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宗教与社会主义相适应的状况如何直接影响到社会的稳定。调查显示:宗教发展速度加快并且不平衡;宗教社会形象可能成为一种对照物;有关的理沦宣传和思想教育存在偏差;宗教工作研究有待深化;宗教经济实力日渐增强。根据江泽民同志关于宗教与社会主义相适应两个原则的精神,应当注意:促进宗教管理法制化;鼓励宗教世俗化;探讨宗教理论和习俗时代化;谨慎试验宗教资金的资本化。  相似文献   

2.
法律和宗教一样,是一种意识形态,一种社会规范。宗教对法律的启示表现为三个方面:一是宗教既有现实的一面,又有虚拟的一面,正因为宗教有虚拟的成份,才构成了信仰的基础;法律也应该包含虚拟的成份,不能只停留在现实层面的说教上。二是宗教非常强调程序形式和程序活动,正因为宗教对程序的推崇,才树立了宗教的权威;法律也应该强调程序形式和程序活动,通过强调法律程序来建立法律权威。三是宗教强调一种精神,正因为宗教对精神的景仰,才使得宗教拥有广泛的社会基础;法律也应该倡导一种精神,唯其如此,共同的法律价值观才能建立,法治才会拥有广泛的民众基础。  相似文献   

3.
恩格斯科学无神论是19世纪上半叶产生的科学形态的宗教观,其生成和确立过程交织着恩格斯对以往宗教信仰和各种宗教理论的检视性反思。恩格斯科学无神论阐明宗教现象和宗教问题的派生本质即支配着人们日常生活的外部力量在人们头脑中的幻想的反映;确立科学与宗教之间的对立关系,在科学和无神论的一致性上对宗教神秘主义和“唯灵论”进行批判;厘清共产主义与宗教原则区别,为科学社会主义提供了无神论的论证。恩格斯对马克思主义科学无神论的完善发展做出了突出的理论贡献,即对马克思主义科学无神论进行科学化的表述;从不同角度阐明了宗教的演化规律,首次对宗教发展进行细致划分,将马克思主义科学无神论研究引向深入;在宗教与社会主义关系上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科学无神论。恩格斯科学无神论对我们今天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4.
宗教问题历来是新闻宣传中最为敏感的政治话题之一。正确处理新闻报道中的宗教问题,对于保持国家稳定,加强民族团结和维护祖国统一,推进社会主义“两个文明”建设,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对于肩负舆论导向的新闻媒体来说,正确认识并认真区分宗教新闻报道的几个界限;坚持宗教禁忌报道的“恪守”原则;切实掌握宗教新闻报道的宣传规律是必须要履行的职责。  相似文献   

5.
潘显一、冉昌光两位教授主编的《宗教与文明》以马克思主义宗教观作指导,从宗教学、文化学的一般理论;宗教对人、对社会生活各个方面的影响;宗教与哲学、伦理、科学、艺术、民俗等关系;宗教与民族关系等四大板块,几个不同维度来展开论述,对宗教与文明这两大系列的交汇和交融作了全面、深入的剖析,使我们在事、史、论三方面的交汇处来透视宗教这种特殊的人类文化现象。这的确是探幽明于平安,擢新论于玄理。  相似文献   

6.
新疆高校大学生中存在着信仰宗教的现象。文章分析认为,新疆高校大学生信仰宗教的原因,主要是四个方面:首先是家庭的影响;其次是对“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片面理解;三是一些人有从宗教中寻求精神慰藉倾向;四是宗教势力对学校渗透的客观形势。文章就这些情况提出解决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赫梯帝国在形成发展过程中,对周围诸民族文化兼收并蓄,形成了自己多元性的文化风貌。在这种多元性文化背景下,铸就了独特的宗教。其神祗体系庞大;宗教活动超逾了原有的文化范围;妇女在宗教活动中起主导作用,她们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的宗教活动中,宗教地位不尽相同。这些特点都是其文化多元性的折射,是文化多元性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8.
宗教旅游镶嵌在社会实体和文化意义之中,对于宗教旅游的理解,离不开特定的文化和社会背景。当前,我国宗教旅游的特点主要有:游客来自不同的社会阶层,规模扩大化;游客具有不同的旅游需求,内容多样化;宗教旅游新建项目多,行为商业化.只有客观全面的衡量宗教旅游具有的优势与面临的问题,才能制定正确合理的开发对策,推动其自身健康发展的同时为社会和谐做出积极贡献。  相似文献   

9.
科学和宗教是两种根本对立的世界观。科学越来越发达,宗教继续存在。宗教存在自有它存在的原因;认识论上的原因,心理层面的原因,文化上的原因,以及宗教自身的演化发展等。  相似文献   

10.
港澳地区宗教公益慈善事业大力发展,与宗教团体自身的慈善理念和努力有关,与政府的激励和有效监管有关。政府对宗教团体开展公益慈善活动较少直接干预;政府通过出资购买公共服务的方式促进宗教公益事业发展;通过减税等手段激励宗教公益事业的发展;同时对宗教团体的公益慈善相关财务活动进行有效的监管。香港澳门政府对宗教公益慈善事业管理对大陆有着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11.
宗教与哲学唯心主义本质上都属于错误的世界观,在这一点上二者是一致的,但是这两种世界观错误的根源及内容又具有一格区别。宗教发生于社会根源,哲学唯心主义却发生于认识论根源;宗教是将人的本质神化,哲学唯心主义却是把精神当做世界的本原;宗教反映的方式是“幻想”的,因而是非现实的,哲学唯心主义反映的方式却是理性的,因而是现实的。因此,宗教不等于唯心主义,唯心主义更不是宗教。  相似文献   

12.
宗教理想和世俗社会理想本属不同的思想体系和理论架构,但在具体内容上则有很大的一致性,二者的主要区别在于各自所依赖的手段和力量的虚幻性和现实性以及与此相应的可能性;"宗教渗透"、"反宗教渗透"与"和平演变"、"反和平演变"已属过时的"冷战"思维,缺乏现实基础和理论依据;宗教信仰的差异在我国民族关系问题中不占主要地位;传统的宗教这德经过重整可以纳入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道德体系;宗教和迷信的关系是同根而异枝、同源而异流的。  相似文献   

13.
宗教具有教育性。宗教教义的哲理明确、深刻;宗教教规的条例严格、具体;宗教教团的成员学养深厚;宗教教学的方式灵活、多样;宗教在社会上的地位崇高、权威。  相似文献   

14.
文章认为,宗教是一种复杂的社会现象,需要进行科学的分析才能作出正确评价。宗教在社会历史上的作用主要是消极的,表现在:妨碍人们与自然力和社会反动势力抗争;阻碍科学的发展;是统治阶级奴役劳动人民的精神武器。宗教也有其积极作用,主要表现在:对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在一定历史时期是农民革命的精神武器;对文学艺术具有一定的积极影响。宗教和社会主义社会之间既存在不协调、不适应的方面,也有相协调、相适应的方面,应积极引导和促进宗教为社会主义服务  相似文献   

15.
宗教价值与审美情感──宗教与文学对话杨从荣宗教和文学,作为人类社会的两种意识形态,在人类历史发展的漫漫长河中,相互依存,相互渗透,对立统一;宗教需要艺术,艺术借鉴宗教,而人类既需要宗教,又更需要艺术。人与宗教、人与艺术、艺术与宗教构成复杂神秘的多元联...  相似文献   

16.
宗教崇拜的产生,从认识根源来看,可归结于三个递相上升的层次:一、当先人们对自然知之甚少时,原始宗教是他们对外部世界感到困惑进而揣测的结果;二、随着生产力水平提高及人类自身的发展,人类已不再满足于最简单的生存需要,他们追求社会角色的确认,心理与情感的满足,这时,制度化的宗教便取代了原始宗教;三、当宗教开始讨论事物的现象与本质的关系,讨论世界的本原时,宗教崇拜就发展到了最高阶段———对真理的追求,或者叫宗教哲学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影响研究的角度探讨了文学与宗教间的多元复合关系。它们既相互影响、渗透和借鉴,又相互对立;既渊远流长,又广泛多样;既有显层的,也有深层的或隐层的。它们存在着多角度、多层次、多类型的关系,其中宗教对文学发挥着巨大深远的影响。从文艺起源到文学创作、文学批评,从作品的思想内容到艺术形式、创作方法和体裁都可看到宗教的影子,同时也不限于宗教教义,还有宗教仪式活动和宗教经书,但文学也能反作用于宗教,起到宣扬或批判宗教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宗教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它能通过特定的宗教信念,对个体的观念、行为以及生活方式产生深远影响。宗教通过使人们对现存社会关系、社会秩序以及个人在社会中的地位、角色的接受和认同,而具有维护与稳定社会现状的功能。锦州市基督教和天主教的信仰者信教的原因,主要包括个人理性思考及教义吸引;现实生活中的功利主义;生活孤独寂寞,心灵寄托;来自家庭传统等等,具有鲜明的特点。  相似文献   

19.
[提要]在如今这个时代研究宗教治理,全球化是我们无法回避的社会事实。只有具备全球视野,进行国际化的对比性研究,才有可能描述出符合实际发展情形的宗教治理模式。本文通过历史社会学的考察,首先基于社会科学研究中的类型学将宗教治理划分为五种模式:宗教化、政治化、商业化、社会化、法治化;其次,在社会系统的发展逻辑层面,梳理了现代性、民族国家、地方经济等导致宗教治理模式变迁的内在依据,并探究流动人口、信息社会等在影响模式变迁上的社会动态现实;最后指出,只有通过将宗教放置于社会系统中,采取法治化的管理模式,才能形成更为有效的宗教治理。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通过大量的例证和事实论述了宗教对美国社会各层面的渗透及相互影响。在道德方面,宗教为美国社会提供了核心价值观和精神支撑。在政治方面,宗教组织与政党相互攀附,实现双赢;在文学艺术方面,宗教与之相融互动,塑造出独具魅力的美国文化。而科学与宗教的冲突,有利于政策制定者按照公众意见确定更为合理的政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