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民事再审检察建议是指检察机关对确有错误的生效裁判或者具有法定情形的调解书,不采用抗诉方式,而是向同级原审法院提出纠正建议要求其自行启动再审程序进行重新审理的一种监督方式.  相似文献   

2.
为彰显民事检察制度的特色,其在执行过程中,须以个案监督为重点,并明确其监督对象。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受到多种内外部因素的影响,民事检察制度建议制度仍存在一定的问题。基于此,本文以新民事诉讼法为视角,简要分析民事检察建议的具体规定与含义,并重点探讨民事检察建议制度的性质与特征,以期全面分析该制度,充分发挥民事检察建议制度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检察院对于民事执行的监督早已有之,本次《民事诉讼法》的修改明确了检察院对民事执行程序监督的权力,但是检察院监督的程序和方式没有规定,其权力的制约手段更是没有提及。为了尽快的解决该问题,笔者认为应从当前我们的检察监督的方式来进行研究并且进行有益的探讨。  相似文献   

4.
金建红 《职业》2008,(11):102
<宪法><民事诉讼法>虽对民事检察监督的范围、内容、方式和效果等都作了相应规定,但现行制度在实践中暴露出来的问题目益增多,有待于在立法上进一步完善.为确保当事人的合法权益,维护司法之公正.笔者建议从以下方面予以完善.  相似文献   

5.
我国行政诉讼法中对于再审程序没有规定,而以审判监督程序代替,学界对二者也没有作明确区分。文中试图通过分析学界及实践中再审程序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自己的完善建议。  相似文献   

6.
检察机关作为国家法律监督机关,要在法治思维的指引下依法独立行使检察权,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推进法治中国建设。应用语言学视角下的检察语言研究以侦查、审讯、公诉等关键实践环节为依据,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动态中的检察语言应当主要由三大部分构成:侦查语言,审讯语言,公诉语言。  相似文献   

7.
文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血脉、根基和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检察文化更是社会主义文化的有机组成检察文化,从而推动检察职业道德建设,提高检察机关队伍整体素质,促进检察工作健康发展,已成为新时期检察工作面临的新课题。  相似文献   

8.
我国检察一体化从提出到运行已经有一段时间.但在这段时间里,对检察一体化概念结构仍然存在一定争议.本文首先分析了我国检察一体化概念的具体结构,明确我国检察一体化的依据.明确分析了当前我国检察一体化中经费与人员困境;检察一体化与检察官独立的冲突;检察一体化中检察业务困境,并提出相应解决模式.  相似文献   

9.
刘玲 《现代妇女》2014,(9):160-160
近些年来,我国民事诉讼案件终审后当事人申诉、申请再审的情况越来越多,有的案件经过了多次申诉、再审,当事人仍在寻求救济的渠道,"终审不终"的现象屡见不鲜。二审终审制度正在被申诉、再审、抗诉、审判监督以及其他种种复查程序冲击、侵蚀和瓦解,司法的终局性和既判力荡然无存。这一方面有部分当事人缠诉的因素在其中,但另一方面,不能否认,一项制度被破坏最根本的还在于其内在因素。我意图通过这一现象,探寻形成如此局面的深层原因,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通过比较分析、慎重论证,提出在制度设置上重新构建终审制度的基本思想。  相似文献   

10.
民行检察和解工作机制是当前检察机关为适应时代需要而进行的一项工作创新之举,是调解优先原则在民行检察工作的体现。文中试就民行检察和解工作机制的形成原因、意义以及在实践中具体适用的原则、方法作简要的论述。  相似文献   

11.
检察机关强化社区矫正法律监督,有利于公正司法、保障刑罚执行、维护社会和谐稳定。辖区院社区矫正检察监督工作肾密联系实际,在改革中探索,在实践中创新,为推进我市社会建设快速发展及社会管理创新作出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2.
救助金额偏低是当前检察环节刑事被害人救助工作面临的一大难题。以支持赔偿诉讼作为检察机关刑事被害人救助的前置程序,支持被害人或其近亲属提起民事诉讼要求赔偿,强化民事执行检察监督,注重事后追偿,既可充分维护被害人或其近亲属民事权益,也能缓解救助经费不足的压力。  相似文献   

13.
检察信息化建设与应用,根本目的是为检察机关业务建设和队伍建设服务,为检察机关打击与预防职务犯罪,全面履行法律监督职能提供保障.本文分析了当前基层检察院信息化建设的现状、问题,并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4.
李娜 《现代妇女》2013,(12):58-58
由于我国民事诉讼法对再审程序中新证据的规定过于概括,造成理论界与实务界对新证据的界定有不同声音。在实务界,法官到底应该根据什么标准来界定民事再审程序中的新证据,更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本文浅析了再审程序中的新证据所引起的消极影响、民事再审程序中新证据界定的原因与意义,并对界定民事新证据应考虑的因素进行了初步探索。  相似文献   

15.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对法治建设发表重要论述,这些论述凝聚了全党的智慧,体现了人民的意志。检察院作为一线办案的司法机关,是落实和执行习近平总书记依法治国策略的先行者,是推进司法体制改革的推动者。如何在和谐社会法治建设中履行好检察监督职责是一个检察官要考虑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6.
检察机关提起民事公益诉讼的民事公诉制度在很多国家都具有理论与实践的双重验证,学界和实务部门一直致力于民事公诉制度的探索和研究,2012年,《民事诉讼法》作出修改之际,规定了公益诉讼的原则性条款,但是其实际使用仍遭遇到了许多尴尬.要突破现有法律框架,设计与完善民事公诉制度,必须首先对相关理论深层分析,解决检察机关的法律定位问题,并从基本原则、受案范围、检察管辖、诉讼权利、审判程序等方面提出具体的立法构想.  相似文献   

17.
检察院办公室作为检察机关的综合协调部门,是承上启下、联系各方的枢纽,担负着后勤保障及维持机关正常运转的重大职责,虽不直接参与办案,却与实现各项检察职能有着密切的联系。真正发挥办公室的参谋助手、桥梁纽带、综合协调、管理指导、后期保障等职能,对于促进本单位各项工作的开展将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粗浅地探讨了检察院办公室的工作内容与方法。  相似文献   

18.
未成年人检察工作一体化机制是我国未成年人司法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对未成年人检察工作一体化的研究对于构建未检工作一体化模式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为了切实加强对未成年人的保护,各地各级检察机关相继成立了一系列独立、专门的未检机构,例如设立"未检科""未检办"等部门,这些专门部门的成立对于未成年人检察一体化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但是在司法实践中,未成年人检察工作一体化仍然存在不足和缺陷,因此检察机关在今后的工作中要从完善相关制度建设、健全有关法律法规、完备相关社会制度等方面加强对未成年人的保护,切实推进未成年人检察一体化的发展进程。  相似文献   

19.
从克拉申的检察模式理论出发,阐述检察模式中的输入假说和情感过滤假说的理论,分析和归纳输入假说和情感过滤假说在外语教学中的应用,丰富和外语教师的教学风格和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20.
死刑复核程序是近年来刑事诉讼法学界的讨论热点,2012年新修订刑事诉讼法关于死刑复核程序的改革并不大,相关法律规定仍然比较简单,死刑复核程序在操作中暴露了很多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了实体正义和程序正义价值的最终实现。因此,针对其存在的缺点,本文提出完善死刑复核程序的具体建议,即提出对死刑复核程序启动进行诉讼化改造,书面审理与开庭审理相结合,完善检察机关对死刑复核程序的监督机制的构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