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阳文湘 《职业》2012,(12):179-180
李清照是因为那首著名的《声声慢》被人们记住的,那是一种凄冷的美,特别是那句"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彪炳于文学史,空前绝后。于是,她便被当作了"愁"的代言人。当我们穿过历史的尘烟咀嚼她的愁情时,才发现在中国三千年的古代文学史中,特立独行、登峰造极的女性也就只有她一人。笔者摘选李清照前期和后期所经历的不同生活境况,以及一连串的变故后所作的词,来分析她的词作艺术风格。  相似文献   

2.
在我国历史的长河的很长一段时间中,女性始终处于附属的地位。在回族的历史发展中,男性居于主导地位同样也占据了很长的时间。回族历史中男女双方的婚姻有一个思想沿边的过程。对于回族女性的婚姻观进行研究,有助于我们更好的了解回族女性,推动回族女性解放事业的发展。因此回族女性的婚姻观进行研究是很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3.
可怜天下父母心巴山石,柳轻扬家庭,作为人类社会生活的细胞,无一不在折射着时代的光辉。透过它,我们感触到人生的艰难与社会的温馨。诺贝尔文学奖的得主莫里森有句名言:"写作是为了作证。"今天,我们环顾文学史的画廊,看到中外作家留下了多少像高尔基的《母亲》、...  相似文献   

4.
回族传统体育异彩纷呈,源远流长,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回族传统体育不仅文化内涵深厚,而且具有鲜明的娱乐性、民俗性、健身性特点。本文以回族传统体育的健身价值与养心价值为切入点,分析了回族传统纳入高校体育课程体系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5.
回族砖雕是中华民族装饰艺术百花园中的瑰宝。它在中华民族传统的基础上吸纳了伊斯兰文化,使其形成了独特的视觉语言。是对客观真实存在的形象进行重新创造的过程,回族砖雕装饰艺术作为回族文化艺术的重要成分,既有装饰艺术的形式,又有其独特的民族审美特点,它是体现装饰的艺术语言,又是传播宗教的特殊语言。体现了回族的审美情趣,是回族人民宝贵的财富。  相似文献   

6.
赵静  宋晓春 《现代妇女》2014,(7):350-350
本文主要介绍了回族在饮食禁忌方面的习俗,对回族产生这种饮食禁忌的原因进行分析,探究回族饮食禁忌在后世的传承,以了解回族的饮食特点,加强与少数民族间的互动与交流,提高民族凝聚力,以实现我国特色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7.
开封市顺河回族区回族居住格局形成于明朝,历经清朝和民国的巩固与发展,最终形成了顺河回族区的聚居格局。近些年来,随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的转型,开封市顺河回族区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回族聚居的格局渐渐地被打破,开封回族在经济、文化、思想上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本文从开封市回族近些年的居住格局入手,通过比较观察,结合社会历史、民族政策、经济文化等多方面的因素来深入探索开封市回族聚居区的变迁,试图提出可行的建议,促进开封市顺河回族区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8.
回族饮食具有悠久的历史,在形成和发展过程中不仅受到宗教因素的影响,也受到地域和周边民族文化的影响,因此回族的饮食文化既有传承的一面又有发展的一面,并且独特的饮食特色,也在另一个方面体现出回族的民族认同。  相似文献   

9.
回族风俗     
服饰回族聚居地区的男性公民多戴圆形无沿小白帽。回族学者金吉堂在《回教民族说》一文中指出“常用缠头,软制白帽,故俗有白帽回之称。”王日蔚在《回族回教辨》一文中也有“初以白布束头,故称白帽回”之说。据说元、明时代回族应循伊斯兰教法都缠白布“得斯它拉”。清朝中期回族人民为了反抗压迫,穆斯林们均戴无沿白帽做为标志。以示团结。有的学者说无沿白帽是伊斯兰教徒为了礼拜叩头方便,达到鼻尖着地,故也称“礼拜帽”或“白孝帽”。后来回族男子应生活  相似文献   

10.
家族组织民俗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基础,历经了几千年的历史演变,发生了很大变化。其中,回族家庭组织民俗在传统回族社会的社会结构和乡村治理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和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通过一定的文献研究及相关田野调查,以宁夏平罗县田家村这样的家族式回族农村社区为例,通过了解其乡村文化传统及乡村社会变迁,进行家族式回族社区的家庭组织民俗研究。通过参与观察及深度访谈,调查研究并总结出传统的乡村社会民间互助形式,并对于新时代背景下回族家庭组织民俗的价值与意义提出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11.
在历史发展过程中,由于宗教信仰、文化习惯等历史原因,回族人民的婚礼仍保留着浓厚的伊斯兰色彩。回族居住地域不同,各地的婚姻习俗虽有细微差别,但也是大同小异。这些特点较集中地反映在宁夏山川广大回族群众的婚姻习俗中。相亲  相似文献   

12.
郭倩 《当代老年》2013,(5):42-42
回族人聚集在宁夏回族自治区,后来在全国各地也都有分布,慢慢的也都汉化了,先前回族老人寿命相对比较长,不难猜想,这除了跟宁夏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之外,回族老人们一套独特的养生保健法是他们长寿的重点。  相似文献   

13.
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地区,是我国著名的回族聚居区,古时为丝绸之路的交通要冲,属西北少数民族的杂居地。清代同治前,西北回民起义失败,大批回民被强迁于此。在荒山秃岭滩边湖畔,固原回族人民顽强地生活着。到清朝末年,域区聚居的回族人民的生活依然困难重重,但他们多么希望兴办教育,开启民智啊!  相似文献   

14.
中外书摘     
《中外书摘》2012,(1):45-45
顾彬教授主编的十卷本《中国文学史》是西文中迄今为止卷帙最为浩繁的一部文学史巨著。此套《文学史》突破了传统文学史按王朝年代顺序的叙事方式,而采用依文体不同分别论述的方法,更为集中地梳理出中国文学的整体脉络。  相似文献   

15.
中国是由56个民族组成的大家庭,每个民族都有各自的生活习惯、风俗礼仪、宗教信仰等,同时这些民族文化反过来也深深地影响着一个民族的特性。回族为什么会有较多的长寿老人?这和他们的民族文化有什么关系?回族的养老模式给我们什么样的启示?带着这些问题,笔者通过对呼和浩特市回民区友谊巷社区的调查,深入探讨了回族老年人的情况以及带给人们的启示。  相似文献   

16.
马云晋 《现代交际》2011,(9):113-113
随着1860年天津港的开埠,甘肃逐渐成为西北地区皮毛贸易的重要出产地、贸易地和输出地。甘肃皮毛贸易中回族皮毛贸易占了很大一部分的比重,回族商人也成为推动甘肃皮毛贸易不断成规模发展的主要承担者。回族商人不仅促进了甘肃皮毛贸易的发展,促进了甘肃经济的发展,也促进了各民族之间的交往。  相似文献   

17.
牛街坐落在北京市宣武区,街区里的居民以回族为主。牛街礼拜寺据说是这个城市里最为古老的清真寺,这座融合了中国和阿拉伯风格的建筑是这个回族社区的生活中心。  相似文献   

18.
回族传统家庭伦理思想的内容全面,思想深刻,涉及回族家庭生活的方方面面。其主要内容包括:以"爱"和"敬"为主要道德规范的夫妇之伦,以"慈"与"孝"为主要内容的父子之伦,以"宽"与"忍"为核心的兄弟之伦。  相似文献   

19.
宁夏回族建筑是边塞背景下多元文化交融与历史流变过程中创造出的一脉独特的建筑营建体系。文章基于规划、建筑、景观学科之间的交叉研究方法,结合以"时空"背景的横向维度与"规划—建筑—装饰"的竖向营建逻辑框架,从聚落空间到建筑装饰整个营建过程分析回族营建体系在美学上的理性与智慧,归纳总结回族建筑独特的人居审美与艺术特色,为回族建筑的持续发展及相关文化艺术传承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位于西北腹地的宁夏回族自治区,是我国回族穆斯林最集中的聚居区。在76400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目前居住着120万5千余名回族人,他们主要分布在南部六盘山区以及同心、灵武、吴忠、银川、平罗等地,约占自治区总人口的31.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