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对从《复合动词资料集》中抽取的400个复合动词样本进行分类统计的结果是:自动词+自动词、他动词十他动词这两类自他性一致的结合方式约占总数的2/3,自动词+他动词、他动词+自动词这两类自他性不一致的结合方式约占总数的1/3。通过分析自动词与他动词的句子结构解释4类结合方式如何结合成复合动词;并通过自动词的下位分类,将复合动词的4类自他结合方式进一步细化为7类结合方式。  相似文献   

2.
介绍日语自动词和他动词的使用方法。并着重指出中国人在日语自动词和他动词的使用上容易犯的错误,同时总结归纳出相应的日语自动词和他动词的使用规律;对比和探讨在中日两国不同的语言环境下,自动词和他动词的使用差别。  相似文献   

3.
日语自动词与他动词的用法不仅是一个语法问题,而且还深受日本社会文化心理的影响.通过从语用功能的差异对日语自他动词进行分析,将自他动词的语用功能划分为体恤功能、道歉功能和待遇表达,并指出日本人崇尚和敬畏自然的自然观、对他人的敬畏以及崇尚"和"的心理是左右日本人使用自动词与他动词的根本原因所在.  相似文献   

4.
传统日语语法根据动词是否需要宾语进行分类,笼统地把动词划分为自动词和他动词。影山太郎等一批学者认为自动词应当细分为非能格自动词与非对格自动词。非日语母语的学习者在学习日语的过程中常因为不清楚自动词的这两个下位分类而产生错误。笔者拟通过对非能格自动词与非对格自动词的不同进行探讨以求解决这些问题。  相似文献   

5.
日语中的成对自动词和他动词在翻译成中文时,两者意思大致相同,但从语法意义的角度来看有时相差甚远.除了成对的自他动词外,有些动词兼有自他动词的属性,有些动词只有自动词的形式,有些动词只有他动词的形式,使用情况较为复杂.首先,梳理日语自他动词在词形上的区别来基本判断某个动词的自他属性.其次,分析自动词和他动词在主动态、可能态、被动态、使役态及动词的存续体和持续体的句型中体现出的不同语法意义,从而总结概括出自他动词的使用规律.  相似文献   

6.
日语中的自他动词可从不同角度对同一事件加以表述,这是语言中一种非常独特的现象。自他动词常常成对出现,性质稳定,但某些动词,本身兼有自他两种属性,也有些动词自他属性不稳定,使用情况较为复杂。自他动词的用法能够反映出「話し手」关注的焦点或注意力所在——"焦点论;"能够体现日本人在日常的现实生活中,注重或体谅对方的心理状态——"交际论;"还涉及到语法学及语义学,能够体现保持语言整体的"平衡性"的作用——"平衡论"。另外,日语自动词在很多情形下本身就包含着可能与被动的意义,笔者称之为"自动词的可能论与被动论"。  相似文献   

7.
无论在汉语中还是在日语中,由自动词充当谓语的被动句都是被动句在语用上的扩展,但二者在结构、语义和语用上都存在明显差异.汉语的自动词被动句,其实是用“被”字引进引发谓语动词所表状态或变化的原因的,主语是该状态或变化的主体.日语的自动词被动句,是用来表示主语因谓语动词所表动作行为等的发生,间接地遭受麻烦或不利的,主语是间接受事.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汉语和日语的动词对比来分析它们在句子意义上的特征.日语动词由于有自动词和他动词的存在,它们在体现动词的"有意"和"无意"上分工明确.汉语是独立语,动词语意受大的语言环境的影响较大,所以汉语动词的"有意"和"无意"没有明确的界定.因此,笔者认为汉语句子里面是以动词为中心,外围成分向内影响,最终决定动词的有意或者无意.而日语正好相反,是以动词的有意或者无意为中心,从内向外围成分影响,最终决定整个句子的有意或者无意.也即是说,汉语是大的语言环境意合后决定中心动词的意向性,日语是中心动词的意向性决定整个语言环境意合的意向性.  相似文献   

9.
本文认为汉语致使动词所构成的使役结构可以译成日语的「Nを自动词使役态」、「Nを他动词」、「Nを形容词くする」和「Nを形容动词にする」,并从汉语动词的特征出发分析了各种情况的成因。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七个方面就“借自动词”的动量词问题作出了新的探讨 ,认为“A -A”式短语中的后一个词不是“动量词” ,而是一个动词 ,“A -A”式短语是一类特殊的动词重叠形式的短语 ,是前后两个动词和“一”的连用 ,它们表述的是某种持续性的动作  相似文献   

11.
原始的雅、俗都和"礼"有着密切的关系.是否遵循礼的规范,是区分雅俗的重要标准.礼最初是俗的一种体现,经过贵族加工和发展后.礼更加规范,约束力更强.雅依从于这种规范后的礼,最早在音乐领域诞生,借以和未经规范的、不能体现礼的精神的"俗乐"相区分.雅的观念产生以后,雅俗之间才开始有了区分.  相似文献   

12.
英语资料中,我们常常遇到抽象名词,对于这些抽象名词,我们觉得理解它们的意思,却很难用简短的汉语将其意思说明白.本文提出了用转化法和引申法来翻译抽象名词,以及使用这些方法的前提,说明了如何使译文达到信、达、雅.  相似文献   

13.
"愁"作为人们一种普遍的情绪体验,在宋词中经常得以表现。在具体创作中,词人往往借助某些具有特定文化内涵和情感指向的意象进行传达。本文着重指出"落红"与"幽月"二意象来阐释词人的言"愁"情怀。  相似文献   

14.
"作者"与"读者"是叙事交流语境中的重要环节.本文尝试从隐含作者与隐含读者、叙述者与叙述接受者的角度,分析福音书的文本,以此强调其中的意识形态内涵:认信耶稣是基督,耶稣基督向世人传报救赎的好消息,使世人更加笃定对上帝的信仰.这种神学观念的彰显既是福音书的著书目的,又凸显出了其自身独特的综合意识形态特征的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15.
维特根斯坦对"哲学问题"的思考始终都在"超越"和"现实"之间保持必要的张力,即在"沉默"与"言说"之间:恰如其分地说出可说的,以显示不可说的.这一思路为后世哲学开启了一个新的研究视角--一种区别于传统形而上学和现代科学的新的思维方式.认为哲学也并不意味着找到答案以求安宁,而在于根据不同的时代特征不断地提出新的"哲学问题",这些问题作为人之为人的永恒追求,构成了人的价值意义世界,将与人类同在.  相似文献   

16.
分析了歌德在《浮士德》中构建的天帝与靡非斯陀、浮士德与靡非斯陀和浮士德自身的"善"与"恶"的冲突及其辩证关系。认为歌德笔下的"善"与"恶"的冲突无所不在,既相互斗争,又相互依存,既相互对立,又相互渗透。它揭示了矛盾运动的普遍性及人类社会发展中前进与停滞的矛盾斗争,反映了人性深处的拼搏和内在矛盾。他所刻画的"丑"中有"美","丑"转为"美",使"恶"与"丑"也具有了重要的审美价值。这些体现了歌德成熟的辩证思想和美学思想。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以“XX门”形式构词的一些词语异军突起,并且频频见诸报端。与以往以“门”字构词的词语有所不同的是,这些词语的语素构成存在强烈的语境差。其实,正是语境赋予“门”字以临时意义。这种临时意义随着语境差的消失最终升级为固定意义。  相似文献   

18.
从“破冰之旅”到“融冰之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破冰之旅"到"融冰之旅"不仅需要中国人民不计前嫌的博大胸襟、中国政治领袖非常的政治智慧和诚意,更需要日本政府的诚意、日本政府和人民的"热量"。  相似文献   

19.
理学家们把本来具有道德性的孔子之仁与<易传>的生生观念相结合,将此生生不息视为生意、生理,并与人的心性相结合,建立起了"仁"、"生"、"理"三位一体的形上架构,完成了"天人合一"的理论预设.这种建立过程包括了对孔子的同情、<易传>的阐发,包括有佛老的刺激、中医的启发,以及他们自我的体贴和思考等一系列工夫.对这一过程的分析和说明,可以更清楚地把握理学本体范畴的结构与含义,也有利于进一步了解理学的整个体系及其思想价值.  相似文献   

20.
19世纪 5 0年代以后 ,中国军事后勤体制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其中传统粮台体制向近代粮台体制的转变是中国军事后勤变革的集中表现。曾国藩在创立近代勇营兵制的同时 ,对传统的粮台体制也进行了相应地改造 ,建立了勇营兵制下的近代粮台体制。本文通过考察近代粮台的产生背景、特点及兴衰历程 ,试图揭示晚清战时后勤体制在走向近代化的过程中所经历的挫折以及所取得的成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