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贫困问题是一个影响世界各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问题。在我国,随着二十一世纪来临,在全面完成“八七扶贫攻坚计划”,从根本上改变农村贫困面貌的同时,如何解决好日趋明显的城镇贫困问题,已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十分紧迫的重要任务。研究认为,城镇贫困是相对于农村贫困而言的。由于现阶段我国经济发展水平较低,我国城镇居民的贫困问题,更主要地表现为绝对贫困,即入不敷出,生活资料匮乏,基本生活没有保障,生存受到威胁。所谓消除贫困一般指的是消除绝对贫困。一、关于城镇贫困的标准和确定方法由于时代、国家或地区及社会发展…  相似文献   

2.
广东农村贫困问题初步研究陈建贤贫困和发展是困扰当代中国农村的两大难题,广东也不例外。改革开放以来,广东农村经济发展很快。1995年,我省农业总产值1445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699元,分别比1978年增长15.8倍和1.2倍。扣除物价因素影响,农民...  相似文献   

3.
按贫困发生率推算,2005年全省城镇绝对贫困人口96.9万人。城市的贫困相对农村贫困而言,直到在上世纪90年代尚不十分突出,90年代后,城市贫困问题开始显现。根据有关部门测算的贫困标准(*注),利用城镇住户调查资料计算,2005年绝对贫困发生率为4.8%,分别比1995年和2000年减少1.1个和0.9个百分点。按贫困发生率推算,2005年全省城镇绝对贫困人口96.9万人,分别比1995年、2000年增加18.3万人和7.7万人。贫困发生率有所下降,而贫困人口规模却在增加。城市绝对贫困特征家庭人口多,有收入者少对城镇2100户居民家庭的抽样调查显示,2005年我省绝对贫困户…  相似文献   

4.
宁夏农村贫困问题研究(下)课题主持人王治业马国义课题负责人拓庆华设计与执笔王旭明拓庆华三、农村贫困变动影响因素分析农村贫困的原因表现在诸多方面,是多种历史、自然、社会、经济、文化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所有这些因素相互作用,相互制约,并在不断地变化中影响...  相似文献   

5.
段志民  郝枫 《统计研究》2019,36(7):65-76
家庭在福利分析中具有重要地位,但家庭收入如何受最低工资政策影响却很少得到关注。本文采用2005-2015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数据,利用多时期双重差分和再中心化影响函数回归方法实证考察了最低工资政策对我国城镇家庭收入及其分布的影响。研究发现:①最低工资标准上涨显著提升了处于贫困标准1~2倍家庭的收入水平,对贫困标准以下或高于贫困标准2倍以上的家庭收入没有影响;②最低工资标准提升可有效减缓城镇家庭收入不平等,尤其对家庭收入分布较低分位部分的不平等程度有明显改善;③最低工资政策对家庭收入的最终影响取决于工资溢出效应和就业挤出效应的比较,且其对不同收入等级家庭中成员的收入和就业影响存在明显的异质性。政府在制定最低工资政策时,应针对低收入女性劳动力出台相应的配套措施,以保证各类低收入家庭均能从最低工资标准提升中受益。  相似文献   

6.
基尼系数能『二元解析』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民日报》发表的《收入分配与社会稳定解析》一文提出,我国存在城镇和农村二元经济结构,用基尼系数来衡量社会宏观形势,最好将农村和城镇分开来考察。经济学家厉以宁先生也曾提出:中国是个二元经济的国家,城市和农村的经济结构不同,生活方式的差别很大,不能笼统地用基尼数来说明问题,应按中国现阶段城乡二元经济的情况来分析。 基尼系数是干什么用的,我想,《收入分配与社会稳定解析》作者和厉先生应该比我辈这些经济学门外汉更清楚。基尼系数就是用来描述收入分配差距的,它们二者之间的关系是一个正比:基尼系数高,表明收…  相似文献   

7.
城镇化进程对经济和社会产生了巨大影响。通过计算中国省际层面2000—2012年城镇化率、农村贫困发生率和农村基尼系数,利用面板数据固定效应模型,研究中国农村贫困、农村不平等和城镇化的关系。研究发现:农村贫困发生率随着城镇化率提高而下降,城镇化率每提高1%,农村贫困发生率会降低2.87%;农村收入不平等随城镇化水平提高呈弱倒U型变化。同时,不同地区城镇化对农村贫困、农村收入不平等的影响也呈现不同趋势。在未来城镇化战略中,实施农村减贫政策时应兼顾调整收入分配政策,降低农村收入不平等。  相似文献   

8.
一、新时期宁夏农村贫困状况 (一)绝对贫困人口减少 根据国家统计局确定的全国农村绝对贫困标准(668元)测算,2004年底山区八县农村绝对贫困人口为15.2万人.比2000年减少37.5万人.比上年减少11.5万人,贫困发生率为7.0%,比2000年下降了17.5个百分点.比上年下降了5.3个百分点,从分县情况看,同心县、原州医、海原县贫困状况有较大程度的缓解,绝对贫困人口减少较多。  相似文献   

9.
借助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2013年的截面数据,选取3 108个60岁及以上老年人样本,采用有序Probit模型,从自评健康、心理健康和生理健康三个维度,考察反映老年人社会经济地位的诸多因素对其健康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较高的社会经济地位对老年人健康有明显的提升作用。城镇老年人的健康状况明显好于农村,但农村老年人更为广泛的社会网络对其精神支持的影响较城镇老年人更大。具有党员身份的老年人与其心理健康呈显著正向关系,老年人的健康状况也会随受教育程度的提高而改善,主观阶层认同较高的老年人的健康水平也相对较高。从人口学特征来看,老年男性的健康状况比女性要好,有配偶的老年人精神状态更加乐观。就政策含义而言,当下应针对老年群体的异质性给予更多关注,积极提升老年人的生命质量和生活质量,共同营造一个"健康老龄化"的社会。  相似文献   

10.
刘小莉 《四川省情》2006,(10):31-32
四川是西部大省,人口众多,区域差别大,农村贫困问题仍然十分突出。目前,我国正处于社会经济转型的特殊时期,尽管通过多种措施在缓解贫困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贫困问题仍然是我国最严重的社会问题,成为建立和谐社会的巨大障碍。因此,中共中央在关于制定“十一五”规划的建议中明确指出,在“十一五”期间,要“缓解收入差距扩大趋势,继续减少贫困人口,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加强和谐社会建设”。四川是西部大省,人口众多,区域差别大,农村贫困问题仍然十分突出。农村绝对贫困人口现状根据全国农村贫困监测标准,2005年全国农村绝对贫困线…  相似文献   

11.
2020年后中国贫困治理的目标是解决相对贫困问题,老龄化背景下农村老年群体成为相对贫困治理的重点人群。家庭作为贫困识别的最小单元,对不同类型家庭老年贫困变化的研究有助于未来相对贫困的识别。从家庭结构变迁视角下考察农村老年贫困的变化,利用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ina Health and Retirement Longitudinal Study, CHARLS)2011—2018年调查数据,采用A-F法测算了不同家庭结构下农村老年贫困的变化,并进一步探讨两者间关系。为克服内生性的影响,采用滞后因变量回归(LDV)考察基期的家庭结构对下一期贫困的影响。研究发现,家庭结构是影响农村老年贫困的一个关键因素。随着时间推移,独居和四代合住家庭贫困发生率下降最小,两代合住家庭次之;农村老年贫困的分布从三代合住逐渐向独居和两代合住转变。不同家庭结构的老年多维贫困呈现不同特点。在考虑农村老年群体差异后发现,与配偶合住的男性老人、三代合住的高龄老人以及生活能自理老人免于贫困的优势更明显。为此,构建老年脆弱家庭的多维防贫机制,防止规模性返贫。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农村老年相对贫困的治理需更多关注独居和...  相似文献   

12.
周强 《统计研究》2021,38(10):90-104
本文使用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2000—2015年跟踪数据,比较分析了农村家庭收入贫困与多维贫困的长期变动情况。在此基础上,使用Cox比例风险与动态Probit模型实证研究了跨期贫困的动态转化概率、状态依赖及其影响因素等问题。研究发现,农村多维贫困发生率下降幅度比收入贫困发生率下降幅度高出近20个百分点,但未脱贫的多维贫困家庭比收入贫困家庭具有更明显的贫困适应性。随着贫困持续时间的增加,无论是收入贫困还是多维贫困,中断当前贫困状态的可能性都下降了。进一步分析发现,子代职业地位、子代教育、城镇化水平和交通便捷度等因素显著降低了贫困家庭的贫困适应性与状态依赖,而贫困补贴对部分贫困家庭产生了补贴依赖效应,从而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其贫困适应性。本研究在理论上丰富了有关贫困动态性的探讨,为有效破解低收入群体的贫困状态依赖提供了经验证据。  相似文献   

13.
文章选取2000—2019年城镇住户收入分组数据,测度与分析中国城镇住户相对贫困的程度,估计相对于经济增长和财富分配不平等的相对贫困弹性,构建相对贫困动态面板模型,运用系统广义矩估计方法实证分析了经济增长、财富分配与相对贫困之间的作用机理。研究发现:我国城镇住户的相对贫困率和相对贫困指数总体呈现上升态势;相对贫困将会是一个长期存在的现象;旨在减少财富分配不平等的政策比提高平均收入的政策能更有效地治理相对贫困;当经济发展水平较低、财富分配极不平等时,增加收入或改善财富分配都对城镇住户减贫的促进作用相对较弱。  相似文献   

14.
农村贫困问题是我国建设和谐社会、建设新农村要解决的重要难题之一。我国扶贫形势不容乐观,仍有大量贫困人口,尤其是农村贫困人口占全国绝对贫困人口的85%以上。一、中国农村贫困人口的特征1、我国贫困人口高度集中于农村。从中国的社会经济结构看,城乡发展极不平衡导致城乡收入分配差  相似文献   

15.
文章通过贫困指数分解、收入来源差距、行业工资差距、其他相关经济因素等定量分析影响贫困的经济因素,进而从发展城镇农业和动员社会力量促进就业,完善失业保险和医疗救助,提供创业培训和微金融支持等方面提出改进对策.  相似文献   

16.
《统计与信息论坛》2019,(9):121-128
老龄化背景下农村老年人贫困问题逐步显化。基于2015年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ina Health and Retirement Longitudinal Study,CHARLS)数据,在测算收入贫困的基础上,采用AF方法测算了农村老人的客观多维贫困指数(MPI-I)和包括主观福利的多维贫困指数(MPI-II),涉及收入、教育、健康、生活水平和主观福利5个维度。研究发现,MPI-II测量的主、客观多维贫困发生率最高且主观福利贡献最大;MPI-I测量的客观多维贫困次之,收入贫困发生率最低。进一步,对收入贫困和多维贫困样本进行交叉识别,收入贫困的农村老人中有96%同时陷入多维贫困,多维贫困样本中一半以上为非收入贫困。这说明虽然收入始终是农村老人多维贫困识别的重要因素,但以主观福利为代表的非收入因素影响更大。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微观角度,以农村住户调查资料为研究对象,运用现代计算机手段,以定量分析为主线,辅以定性分析,对宁夏农村贫困问题进行了较为深入地研究。首先采用3种方法科学地界定贫困线,接着用12项指标对贫困程度进行测定和综合评价,然后从6个方面对贫困变动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指出其相关程度,最后提出9条反贫战略措施。本文分两期发表。  相似文献   

18.
文章以中国1980~2005年度数据为样本,基于VAR模型检验了政府财政支农支出与农村贫困减少的动态关系.结果显示,从长期看,财政支农支出是降低农村贫困发生率的有效途径,但同时也加剧了贫困深度和贫困强度;从短期看,财政支农支出减少贫困的效果不明显.因此,政府利用财政支农作为减少农村贫困的手段,一方面,应继续执行稳健的财政支农政策;另一方面,建立一套综合测量贫困发生率、贫困深度和贫困强度的减贫政策目标体系,力争在减贫目标之间取得适当平衡.  相似文献   

19.
亲贫困增长分析中的Shapley分解规则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阮敬  詹婧 《统计研究》2010,27(5):58-66
亲贫困增长主要是指能够使贫困群体参与经济活动并从中得到更多好处的经济增长。本文把影响亲贫困增长的因素分解为经济增长效应、收入分配效应和贫困线变动效应,并纳入一个统一分析框架中,采用合作博弈理论中的Shapley分解规则证明了亲贫困增长分析中因素变动效应的完全分解过程,并用住户调查数据(1988-2007年)对中国农村和城镇的亲贫困增长状况进行了实证,在此基础上作为制定具有瞄准功效的反贫困政策的有力依据。  相似文献   

20.
对建立农村贫困监测调查网点的几点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1997年年报起,全国农村贫困监测系统开始运作,定期对所有贫困县实施监测。为了做好这项工作,必须建好贫困监测调查网点。为此,《中国农村贫困监测调查方案》规定:“属于国家住户调查点的贫困县,在保证现有网点对县具有代表性的基础上,可利用现有住户调查网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