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随着经济的全球化发展,我国近几年的涉外经济犯罪案件也呈增长趋势,公安机关所面临的涉外经济犯罪侦查形势也越来越严峻,然而,公安机关涉外经济犯罪侦查的经验的缺乏,侦查方法的落后、侦查机构的不配套等问题逐步显现,加之侦查面临地域跨度大、案件涉及面广的问题,致使涉外经济犯罪的侦查工作不尽如人意。本文拟就我国涉外经济犯罪侦查措施的问题谈点看法。  相似文献   

2.
特殊人群涉毒犯罪是我国毒品犯罪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发展和交通设施建设,特殊人群涉毒犯罪发案数呈逐年上升态势。特殊人群涉毒犯罪侦查工作水平相对落后,存在羁押难、管辖难、取证难等问题,特情侦查、控制下交付、数额引诱侦查等侦查措施的应用也有待完善。本文就这些问题进行探讨,并提出对策建议,以期有助于实践。  相似文献   

3.
陈丽丽 《现代交际》2014,(1):11-11,10
随着社会经济和文化产业的发展,青少年犯罪问题也越来越突出,尤其在我国这样的国情之下,青少年犯罪问题日益成了社会各界关注的核心问题,本文浅析青少年犯罪问题的特点、原因,提出预防青少年犯罪的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4.
顾梦桃 《现代妇女》2014,(6):145-145
加强犯罪心理学研究为治理犯罪提供理论价值基础,在治理犯罪以及刑事一体化中的作用举足轻重。近些年来,我国犯罪心理学的研究虽然有一定的发展与成果,但不可避免的存在一些弊端。本文首先阐述了犯罪心理学研究在治理犯罪及其刑事一体化的作用,然后对我国犯罪心理学的发展及其存在的弊端进行了分析,最后提出犯罪心理学研究的定位等若干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郑嫦 《现代妇女》2014,(7):50-50
青少年犯罪是当今世界普遍的社会问题,我国青少年违法犯罪的问题也日益突出。本文首先将具体定义青少年犯罪,并描述当前青少年犯罪的主要趋势包括其年龄特征,犯罪动机,以及犯罪特点等。青少年犯罪的原因是复杂化多样化的,本文将重点从家庭因素入手,分析其对青少年犯罪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醉酒人犯罪负刑事责任依据的问题,在国内外法学理论界和实务界争议颇多。我国刑法也没有就此问题进行明确规定,且某些醉酒人犯罪负刑事责任的依据在我国现有犯罪构成要件体系中也难以得出合理解释。于是,理论界将原因自由行为理论引入来解决醉酒人犯罪负刑事责任的问题,但此种理论与"行为与责任同时存在"原则相违背,那么应该如何解决这种矛盾,为醉酒人犯罪负刑事责任问题找到合适的理论依据和解释就成为当前必须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日本青少年犯罪问题凸现,逐渐成为日本的主要社会问题之一.本文一方面分析了日本青少年犯罪严重的原因,另一方面也提出借鉴日本在青少年犯罪的预防和矫正领域的经验,警示与借鉴并重,完善我国的相关制度.  相似文献   

8.
青少年是个人成长的关键阶段,但是这一时期他们的心智发育并不完全,在受到社会环境及网络环境中一些不良因素的冲击下,加之部分家庭、学校缺乏关爱及监管,青少年已经成为了犯罪的高危人群之一。目前我国青少年犯罪总体依然呈上升趋势,且犯罪模式向着低龄化、集团化、智能化发展,在国家改革发展的攻坚阶段,这必然会带来不小的社会问题,因此预防青少年犯罪显得尤为重要。预防青少年犯罪,家庭、学校及社会都应承担起相应的责任,不断完善青少年犯罪预防措施,为青少年健康成长营造一个良好环境。  相似文献   

9.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及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及进步,进入新世纪以来出现了较多与药品安全事故及虚假药品广告相关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出现严重影响了药品使用的安全。为了进一步减少药品安全事故的发生及发展,应重新解析药品安全犯罪的构成要件,在理论支持下对药品安全犯罪进行明确及处理,在成立犯罪的前提下实施罪责刑相适应的状态。为了分析新形势下药品安全犯罪的困境及构建对策,笔者针对现阶段药品安全犯罪进行了分析及探讨。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犯罪客体理论成为我国刑法学研究中的一个颇具争议的问题。本文在明确犯罪客体要件含义及特征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论证了犯罪客体的地位和作用,从现象看本质,揭示犯罪客体的客观实质。  相似文献   

11.
未成年人犯罪问题一直持续引起学界与社会的广泛关注。基于"日常生活理论"对犯罪行为进行定义,提出从犯罪动机、犯罪适合对象、犯罪监管方式三个方面对未成年人犯罪进行防范,可以得出对未成年人犯罪的防范不能单方面关注法律、法规、制度的设立或家庭监管,应当从法律、法规、制度与家庭监管进行互动入手,从而在两大方面对未成年人犯罪进行交叉防范,以此达到对未成年人犯罪的遏制与监管目的。  相似文献   

12.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我国逐渐与世界接轨,在经济飞速发展的同时,也受到了不同制度和文化的冲击,对于我国人民,特别是青少年的思想认识产生了极大地影响,这也直接导致了我国最近几年青少年犯罪现象的频发,已经逐渐成为我国社会发展中的一个突出问题。严峻的形式使得对于青少年犯罪现象的分析和预防成为刻不容缓的问题,司法部门必须加大打击力度,引导青少年健康成长,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对青少年犯罪进行预防。  相似文献   

13.
当前,我国社会青少年犯罪问题日益突出,预防青少年犯罪已成为当前的重要任务。本文从青少年自身原因出发,分析了青少年犯罪的特点、原因,并据此提出了相应对策,以为预防青少年犯罪提供可行性策略。  相似文献   

14.
于忠辉  潘月游 《现代交际》2013,(10):234-234
目前,我国大学生的犯罪次数整体上呈现出上升的趋势,并且涉及到的犯罪领域也在不断扩大。而导致大学生出现犯罪现象的原因逐渐地呈现出智能化、规律化、多元化以及团伙化的趋势,大学生的犯罪已经变成我国教育事业以及社会方面都无法逃避的重大问题。因此,文章将大学生的犯罪作为主要的研究对象,对大学生犯罪的现状以及犯罪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从高校思政教育的角度出发,对预防大学生犯罪的教育方式进行了详细的研究。  相似文献   

15.
吴静 《现代交际》2014,(1):13-14
犯罪根源不仅是预防犯罪的根本出发点,研究犯罪根源有利于认识犯罪的本质和掌握犯罪发展变化的规律,有利于推进犯罪的治理与预防。这一问题的研究笔者认为追根溯源是由分配所引起的,分配的存在致使部分人的欲望不能够得到满足,在此情况下个人主义的充斥,使其采用了不合法的手段,导致了犯罪的发生。完善分配制度、理顺分配关系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这一制度影响着我国的经济发展、社会安定、政治稳定。所以分配问题引起社会矛盾,导致犯罪发生。  相似文献   

16.
当前,我国中学犯罪现象日益突出,其已经成为了社会所普遍关注的一个问题。中学生处于一个思想和身体都在悄然发生变化的特殊阶段,这个年龄段的青少年由于种种原因走上犯罪道路是令人惋惜的,其不仅阻碍了自身的学习和发展,同时也给他人和社会带来了危害。中学生犯罪占据了目前青少年犯罪的相当比例,与青少年犯罪现象相比,中学生犯罪现象带来了社会危害性甚至更加恶劣,严重干扰和影响了学校的正常教育教学工作秩序。为了切实预防、减少和避免中学生犯罪问题的产生,对中学生犯罪现象成因的探究显得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7.
作为中国犯罪社会学研究开拓者之一,严景耀先生对犯罪问题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在研究中,他没有照搬西方的思想和方法,而是深入联系和思考我国的实际,认为中国社会的急剧变迁是我国犯罪问题的根源。了解严先生的思想对我们解决当前的一些矛盾和冲突具有现实意义。本文仅勾画出严先生在20世纪20年代至抗日战争前所做的两项比较重要的研究。  相似文献   

18.
随着社会发展,未成年人犯罪出现年龄趋于年轻、犯罪类型多样以及犯罪手段残忍的特点,其中让人们更加关注的是未成年人犯罪刑事责任承担问题。然而,目前我国刑法中刑事责任年龄最低为14周岁,不满14周岁的未成年人,是否无论其犯罪危害性大小以及犯罪手段的残忍与否都不应当受到刑罚处罚,这一问题值得我们深思。本文主要从不满14周岁未成年人刑事责任承担制度出发,分析当前制度,提出完善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吸毒、贩毒现状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50年代末在中国大陆已基本消灭了毒品祸害,80年代以来,吸毒、贩毒重又成为一大社会问题。毒品犯罪的国际化趋势日益突出、犯罪集团化、流窜犯罪、作案手段隐蔽、武装掩护作案等,已形成新形势下毒品犯罪的特点。本文探讨了我国目前毒品犯罪与吸毒的现状、危害、特点、原因及对策。  相似文献   

20.
在刑法学理论研究中,社会危害性是否是犯罪的本质特征、社会危害性是否突破了罪刑法定原则的界限、社会危害性在犯罪概念中的地位如何等问题都是学者们争相热议的话题。将社会危害性纳入我国犯罪构成中.有助于深化对社会危害性和犯罪客体的研究。使社会危害性的研究趋于具体.而且使犯罪客体在定罪的过程中具备了明确的认定标准.这对于我国的犯罪构成理论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