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南宋文人乐府诗继承了新乐府反映现实、针砭时弊的传统,宋代文人乐府诗呈现出徒诗化倾向。范成大乐府诗揭露统治者的剥削,体恤民生艰难。范成大乐府诗继承了乐府精神,更重要的是赋予了乐府诗记风俗的新功能,对民俗如实记录是范成大乐府诗的新特点。范成大创作的《夔州竹枝歌》等民歌体乐府,实现民俗内容与民歌体裁的完美融合,为研究江南农村生活提供了多元视角,保存了珍贵资料。范成大乐府组诗影响到后世组诗的创作,提升了诗歌反映现实的深度和广度。  相似文献   

2.
集中考察了张籍乐府诗的文献留存;辨析《乐府诗集》与《张文昌集》《张司业集》收录乐府差异问题;从著录差异中探寻别集编辑者的乐府观念。  相似文献   

3.
唐五代科举诗赋用韵大体遵守《切韵》"同用独用例",宋代则出现了专门用于科举的官修韵书,诗赋应试,限韵与定格等以之为权威功令。宋代韵书编纂与前代韵书的不同正在其功用程度有别,官修韵书也是宋代科举在制度建设上的重要举措。宋代先后使用《景德韵略》和《礼部韵略》两部官韵,都对后世韵书的编纂产生了至深且巨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宋代选本的演进历程可以大致划分为因循与探觅期(宋开国至哲宗朝)、成熟与务实期(徽宗朝至孝宗朝)、分化与争胜期(光宗朝至宋亡)三个时期.宋开国至哲宗朝的百余年间,选本编纂多因循前代,但因循之中有新变,部分独具特色的选本在内容、形态、功能等方面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觅.徽宗朝至孝宗朝,选本内容方面的指向性趋于稳定,务实致用之风蓬勃兴起,出现了一批专门服务科举的场屋类选本.光宗朝以降,选本编纂由纯文学性选本占据主流转而为各类选本全面开花,其中尤以宗唐、宗宋两类选本的比场争胜、共竞风流格外引人注目.  相似文献   

5.
马萌 《天津社会科学》2005,1(1):118-121
梁昭明太子萧统主持编纂的诗文总集《文选》,是研究汉魏六朝文学的一座宝藏。该书诗类选录了60余首乐府诗 ,通过对入选乐府诗及其分类的考察可以发现 ,《文选》编纂者的乐府观念较之前代有了一些新的变化。一  萧统在写于普通三年的《答湘东王求文集及〈诗苑英华〉书》中 ,阐述了他的文学观点 :“夫文典则累野 ,丽亦伤浮。能丽而不浮 ,典而不野 ,文质彬彬 ,有君子之致。”值得注意的是 ,在这封信中 ,萧统对他此前主持编纂的《古今诗苑英华》流露出不满 ,称“犹有遗恨”。因此这里所提出的“文质彬彬 ,有君子之致”,很可能“成为他将要编纂…  相似文献   

6.
苏慧霜 《云梦学刊》2011,32(4):35-42
楚辞《九歌》本是源于沅湘之间的民间歌谣,民间歌谣与祭神祀曲的歌乐特质,影响及于汉唐乐府。郭茂倩《乐府诗集》编集了从陶唐到五代乐府诗一百卷,共分十二类,其中保留楚声、楚调的有《郊庙歌辞》、《鼓吹曲辞》、《相和歌辞》、《清商曲辞》、《舞曲歌辞》、《琴曲歌辞》、《杂曲歌辞》、《杂歌谣辞》、《近代曲辞》、《新乐府辞》十类。考察这十类乐府诗的形式、曲调、篇名、题材可以发现,汉唐五代乐府诗与楚辞楚声存在密切的关联,楚辞楚声是汉唐五代乐府诗的重要资源,汉唐五代乐府诗是对楚辞楚声的接受与转化。  相似文献   

7.
王辉斌 《天府新论》2010,(5):150-155
《竹枝词》之于明代乐府诗坛,与宫词类乐府、拟古乐府鼎足而立,代表着明代乐府诗的最高成就。明代参与《竹枝词》创作的诗人之多与诗作数量之多,均前无古人。而明代《竹枝词》所涉及的地域之宽广,题材内容之丰富,亦均前无古人。明代诗人更是整百诗的大型连章体《竹枝词》的首创者。在乐府诗史上,明代《竹枝词》由于肩负着承前启后的重要使命,而导致了清代"地方性《竹枝词》"的更加繁荣昌盛。  相似文献   

8.
王世贞之于乐府诗的批评,主要反映在《艺苑卮言》一书中.此书的“乐府诗论”,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即“乐府艺术论”、“乐府诗人论”、“具体作品论”,且各具成就与特点.王世贞对李东阳《拟古乐府》所进行的评价,早期与晚年之所以截然不同者,主要是因其内因与外因所导致,使得王世贞晚年不仅“自悔其少壮之误”,而且还“于论西涯乐府”,乃“三致意焉”.  相似文献   

9.
一诗学之影响于宋代词学,最突出表现在以诗言志歌咏言的古老观念说明词的起源和产生。张侃说:“陆务观自制近体乐府,叙云:倚声起于唐之季世。后见周文忠题潭该乐府云:世谓乐府起于汉魏,盖由惠帝有乐府令,武帝立乐府,采诗夜诵也。唐元稹则以仲尼《文王操》,伯牙《水仙操》、齐牧犊《雉朝飞》、卫女《思归引》为乐府之始。以予考之,乃赓载歌,薰兮解愠,在虞舜时,此体固已萌芽,岂止三代遗韵而已。二公之言尽矣。然乐府之坏,始于玉合杂体。而《后庭花》等曲流歌淫侈,极而变为倚声,则李太自、温飞卿、白乐天所作〔清平调〕、〔菩萨蛮〕、〔长相思〕。我朝之士晁补之取〔渔家傲〕、〔御街行〕、〔豆叶黄〕作五七字句,东莱吕伯恭编入《文鉴》,为后人矜式。”张氏论“乐府”词之起源,忽略了古赓歌与今曲子的区别,谓其源远流长,萌芽于虞舜之时,其尊体探本之  相似文献   

10.
唐代的大量边塞诗以乐府诗体裁的形式存在,这些诗歌作品不仅对后世的诗歌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且还走出国门,引发了朝鲜朝古代文人跨越时空的回响与应和,促进了朝鲜朝乐府题边塞诗的繁荣。自16世纪中叶始,至20世纪初,有百位以上的朝鲜朝诗人在汲取唐边塞诗以及中国文化元素的基础上,创作了大量的乐府题边塞诗。这些诗歌在思想底蕴、艺术特色等方面与唐朝边塞诗交相辉映,共同为东亚文化的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相似文献   

11.
由于在上者提倡 ,刘宋朝乐府文学兴盛。鲍照丰富多样的乐府创作与刘宋乐府发展潮流契合。宋文帝统治时期 ,鲍照乐府诗创作以模拟为主 ,尤以模拟汉魏文人乐府为多 ;孝武帝是刘宋乐府诗得以发展兴盛、创作风气获得新变的重要人物 ,他对民间流行音乐吴声、西曲大力提倡 ,使鲍照的乐府诗创作吸收了民间文学的因子 ,诗歌色彩较前期更为绚丽。  相似文献   

12.
王昌龄的乐府诗创作 ,成就卓著。在 40首乐府诗中 ,十多首五古乐府稍有瑕疵 ,主要表现在徒诗化倾向以及律诗化倾向损害了乐府诗的拟古性。 2 0首七绝乐府既深切地把握了乐府诗的本性 ,又将七绝与乐府的特征成功结合 ,扩展了乐府的表现形式 ,因而成为这一诗型的典范之作  相似文献   

13.
鲍照(416-466)①是南朝刘来时期著名诗人,元嘉体的杰出代表之一,他和谢灵运、颜延之鼎足为元嘉三大家,其诗歌创作在中国中古诗歌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据运钦立《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鲍照的诗歌作品现存二○五首,其中乐府诗八十七首,约占现存鲍诗总数的42%。鲍照乐府诗不仅数量可观,而且在质量上也是鲍诗中的上乘之作。《宋书》本传云:“尝为古乐府,文甚道丽。”王夫之也曾称誉鲍照乐府诗“蓬勃如春烟,弥漫如秋水,溢目盈心。”②吴汝纶《鲍参军集选》,更直接了当地说:“明远乐府最高。”据此可见乐府诗在全部鲍诗中的…  相似文献   

14.
以宇文所安的《中国早期古典诗歌的生成》和木斋的《古诗十九首与建安诗歌研究》对文本传播中的多种可能性的考辨为立论基础,"古诗"类早期文人五言诗主要应为宫廷乐府的清商乐歌辞,它们包括《古诗十九首》、苏李诗等,总数超过59首。由于多为宴会即席创作,它们有创作中显共性和传播中具变动性两大特点。因此在分析文本时应有充分考虑,同时亦应注意分辨歌辞、本辞。对《乐府诗集》所载奏乐时代情况的考证,说明了一向所说的汉民间乐府诗作如《陌上桑》等确非两汉乐府诗。  相似文献   

15.
杨波  翟若男 《中州学刊》2022,(2):111-114
朱熹于乾道九年编成的《伊洛渊源录》,是理学史上第一部专门研究理学学派的著作。朱熹在编纂此书过程中,一是广搜博采原始文献,尽载行实可作实录;二是辨章学术考镜源流,精心编排省察世情;三是师法《史记》叙事传统,以人系事纵横对比,全面客观地反映出以周敦颐、二程、张载等人为代表的北宋理学宗派的学术面貌,用坚实的文献依据奠定了二程在宋代道学体系中的核心地位。《伊洛渊源录》对后世也产生了不容忽视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宋代律诗的叙事功能比前代得到了增强。这一方面是由于宋代诗人倾向于采用富含叙事因素的"事象","事象"带来的不是单纯的形象,而是唤醒读者对某一事的识别,进入与事相关的具体情境。另一方面,宋代诗人又在律诗中追求历时性的表达,借助虚字、动态过程等手段来建立诗句、诗联之间的关联,融入历时性的叙述顺序。这两方面相结合,增强了律诗这一诗体的叙事功能,促进了律诗艺术的新发展。  相似文献   

17.
从《乐府诗集》看古代诗的传播与音乐之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明 《河北学刊》2002,22(5):104-107
本文参稽《乐府诗集》等著作,在总体观照中国古代诗乐合一的普遍存在的客观现实的基础上,运用现代传播学的观点,上窥先秦,下连宋明,对以乐传诗的过程做了历史的分期;并以两汉到南朝这一时期为重点,论述了乐府诗在传播过程的演变,使用的乐调的性质及前人关于音乐对乐府流布的作用的理论概括;论述了乐府官署发挥的传播机构的职能和作用,以及产生的传播效应,从而寻绎并解释了贯穿于整个中国古代诗以音乐为介质进行传播的颇具特色的规律。  相似文献   

18.
对于陆机的乐府诗作,前人褒贬不一。历来注家如李善、五臣,解说者如刘履、吴淇,所言也不无有待商榷或补充之处。今就陆机乐府诗中的一些字句,加以讨论,力求获得更确切的解释。涉及的诗篇,载于《文选》《乐府诗集》等,共14篇。  相似文献   

19.
高启的乐府诗经常被笼统地视为唐以后毫无生气的拟古乐府诗中的一例。这种看法过于强调高启乐府诗中摹拟的成份,忽视了高启的创造才能。经过细致的分析和对比,本文认为,高启对乐府文学传统具有清晰而完整的认识,其乐府诗在严格遵循传统的诸多要素的同时,表现出良好的修辞技巧,并善于翻奇出新。通过在横、纵两个维度分别与杨维桢和王世贞作比较,我们可以相对准确地认定高启在唐以后乐府文学史上的地位,并可以此为起点,讨论高启在明代诗史上的地位等问题。  相似文献   

20.
《乐府诗集》所录乐府古辞一首,当为汉武朝采诗所得。因其并非郊祀颂辞,故不见史书著录。宋前仅见《艺文类聚》《北户录》《法苑珠林》有录。前两书皆为摘句,且多有讹误。仅《法苑珠林》所录完整,与《乐府诗集》雷同。《法苑珠林》乃佛教百科全书,《北户录》转引亦意在证明《功德浴佛经》中所云之香料名称。结合古辞形式及所涉六种来自西域“列国”特殊物品之功能看,该首乐府或与张骞出使西域时期佛教初传中土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