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李建永 《领导文萃》2011,(Z2):65-68
俗话说:"十句谚语十句真。"透过民谚俗语,研究旧时代的官场,能把官情世态看得明白通透。求官如鼠,得官如虎俗话说:"未做官,说千般;做了官,都一般。"未做官时,那叫个义形于色,发扬蹈厉,说得堂而皇之啊。做了官呢?先是缩脖  相似文献   

2.
在我们的日常观念中,对"做官"与 "从政"并不加以区分,而是一概通称为 "从政"。也许,在我们这里,"做官"就是 "从政",两者之间没有什么区别,每个官 员都是以政治为职业,每个政治家都是 官员。在中国,从政的意思是从事政府工  相似文献   

3.
张鸣 《领导文萃》2014,(24):37-40
正在晚清重臣中,张之洞属于跨世纪的人物,从19世纪活到了20世纪,因此有照片传世,还不止一张。照片上的张之洞,是个一把胡子的干巴老头,没有什么招人喜欢的地方,当然也没有什么讨人嫌之处。说他是"可人",当然不是因为长相,而是此老的为官之道。曾国藩说李鸿章拼命做官,俞樾拼命做学问,言外之意是李鸿章为官有道,会做官而且能做官、做能官。但是,如果跟张之洞  相似文献   

4.
<正>王敬瑞是个高调做官低调出书的人。环球人物杂志记者通过多种渠道联系采访他,希望他能谈谈自己的《芝麻官悟语》。"喜欢当官,但做个好官并不容易"环球人物杂志:之前您曾说过喜欢当官,为什么?您认为当一个好官最大的难处是什么?您觉得自己是个好官吗?  相似文献   

5.
韩霞 《决策探索》2010,(14):29-29
党的干部是党组织的一块块基石,其素质和能力直接影响党的建设和发展。国家的兴旺发达,离不开干部综合实力的提高,怎样当好党的干部,是每个干部都应该认真思考的问题。提到干部,人们马上联想到当官,的确,现在人人都想做官,甚至想着做大官。但怎样做官?怎样做一名好官?往往很少有人考虑。那么做官与做人哪个更难?按理说应该是做官更难,做人,人人都可做,做官就不一样了。  相似文献   

6.
为官铭     
正物欲横流、浮躁功利,信仰危机、世风日下。做人难,做官更难,做个好官更是难上加难。为官之"义"在于奉献,为官之"德"在于清廉,为官之"本"在于造福,若"义、德、本"三馨,是谓"好官"。故而须铭刻"自知者明,自胜者强""欲胜人者必先自胜"之至理名言,做"吾日三省吾身"之为官楷模。以"三修"为着力点,务求严以修身。古人云:"修身、齐家、治国、平天  相似文献   

7.
正胡绳同志在《官僚制度两千年,何人做官》一文中说":国家之败,由于官邪。"所谓"官邪",可概称为"邪官"当政。掩卷深思,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警觉,如何避免"邪官"出现,是我们不得不思考的问题。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避免"邪官"出现。适当分权。由于权力过分集中于少数人手中,个人往往能决定其下属的命运,少数人为了个人私利,搞人身依附、溜须拍马,不对人民负责。要坚持集体把关和  相似文献   

8.
做官容易吗     
做官,是很不容易的。“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话虽然各代都有,但真能做到的,可谓寥寥。能够清廉正直,不大刮地皮,也便算得好官了。做官,也是最容易的。蒲松龄在《聊斋志异》中对“官”有如下妙解:“出则舆马,入则高坐;堂上一呼,阶下百诺。见者侧目视、侧足立,此名为‘官’。”这样的  相似文献   

9.
<在中国做官越来越"难">一文指出,现在"中国对官员的要求越来越具体,考核指标越来越精细,标准也越来越严格",<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和<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等相继出台,等于在各级官员的头上加了一道 "紧箍咒",因此,不但"庸吏"和"贪官"越来越难过,就是想有所作为的好官也感到越来越难.  相似文献   

10.
<正>早年信仰过无政府主义、声称要反对一切权威的吴稚晖,对政治并不是非常感兴趣的,对当官也没有太大的"瘾",但却能为蒋介石奔走呐喊、出谋划策,真是令人不解。1925年,吴稚晖听说自己的老朋友李石曾要去做北京政府的教育总长,便去信劝告说:"官是一定不做的,国事是一定不可不问的。不问国事,那是吾民之大劣点,一问国事,便同做官连起来,又  相似文献   

11.
<正>不管时代如何变迁,朝代如何更替,人民群众对为官者的褒贬总离不开道德人格的评价。为官从政最要紧处是道德。人品修养是为官立业之本,要做百姓喜爱的好官,必须做到人品、官品双优。(1)中共河北省委部署的"争当百姓喜爱的好官"活动,正在全省党员干部中深入开展。做百姓喜爱的好官是一个系统工程,要求是多方面的,其中重要一点是必须做到人品、官品双优。(2)官由人做。要想做受人称赞的好"官",必须先  相似文献   

12.
正因擅长撰写文史掌故而被誉为"补白大王"的郑逸梅,在其《艺林散叶》中记载了晚清名臣李鸿章的一句名言:"天下最容易的事,便是做官,倘使这人连官都不会做,那就太不中用了。"李鸿章究竟有没有说过这句话,尚需考证。不过,这句话流传甚广,也颇为不少人赞同。这话应分两方面看,当庸官、懒官、逍遥官、太平官确实容易,这样的官只有唱功、没有做功,见到困难就躲、碰到麻烦就绕;这样的官得过且过、政绩平平,不想干事、不能干事,也干不  相似文献   

13.
好官汪洋湖     
《领导广角》2001,(11):12-12
在关东大地,长白山下,松花江畔……人们都传诵着一个廉洁奉公的名字,赞颂着一种勤政为民、无私奉献的精神。这个名字就是优秀共产党员汪洋湖,这种精神是共产党人特有的、代代相传的精神。我们的记者、编辑读过一千篇一万篇文章,但缺少像今天这样感动、这样激动,展读《我骄傲我有一个这样做官的爸爸》这篇好文章,我们很多同志的眼眶湿湿的,大家不约而同地说,“好官”、”好官”、”好官”……这是一篇多好的文章,汪洋湖是一位多好的官。  相似文献   

14.
昨天我看见一张入场券,是一个什么协会请了一位什么先生去演说,另外还有许多节目。这原是一件极平常的事,可是他们在那位先生的姓名上面,加上了“前国务总理”五个大字,却引起我许多感想了。中国人所以深中官迷,固然是在做官时容易发财,尤其是到不做官时还可在社会上取得优越的地位。所以只要做过一任什么官的人,就到了无官可做的时候,也还要背着那个官衔来吓人。这种恶习气不除,中国人的官迷决不会醒;官迷不醒,中国人决无可救药。我从前看见林长民、梁启超、汪大燮这些人,到了民国八年在北京、巴黎间电报往来,还相互地称着总长,便大骂他们…  相似文献   

15.
正清朝的魏象枢的老爸曾任江西某县副县长,是个清廉的好干部。老爸从小就教育他"做官务必守规矩",不论官大官小都不能越法律的红线半步。良好的家庭教育使魏象枢从小就有了做人为官的准则。顺治三年(1646年),魏象枢考中进士,被选任为翰林院庶吉士,从此开始了仕途生涯。六年后,魏象枢升任吏科都给事中。  相似文献   

16.
一面是有一批官员纷纷落马,一面是有一些落马官员重新 上任。这种现象提醒我们,必须建立更明晰的官员准入机制及退 出机制乃至复出机制,提高官员的违规风险和道德门槛 "做官的人栽筋斗,宛如猫从高处掉下来,总能四脚着地,不 致太狼狈。"一位评论者援引钱钟书在《围城》中的话评说落马官 员"重拾乌纱"的现象。  相似文献   

17.
官瘾     
古老的中国,素有“官国”之称,官国者,官本位之国也。元代有“一官、二吏、三僧、四道、五医、六工、七猪、八民、九儒、十丐”之说,颇能反映官在中国封建社会中的尊贵地位。清谚云,“升官发财”,道出了官与财的关系:要想发财,就要做官,官做得越大,财也就越多。清代法律中,官是享有特权的,官可以不与平民在公堂上对质,可以不亲自在法官面前答辩。  相似文献   

18.
正做人难免有缺点,干事终归有缺憾,为官肯定有缺失。只有把这些缺点、缺憾和缺失一个个找出来,把一块块绊脚石踢开、搬掉,前行的路才会走得更顺畅、更通畅。我曾试着开出过"忌服忌用"的20味"药方"(做人做事做官"十忌"、又"十忌"),不少人照单"抓药",觉得还受用。受此鼓舞,再次"问诊把脉",再列出"十忌",以期"对症下药""有所疗效"。一、好强、逞强、示强是  相似文献   

19.
博文集萃     
正失控的权力有学者提出中国官场三大定律:第一是地方越穷人们越想做官,第二是年轻时实权越大通常越难做大官,第三是好人未必就是好官。细细一品,倒令人想起历史学家吴思先生关于"潜规则"的论断。吴思在他的代表作《潜规则:中国历史中的真实游戏》中曾经这样表述:"真正支配这个集团行为的东西,在更大的程度上是非常现实的利害计算。这种利害计算的结  相似文献   

20.
<正>中层干部是一个单位的"顶梁柱",地位特殊,责任重大,作用非同寻常。就其位置而言,他们"顶天立地",既是承上启下的"桥梁",又是上传下达的"纽带";就其身份而言,他们"亦官亦民",既是"指挥员",又是"战斗员";就其职责而言,他们统筹兼顾,既要当好"教练员",又要当好"运动员";就其能力而言,他们内外兼修,既要有"专家"的业务素养,又要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