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自La Porta等人首创追溯公司终极所有者研究方法以来,国际上涌现出大量研究各国大公司最终所有权结构的文献.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转轨经济体和新兴市场,家族上市公司的最终所有权结构却被国内外研究者不同程度地忽视.本研究发现,总体上中国家族上市公司的控制权高度集中且最终控制权与现金流权严重分离,但不同样本之间存在较大差异.分类比较进一步表明,直接和间接上市家族企业具有不同的所有权和控制权演变路径;在控股家族财富、控制意图以及相关法律制度等因素的制约下,间接上市家族企业具有较低的最终所有权和控制权,并倾向于构建复杂的金字塔控股结构,因而最终控制权与现金流权分离程度较高.  相似文献   

2.
张俭 《西部论坛》2014,(3):99-107
以在我国中小板上市的507家家族企业为研究对象,从IPO抑价的视角考察投资者对家族控制权风险的反应,结果表明:投资者上市首日给予控制权集中度高的公司以更高的价格,家族控制权越高,IPO抑价率越高;当家族通过聘任更多的家族成员担任高管以加强控制权时,投资者在上市首日对公司的估价更高;而对于家族成员涉入高管层较低的公司,投资者并不关注家族控制权风险。可见,当实际控制人家族涉入高管层较深时,我国投资者更倾向于将家族企业控制权视为价值发现的机遇而赋予公司更高的估值。因此,应进一步完善IPO制度,完善相应的公司治理和外部监督机制,以有效控制所有权集中的风险。  相似文献   

3.
从公司治理的角度看家族企业的竞争优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家族企业是普遍存在的企业形态,在世界经济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家族在企业中所有权和控制权的核心支配地位以及这种地位的传承是界定家族企业的关键。所有权与控制权的统一、关系式治理、激励和约束的双重性以及家长式领导是家族企业内部治理的主要特征。这些特性使得家族企业具有低成本、高凝聚力、决策高效、成长迅速等内在竞争优势。我们应理性地看待家族企业治理的特性。  相似文献   

4.
后金融危机时期,全球经济增长放缓,贸易萎缩,企业国际化经营风险骤增。以2011—2014年中国A股市场民营企业为样本,通过实证研究探讨国际化程度对家族企业绩效的影响,结果表明:这一时期国际化程度对家族企业绩效有负向影响;从控制权程度角度进一步分析表明,家族的控制权程度与企业国际化经营绩效呈显著负相关,控制权程度比例越高,越不利于国际化经营对企业绩效的提升。这与我国家族企业目前尚处于国际化的早期阶段,治理模式、产权结构和管理经验不足有关,同时也是后金融危机时期恶劣的国际市场环境因素叠加的结果。  相似文献   

5.
上市家族企业内部所涉入的家族结构、权力结构与转型行为之间存在互动关系:在转型社会背景下,中国上市家族企业的家族结构和权力结构存在多种类型,而涉入企业的家族结构对家族企业的权力结构产生了决定性影响,家族企业的权力结构通过企业转型行为中的制度竞争反过来又对涉入企业的家族结构产生影响;上述影响在市场发育程度不同的地区所发挥的功效也不同。可以说,涉入企业的家族结构是家族企业权力结构的社会前因,同时又受家族企业权力结构的影响,家族结构和权力结构形成了一个动态的社会建构过程。  相似文献   

6.
家族企业的继承问题初探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家族生命周期和激烈的市场竞争导致家族企业领导权的替问题的提出。尽管家族企业的继承模式多种多样,但把企业的控制权通过血缘关系的形式传递下去,形成根深蒂固的家族支配,则是家族企业继承的核心。这种继承模式尽管存在着种种弊端,但企业所有者与职业经理人之间的信任关系很难在短期内确立,因而在企业内部选拔和培养继承人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在培育家族企业接班人、形成科学选择接班人制度的同时,还要克服家族企业的局限性,学会从企业外部选拔接班人。  相似文献   

7.
《江西社会科学》2015,(8):192-197
以家族企业为代表的民营经济在我国经济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家族企业的重要特征是家族成员参与企业管理。家族管理可以有效地降低代理成本,家族成员对于家族声誉和财富的珍惜可以使其更加努力工作,因此家族管理有助于提升业绩。以我国2002—2010年家族企业为样本的实证研究发现,家族成员参与董事会和管理层对于家族企业业绩有显著的提升作用。进一步研究发现,由于第二代继承人难以继承家族创始人的特殊无形资产,因此第二代参与管理与企业业绩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 2007-2011年的 A股非金融类家族上市公司为样本,分别对利润表项目和现金流量表项目进行分析,并以行业为基准,衡量高管的额外控制权收益,分析其外部公平性与盈余管理行为之间的关系。以六种被广泛使用的盈余管理行为估计方法进行研究,本文发现较为一致而稳健的结论:在我国当前的制度背景下,相对于非家族企业,家族控股企业盈余管理程度更高;进一步分析发现,相对于分散持股或者存在股权制衡的公司,家族控股公司高管人员正向额外控制权收益与高管盈余管理程度显著正相关,体现为“堑壕效应”,而负向额外控制权收益与高管盈余管理程度显著负相关,体现为“协同效应”。本文的研究表明,高管控制权收益与盈余管理行为之间的非线性关系,不仅仅取决于既定的制度背景、法律保护环境,也与高管个人的社会偏好、公平性认知有关,提供了社会比较理论在公司治理中产生激励效应的经验证据,丰富了现有文献的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管理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9.
环境责任是企业社会责任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环境责任履行水平已成为社会和舆论关注的焦点。为了考察家族涉入与企业环境责任履行的关系,利用第九次全国私营企业调查问卷数据,依据社会情感财富理论,对以中小规模家族企业为主流模式的我国民营企业环境责任行为进行研究。研究发现,与上市公司不同,家族所有权和管理权涉入对民营企业环境责任的履行存在显著的负向影响,家族企业在环境责任履行上并没有表现出更多的优势;同时,国际化经营是家族企业环境责任行为的重要影响因素,国际化经营减弱了家族涉入对企业环境责任履行的负效应。  相似文献   

10.
家族企业继任者进入企业有五种模式:联合创业式进入、实习式进入、跳槽式进入、空降式进入和自主创业式进入。对温州家族企业的实证研究表明:温州家族企业正在进行企业控制权的交接,而企业所有权的交接还没有开始;除实习式进入企业的模式在所有条件下都普遍采用外,其余的继任者进入模式都会受到企业规模、企业创立时间、企业类型、企业主个人特征、家族治理等因素的影响而变化。  相似文献   

11.
股份制改组中片面强调公有制主体地位以及股票发行制度的行政审批和额度控制,造成了我国上市公司大股东控制问题严重.特别是上市公司在控制权转移后,控股股东控制会采取一系列措施来侵占中小股东利益.研究控制权转移后控股股东与大股东利益侵占之间的关系,我们发现:(1)控制权转移后的董事变更比例、高级管理人员变更比例和控股股东在目标公司董事会中所占的席位比例与大股东利益侵占都显著正相关;(2)控制权转移后的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与大股东利益侵占呈明显的倒U型关系;(3)在公司终极控制人性质中,地方政府和家族企业控制与大股东利益侵占都显著正相关,而中央政府和其他性质企业控制与大股东利益侵占负相关,但不明显.这为我国今后的产权改革和投资者保护研究提供了很好的经验证据.  相似文献   

12.
家族控制的困境——基于广东中山市家族企业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家族控制在家族企业发展过程中起到正反两个方面的作用。本文基于100份调查问卷,对家族企业的控制机制与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家族控制的负面效应高于正面效应:首先,强化家族股权的控制将有碍于家族企业的发展;其次,提高家族成员在高层管理团队中的集中度未能显著地改进企业的绩效;再次,家族企业主的授权策略有助于改进企业绩效,尤其是在大型企业,而关键岗位用自己人这一控制手段并没有显著作用;最后,家族成员对资金、采购和人事环节的控制并没有对家族企业产生显著的影响,但如果将市场业务交给熟人来控制的,则将削弱企业的市场盈利能力。  相似文献   

13.
家族企业的代际传承是指企业在代与代之间所进行的传递,代际传承集中表现为家族企业领导人的更替.家族企业领导人的更替为什么一定要在家族内部人之间进行呢?国外经济学家对这个问题的探讨侧重于经营家族化现象的制度根源和性质,强调家族企业所面临的市场约束,家族企业不得不在家族内部寻找接班人.接班人选择是代际传承中的核心问题之一,绝大多数的家族企业为保持家族的延续性会从下一代的家族成员中挑选接班人,而且大多采用长子继承制;传承是否成功可以从继任满意感和继任绩效来评估,代际传承不仅仅是企业绩效的问题,如果传接双方对继任满意而且企业绩效发展平稳就可称为成功的代际传承;以企业领导人更替为标志的家族企业的代际传承,所包含的内容远不只是所有权和经营权,企业代际传承中还有很多的资源进行传承,他们对代际传承有很大影响.  相似文献   

14.
由于家族对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的渗透关系有质的差别,东、西方家族企业存在着不同的模式和制度差异。家族企业面对着制度创新的需求,普遍面临着制度需求和制度供给两个方面的制约。几千年家族的社会心理积淀或“文化资本”的积累作为一种非正式制度环境对嵌入其中的经济行为人和企业制度都产生着普遍而重大的影响。家族文化渗透于家族企业的产权制度、管理模式、用人规则和信用制度等不同要素,这种有利于创业的儒家文化成为家族企业制度创新阶段的障碍。  相似文献   

15.
家族企业治理模式最突出的特点是:企业的所有权与经营权统一于家族内部,家长式的管理风格和企业内部的高度信赖与忠诚。这些特征使得家族企业产生出一套与非家族企业不同的运作规范与原则。从制度经济学角度来看家族治理的合理性就在于:降低了委托代理成本,减少了企业创立和经营中的事前和事后交易成本,优化了企业内部的契约关系。  相似文献   

16.
我国当前家族企业的“家族式治理”的诸多特征不能归因于儒家传统文化的制约,而是家族成员(尤其是家族企业主持人)在制度信任缺失情境下理性选择之结果。首先,家族企业一旦由家庭、家族生成之后,由于受企业场域逻辑的要求以及市场理性的制约,在治理模式上更加理性化;其次,家族成员之间也存在一种契约,“自己人”关系更加理性化;再次,在获得一定的信任后,“外人”也能成为“自己人”,这也是家族企业用人模式的另一“理性选择”;最后,家族企业的文化解释的效度主要体现在家族企业的控制权和代际转承上,而家族企业治理层面上的其他诸多特点并不是文化制约之结果。  相似文献   

17.
家族企业的控制权革命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近年来 ,引入职业经理人出现的不少事件和问题 ,让不少家族企业开始重新思考所谓放权和交接班问题。家族企业的制度化变革意味着控制权革命 :要将企业家个人或家族独揽的企业决策控制权进行重新的分配和改造 ,对于我国家族企业的发展 ,控制权革命是当务之急 ,而不是简单地寻求继任或接班。  相似文献   

18.
浅议我国家族企业的用人之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于家族企业,世界学者界定各异,但基本看法一致,即家族企业的基本属性是“家”。所谓家族企业就是家族拥有企业全部或大部分的所有权,企业主要领域由家族成员经营或控制的一种企业形态。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兴起的家族企业时间较短,处于发展的初期阶段,内部管理带有浓厚的家族色彩,采用的是关系式治理。我国家族企业关系式治理存在着诸多用人机制的弊端第一,家族企业中“任人唯亲”现象严重。以血缘、亲缘、姻缘和地缘为基础的共同利益是家族企业凝聚的纽带和创业的动力。家族企业内部重视“关系”,其成员的挑选往往首先来自于经营者的同宗、…  相似文献   

19.
根据对企业所有权与控制权的关系及其演进机制的分析,提出企业制度的演进趋势是企业所有权与控制权分离基础上的适当统一,是剩余索取权和剩余控制权在更高层次上的统一.基于企业所有权与控制权复杂的配置关系及由此产生的不同代理问题,所有权与控制权的协调取决于剩余索取权与剩余控制权的有机统一,而其前提条件是消除制度与市场约束.  相似文献   

20.
公司控制权的演进及其本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司控制权是公司内部相关利益主体享有的对公司运营的决策权和支配权,这种决策权与支配权的安排既可以由公司法等国家法律法规规定,也可以由公司章程和投资者之间契约这种自治性合约来约定。企业的控制权随着企业形态演变的不同而表现出不同的模式,对公司经营与决策等有主导之权力是公司控制权的本质。公司控制权是通过一系列的公司控制行为来体现的。公司控制权来源于所有权,所有权是公司控制权的基础,公司控制权既不能脱离资本所有权,也不能脱离由以资本所有权为根基而生成的公司所有权独立存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