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沂蒙精神是沂蒙地区广大人民群众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培育下形成的精神财富,它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体现与生动载体,弘扬沂蒙精神是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的一个行之有效的切入点。沂蒙精神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具有丰富的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2.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凝聚着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追求和行为准则,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标志,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核心资源和重要源泉,也蕴含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神要素。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源泉活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因此,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建设之中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与进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已经逐渐成为了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奋斗的精神指南,在大学生社团日益活跃的情况下,其文化建设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必须予以高度重视。本文在阐述大学生社团文化建设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用的基础上,阐述其具体建设策略。  相似文献   

4.
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不仅决定了我国社会主义特色道路的发展方向,更引领着我国社会主义的精神文明建设,同时也为实现中国梦提供了强有力的精神力量与动力。现如今,社会主义价值观对各高校的志愿精神培育工作有着至关重要的指导意义,两者不仅存在紧密的内在联系,而且还具有高度一致性。因为在社会主义精神中也包括了志愿精神,因此二者在现实诉求、价值内涵、理念渊源上是一致的。本文将重点探讨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与志愿精神的一致性,以及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导下如何培养高校大学生的志愿精神。  相似文献   

5.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学校是培养素质人才的摇篮,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性是人所共知的。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指出:要巩固共同思想道德基础,大力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把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学校作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要阵地,传承和创新先进文化的重要场所,必须高度重视校园文化的育人作用。中华民族历经千年传承下来的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民族根本的精神基因,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厚源泉。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校园文化建设,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化于心和外化于行"的统一,具有极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工匠精神是指工匠以极致的态度对自己的产品精雕细琢、精益求精的精神理念。它不只是一种精神理念,更是一种价值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紧密结合,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表现。在我国从制造大国转为制造强国的今天,我们更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载体,弘扬和培育工匠精神。  相似文献   

7.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包含了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创新精神和以改革创新精神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等具体内容,为社会形成良好的道德风尚起到了促进作用。为了能深入贯彻这项体系,就应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到基层。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八大从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战略高度,深刻阐释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地位,明确提出了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既为做好新形势下思想政治工作指明了方向,也提出了更加明确、更加具体的新任务新要求.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关键.思想政治工作要贯彻好落实好十八大精神,就要把思想政治工作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相似文献   

9.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彰显着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品格,蕴含着国家最深沉的精神追求,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征程上发挥着凝神聚气、强基固本的重要作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要注重将其日常化、生活化。通过对杜威"教育即生活""知识即美德"等思想的诠释与解读,从中获得启示,构建有利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的生活场景,更好地推动社会发展建设,全方位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生活化,凝聚全国各族人民砥砺前行的中国力量。  相似文献   

10.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华文化的精髓,是我国立足的根本。信息爆炸的时代背景之下,大学生面对纷繁复杂的网络信息,若无正确的引导,易产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上的偏差,对于个体的人生和社会主义事业产生怀疑。培养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应从学生骨干入手,起到风向和标杆的作用。利用互联网新媒体的平台,"接力使力"弘扬社会主义的精神文化,重塑大学生的评判体系和价值信仰。  相似文献   

11.
党和国家"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1])习近平强调,要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以"爱党爱军、开拓奋进、艰苦创业、无私奉献"为主要内涵的沂蒙精神,体现着党不变的核心价值观。沂蒙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本质一致,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承担着载体的作用,因此,新时期践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路径之一是要大力弘扬沂蒙精神。  相似文献   

12.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主导社会主义理想和社会主义精神风尚的灵魂。高校作为传播知识、传承文化、人才培养的重要场所,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阵地。在高校开展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的重要工作目标,因此,有必要积极探索实现这一目标的路径。  相似文献   

13.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要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首先要理解它的内涵,如此才能进一步阐明它的现代价值和传承精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提出,是我国文化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它的践行需要我们在保护好、利用好、弘扬好作为中华民族精神纽带和精神动力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其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中的作用,对此我们可以从社会、学校、家庭等多方面努力。  相似文献   

14.
深入解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刻解读和掌握其科学含义及价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集中表达,由多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构成,是一个逻辑严谨,层次分明的结构体系。目前,我国正面临着从传统社会转型到现代社会的关键时期,导致了人们及社会物质和精神的深刻碰撞,引导人们对价值进行热烈且深入的追求及探索。因此,在追求思想统一、人心凝聚的今天,我们必须构建一种新型的适应现代化经济的社会主义价值体系。  相似文献   

15.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提出为各个行业的发展提出了明确的规划,对于高校建设而言应该有清醒的认识,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思想指导,引导高校建设向着积极的方向迈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承载着高校精神文化建设的重要任务,对于学生价值观、世界观和人生观的培养都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视角下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具体的对策,旨在提升高校建设发展水平,促进当代大学生全看发展,实现更好的人生.  相似文献   

16.
张钦亚 《现代妇女》2014,(10):13-15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战略任务”;“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必须弘扬中国精神”,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是中国精神的高度凝练,因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国梦之间是紧密相联、内在贯通的。从比较分析的视角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国梦的内在贯通具体体现在共同理想与精神信仰、共识凝聚与社会认同、文明复兴与形象塑造、话语权与软实力、个体与整体统一、人民幸福与生活意义等六个方面。  相似文献   

17.
丁璐璐  王斌 《现代交际》2014,(7):199-199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我国精神文化的灵魂,是我国思想文化的代表体现,而大学生又是构建、宣扬、传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针对现实存在的问题,如何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真正落实到大学生思想中去,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大学生的自主追求,是我们必须解决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8.
五四精神是五四运动时期形成的一种精神价值观,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良好开端,指引着中国人民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和人民幸福进行不懈探索,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精神指引和动力源泉。五四精神有着深厚的历史底蕴与永恒的时代价值,其本质内涵随着中国的发展进程不断得到创新与升华,并奠定了新时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的思想基础,为一代代中国青年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伟大实践提供强大的精神指导。  相似文献   

19.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奠定坚实的基础,同时也是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大学生作为高校校园文化最直接的参与者和建设者,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接受者和宣传者。他们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程度影响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高校校园以及全社会的融入程度,影响着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0.
为加强少数民族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从少数民族大学生对错误思潮的辨别与抵御、自身的成长成才和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发展等方面分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现实意义。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教育的规律,尊重少数民族大学生传统民族文化,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效融入教学体系,实现文化育人和实践育人相结合,推动少数民族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教育日常化、常态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