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后殖民理论(Post—colonialtheory)是一种多种文化政治理论和批评方法的集合性术语。它与后现代理论相呼应,在后现代主义消解中心、消解权威,倡导多元文化研究的潮流中,开始崭露头角,并以其意识形态性和文化政治批评性纠正了本世纪中叶的纯文本形式研究的偏颇,而具有更广阔的文化视域和研究策略。一、后殖民主义发展概观后殖民主义诸种理论,旨在考察昔日欧洲帝国殖民地的文化(包括文学、政治、历史等)以及这些地区与世界其他各地的关系。也就是说,主要研究殖民时期之“后”宗主国与殖民地之间的文化话语权力的关系,以及有关种…  相似文献   

2.
戴鸿斌 《兰州学刊》2008,3(3):193-194,111
后殖民主义的主要理论渊源有:非洲的殖民主义批评话语、福柯的权力话语理论和葛兰西的文化霸权思想。其代表理论家有:佳亚特里·斯皮瓦克、爱德华·赛义德。后殖民主义的出现为解读英国小说中涉及殖民和殖民地的作品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3.
萨义德和马克思主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梳理了萨义德的思想历程 ,提出从《东方学》到《文化与帝国主义》 ,萨义德走向了比较彻底的后殖民主义 ;后殖民主义作为一种文化批评 ,可以视作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的当代实践 ;后殖民主义和马克思主义的帝国主义理论之间的互文式阅读 ,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把握殖民主义及其话语形式。  相似文献   

4.
王富仁 《东岳论丛》2011,32(4):73-79
中国本土的后殖民主义文化理论和女权主义文化理论与西方、特别是美国的后殖民主义文化理论和女权主义文化理论应该有根本不同的内容和特征,这是因为中国文化早在二十世纪初年的"五四"新文化运动就已经经历过了一次根本性的变化,就已经产生了以鲁迅文化思想为核心的一种新的文化传统,中国的后殖民主义文化研究和女权主义文化研究必须与"五四"新文化、特别是鲁迅的文化传统相结合,而不能将二者对立起来。  相似文献   

5.
同后现代主义一样 ,后殖民批评虽然可以说与文学有着更为紧密的亲缘关系 ,但在今天 ,它早已弥漫于整个文化领域。尽管萨义德、斯皮瓦克等后殖民主义代表人物都着力强调后殖民与后现代的差别甚至“对抗性”,但有一点是肯定的 :后殖民主义的兴起不仅与西方社会进入后现代这一时代背景相联系 ,而且后现代主义的一些基本理论取向如反基础主义、反中心主义等还在相当程度上直接成为后殖民主义的理论源头。同样 ,尽管后殖民批评包括了相当广泛的内容 ,但由于当代人类世界所面临的诸多问题都与源起于西方的现代化历程有着千丝万缕的内在联系 ,因而…  相似文献   

6.
赛义德以异于主流文学批评的文学阅读和批评视点--对位阅读,对丹尼尔·笛福、简·奥斯丁、夏洛蒂·勃朗特、查尔斯·金斯利、查尔斯·狄更斯、乔治·艾略特等数十位作家的经典小说文本进行了细读和分析,揭示出帝国主义作为一个隐形的主题与文学叙事如影相随.赛义德通过"对位阅读"独特的文本分析视角和批评策略,将那些隐匿在文学叙事主题中被压抑或被排除的若隐若现的历史背景,以及殖民主义与反殖民主义两种对立却又相互依赖的潜藏力量进行"挖掘"和"表述",将文学、文化和帝国主义之间的联系在帝国背景中显现出来,使它们得到发展、表述、扩充和批评.  相似文献   

7.
主持人语:后殖民主义文化批评理论进入中国大陆已经有近20年的历史,文章和著作不可谓不多,它在开启中国学术界新的理论视野的同时,也导致了一些混乱甚至一些常识的丧失。继续深入反思后殖民批评话语在中国本土的接受和应用情况,是急需继续推进的重要问题。本专题选择对后殖民主义文化批评理论有深入思考的三位学者的文章来谈这种起源于西方的文化理论的中国化问题。章辉分析了后殖民理论在全球兴起的原因和在中国流播的语境,并就文化交流和文化殖民问题,中国现代性的话语认同问题和后殖民理论对于学科建设问题发表了具有启发性的见解。吴泽…  相似文献   

8.
随着文化全球化的兴起,后殖民主义理论不断涌现,首当其冲的要属赛义德的"东方主义"。该理论较为详尽的讨论东方"自我东方化"的现象,无情的批判了西方文化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主要研究一切社会文本和文化文本,为全球化提供一种多元的而非一元的格局。  相似文献   

9.
翻译活动具有复杂性和多维性,翻译批评也应当是多角度、多层次、多视域理论干预的活动。正如翻译研究借用了多学科和理论视角及成果,翻译批评也可借鉴解构主义、后现代主义、后殖民主义等理论,甚至还涉及价值哲学、意识形态等理论,以及文化转向视域下的翻译批评研究。探讨目前翻译批评关注的多视域理论,认为翻译批评应该是多元、开放和综合的批评概念,翻译批评的理论构建,翻译批评的方法、模式以及标准等也是多维动态的。  相似文献   

10.
后启蒙与文化批判理论的危机——兼论批评合法性的重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批评大众文化的诸种理论当中,以法兰克福学派的批判理论锋芒最为尖锐,影响最为深广.法兰克福学派在缺乏文本研究的情况下,依据哲学推演的方法,对大众文化作出了独断式的过度批评.因而,其理论早已暗藏危机.当今西方社会已经步入后启蒙时代,我国社会也已呈现出明显的后启蒙特征.在后启蒙的社会状况与理论话语的挑战下,法兰克福学派的文化批判理论面临着更加严重的危机:"现代精英主义"文化立场的危机、"被动受众"观的危机和批评家作为文化"立法者"的身份危机.当代大众文化批评为避免合法性危机,必须走出法兰克福学派的批评范式,谋求哲学批判与文本阐释的结合,树立文化多元主义观念,走向批评的个人化.  相似文献   

11.
从后殖民理论看中国民族文化发展面临的挑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后殖民理论不仅是解读文学作品的重要理论之一,而且也是现实实践中解析东西方政治文化关系的有效的理论方法。针对全球化时期的文化身份问题,中国民族文化必须应对后殖民理论的挑战:警惕西方世界后殖民主义的威胁、警惕民族文化的生存危机、警惕"走向世界"的后殖民主义心理。  相似文献   

12.
奥威尔的思想遗产并不仅限于他的小说文本和批评文本,尽管这些文本是我们走近并走进奥威尔的思想精神世界的最主要途径和方式。作为20世纪上半期英国最有思想和文学个性的文学家,奥威尔的思想遗产与他的文学遗产是相伴相生的,甚至可以说,他的思想品质也就决定了他的文学价值和品质。奥威尔从对家庭以家长为中心的威权专制批判开始,到对大英帝国的殖民主义、帝国主义,以及各种极权主义的批判等,并没有因为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的土崩瓦解而失去其思想和精神价值,尤其是他对威权、体制以及极权主义的批判,对于世界上任何一位严肃认真的思想者,至今仍然具有不可忽略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3.
生安锋 《学术月刊》2022,(4):155-163
后殖民主义思潮自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风靡全球学界,对文学和文化研究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后殖民主义由于关注第三世界的当代文化境遇和“后殖民余续”、质疑多文化多种族社会中对少数族裔和边缘群体的压制、呼吁社会正义和多元共生共存,直至今日,很多国内外学者还在不断地思索或反思其为文学与文化批评所带来的新颖视角和独特见解,仍是学界不少学者所青睐的理论武器。在笔者看来,后殖民诗学至少可以包括四个维度:流亡诗学,少数族裔理论,混杂性和世界主义。在当下的“后理论时代”,后殖民诗学需要做出反思和调整:既要重新关注文学性,又要继续关注社会现实问题;后殖民主义理论也需要更加强调实践性和语境性。  相似文献   

14.
奥威尔的思想遗产并不仅限于他的小说文本和批评文本,尽管这些文本是我们走近并走进奥威尔的思想精神世界的最主要途径和方式.作为20世纪上半期英国最有思想和文学个性的文学家,奥威尔的思想遗产与他的文学遗产是相伴相生的,甚至可以说,他的思想品质也就决定了他的文学价值和品质.奥威尔从对家庭以家长为中心的威权专制批判开始,到对大英帝国的殖民主义、帝国主义,以及各种极权主义的批判等,并没有因为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的土崩瓦解而失去其思想和精神价值,尤其是他对威权、体制以及极权主义的批判,对于世界上任何一位严肃认真的思想者,至今仍然具有不可忽略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5.
赛义德以异于主流文学批评的文学阅读和批评视点——对位阅读,对丹尼尔.笛福、简.奥斯丁、夏洛蒂·勃朗特、查尔斯·金斯利、查尔斯·狄更斯、乔治·艾略特等数十位作家的经典小说文本进行了细读和分析,揭示出帝国主义作为一个隐形的主题与文学叙事如影相随。赛义德通过“对位阅读”独特的文本分析视角和批评策略,将那些隐匿在文学叙事主题中被压抑或被排除的若隐若现的历史背景,以及殖民主义与反殖民主义两种对立却又相互依赖的潜藏力量进行“挖掘”和“表述”,将文学、文化和帝国主义之间的联系在帝国背景中显现出来,使它们得到发展、表述、扩充和批评。  相似文献   

16.
张其学 《东岳论丛》2004,25(5):50-55
消解和批判文化霸权主义是后殖民主义的重要理论旨趣。后殖民主义理论不仅揭露了西方帝国对东方民族的文化霸权主义的实质 ,还探讨了东方民族如何反抗这一文化霸权主义行径 ,提出了反文化霸权主义的种种策略。后殖民主义的实质是从文化角度反思殖民 ,这一文化主义的分析范式也就决定了后殖民主义所提出的反文化霸权的策略仅仅是在文化领域内的话语、理论抵抗 ,这些策略包括 :杂交性、模拟、女权理论和少数话语理论  相似文献   

17.
世界知名的文学和文化批评家爱德华.赛义德对20世纪50年代以来的文学和文化批评实践中的泛文本化现象提出了激烈的批评,在论文集《世界、文本与批评家》(1983)之中,他提出了自己的"现世性"文本观,并用原属性联系和从属性联系这一二元对立对自己的文本观进行了详细的阐述。这一独特的文本观对经典的现实主义文本观和结构主义文本观提出了商讨,突出文本与现实世界的多种联系,强调文本的功能和文本在世界的定位状况,为文本的阅读和阐释提供了一个新颖的视角。  相似文献   

18.
新历史主义的文化诗学批评全面崛起于后现代文化的话语场,在与各种当代理论的相互碰撞之中逐渐形成文化诗学的学术品格.在泛文化形态的历史批评中,它提倡文学研究从历史文本转向文化形式而建构跨越学科界限的诗学概念;在历史性的文化批评中,它主张在各种批评理论之间的自由流动而实现跨越话语界限的批评理念.从文学研究的越界批评到文化理论的话语振摆,文化诗学以文化文本的概念重新引入历史文化的整体性思路,在泛文化批评的基础上进一步建构理论话语的对话体系.  相似文献   

19.
新历史主义批评的理论列象是作为历史与文化的文学文本,而文化批评的理论平台却是文化、历史与文本的对话关系。针对当前学术界在历史与文化关系问题上的概念性纠缠和阐释性迷惘,本文从新历史主义的文化诗学构想出发,对历史与文本、文化与文本、历史与文化之间的对话关系分别展开探讨,指出新历史主义在泛文化形态的文学批评中提倡的是历史与文化在文本层次的对话,而在文化批评理念中实现的是历史阐释性回归和文化主体性重建的学术理想。  相似文献   

20.
汪正平 《学术探索》2012,(6):151-154
通过文本细读分析仿写小说《福》中典型的后殖民主义写作策略,揭示作家独特的后殖民主义批评方法。女性个人叙述声音权威的确立揭露了殖民主义文学中女性的缺失或者被边缘化的意识形态共谋;后现代主义的元小说创作手法颠覆了殖民霸权存在的理性根基;小说结尾处出现的入侵叙述者撇清了作者成为新的叙事权威的嫌疑,为叙述文学的未来开辟了一条不带偏见的蹊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