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化研究的学者率先建构了本雅明和阿多诺在大众文化上二元对立的观点.他们认为二者在三个方面有较大分歧:其一,本雅明看到了大众文化中所蕴含的公众反抗的积极潜能,但阿多诺则完全无视这一点.其二,本雅明看到了媒介技术积极的向面而阿多诺则不承认这一点,后者是典型的技术决定论者和悲观论者.其三,本雅明的政治立场更接近布莱希特而非阿多诺,前者倡导艺术的政治化来反对法西斯的政治美学化,而后者则认为必须为艺术而艺术的艺术,否则艺术将无法摆脱政治宣传的下场.然而,回到历史的语境,这三个论点都站不住脚.相反,多个证据表明,本雅明是文化工业理论的开创者,阿多诺等学者只是在不断地顺着本雅明的思路拓展这一理论.阿多诺文化工业理论的阴暗基调,只是因为对纳粹和反犹的过度敏感,导致其夸大了进步主义时代之后美国的大众社会与文化的极权特征.  相似文献   

2.
资本主义社会是一种商品拜物教的社会,这种拜物教中包含了一种物化的逻辑,它延伸到社会生活的一切领域。由此非经济领域也具有类似于经济领域的特性。按照阿多诺文化工业批判的思想,文化工业作为一种非经济领域完全按照经济领域进行生产和再生产。文化工业具有拜物教的特点。在这里,工具理性原则、同一性思维占据了主导地位。但是,按照工具理性原则、同一性思维来生产的文化是反文化的。文化必须从工业体系中独立出来,才能发挥批判资本主义社会的功能。反文化的东西成为文化的一部分就是今日文化生产的痛苦的表达。  相似文献   

3.
作为法兰克福学派的主力,阿多诺对现实的批判一直不遗余力,其批判理论一方面是哲学;另一方面则是音乐。阿多诺通过对音乐的分析,发现了音乐批判现实的潜能。这与他的音乐本质观有着直接的关系,在阿多诺看来,音乐具有社会属性与自律的双重本质,音乐有介入现实的可能;同时又同现实保持了一定的距离,实现对现实的否定与批判功能。他在勋伯格的无调性音乐中发现救赎的可能,最终实现对这个"绝望的现实"的救赎。  相似文献   

4.
在当前全球化进程中,文化与经济的有机结合,形成了文化经济时代的到来。在文化产业繁荣的同时,从整体上对城市及社区的文化资源进行战略性观照,将文化的思维贯穿在城市的整体发展中的文化规划理论成为当前城市建设的需要。法兰克福学派从美学和意识形态两个维度对文化工业的勃兴进行了批判,不但为我们认识文化工业的文化意义提供了另一种思想坐标,同时也给我们进行城市文化规划提供了深刻的理论参照。  相似文献   

5.
西方国家从19世纪起,就将文化生产纳入国民生产体系,确定为生产性的产业工业部类之一.其文化产业理论重在文化生产和文化消费(接受)两大类型,可用"文化工业"理论来概括.中国文化产业基础理论研究处于起步阶段,在理论突破和理论创新方面严重落后于实践的发展.文化产业理论研究的趋势是:对经济和文化理论的整合;多学科交叉运用于对文化产业的研究;加重对文化产业中的创意性部类、知识性部类的研究;注重对各产业门类的具体分析研究;注重理论对现实的实际运用;注重前瞻性研究.  相似文献   

6.
阿多诺认为,"文化产业"实际上是"大众文化"的一个取代性术语。他所针对的"大众文化"是指依托文化产业和大众传媒技术而形成、发展起来的,供大众进行消费的商业型文化或商品性文化,是由统治阶级主动开发和制造并施与普通大众的,具有功利主义价值和意识形态功能的消费型文化,所以他一直对文化产业表现出莫大的敌视与忧虑。在他看来,大众...  相似文献   

7.
准确合理地文化产业定义是构建文化产业理论体系的重要基础。通过对文化产业的词源、观念史和实践史等进行经验性梳理分析,进而透过得出概念性认识;通过将文化产业作为一个整体进行历时性、共时性两个维度的外部分析,得出文化产业的文化性和产业化两个本质;参照霍尔的表征分析框架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文化统计分析框架,构建起完善的文化产业解析框架。在以上分析的基础上对文化产业概念进行科学合理的定义。  相似文献   

8.
文化工业理论作为法兰克福学派对大众文化生产的一种批判,它的典型语境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的德国和美国。离开这两个典型语境,一切批判或将是无的放矢。文化工业理论对大众文化标准化和伪个性化等一系列质疑,中间或有精英主义意识作祟,但是一定程度上是在警示文化产品本能快感和艺术快感之间的分野。比较伯明翰学派的大众文化理论,用斯图亚特·霍尔的术语来看,文化工业理论应是把意义的生产定位在编码一端,反之伯明翰学派则是将之移位到了受众解码一端。文化工业理论应是低估了大众媒体受众的主体意识,虽然,判定法兰克福学派的文化工业批判理论已是明日黄花,也还为时过早。  相似文献   

9.
文化工业的勃起是现代社会发展史上具有深远历史意义的事件。法兰克福学派片面地夸大其消极方面,将其看成是资本力量与机械化生产对人类价值的全面剥夺、扭曲与压制的工具。实际上,文化工业通过生产与消费的“文化化”过程,发挥着对社会、经济和人性发展的积极作用,使当代社会不仅趋于“知识经济时代”,也正趋于“文化经济时代”。  相似文献   

10.
本文借用文学批评术语"文本",试从"文本性"这一特征对文化产业的形态特征进行讨论;通过对其与文化产业生产、消费及其市场关系的探讨,试析"文化产业"及其产品的基本内质.  相似文献   

11.
高钰婕 《兰州学刊》2010,(9):213-215
阿多诺创造"文化工业"这个词来描述文化在管理社会成为进入流通领域的商品的事实,但当步入网络时代,尤其是当掌握了技术、活跃于网络,并且代表"大众"话语作为自媒体的草根出现时,文化工业的魔咒被打破了。以能够代表草根活动的网络原创视频为例,与文化工业理论进行对比,我们发现草根文化为我们提供了体制外思想的可能,是文化工业的反叛。  相似文献   

12.
"文化工业"与"文化产业",原本就是同一个概念,但汉语在使用中习惯成自然地形成了迥然不同的两套话语系统。这一局面的形成,与法兰克福学派批判理论的命运有关,这一理论在20世纪90年代初进入中国,曾一度受到追捧但旋即遭到冷落。法兰克福学派的批判理论本身是有缺陷的。它对于大众文化/文化工业的批判,往往是出于历史的惨痛记忆而做出的过激反应和过度阐释,妨碍了对于大众文化/文化工业的公允评价。这就导致其理论存在明显的盲点和缺环,也使得对其进行"症候解读"成为必要。从对其所做的"症候解读"可以得到感悟:法兰克福学派的大众文化/文化工业批判至今仍不失为一种思想资源和历史借镜,但用以匡范现实问题则已不足为训,当今中国市场经济条件下大众文化和文化产业的发展方兴未艾,对其正能量,我们理应突破以往的一些思想局限和理论误区,给予充分的估量和积极的倡扬。  相似文献   

13.
阿多尔诺的"文化工业理论"集中体现了早期法兰克福学派的思想逻辑,即一种以文化救赎主义为核心的"批判理论"。这种理论将"文化工业"界定为现代社会条件下的娱乐工业体系,界定为现代极权主义的统治工具和操纵模式。凭借着商品化、同质化、标准化和强制化等手段,"文化工业"在大量制造娱乐文化产品的同时,也在不断地促使消费者变得没有思想。现代社会表现出来的野蛮性和稳定性,都与"文化工业"的操纵和欺骗有着直接的关系。因此,社会变革的可能性就在于文化的救赎,即用艺术的批判力量去唤醒和推动社会大众的革命意识。尽管今天看来阿多尔诺的文化工业理论不仅过于偏激而且还有些过时,但是面对当今文化的现状及其社会效应,重新审视他的理论观点仍然是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14.
“文化工业”是法兰克福学派社会批判理论的重要概念,它随着汉语学界对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接受与研究而进入中国当代文论的视域。90年代以降,大众文化或媒介时代的到来,促使中国纯粹的文论与美学向审美文化研究转向,批判与否定性的文化工业概念是这一转折最重要的理论资源之一。本文认为考察与阐释文化工业需要一种更辩证的理念和视角,而不是在法兰克福与伯明翰之间、在意识形态批判与实证研究之间做非此即彼的抉择。  相似文献   

15.
<文化工业述要>凝聚着阿多诺文化工业批判理论的核心思想,并与<启蒙辩证法>等前文本形成了一种互文关系.阿多诺的文化工业理论既渗透着他对法西斯主义的思考与批判,也融入了一个流亡知识分子对美国大众文化的负面看法.而在<述要>中,阿多诺通过对文化工业的商品属性、标准化与伪个性化特征、祛魅与返魅效果、操纵大众的手段等进行分析,既呼应了他以往的研究成果,也体现了现代型知识分子的精神气质.  相似文献   

16.
《大庆社会科学》2011,(5):160-160
一股西风Mass Culture(大批量生产的文化)的西风。正在地球上弥漫。风源就是所谓的文化工业(Culture Industry),也就是文化产品的制造业。  相似文献   

17.
本文认为 ,印刷文化是构建批判而自律的知识分子主体的重要因素 ,从而也是造就阿多诺丰盈的批判激情与救赎冲动的重要元素 ;而所谓的大众文化其实就是现代电子媒介所催生出来的视觉文化。因此 ,阿多诺对大众文化的批判实际上是以印刷文化培育出来的自律主体的身份向整个电子文化的宣战。通过考察与回答阿多诺与电子文化紧张关系的深层原因 ,本文指出现代型知识分子的批判性话语所面临的合法性危机主要是文化语境 (从现代到后现代 )位移的结果  相似文献   

18.
法兰克福学派文化工业虚假性批判理论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深刻发掘了法兰克福学派文化工业虚假性的批判思想,认为法兰克福学派的理论家们对文化工业虚假性的批判主要体现为三个方面,其一:消费的虚假性,其二:需求的虚假性,其三:文化幸福感认同的虚假性.他们通过对文化工业虚假性的批判,深刻地揭露了当代资本主义社会发展中的病态性,而这种批判对于我们今天正处于现代化进程中的社会主义建设而言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9.
林子赛 《理论界》2012,(8):116-118
文化资本扩张及文化霸权问题是我国当前不可回避的问题。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世界各国的文化资本、文化政策逐渐辐射到我国。本文首先系统地分析了文化资本在我国扩张的前提条件,即文化的消费化,接着阐述了文化资本背景下民族文化的深刻危机,指出遵循市场逻辑(资本逻辑)的文化资本与体现文化发展的社会主义文化制度之间的矛盾是根源所在,民族文化危机主要体现为文化主权与文化霸权、文化全球化与文化本土化两大矛盾,最后探讨了危机下民族文化的自觉及自我救赎之路。  相似文献   

20.
文化随着人类社会的产生而产生,它经过农业文化和工业文化而进入现代文化。由于科学技术 的发展使文化从物质生产中分离出来成为一个独立的产业。在当今,文化产业的充分发展,显示了它在国民 经济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我国的文化产业在改革中产生和发展,并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起到积极的 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