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以人民为中心”,是马克思人民主体思想的当代诠释, “以人民为中心”贯穿中国发展的各个环节,融入全面从严治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 代化国家的进程之中 , 是我们党和国家一切行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相似文献   

2.
根据马克思关于人类社会发展的三大形态可以把主体建构分为以"人的依赖关系"、"物的依赖性"和"个人的全面发展和自由个性"为基础的主体建构三个阶段。意识形态"为世人确定意义",以"个人的全面发展和自由个性"的主体建构为取向,以不断提升与构建培养人的完整性与丰富性的主体建构为目标,"按照美的规律创造"的主体建构为方式,是青少年主体建构的主要路径,是发挥意识形态对青少年在价值引导中的主体建构功能,不断提升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水平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3.
一个世纪以来,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人民主体思想,不仅继承了马克思人民主体思想,而且在其基础上进行了中国化的创新。人民主体思想蕴含着深刻的含义,指出了人民既是实践主体,也是历史的主体,更是评价的主体。中国共产党把这一思想与中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使之贯穿于百年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过渡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改革开放新时期及新时代的整个历史进程中。中国共产党坚持人民主体思想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主要有提高为民本领、坚持改革创新和增进民生福祉。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主义价值观的核心思想是为人民服务,以无产阶级的根本利益和全人类的解放为出发点,从毛泽东价值观思想、邓小平价值观思想、江泽民价值观思想、胡锦涛价值观思想发展到习近平价值观思想,都贯穿一条核心主线,就是为人民服务。不同的时代背景下,围绕着这一主线,又各有其侧重,在分析与比较中准确认识马克思主义价值观的特点及其优势,进一步弘扬马克思主价值观思想。  相似文献   

5.
郝菲菲 《现代交际》2023,(7):41-48+123
卢梭的人民主权学说是马克思人民主权思想最重要的理论来源,同样对康德和黑格尔产生深刻影响。康德和黑格尔分别对卢梭理论进行了继承和批判,因此展现在马克思面前的人民主权思想的理论资源是从卢梭经过康德到黑格尔的思想发展的全面过程。马克思吸收了卢梭人民主权学说的精华,将其抽象的公意思想落到实处;批判了康德人民思想的局限性,将人民主权具体到无产阶级民主;揭露了黑格尔国家主权的虚幻和神秘性,将黑格尔所论述的国家与市民社会的关系重新颠倒过来,对理性主义哲学进行批判,最后提出真正的民主制以及无产阶级专政的民主理论。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学就是研究马克思的学问,随着近年来对马克思学研究的不断深入,国内外的学者在马克思学的研究上取得了不错的成就,其中最主要的成就就是中国特色马克思学。在当代中国,对马克思学的研究就要从中国具体的社会实践和时代发展得特点出发,探寻马克思思想的真正内涵和思想价值,研究出能够为中国的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作出重要的贡献的优秀理论成果,从而使马克思思想在中国建设中富有生机和活力。  相似文献   

7.
刘雪婷  李丽 《现代交际》2022,(10):43-51+122
主体视域下,马克思在批判主体异化的虚幻共同体基础上,主张建立主体解放的真正共同体。人类命运共同体理论在主体现实实践、主体社会关系和主体价值目标等方面继承了马克思真正共同体思想,又在主体实践的行动路径、主体共在的多维方式、主体活动的交互原则、主体价值的文化底色等方面创新性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真正共同体思想。  相似文献   

8.
"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是中国共产党人"坚守初心"和"牢记使命"的集中体现。从理论维度来看,"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既是对马克思群众史观的坚守,也是对中国古代民本思想的传承,更是对我党基本立场的深刻把握;从实践维度来看,是将关注点聚焦在人民群众的切实生活感受上,正确地把握新时代我国主要矛盾的变化,从而科学地总结出十八大以来五年间我国的实践经验。正是基于对以上两种维度的双重把握,一个以经济为民、政治重民、文化安民、社会惠民、生态利民为思想内核的人民发展理念,才能科学、高效地融入国家发展规划中,从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相似文献   

9.
把坚持人民主体地位作为我国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逻辑,从这个逻辑出发引导学生思考自我个体与人民的关系,思考自己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从而融会到人民主体的思潮和创新活动中,在社会治理中感觉到自我的力量,把这种力量融会到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中去。  相似文献   

10.
新时代生态文明观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最新理论成果,同时也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刻揭示了马克思生态文明观的本质要求,蕴含着马克思主义系统哲学的科学方法,坚持可持续发展和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价值导向,实现了认识论、重点论和实践论的有机统一。展现了中国生态文明建设方面的新思想、新论断和新要求,中国奉行的生命共同体思想正在成为全世界人民的共同追求,为世界的发展和人类的未来指明正确方向。  相似文献   

11.
民生问题,是国家和社会发展的基本性问题。在中国特设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中,政府对民生问题始终保持高度关注和重大扶持力度。民生工程建设的好坏程度与人民的生活水平息息相关。解读马克思的经典著作时不难发现,马克思的著作中蕴含着丰富的民生思想,集中体现在他的人类解放理论上,其思想精华表现在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面对当代中国经济改革重要转型期,民生问题进一步凸显。深入理解马克思的民生思想,对坚持以人为本,推动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马克思原著从实践批判、生产实践再到与认识相结合的真理实践的历史性分析得出马克思的实践观的基本概念。从客观物质性、主观能动性和社会历史性三个根本特性对马克思所提出的实践观进行分析,进而从马克思的实践观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以人民群众角度进行社会历史实践和对共产主义目标的逐步实现提供理论支撑的角度,阐释马克思实践观对当代中国重要的价值启示。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精华,做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需要从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中汲取精华,并随着时代的发展进行创新和发展,最终实现每个人的自由解放和全面发展。基于此,首先论述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关系,然后分析当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主要困境,最后提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该以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为指导,提出搞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对策,为社会培养全方位的人才,为实现中国梦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司法公正思想同时满足于司法实体公正和司法程序公正两个条件,他的司法公正思想满足于广大人民群众的意愿,其实质是使人类获得真正的自由与全面的发展。马克思的司法公正思想为建立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提供了可靠的理论依据,因此在我国法治社会建设的道路上,我们必须把马克思司法公正思想作为指路明灯。  相似文献   

15.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马克思主义人口思想的发展是一部曲折而辉煌的历史。控制人口数量和提高人口素质是马克思人口思想在我国的具体体现。中国共产党在带领中国人民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从中国的具体国情出发,坚持和继承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的基本观点,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人口思想,为指导我国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开展、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中国共产党三代领导人的人口思想对中国的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在此,作一简要总结分析。  相似文献   

16.
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中,人的全面发展思想占据着核心地位,是马克思主义追求的根本价值目标。文中阐述了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思想渊源、形成过程和科学内涵。概括分析了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在中国的丰富和发展。并力图以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为指导,从实践层面上,就在当代中国如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进行了探析。  相似文献   

17.
高原  王文佳 《现代交际》2010,(12):52-52
以人为本四个字的中心在"为"字上,即以人为本这一理念只有落实到现实中才能实现其价值。按照党的十七大的精神,落实以人为本则要求我们尊重人的主体地位、保障人的各项权益、改善和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8.
朱广隆  杨淑敏 《现代交际》2023,(11):33-40+122
以人民为中心是党中央为应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所面临的新挑战而提出来的,契合中国共产党的人民立场。以人民为中心这一理论蕴含着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创造主体、人民群众从单纯的主体走向自由而全面的主体、人民群众的历史合力作用于历史发展、实现共产主义是人民群众最高的事业这四个方面深刻的历史唯物主义解读,包含目的、方法、价值、检验这四方面内容。在社会主义事业中,应当从坚持人民立场、聚焦人民需求、发挥人民力量、促进人民幸福这四方面着手,更好地把以人民为中心思想贯彻落实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征程中。  相似文献   

19.
在新时代多元主体协同共治体系的生成中,构建完整的理论体系是一切实际行动的基础.从马克思哲学角度来看,"社会有机体"理论则是从唯物主义角度对社区内部组织权力重新调整和分配的探究,有助于厘清国家与社会的关系变化发展的内在根源.在中国化社会治理思想的演变过程中,从早期高度集中的"单位制"到实现自治功能和多元参与治理的"社区制",充分体现了中国化进程中社会治理发展方向的科学性和民主性.此外,对国外治理的研究方法的借鉴也有利于新时代下我国社区治理中党组织与多元主体之间的关系协调,对我国的治理体系的完善提供了有意义参考.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主义理论是我党统一思想、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指导思想。强大的生命力和感召力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质,科学理论能否为人民群众普遍接受并掌握是新时代背景下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必然要求。新形势下,新媒体的出现打破了传统的文化传播单一路径,良好的视觉效果与丰富的交互体验为马克思主义在人民群众中的传播提供了新的发展契机。由于不利因素尚且存在,借助新媒体推进我国马克思大众化的进程仍面临巨大的风险与挑战。在明确马克思大众化内涵的基础上,尝试厘清二者的内在联系,以期探索出新媒体环境下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得以顺利推进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