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百姓生活》2012,(7):10-10
正4月10日菲律宾海军"德尔比拉尔"号军舰闯入中国黄岩岛海域,对在黄岩岛泻湖内作业的12艘中国渔船进行袭扰,被及时赶到的中国海监84船和中国海监75船制止,随后双方持续多日对峙。4月13日中国渔船在海监船护送下离开黄岩岛海域。菲律宾方面称,截至当晚,中国渔船已全部离开黄岩岛海域。  相似文献   

2.
正编者按:近期,菲律宾军舰袭扰中国渔民造成的黄岩岛事件,举世瞩目,牵动着国人的心。黄岩岛事件发生后,中方多次向菲方提出严正交涉,重申黄岩岛是中国固有领土,要求菲方尊重中国主权,不要采取使事态扩  相似文献   

3.
近期,菲律宾军舰袭扰中国渔民造成的黄岩岛事件,举世瞩目,牵动着国人的心。黄岩岛事件发生后,中方多次向菲方提出严正交涉,重申黄岩岛是中国固有领土,要求菲方尊重中国主权,不要采取使事态扩大化、复杂化的行动。然而,菲方在事件中不断发表措辞强硬的言论,变本加厉不断扩大事态。菲方的一系列严重错误言行。引发了海内外中国民众的强烈反应和关注。为了帮助读者了解黄岩岛事件的来龙去脉,本刊特辑录刊登一组相关的报道和文章。  相似文献   

4.
尕维 《新天地》2012,(6):25
几个月来,在阿基诺三世的精心谋划下,菲律宾在对华政策上大玩"边缘游戏",多次在南海生出事端,先是无理扣押了25艘被菲方称为"闯入者"的中国渔船,后提出"第三方介入"的要求,又大张旗鼓地和美国搞军事的上"肩并肩"。4月10日,一艘菲律宾"德尔皮拉尔"巡逻舰对在黄岩岛避风的中国渔船进行袭扰,由此引发中菲舰船黄岩岛对峙。一个月以来,菲律宾接连向黄岩岛派遣舰船,菲个别官员及媒体在菲律宾  相似文献   

5.
2012年4月18日,中国渔政310船从广州出发,开赴南海海域。该船于19日进入中沙群岛海域,20日中午到达黄岩岛海域,开展常态化的渔政巡航执法管理,帮助在该海域生产作业的渔船渔民,对海上渔业生产进行调查了解,并观察该海域的相关情况,重点保护在该海域正常生产作业的中国渔船渔民的安全。原在黄岩岛海域巡航执法,救助中国渔船渔民的中国渔政303船,已返回广州进行补给。  相似文献   

6.
当前我国在南海方向面临来自周边声索国及域外大国多方面的重大国家战略安全挑战,处理失当将导致政治、外交等风险事件的发生。因此,在战略决策及战略利益的考量中,需要重视相关行为主体的口头或实质行动。2012年中菲黄岩岛事件开创了中国南海维权的新形势,中国改变了20多年来单方面恪守《南海各方行为宣言》的做法,采取了“行政执法主导、外交手段辅助、经济手段策应、军事手段后援、国内民意支撑”的系列维权措施,形成“黄岩岛模式”。选取《人民日报》《参考消息》《人民网》等网络媒体数据,借助事件数据分析、知识图谱、社会网络分析等国际政治、情报学领域的分析方法,对“黄岩岛模式”形成过程中的弱信号进行扫描、探测和解读,以期为我国南海维权斗争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聚焦黄岩岛     
正"渔船从海南省琼海市潭门镇出发,向南过西沙群岛,再向东,一般行驶72小时就会到达黄岩岛。"2012年4月26日下午,船老板赵绪贤在纸上勾勒着从潭门到黄岩的简易出海图。潭门镇属于海南琼海市,有3.2万人口,其中四分之一从事与捕鱼相关的行业,而从海南前往远海捕鱼的渔民中,90%都来自这里。2012年4月10日,正在距离潭门约500海里外的黄岩岛捕鱼  相似文献   

8.
2012年中共十八大以来,中国在南海的存在格局朝着总体有利的态势发展,中国掌控南海局势的能力大大加强。南沙岛礁建设彰显了中国在南海的主权存在;三沙设市强化了在南海的政权存在;发展南部战区海军(南海舰队)增强了在南海的军事存在;实控黄岩岛提高了对中沙群岛海域的管控能力。但与此同时,中国也必须正视美日等域外国家"介入"、"南海仲裁案"结果的不利影响、维权与维稳之间的张力、海洋生态问题等挑战。未来中国的南海举措应包括:先摘取海洋环保和渔业合作的"低垂果实";积极推进南海油气资源共同开发;推进"南海行为准则"磋商以打造共同认可的地区规则;在某些争议海域优先划界;管控中美在南海的战略博弈以避免军事误判。  相似文献   

9.
冷战后美菲军事同盟关系经历了由低谷到高峰的发展.虽然两国的同盟关系持续时间较长,但两国在综合国力上的巨大差异使这个军事同盟与规范性的军事同盟有所区别.实质上看,菲律宾是美国亚洲战略的一枚棋子而非严格意义上的盟友,中菲黄岩岛争端中美国的立场也清晰地表明了这一点.  相似文献   

10.
20 世纪70 年代,邓小平提出“搁置争议”思想,这既是国际政治环境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中国自身实力所限的历史必然。“搁置争议”思想提出后,我国当代几代领导集体坚持这一思想,一定程度缓解和平息了中国与周边国家的海权争议,为中国赢得可贵的和平与发展时代良机。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的“海洋强国”战略,为今后我国海权发展提出了新的任务和要求,在“搁置争议”思想下中国海权发展既面临机遇,也充满挑战。“黄岩岛”模式、“钓鱼岛”模式、“共同开发”模式、“自我开发”模式既是对“搁置争议”思想的继承,也是一种发展,是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中国海权发展战略的选择。坚持和发展“搁置争议”思想对中国海权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11.
基督宗教的中国化问题近年来引起热议,探讨这个问题应当以文化传播理论为前提,要在中国语境中具体考察基督宗教在中国的历史和现状。基督宗教的各个派别在不同历史时期传入中国以后,已经为中国社会所接受,已经与中国文化相结合,已经中国化。中国政府坚定地认为,天主教和基督教在传入中国并与中国文化相融合以后已经是中国的宗教,天主教文化和基督教文化已经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当承认中国天主教和中国基督教从总体上已经完成了本土化或中国化的过程,中国天主教和中国基督教是中国宗教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天主教和基督教在内的中国宗教应当为中华文化建设出大力,但中国基督宗教仍旧需要进一步中国化,需要深度中国化。随着时间的推移,基督宗教一定能够与中国社会和中国文化深度融合,实现深度中国化。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主义从传入中国开始,就与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实践尤其是与中国现代化结下了不解之缘。中国现代化规定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主题,是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根本前提;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反过来又深刻影响中国现代化的模式选择,是中国现代化发展的现实要求。建构中国现代化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良性互动,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不断向前推进的必由之路。在全球化时代背景和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时期,深刻认识和把握中国现代化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内在逻辑,进而在实践中自觉推进中国现代化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有机结合,并使之在良性互动中和谐发展,对于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文章通过对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政治学发展历程的全面反思,为中国政治学的健康、顺利发展指明了出路:回归自身,回归中国.在深刻分析新世纪中国社会的政治、经济变化为中国政治学发展提供的广阔舞台之后,也指出未来中国政治学发展的基本立足点:顺应现代政治文明,符合国家建设的逻辑,适合中国的社会、政治、经济结构,以及在研究方法上的重新整合,最后,在此基础上实现中国政治学与中国发展的良性互动,也即中国政治学的发展为中国发展提供理论依据,而中国发展为中国政治学的丰富提供经验材料.  相似文献   

14.
美国的汉学家对中国的认识是认识中国的视角之一。费正清是公认的美国中国学的创始人,他以历史学家的身份研究中国,并从文化的角度研究中国历史,从而形成了他的中国观。《中国新史》是他最后一部作品,也是他中国观的总结。费氏的中国观具有三个主要特点:以考古学领域发现为佐证,强调中国文化的连续性和同一性;以中国历史为背景,强调中国文化的特殊性;从美中关系的发展出发,强调中国文化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5.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鸦片战争以来每一个中国人的梦想,这个梦想凝聚了几代中国人的夙愿,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是每个中华儿女的共同期盼。中国梦的内涵,就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必须弘扬中国精神,必须凝聚中国力量。学习领会中国梦的精神实质,一是把握好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中国梦的基本内涵,二是把握好坚持中国道路、中国精神、中国力量这一中国梦实现的战略要求,三是把握好中国梦是人民的梦这一本质属性,进一步坚定信念、增强自觉、实现自强,努力建设强盛中国、文明中国、和谐中国、美丽中国。  相似文献   

16.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在三个不同层面的具体体现,各有其独特的内涵,三者辩证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其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方向,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发展创新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完善的实现途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灵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拓展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建立的行动指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载体,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开辟、拓展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创新的根本保障。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和制度的基本内涵及其辩证关系有利于坚定我们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信心。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是当代中国文化意识形态话语体系的一个核心和关键命题,差之毫厘、失之千里,必须予以仔细厘清;细致分析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的基本问题,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进行更加深入的系统考察,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前提是与中国问题相契合,基础是与中国实际相符合,实质是与中国实践相结合,根本是与中国人民共命运,关键是与中国经验相提升,最终是与中国文化相融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主要指环境约束中国化,主体状态中国化,主题内容中国化,实践经验中国化,理论创新中国化,文化精神中国化。  相似文献   

18.
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研究:现状及发展方向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研究已逐步展开并日益兴盛,从而使"中国城镇化"成为一个重要而独特的新的学科领域.但目前的研究与中国城镇化实践所需要的中国城镇化理论和方法体系的发展尚有差距.进一步加强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研究,应当在城镇化发展的"中国经验"、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的理论依据及西方城市化理论在中国的适用性问题、中国特色城镇化发展战略、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的制度和政策支持体系、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的前景问题等五个方面着力推进,以探明中国城镇化道路的特色及中国特色城镇化发展的独特规律,并在借鉴和批判西方城市化理论中创新理论,发展来源于中国实践的中国城镇化理论,为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指明实践路径的同时提供具体而有效的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9.
中国在一定程度上早已关注到中国社会到底是怎样,即中国也有自己的话语资源。中国有五千年的文化积累,中国学者应从中国的背景、中国的材料出发,寻求历史资源作为人类学中国话语的最初源头,构建出人类学的中国话语。人类学的中国话语必须遵循两个原则:一是不能盲目排外,二是在此基础上要有自信,这样,建立人类学的中国话语才能丰富世界人类学的宝库。  相似文献   

20.
华语大片与中国电影工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摘要: 大陆华语电影,尤其是华语大片存在的种种问题,都与中国电影工业的结构不合理分不开。而中国电影工业的结构不合理,则与中国电影人对中国电影工业的认识,以及决定中国电影工业发展的体制、机制乃至产业化政策分不开。因此,从电影工业角度重新梳理、阐释中国电影的发展,是摆在当今中国电影理论批评界的一个极其迫切的课题。通过从新中国电影事业体制与电影工业布局、新时期与中国电影工业、电影机制改革与中国电影工业、电影产业化推进与中国电影工业的变化、华语大片与中国电影工业、中国特色电影产业化与中国电影工业等方面梳理中国电影工业的发展变化,可以总结相关历史经验,并展望未来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