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印度的其他民族由于外界的压力已经丧失了土地和生计的情况下,奥里萨邦的邦多人却还保持着他们的传统生活方式。四十年前,笔者对邦多人进行过首次考察,最近又访问了他们。印度的部落民是印度人占绝对多数的印度人口中的少数民族,被官方类分为“表列部落”。这意味着他们是具有一种与一般印度人截然不同的法定地位的、列在表上的部落共同体,他们的人数将近4,000万。不久以  相似文献   

2.
李益波 《世界民族》2007,2(3):35-44
印度东北地区位于南亚和东南亚的连接点,其战略位置十分重要。该地区包括阿萨姆、那加兰、梅加拉亚、特里普拉、米佐拉姆、曼尼普尔6个邦以及所谓的“阿鲁纳查尔邦”。①按印度官方统计数据,该地区总面积为255037平方公里,占印度总面积的8%;人口为3741万,占印度总人口的3%。②该地区也是印度部族的主要聚居地区,大约有200个表列部族。③自印度独立以来,该地区的一些大部族为了从国家政治中心获得自治(成立单独的邦或独立建国)而采取了各种形式的斗争,包括政治斗争、武装叛乱乃至恐怖主义活动等。这种分离主义运动与部族冲突、宗教矛盾交织在…  相似文献   

3.
印度被认为是世界上语言最多样化和最复杂的国家之一。语言族裔认同与国家认同之间的张力构成了印度多民族国家治理所面临的严峻挑战。在印度多民族国家治理过程中,印度政府秉承“承认”“包容”和“团结凝聚”等理念,通过推行宪法框架下的“第八附则”“语言建邦”“三语政策”等一系列构筑国家认同的策略选择,最终将语言多样性化解为印度国家认同的力量和土壤,实现了“两种认同”的和谐共生。印度构建国家认同的独特范式,将其内部貌似“松散”的语言文化多样性,凝聚成为一种“互嵌式”的团结,客观上造就了“印度式团结”。正是这一独特范式,成就了印度“崩而不溃”的历史和现状。  相似文献   

4.
由于地方主义、地区自治主义和教派主义的日益兴起,当今一些南亚国家在民族融合问题上正遇到麻烦。斯里兰卡的种族冲突后不久,以地区自治主义和地方主义为基础的骚乱开始影响到印度的旁遮普以及克什米尔。尼泊尔也受到影响,只是尚未发生暴乱而已,原因之一是数量巨大的印度侨民的存在以及他们感到自己受到了不公平的对待。同样,印度的许多尼泊尔侨民似乎也或多或少有同样心理。虽然两个国家都在为实现现代化而努力,但这些处于社会下层社区人的漠然态度,使国家一体化的目标难于实现。不能否认,在印度,比较开  相似文献   

5.
印度的部落社会包括众多规模不一、发展也不平衡的部落集团。目前,印度有大约250个表列部落。他们讲大约105种语言和225种方言。除操达罗毗荼语和雅利安语的部落外,还有众多属于南亚语系的部落。后者包括中印度的桑塔尔人、蒙达人、霍人、科尔库人、萨瓦拉人、加达巴人以及梅加拉亚利的卡西人和尼科巴群島的尼科巴人等科尔或蒙达语族人。从经济学的角度来说,部落社会中有以狩猎-采集为生的原始居民;有游牧者、轮耕者、定居  相似文献   

6.
印度民族问题与民族整合的厘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印度作为一个多民族国家要实现真正的崛起,必须理性地对待本国的民族与民族问题.印度的特殊国情在民族和民族问题方面表现为特殊性和复杂性的特点,而印度现行的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则存在着明显的局限性.民族整合应成为印度正确处理民族问题的理性选择.  相似文献   

7.
王彦宏 《民族学刊》2021,12(11):105-111, 133
印度电影作为印度文化的重要传播方式已成为我国民众了解印度、沟通两国情感的重要桥梁。印度电影具有丰富的叙事经验,善于在传统中寻找时代命题,民族信仰下的二元冲突和根植于民族特性的爱情题材,把民族性与时代性完美结合的审美特征,都是宗教世俗观影响下的印度传统文化特征。为了实现故事本土化与他者化兼容的高超叙事能力,印度电影的民族化审美特色以配唱民族歌舞的艺术方式成为印度电影产业长盛不衰的民族基因和民族符号。电影叙事他者化的现代改良,强调引入西方的视角思考民族社会问题;打造具有本土特色的国际巨星更是印度文化软实力输出的国家形象代表,以宝莱坞为首的印度电影业成为其国家“走出去”的文化品牌。而中印文化交流路径的搭建和“元故事”叙述体的创新表达,对于中国在“一带一路”背景下讲好中国故事具有重要的文化启示意义,对中印文化交流具有国家层面的外交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8.
不丹正在摆脱传统权威统治,探索建构现代民族国家的发展道路,在不丹的民主化道路中,其复杂的民族关系正在成为不丹民主化道路的主要阻碍。毫不例外,小国不丹也是一个多民族国家,而且它正在朝着"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现代民族国家模式买进,其目标是将多个民族纳入到"多元一体"的现代民主政治体制之中。不丹不恰当的民族政策直接造成了地区民族的问题,直接导致数十万人沦为难民,不丹的难民问题自上世纪发生以来,因为牵涉到尼泊尔、印度和欧美等国家几方的关系,持续得不到解决,已经发酵成为影响不丹社会安定和对政治冲击的重要力量。不丹南部因难民问题而形成的恐怖袭击、暗杀等活动,俨然已经成为了南亚极端势力的沃土,串联印度的极端势力,给不丹的社会、政治、经济形成巨大威胁。  相似文献   

9.
印度鸦片     
印度是世界上被允许种植罂粟的极少数国家之一,年产鸦片量约占联合国批准的世界总量的一半。印度的大部分鸦片被政府出口到国外,如法国、日本、英国、美国等,此外还出口给一些制药公司和医疗机构等。同时,印度也是鸦片的主要消费国。  相似文献   

10.
印度在过去三十年的时间里,经历了政治格局的时代之变:以印度教民族主义为意识形态的印度人民党从边缘成为主流,取代了以世俗民族主义立国的国大党的地位。印度因此正在经历一个民族国家重构过程。本文试图通过聚焦反改宗政治,对印度教民族主义的目标“印度教国家”进行探析。改宗议题在印度的争议性从殖民时代一直延续到今天,超越了国大党与印人党的对立。反改宗的核心,是人口政治。反改宗的立法和运动让人看到的是,“印度教国家”会寻求以包括强制在内的方式,保障印度教社群在人口上的多数以及在文化和政治上的支配地位。就此而言,“印度教国家”还处在建设过程之中,联邦制和印度的地区文化-政治多样性,对“印度教国家”的扩展尚起着防御和制约作用。  相似文献   

11.
印度民族性格是数千年来在特定的宗教文化氛围中熏陶出来的,其中构成印度民族主体的印度教徒的信仰与文化,在印度民族性格形成过程中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印度教民族崇尚真理、宽容与非暴力、理想主义与浪漫主义、个人主义、等级观念、淡漠历史、业报轮回和文化自豪与民族自尊等理念和观念,对整个印度民族性格的形成,以及印度国家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军事与外交等方面,都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作为海湾地区最大的外来人群,印度劳工不仅为海湾国家的社会经济进步做出了重要贡献,而且也促进了母国印度的发展。他们汇给印度数量可观的侨汇,降低了印度国内的失业率,拉动了印度对海湾国家的出口,减少了印度因从这些国家大量进口石油而产生的贸易赤字。有鉴于这些作用,印度十分关注这些劳工的生存状况,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保护他们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13.
农村普法教育是普法教育工作的难点。我国陆地边境与越南、印度、巴基斯坦、阿富汗、俄罗斯、蒙古、朝鲜等15个国家接壤,边境地区处于对外开放的前沿,国内外经贸投资活动频繁,思想文化的交流交锋交融经常发生,农村普法教育工作因之变得更为复杂。  相似文献   

14.
观点摘要     
依孜 《民族论坛》2006,(4):37-37
谢庆奎:服务型政府是民主、有限、法治、责任、绩效政府(《北京大学学报》2005年第1期)服务型政府首先是民主政府,即人民当家作主的政府。人民是国家的主人,政府的权力来自于人民的授予,政府的施政目标必须征得人民的同意,人民有权参与政府决策和执行的过程。人民的利益至高无上,政府为人民服务是天职,而且必须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以符合“人民政府”的神圣称号,并实现社会公共利益的最大化。其次,服务型政府是有限政府,即政府的权力是有限的,不是无限的。计划经济时代的政府是管制型政府,其权力是无限的,无孔不入,无限膨胀;而市场经济时…  相似文献   

15.
蕃尼古道是从我国西藏拉萨通往尼泊尔、印度和中亚的重要干线之一,也是丝绸之路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该道自开通以来,一直是我国西藏和内地通往尼泊尔的干道,至清代形成了一张线路清晰、站点密布、主辅路交错的复杂路网。它不仅对西藏的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而且也对元以来历代中央政府对西藏的治理、国家的统一和汉藏文化交流等方面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同时对中国与尼泊尔、印度和南亚诸国的交流也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在新时期国家"一带一路"倡议下,这条古道的进一步开发和建设,对于西藏经济的腾飞和社会的稳定,以及中国与南亚诸国的合作,必将产生积极而又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服务型政府与和谐社会建设对于实现富裕的小康社会至关重要:服务型政府是实现和谐社会的重要途径,和谐社会是服务型政府建设的重要目标.  相似文献   

17.
自冷战结束以来,印度实施了以东盟国家为主要目标,发展全面合作关系的"东向政策".十几年来,印度的"东向政策"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效,冷战时期因政治因素而受到严重制约的印度与东盟关系得到恢复和发展.印度独特的地缘战略地位,与东盟国家各有所需,相互借重的战略需求,对中国因素的过分关注,不断增强的实力与自信及利益追求等因素的推动,是印度实施这一政策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8.
在国家和地方政府实行分灶吃饭以后,民族地区地方政府在财政上的独立性明显增强,民族地区政府各项工作目标如城乡建设、财政收入、经济发展速度等目标的实现,绝大部分要靠政府自己投资解决。为了尽快提高本地区国民收入和创造出新的政绩,地方政府往往把突破点放在扩大投资上。所以,民族地区政府为了取得对更多的投资资源的支配权,以投资决策主体、投资分配主体、投资管理主体等多重身份直接参与和组织地方投资的运行,这样就在投资方面表现出不按照市场规律的行为特征,也即出现了政府投资行为的失范。一、民族地区地方政府投资行为失范的表现…  相似文献   

19.
杨丽萍 《民族学刊》2013,4(3):81-85,122-123
我国各民族的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关系具有不同表征,大体上可以分为民族认同和国家认同和谐共生型、国家认同强烈而民族认同薄弱型、民族认同强烈而国家认同薄弱型等若干类型。我国的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教育应根据类型差异,有针对性地设置侧重点不同的教育目标和教育策略,构筑明晰而高效的民族认同和国家认同教育体系,实现56个民族的族别认同、中华民族认同以及国家认同的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20.
钟小鑫 《世界民族》2022,(2):101-111
印度人及其文明在缅甸历史发展进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缅甸也因此被学界视为“东南亚的印度化国家”之一。缅甸印度人的社会角色与族群形象在不同时期经历了数次关键性转变,考察这些转变发生时的历史情境可以为理解当今缅甸的族群政治提供路径。本文考察了一则在缅甸广为流传的神话传说——岛彪神话的版本流变,关注其在缅甸王朝时代、殖民时代和当代语境中的表述差异,试图以此来透视缅甸印度人社群的历史变迁。本文认为,缅甸的印度人社群在历史变迁中经历了一个不断被化约的过程,他们从一个复杂的族群复合体逐渐被化约为充满负面意义的单向度人群。族群化约主义并非只发生在印度人社群之中,而是缅甸族群政治生成模式中的普遍性逻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