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越来越重视城市与乡村的协调发展.城乡社会保障统筹发展,能够有效地保障城乡居民的基本生活,对于我国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以及和谐社会的实现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但是,城乡社会保障统筹以及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还面临着诸多的困难与挑战,例如:城乡之间在管理机制上的差异、立法工作中存在的不足与缺陷、城乡之间的发展存在差异性、统筹的层次较低等一系列问题与挑战.所以,在实施城乡社会保障统筹的过程中,要协调好城乡之间的发展关系,对城乡社会保障统筹进行统一的规划,采取有效的措施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扩大社会保障制度的保障范围,应当加快社会保障立法这一方面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完成社会保障制度,构建健全的城乡社会保障制度.  相似文献   

2.
孙永勇 《城市》2009,(1):54-57
一、城乡社会保障制度应该首先在县域对接城乡社会保障一体化是二元经济一体化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它的实现需要经历一个漫长的过程。由于全国各地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存在较大差异,因此马上推行全国城乡社会保障一体化的可能性几乎为零。当前,最重要的是先要找到一个起点或是一个切人点.然后分阶段采取措施来逐步推进城乡社会保障一体化。  相似文献   

3.
一、城乡社会保障制度应该首先在县域对接 城乡社会保障一体化是二元经济一体化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它的实现需要经历一个漫长的过程.由于全国各地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存在较大差异,因此马上推行全国城乡社会保障一体化的可能性几乎为零.当前,最重要的是先要找到一个起点或是一个切入点,然后分阶段采取措施来逐步推进城乡社会保障一体化.然而在很多省份还没有实现城镇基本养老保险的省级统筹,城镇社会保障其他领域的省级统筹也还没有摆上日程的情况下,若想在近期实现各省城乡社会保障一体化是不现实的.  相似文献   

4.
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和完善.要坚持统筹城乡发展、实现城乡一体化的目标。但实现城乡一体化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长远目标,不可能一蹴而就.这就决定了农村社会保障体制的建立和完善也将是一个长期的艰巨任务。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山东省民政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对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但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对社会保障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民政部门如何适应新的形势,把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推向新阶段,这是一个需要认真研究的课题.本文就此提出以下几点看法.一、必须着眼长远,着力培植社会保障工作新的生长点社会保障制度作为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制度的有机组成部分和市场  相似文献   

6.
杨翠迎 《科学发展》2010,(12):54-70
本文以促进上海城乡社会保障协调发展、提高上海社会保障效力为目标,研究完善上海社会保障机制的方法和策略,在对上海现行城乡社会保障机制进行现状评估的基础上,重点从三个方面进行突破:一是对上海社会保险项目重新进行目标定位、对覆盖的人群进行重新界定,进而对上海社会保障体系进行“顸层设计”,提出完善的上海城乡社会保险制度体系及内容;二是着重探讨上海社会保障城乡待遇的合理梯度和各基本社会保险项目之间的衔接机制,以探寻实现社会保障目标模式的路径及其手段;三是提出“十二五”时期上海市城乡社会保障机制建设的主要目标、任务,以及实现目标任务的时间表和保障措施,以期为政府决策提供咨询和参考。  相似文献   

7.
何关新 《职业》2012,(10):86-88
近年来,杭州社会保障工作坚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富民强市社会和谐为主旨,牢牢把握“稳中求进、奋发有为”的工作总要求,以城乡区域统筹发展为契机,不断健全完善各项社会保障制度,建立起了以“制度为主体,政府为主导,社会为主力”,与经济社会发展和“三化”同步发展相适应的新型城乡社会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采取多种方式充实社会保障基金,这是对当前我国城乡社会保障制度统筹发展的科学判断,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举措。充分认识当前充实社会保障基金的必要性和紧迫性,紧紧抓住难得的历史机遇,合理安排资金来源,为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健康稳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经济支持。  相似文献   

9.
对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立法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栗庆华 《职业时空》2008,4(10):194-194
我国作为一个拥有9亿农村人口的发展中国家,农村社会保障体系起步晚、标准低,面临的任务十分艰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统筹城乡发展,首先应从建立健全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着手,为我国新一轮的农村变革提供“稳定器”和“安全阀”。加强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立法,建立比较完善的符合国情和农村实际的农村社会保障法律体系,是打破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僵局的关键所在和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0.
我国是一个幅员辽阔、发展不平衡的国家,东西部之间自然条件、经济和社会发展等都有明显的差异。目前,城市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正在全国尤其是东部地区蓬勃开展,广大中西部地区的城乡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如何进行?带着这个问题,我们对青海省进行了调研,得出了如下情况、经验和思考。  相似文献   

11.
自 2 0世纪 80年代中叶开始 ,我国开始进行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探索 ,近年来相关的研究逐渐增多。这些探索和研究无疑是有价值的 ,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亦存在着明显的缺陷 :上述工作依然是在旧的城乡社会结构框架下进行的 ,难以体现现代社会保障制度运行的城乡整合趋势。我国农民养老保障制度的改革不能局限于农村的范围内自行其是 ,必须与促进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与城镇社会保障制度的相应改革以及农业经营的规模化与现代化等宏观背景结合起来 ,以实现城乡整合为目标。从国际上农民社会养老保障制度建设的成功实践来看 ,目前囿于各种…  相似文献   

12.
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发展历程 大体可划分为三个阶段:(一)建国初期至改革开放初期:以劳动保险为主的社会保障形成阶段。(二)改革开放初期到党的十六大召开之前:以社会保险为重点的社会保障改革探索阶段。(三)党的十六大以来:以统筹城乡为目标的制度创新阶段。  相似文献   

13.
随着我国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农村建设也不断受到人们的重视。目前,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建设对于;城乡一体化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针对城镇化背景下的农村社会保障问题,本文笔者通过分析我国当前农村社会保障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来探讨解决农村社会保障问题的策略。  相似文献   

14.
"新生代农民工"已经成为进城务工人员的主体,但由于城乡二元户籍制度的存在以及新生代农民工自身的特点等原因,导致新生代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的严重缺失,本文从新生代农民工社会保障中存在的问题出发,探讨完善新生代农民工社会保障需求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周晓娟 《科学发展》2013,(12):90-96
进入21世纪以来,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城乡统筹发展"已上升为国家战略,而以上海为代表的大城市的城乡关系也进入战略转型阶段。"极化"与"序化"理论是指导城乡关系发展与演变的两个相互联系的理论。总体而言,基于"极化"和"序化"理论的城乡统筹空间布局、城乡统筹经济发展、城乡统筹人口分布等都按"共同联系的稳定性"有规律地演变,同时也对一系列制度提出了新的创新性要求,如户籍制度、土地制度、社会保障制度等,这是引导大城市城乡统筹良性发展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6.
略论社区型社会保障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七五”计划明确提出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保障制度雏形任务后,随着城乡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改革、完善与发展社会保障制度,消除久已存在的城乡“二元社会福利结构”已成为理论界、企业界和政府有关部门关注的热点问题。一社区型社会保障制度的提出绝非偶然,不仅有其社会、经济的客观必然性,也有社会服务实践、行政区划、社会经济地理、理论研究、思想观念和政治经济体制改革的客观现实性,而且条件、时机日趋成熟:(1)80年代以来的城乡社区经济体制改革和社会经济结构的深层次结构性转变,打破了传统的利益格局,改…  相似文献   

17.
本文旨在探析新形势下社会保障发展态势,认为应该以实施更加公平可持续的原则,提升社会保障的可靠性,缩小城乡、地区差异,以不断满足人民需求为侧重点,在新形势下发挥出社会保障在稳定社会、调解矛盾、促进社会发展中的强大功能。  相似文献   

18.
邹力 《职业时空》2009,5(11):15-16
针对农民工就业,从统筹城乡的角度出发,分析和研究其就业的现状、制约因素及解决对策。以城乡二元户籍制度改革为突破口,建立可持续的农民工培训制度,完善农民工社会保障机制,改善就业环境,发展农村经济是统筹城乡视角下解决农民工就业问题的主要思路。  相似文献   

19.
户籍之痛     
1958年1月9日,第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91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户口登记条例>,从此中国在法律上正式确立了城乡二元户藉制度、农民也由此被剥夺了在户藉制度、就业制度、教育制度、社会保障制度等各个方面同等国民待遇和公民权利.  相似文献   

20.
城乡二元化是我国社会发展中的重要现象与社会治理结构,在一定时期发挥了重要作用,但随着社会的发展负面影响逐渐涌现。本文首先分析了我国城乡二元化出现的原因与负面印象,进而从制度建设与顶层设计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改进建议,以为全国城乡社会保障事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