基本的,文化程度的高低决定了掌握科学技术、生产技能的多少、快慢和熟练程度,还决定了生产经验的积累是否具有创造性。本文根据全国67000户农村住户调查资料,从总体上判断农民的文化程度,并分析它与农民收入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李芬仁 《青海统计》2004,(10):20-21
据市农村经济抽样调查户资料显示,2003年西宁市农民人均纯收入突破2000元,达到2054.03元。增长11.68%,比全省农民人均纯收入水平高出236.6元。总体看,2003年我市农民人均纯收入是近几年增加额度最大、增长速度最快的一年,但较高平均数后面的现实是,县与市区农民收入差距过大,高收入区农民人均纯收入是低收入县的3.17倍,直接影响着西宁市农民人均纯收入整体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17.
(一) 到本世纪末,山西农村经济的主要发展目标是:依靠科技进步,提高经济效益,大力发展农村二三产业,不断增加农民收入,实现农民的小康生活水平。小康目标是一个包含经济、社会、环境等多方面要求的综合社会经济发展目标。农民人均纯收入在其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农民收入的增长是达小康的前提和基础。从目前山西农村经济的实际来看,增加农民收入,到本世纪末农村实现小康仍面临以下几方面的主要矛盾与障碍。  相似文献   

18.
农民人均纯收入是反映农民经济收入水平、衡量农村经济发展的综合性指标,历来被各级政府及社会各界所关注。目前统计农民人均纯收入的主要方法是采用农村住户抽样调查。农村住户调查是通过对农村居民家庭的生产、收入、消费、积累和社会  相似文献   

19.
如何开发利用农村剩余劳动力资源,实现内蒙古农村劳动力充分 转移,积极开发农村人力资源,不仅是内蒙古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快速 发展的重要基础,也是保证内蒙古政治安定、社会稳定的基本条件,更 是认真实施西部大开发,实现内蒙古社会经济新跨越的重要任务。只有 真正解决内蒙古农村剩余劳动力的稳定转移和劳动力资源的充分开发 利用问题,才能在较短时间内实现内蒙古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赶上全 国平均水平的战略目标。 据内蒙古农村住户抽样调查,2004年内蒙古农民人均工资性收入 395元,占当年农民人均纯收入的15.2%,已成为提高农民收入的重要 增长点。但是,农村牧区劳动力大量富余,劳动力转移处于无序状态以 及转移的规模和质量都很低的现状这使得内蒙古农牧民工资性收入同 全国相比,一直处在较低的水平上,并严重制约了农村牧区经济的发 展。  相似文献   

20.
由于历史、社会和自然条件等原因,相当部分民族地区经济发展落后、社会发育程度较低。因此,不论从相对贫困还是从绝对贫困的角度来看,民族地区扶贫开发问题都是一项长期的历史性任务,是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的重中之重。根据目前的情况来看,民族地区扶贫开发的目标和途径主要有:提高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加强生态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努力提高贫困地区群众的科技文化素质,积极稳妥地扩大贫困地区的劳务输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