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欧洲冷战格局形成以后,美国开始考虑改变其对日本政策,但是在对日媾和问题上,美国军方与国务院产生了严重分歧。中苏同盟条约的签订促成美国决策层在原则上统一了对日方针。朝鲜战争的爆发使美国最后决定把日本作为盟国重新武装,单独与之媾和,并为此故意拖延停战谈判。在战局被动的情况下,苏联拒绝签署旧金山和约,并转而采取强硬立场,在朝鲜维持不战不和的局面。中苏同盟、朝鲜战争与对日和约问题有着紧密的联系,三者相互影响,互为因果,共同构筑了1950年代初期亚洲复杂的政治局面,并成为东亚冷战格局形成的三部曲。  相似文献   

2.
冷战前期,为维护一个中国原则,新中国对日奉行了三手政策:一是反对日本的“两个中国”政策(打);二是鼓励日本扩大对华贸易(拉);三是与日本人民联手,迫使日本政府废除日台“和约”(压)。  相似文献   

3.
孙瑜 《北方论丛》2016,(3):108-114
战后菲律宾的对日媾和政策主要包括赔偿与安全两个方面,主张严惩日本。当美国对日政策转变之后,美菲间在对日媾和问题上分歧重重。但由于菲律宾对美国的依附关系,其对日媾和政策主要受美国主导,而美国亦将菲律宾作为其阵营内重要成员而重视其意见,这决定了菲律宾在遵循美国媾和框架的前提下可对之进行微调。最终在美国的协调下,菲律宾签订了《旧金山和约》,后来菲日间又签订了的赔偿条约。媾和问题的解决对战后的菲日两国均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4.
美国外贸逆差与产业空心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产品生命周期理论的国际分工模型为出发点,探讨了“产业空心化”的必然性,然后从“产业空心化”的角度出发,分析了美国经济持续出现大量对外贸易逆差的必然性,提出了“美国对外贸易逆差的不断扩大是伴随美国产业结构的不断提高而出现的‘产业空心化’的必然结果”的论点。本文还对日美两国“产业空心化”过程中存在的差异作了分析,以期找到使日美在“产业空心化”的过程中出现不同经济景气现象的原因。同时,本文还对大量对外贸易逆差的产生对美国经济和美国贸易政策可能产生的影响进行了深入分析。  相似文献   

5.
1955年出版的《第三帝国的兴亡》是美国作家威廉.夏伊勒撰写的一部关于纳粹德国历史的著作,它记述了被希特勒称为“千秋帝国”而实际上只存在12年零8个月的第三帝国从兴起到覆灭的全部过程。由该书可知,魏玛共和国的失败、凡尔赛和约的阴影、错位的国防军为希特勒掌权提供了条件。这也为当前各国的执政者及人们提供了血的历史教训。  相似文献   

6.
布列斯特和约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期,新生的苏维埃政权为应付当时国内外的重重危机而与德国签订的“不幸的和约”,其签订在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布)内经历了一场激烈的争论。托洛茨基是这场争论中的重要角色,在列宁和“左派共产主义者”之间,算是“中间派”。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在过去长时期内,我国学术界多沿用苏联的观点,认为托洛茨基是“左  相似文献   

7.
琉球王曾在数百年间接受中国皇帝册封。琉球王国之一部分——奄美群岛于光绪五年被日本强行划入鹿儿岛县。二战后,日本蓄意得到琉球,混淆历史、偷换概念,并配合以政治运作,获得美国同情。基于远东战略考虑,经权衡美日利益,美国以"剩余主权"说对旧金山和约第三条进行解释,并在1953年12月将奄美群岛行政权"交还"日本。奄美群岛予日是战后日本逐步占据琉球之开端。台湾当局虽有抗议,但未有激烈表示,这与蒋介石的态度有关。  相似文献   

8.
1945年后,美国军事占领琉球、钓鱼岛,依据《旧金山和约》,单独对琉球实行托管,损害了中国人民的权益。退据台湾的蒋介石政权对美国准备将琉球交给日本管辖,未敢公开抗议。1970年,围绕东海大陆架的划界及石油勘探、钓鱼岛主权争端,蒋介石政权与美国、日本发生争执,动员台湾民众,反对美日的私相授受,维护钓鱼岛的主权和实际使用权,引发了全球华人的保钓运动。  相似文献   

9.
作为冷战产物的美日同盟并没有随着冷战的终结而走向衰亡,相反却日益巩固.这一战略态势的形成,主要是美国基于同盟内外状况深思熟虑、运筹帷幄的结果.控制日本“异动”的战略需要,孕育了美日同盟日益巩固的内部动力:而遏制朝鲜“威胁”和制衡中国“崛起”的战略诉求,则构成了美日同盟不断强化的外部推力.在这三重同盟战略目标的导引下,美国对美日同盟的角色定位和功能指向进行了深入调整,使它逐渐适应了冷战后的新现实.  相似文献   

10.
十月革命以前,克伦斯基与列宁的政治角逐,以及列宁夺取和巩固政权并领导苏俄建设社会主义等问题,常被视为“自由民主者”与“专制独裁者”之间的较量.实际上,十月革命前后布尔什维克并非高度集中的政党组织,政治领袖的个人作用同样至关重要.在平息“科尔尼洛夫事件”和签订《布列斯特和约》期间,克伦斯基与列宁的政治决策体现出不同的领导素质,最终对革命时期俄国的历史发展进程产生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1937年7月7日,日本帝国主火炮击驻扎在卢沟桥的中国军队,全面发动了侵华战争。卢沟桥事变,打破了华盛顿会议所确立的远东均势结构,严重危及了美国的在华利益。但是,美国并未采取行动去制止侵略,而是实行了以绥靖日本为主的所谓“中立”政策。卢沟桥事变发生不久,美国就明白无误地表示了自己的“中立”立场。7月12日,美国国务院发表声明说:“中日之间的武装冲突,对和平与世界进步事业将是一个沉重打击。”①这种把侵略与被侵略混为一谈、相提并论的提法,实则是为日本开脱罪责。7月16日,美国国务卿赫尔又发表一项关于国际政策基本…  相似文献   

12.
中国对日民间索赔的权利在1972年<中日联合声明>签订之后是否仍然保有,是目前存在争论的问题.本文针对日本最高法院近来相关判决中引证的理由,根据国际习惯法原理和已解密的中日邦交正常化谈判资料,对<中日联合声明>的条款效力及其与"日台和约"、"旧金山和约"之间的关系等问题进行分析,认为:<中日联合声明>并未放弃中国对日民间索赔的权利.  相似文献   

13.
19世纪末 2 0世纪初 ,西方列强掀起了一场重新瓜分世界的斗争 ,一时间各种秘密外交与结盟加紧进行 ,战争危机与局部战争频繁出现 ,国际关系格局不断改变。在那场被称为“外交革命”的角逐中 ,新崛起的美国在东北亚围绕对中国东北 (即满州 )的控制与日本、俄国展开了一场激烈的争夺。从“门户开放”政策的提出到日俄战争中帮助日本打败俄国 ;从日俄战争美国资本力图控制满铁遭到日俄抵制到塔夫脱金元外交不能奏效 ;从俄国力图联美制日未能成功到俄迫不得已联日拒美 ,这一切都表明 ,美国的东北亚政策是失败的 ,在与日俄争夺中国东北的斗争中是自食恶果的。对这段历史的回顾与分析不但具有历史价值 ,而且对于我们在当代国际关系中如何认清国际形势 ,以实施正确的外交政策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1918年1月8日,美国总统威尔逊在美国国会发表演说,提出了“十四点原则”作为建立“世界和平的纲领”。10月,美国又公布了得到威尔逊批准的关于“十四点”的注解。本文拟对威尔逊“十四点”计划的提出背景及其影响做个简单分析。一、威尔逊的“理想化”战争目标伍德罗·威尔逊是美国历史上杰出的总统之一,他在美国外交史上以奉行“理想主义”外交而著称。由于德国实行无限制潜水艇战,1917年4月2日,他在国会特别联席会议上发表宣战咨文,呼吁对德宣战。他为美国制订了具有明显的“理想主义”色彩的战争目标。他把美国参战原因简单概括为“正义…  相似文献   

15.
美国的“阿富汗困境”:问题与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丰 《新疆社会科学》2011,(5):75-80,168
2011年5月2日,本·拉登在巴基斯坦的阿伯塔巴德被美军越境击毙,尽管美国为卡尔扎伊提供了一套完善的重建计划和大量的资金支持,但自身孱弱的阿富汗政府要解决长期存在的贫穷、腐败、贩毒、军阀与部落割据等“传统”问题决非一朝一夕之功。在脱离“阿富汗泥潭”的同时,美国将会在阿富汗长期保持支配地位,继续巩固这个“来之不易”的欧亚战略支点。  相似文献   

16.
五四运动的直接起因是山东问题。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一九一九年,英、美、法、日等战胜国在巴黎召开了分赃的“和平会议”。作为“战胜国”的一员,中国也派代表出席。但是,在拟定和约时,帝国主义列强不仅不理会中国提出取消“二十一条”的合理要求,反而把德国从我山东抢夺的特权让给日本帝国主义,使日本侵占我山东合法化;而北洋军阀卖国政府竞准备签字认之。这就引起了受十月革命影响而开始觉醒的全中国人民的极大愤  相似文献   

17.
早在汉代,中日两国间就存在着广泛而密切的文化交流活动。在两国间的文化交流过程中,移居日本群岛并被称为“归化人”的汉族人民,作出了有益的贡献。到两晋时期,由于汉族人民不断进入日本群岛,中日文化交流日益广泛。本文试图从下述几个方面,对两晋南北朝时期汉族“归化人”在中日文化交流中的作用,做一概述。  相似文献   

18.
美国的对华政策,最早可以追溯到19世纪中叶。然而由于美国与中国地域遥远,其军事实力不足,国内政局的影响,以及孤立主义情绪制约等因素,美国在对华政策上一向是谨慎和保守的。在20世纪以前,美国在华主要是分享列强刺刀和侵略外交所夺得的特权。19世纪末,美国抛出了“门户开放”政策,开始积极参与列强在华的竞争与对峙。义和团运动后,美国为了维护本国利益,积极倡导“保全中国”和各国在华“一致行动”的原则。武昌起义爆发后,美国提倡的各国“一致行动”原则,被日、俄、英等国所利用,他们借“承认中华民国”和“善后大借款”,大肆索取在华的政治、经济权益,肆意扩大本国在华势力。这就直接危害了美国的“门户开放”政策,及其在华利益。为此,美国抛开与列强的“一致行动”,宣布退出银行团并率先承认中华民国。  相似文献   

19.
本世纪三十年代,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爱因斯坦在东西方关系不断恶化,麦卡锡主义日渐猖獗,自己多次被指控为“间谍”、“颠覆分子”、“美国的敌人”,甚至在被起诉的情况下,毫不隐瞒自己的社会主义主张,多次公开宣称自己“享有一个无可责备的社会主义者的盛名”。 那么,作为一位曾经做出划时代贡献的自然科学巨匠,爱因斯坦为什么会对社会主义产生浓厚的兴趣呢?他对社会主义的理解有什么特点,对当代的社会主义实践又有什么意义呢?  相似文献   

20.
宋真宗景德年间,曾与西夏主德明订立和约,和约的成立,对宋夏政权的巩固,起了不少的作用。可是,过去研究者对此问题涉及不多,本文就景德和约的提出、内容、实施情况、宋真宗对德明的态度以及和约的历史作用,作一述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