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思格斯在给敏娜·考茨基的信中告诉小说家,作者的政治倾向“应当从场面和情节中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来,而不应当特别把它指点出来”。这是对文学创作规律的一种科学概括。好的艺术作品往往是含蓄地表达思想的。它把小范围内的具体的人和事告诉你,让你去发现大范围内的带有普遍性的东西。它让读者享受着自己发现的乐趣。好的作品的价值 相似文献
2.
<正> 新时期的报告文学流派纷呈、五彩缤纷,大致可分四类:颂歌式报告文学、干预生活式报告文学、全景式报告文学、集合式报告文学。始于《歌德巴赫猜想》的颂歌式报告文学讴歌先进人物,弘扬时代精神主潮,至《船长》而式微;始于《人妖之间》的干预生活式报告文学揭露了生活的阴暗面,引来了不少官司,至《第二种忠诚》而破败;1986年之后,全景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不少作家和记者都用饱蘸深情的笔墨,用报告文学的形式为当代英雄人物塑像。这些作品中,有的博大精深,有的细腻纤巧,有的构想奇谲,有的风格清新。数量之多,范围之广,是我国文学史上少见的。 在一个政治变革时期或一个历史转折关头,会 相似文献
4.
报告文学是近年来文坛上繁茂盛开的一朵鲜花。植根于现实生活的土壤,感受着时代的脉搏,展现英雄的风貌,谱写光明的赞歌,一篇篇报告文学佳作脱颖而出,为文艺的百花园增添了一道道异彩,也以其特有的魅力吸引着愈来愈多读者的瞩目,在人们生活中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引人注意的是,这些作品在思想、艺术方面时有大胆的创新和突破,这突出地体现了报告文学作家可贵的探索精神和创新精神。透过这一篇篇作品,我们看到了闪现在报告文学创作这条充满荆棘的道路上的一个个登攀者的矫健身影。而早已为大家所熟悉的 相似文献
5.
面对 2 1世纪 ,报告文学肩负着百年回眸与未来展望的双重使命。但是 ,长期以来报告文学研究所面临的问题却是 :我们至今还没有一部完整的报告文学文体学著作。与小说、诗歌、散文、戏剧相比 ,报告文学理论的系统化研究明显地落伍了。因此 ,如何直面于当代报告文学的对象难题、方法难题 ,建构起一个独具学理品格的报告文学文体理论体系 ,就成了当代报告文学研究的当务之急。南京政治学院新闻系副教授刘雪梅的专著《报告文学论》 (吉林人民出版社2 0 0 0年 1 2月版 )填补了这一研究领域的空白。这部37万字的专著对报告文学的文体理论作了全方… 相似文献
6.
徐迟同志的报告文学集《哥德巴赫猜想》,是近年来深受谈者欢迎的力作。它是一只报春的鸟,一束迎春的花,给我们报告了华主席为首的党中央粉碎“四人帮”以后,抓纲治国,科学文化和文学艺术的春天真正来到了! 报告文学集《哥德巴赫猜想》反映了社会主义建没事业中的各路英雄。如果说陈景润摘取的是数学皇冠上的明珠,那么,李四光、蔡希陶、周培源等人都摘取了不同学科的璀灿夺目的明珠。如果说《哥德巴赫猜想》是报告文学中的闪闪发光的明珠,那么,《地质之 相似文献
7.
正报告文学是一种在真人真事基础上塑造艺术形象,以文学手段及时反映现实生活的文学体裁,具有纪实性、及时性与文学性三种特征。自上世纪30年代标志着中国报告文学走向成熟的夏衍先生的《包身工》、宋之的先生的《一九三六年春在太原》问世,中国的报告文学一路走来,就始终与中国社会的历史进程同步。特别是随着新时期社会剧烈转型,越来越多的社会问题引起了作家们的深切关注,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开始,直到新 相似文献
8.
史传报告文学是新时期涌现的报告文学流派之一.它不仅导致了报告文学的深刻革命,而且向传统中国文论提出了有力挑战.它的发展,大致经过了1980年代的发展期、1990年代的兴盛期和新世纪以来的深化期三个阶段,而每一阶段都伴随着报告文学观念的重要变革.它逐步将报告文学传统的旧三性--新闻性、文学性、政论性发展成了新五性--主体创作的庄严性、题材选择的开拓性、文体本质的非虚构性、文本内涵的学理性与文史兼容的复合性.本文试结合史传报告文学的发展对此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9.
艺术的生命在于独创。报告文学从萌芽、发展到形成为独立的文学样式,侪身于小说、戏剧等语言艺术之林,已走过了一段不短的路程,它的艺术表现手法也在不断发展着。列夫·托尔斯泰在他的日记中写道:“艺术家为了影响别人,应该是一个探索者,应该使他的作品成为一种探求。”“只有他在探求,观众、听众和读者才会在探求中和他打成一片”。(转引自《世界文学中的现实主义问题》第一集,第201页)这种探求,不仅在于洞悉生活的底蕴,捕捉闪光的思想,寻找问题的答案,还在于寻找与把握最恰切的表现形式。时代生活的急剧变化、发展,在作家面前呈现出新的世界。这也要求作家以新的笔墨去表现。 相似文献
10.
报告文学:文体的时代尴尬——对报告文学"生存艰难"的本体质疑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报告文学在我国20世纪的历史上,曾经起到过重要的社会传播作用。但进入90年代后期以来,报告文学在社会文学生活中的价值愈来愈低。不仅报告文学不再有80年代和20世纪其他年代里的那种辉煌,甚至到了少有人问津的地步。对于这种现象的出现,有人愤愤,也有人激辩。事实上,报告文学所以会在90年代末期和新世纪初期出现生存尴尬,主要是由于其“文体”上“不三不四”的“出身”造成的。由于这种既文学又非文学,既新闻又非新闻的本性特征,客观上造成了社会接受的价值障碍。现在,报告文学的历史使命已经完成,我们有必要将它交还给历史。 相似文献
11.
蔡安延 《高等函授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5)
真实性是报告文学极其重要的“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①。对这一问题的理解把握程度,直接影响报告文学的理论探索和创作实践。直到今天,对真实性问题的理解和看法仍然没有一个令人信服的统一结论,原因是人们只注意探讨报告文学真实性所能达到的绝对程度,而很少注意探讨报告文学真实性的相对程度。报告文学真实性的理论迷们首先来自对“真实性”内涵的理解。颇具权威性的《辞海》对真实性的阐释是:“文学艺术作品通过艺术形象反映社会生活所达到的正确程度”,只有当“作家、艺术家的立场、观点与社会发展的趋势相一致并具有相当的认… 相似文献
12.
13.
罗宜辉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1,(2)
被称为文艺轻骑兵的报告文学,是我国社会主义百花园中的一朵鲜花。打倒“四人帮”后,报告文学这朵鲜花开得更加鲜艳,绚丽多姿。本文着重谈谈报告文学的特征问题。报告文学有那些特征呢?报告文学的特征就是报告与文学的有机结合,所谓“报告”, 相似文献
14.
15.
报告文学的困窘与生存空间的希冀——对报告文学的另一种观察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报告文学的身份地位悄然发生了变化,从中心地带滑落到了边缘。进入新世纪,报告文学不仅没有以崭新的面貌展现,反而更加陷入尴尬的生存境地。文化生态环境的变迁,叙事伦理的固有症结,民间话语的缺失等等,导致了报告文学困窘现状的凸显。而张扬动人的艺术个性,点燃烫人的生命激情,击出智慧的思想火花是新世纪报告文学的希望之所在。 相似文献
16.
周瑞琴 《高等函授学报(社会科学版)》1994,(4)
白居易说:“首句标其目。”(《新乐府并序》)清人李渔说:“开卷之初,当以奇句夺目,使之一见而惊,不敢弃志。”(《闲情偶寄》)这些虽然是古人论诗的语言,但写报告文学也大可借鉴。写好一篇报告文学,首先得写好一个开头。开头写得好,往往能吸引读者非读下去不可,如果开头写得不好,则会使读者兴趣索然,不愿卒读。报告文学的开头方法很多,下面举出常见的几种,以供参考。一、用交待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开头如:“一九七二年。湖北省中部农村。“大自然的春天来到了这里,柳枝发青,田野泛绿,花草树木充满了生机.然而,从一间… 相似文献
17.
欧阳宏生 《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89,(3)
近年来.报告文学的“文学”成分大大加强,这是应该的,也是报告文学的发展势头.但是“文学”成分的加强并不意味着“报告”削弱,相应的两种成分都应该在报告文学的发展中不断待以充实、强化. 相似文献
18.
与黄文所持“报告文学的历史使命已经完成,我们有必要将它交还给历史”的观点相反,报告文学它只是处于暂时的低迷状态。保持信心,辉煌可待。黄文的基本假设及其逻辑是错误的。任何消极悲观,甚至幸灾乐祸地为报告文学唱挽歌.历史会证明这是一种草率或失态的表现!学术崇尚标新立异,但须建立在客观事实基础之上,不必篡改事实,耸人听闻。 相似文献
19.
社会主义新人的塑造问题,是文艺创作中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那么,怎样去写社会主义的新人呢?作为作家应怎样严格要求自己呢? 首先,要写出时代精神来,师出反映时代本质特征的方面来。写社会主义新人,首要的是写出人的先进、崇高、崭新的时代精神风貌。如反映共产党员楷模焦裕禄的报告文学和电影,通过描绘一系列重大事件和生动情节,体现了焦裕禄襟怀坦白,公而忘私,勤勤恳恳为 相似文献
20.
早在一九七九年,邓小平同志在党的理论工作务虚会上就提出要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以后又多次加以重申。这并不是个人的某种偏好,而是对历史选择地科学体现。历史选择是个漫长的过程,这过程即所谓选择的历史。从选择的历史看历史的选择,对于提高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认识和自觉性,对于克服在“选择”问题显现出来的主观随意性,当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