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被湮没的辉煌--论"‘文革’地下诗歌"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老一代诗人与青年一代诗人在"文革"时期的秘密写作构筑了20世纪中国新诗史一段被湮没的辉煌,他们的创作不仅是"‘文革'地下诗歌"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酝酿了新时期诗歌潮流的两条主要流向--即"归来者诗歌"和"朦胧诗".本文全面论述了"‘文革'地下诗歌"的生成境遇、文本特征、文学(文化)渊源及其诗学意义和历史价值. 相似文献
2.
论互文性理论视阈的诗歌用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多文本都是互文本,“互文性”是一切文本的共同特性.使事用典是中国诗歌常用的一种创作手法.本文介绍了互文性理论基本观点,阐述了中国诗歌用典与互文性理论的联系,论述了诗歌用典的基本特点和要求,结合诗歌实例分析了中国诗歌用典的互文性现象,并对诗歌用典作出了中肯的评价. 相似文献
3.
互文性虽是20世纪70年代流行起来的文学理论术语,但它所指称的文学现象在中国古典文学尤其是诗歌中却有着悠久的历史,古代诗论家也一直对此有所意识。事实上,互文性是中国古典诗歌的一般特征,仅注意先后产生的文本之间存在的一种普遍关联是远远不够的,"避"作为一种写作策略,同样也是互文性的一种形态,或许可以称作"隐性的互文"。 相似文献
4.
"故事"与"历史"互文性关联之重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讲述故事和叙述历史,作为现实的人的实践活动,是人类在一逝不返的时间性进程中建构意义的独特方式。尽管真实与虚构是文史分途的关键,但这并不影响故事与历史在话语形式上同为叙述文本的基本事实。故事与历史的互释,使我们意识到文本叙述是一个互文踪迹相映成趣的开放空间。历史真实究其实质是一种历史判断的结果,它建立在认识群体的主体间性的基础之上。 相似文献
5.
"文化大革命"时期,"白洋淀诗群"中的多多于1969年至1975年期间,创作了一些颇具思想性和艺术性的诗歌。他的诗歌既有沉思特定政治革命文化所具有的现实洞察力,亦有超越甚至异质于中国本土日常经验和审美习惯的艺术个性;他以一种"政治解剖学"的手法为"文革"历史书写了一段颓废的纪念,同时也以革命创伤记忆的见证为一代人祭献了一份青春的"薄奠"。 相似文献
6.
文学批评史研究,应当坚持"历史化"原则.所谓"历史化"原则,是指在具体的文学批评史研究当中,将批评史文献文本的意义阐发与对其生成语境的分析、考查相结合,将批评史研究与当下的文学理论建设相结合.只有坚持了"历史化"原则,文学批评史研究才能够真正地进入历史、还原历史,也才能够使历史进入到当下,从而使研究行为本身进入历史、建构历史.与文学批评史研究的这一"历史化"要求相反,我国的文学批评史研究则长期存在着"非历史化"的现象,其影响之广、危害之大,应当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7.
历史与文学——论新历史主义文学批评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新历史主义文学批评之“新”是相对于旧历史主义而言的 ,后者把文学看成是对真实而具体的历史的一种反映 ,新历史主义者则看到了历史的文本性和其中的虚构成分 ,把历史话语中的真实限制在一定的观念构造之中。 相似文献
8.
从诗学解释学的角度看,"摘句"并不像研究者通常所认为的是一种批评方法,而是一种诗性阐释方式.这种阐释方式之所以是诗性的,除了受中国诗性文化传统的影响之外,最根本的还是中国古代的说诗者和批评家们在面对诗性文本的时候先在地持有的一种与解释对象相匹配的东方民族所特有的诗意的态度和诗性的思维方式,正是这种诗性的思维方式铸就了"摘句"作为中国古代诗学解释学重要阐释方式的独特理论品貌. 相似文献
9.
弗罗斯特的诗歌中隐藏着来自<圣经>、柏拉图著作等多种传统的源头.诗人通过引用、戏拟、杂糅等手段,将诗人头脑中停留的感受、意象等与新英格兰的乡村景物和日常生活结合起来.文本中的互文性关系表明,弗罗斯特的诗歌在微言中蕴藏大义,由众人写成并向大众接近. 相似文献
10.
方志平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99,(6)
闻一多的《七子之歌》,蕴涵了诗人极其热烈、丰富、深遂的思想感情:深沉的忧患意识、强烈的危机意识、激昂的斗争精神和对祖国统一的强烈渴望,幻象丰富、语言凝炼,穿越历史时空,震撼当代亿万中国人民的心灵。 相似文献
11.
引证是中国古典诗歌注释的主要手段和内容.它为李善<文选注>所开创,被历代继承并成为最重要的诗歌注释传统,原因就在于这种方法适应了诗歌语言的"祖述"本质,亦因此决定了其特点和原则.西方盛行的互文理论是引证的方法论基础,但中国古代<文心雕龙>及一些诗派已经叙述或暗示了这一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12.
郭伟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4):141-143
美国解构批评家哈罗德·布鲁姆将他的误读理论推演至文学史领域,建立了一套自律论的文学史观.为此,他提出了六种"修正比",来描述后辈诗人歪曲、误读前辈诗人的六种方式.布鲁姆这套颇为复杂的体系,是在互文性的理论层面上展开的.然而布鲁姆比结构主义者们走得更远,他以独特的误读视角扩建了或者毋宁说拆解了互文性的理论大厦. 相似文献
13.
在唐代诗歌发展史上,陈子昂是一位重要的诗歌理论家,而其诗歌理论主要体现在其《与东方左史虬修竹篇序》中。此序言筒意丰,见解深刻。如:抨击齐梁绮艳遗风,纠“四杰”矫枉过正之偏,坚持以复古为革新,崇尚“魏晋风骨”传统,倡导“风雅”“兴寄”,追求诗歌刚健的风格等,多为诗人的真知灼见,为唐代诗歌的健康发展作出了杰出的历史贡献,故其在唐代诗歌理论发展史上有着划时代的里程碑式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李东阳弘治时期的文学思想主要有三方面内容,典雅脱俗之风格追求与兼综互出的师法理论、追求诗歌体貌之盛大与强调诗歌表现个人情感的思想、和谐盛大的审美理想。这三个方面都是弘治时期政治上的盛世气象影响诗学思想的结果,也是弘治时期审美主义回升的体现。 相似文献
15.
怀古诗是唐代诗歌类型中重要的一种,作为唐诗研究的专家,美国汉学家宇文所安不可避免地涉及对唐代怀古诗的研究。他站在西方的视野中,运用后结构主义的互文性理论,将互有关联的怀古诗组织在一起,形成了唐代怀古诗的网络档案,从同韵、借词、同主题几个方面,剖析了他眼中的唐代怀古诗,为我们以一种新的眼光来看待怀古诗提供了范式。 相似文献
16.
陈涵平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1)
在流散生活中,文化认同是一个比较复杂的现象。从东南亚华文诗歌若干代表性文本来看,这种复杂性主要体现为认同迷失、认同分裂、认同持守、认同新建等几个方面,对这种复杂性的原因进行分析,既有利于我们准确地解读流散书写,也有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流散生活,还能从某一侧面挖掘海外华文诗歌的经典意味。 相似文献
17.
互文性与哈罗德·布鲁姆提出的影响误读同为现当代文学批评中的常用术语,虽然有一定的相似性,如同受解构主义影响,强调文本来源的多元性与意义的不确定性。但是影响误读理论强调文本中心理的、想象的和修辞的因素、作者的主体性和创造性,传承与维护的是人文主义传统,而互文性则侧重于文本的语言层面,作者主体性的消解,体现的是文学批评中的科学主义倾向。 相似文献
18.
《红楼梦》的创作明显受到了《水浒传》的影响,二者之间存在明显的"互文"关系。《水浒传》构成了认识《红楼梦》的重要"前理解"。《红楼梦》研究中若干争议性问题,置于这种互文关系中理解可以得到有效阐释。分析《红楼梦》在人物形象设计、结构安排、主旨寄托等细微处借径《水浒传》,探察其主旨并非专在表现男女爱情,而是一定程度上含蓄表达了对当时朝廷主流话语的逃离,特别是借助青春女子们的人生悲剧寄托了现实社会中曹家所遭受的"信而见疑、忠而被谤"的委屈,表达了作者的愤慨。 相似文献
19.
论"朦胧诗"后的诗歌走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朦胧诗"后至今近二十年中国诗歌总体上呈现衰微的趋势.本文拟从社会历史层面以及诗歌本体上的失误诸方面对诗歌式微的内外因加以探求,为重建二十一世纪中国诗歌正常秩序提供一些值得注意的参考. 相似文献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