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我国开始实行计划生育政策,人口数量得到了有效的控制。但进入21世纪以来,由于人口出生率的不断降低,造成了青壮年劳动力的短缺,人口老龄化现象逐年加重。针对这一计划生育时期所遗留下的问题,我国政府适时地对生育政策做出了相应的调整,规定夫妻双方有一方为独生子女的可生育两个孩子。这一生育政策的重大改革势必会对未来我国的人口和经济社会的发展产生意义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计划生育政策是我国的基本国策,计划生育政策在生育文化转变的过程中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在城市生育文化转变过程中起到催化剂的作用;在农村生育文化转变过程中起到动力作用,客观上推动生育文化转变的步伐。了解计划生育政策在我国生育文化转变过程中的地位与作用有利于我们正确的评判计划生育政策的意义,为政策的调整也带来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徐炯权 《老年人》2014,(2):8-11
20多年前的春晚小品《超生游击队》,道出了一对农村夫妇为了逃避计划生育政策、多生孩子而到处流浪、自讨苦吃的辛酸。20多年过去,人口老龄化问题让我国政府对当前的计划生育政策作出微调。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指出,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启动实施一方是独生子女的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逐步调整完善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对于提倡和实施了30多年的“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孩子”的生育政策来说,这无疑是一次顺应时代要求和民心之举。我国为什么要在当前放开“单独两孩”政策?新政策出台后,一些符合条件的家庭是否准备再生育一个孩子?落实这一顺应民众期望的生育政策,还有哪些工作要做?  相似文献   

4.
王岩珂 《职业》2012,(34):120
女职工生育保险制度的实施对平衡企业负担、保障女职工的平等就业权、促进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等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然而,从实践来看,生育保险的实施与推行并不顺利,尚存在很多问题。为了维护妇女的合法权益,必须进一步加强女职工生育保险制度的建设。一、加强女职工生育保险制度建设的重要性妇女生育是对人类发展做出的巨大贡献,生育的社会价值应该得到承认,生育成本理应由全社会来承担。女性作为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弱势群体,  相似文献   

5.
9月1日实施的《人口与计划生育法》首次对男性生育权作出了认可。据此,一些传媒把关注点集中在“首次对男性生育权作出认可”、”妻子再也不能剥夺丈夫生育权”的价值定位上。但有关专家说,在男尊女卑的传统社会,妇女可能基于丈夫的要求被迫生孩子。为了加强对弱势群体的保护,联合国的人权文件和我国的法律才特别强调女性的生育权。这里有一个前提,即男人的生育权利是不言而喻的,故特别规定妇女享有该权利,使妇女这一弱势群体在法律上与男性强势群体平等起来。因此,新出台的《人口与计划生育法》中关于“公民有生育的权利”的条款解读为“首次对男性生育权作出认可”或“妻子再也不能剥夺丈夫生育权”有失偏颇  相似文献   

6.
任静 《现代交际》2010,(5):7-8,6
建国初期,我国的人口具有基数大、增长势能较强等显著特点。计划生育政策从上世纪80年代实施以来,我国人口虽然得到一定控制,但由于上个时期生育政策所遗留的人口基数大、出生率高等问题,人口增长依然较快。随着时代的发展,计划生育政策在降低人口数量增加速率的同时,渐渐地给社会带来了诸多问题,如少子化、老龄化、赡养老人负担沉重等。现在处于新时代的我们,希望对计划生育政策做适当调整,以改善独生子女政策带来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我国妇女的生育水平在20世纪90年代逐渐下降到标准水平以下,并且长时间维持在这个水平线下。这种情况下,我国对于生育政策展开了全面讨论。本文以人口普查中的数据为研究基础,对于我国独生子女模式进行研究,并判断了二孩政策开放后的人口数据。在实际研究中发现,我国二孩政策针对的人群数量较大,并且妇女生二孩的意愿较高,我国人口数量在二孩政策开放后也明显增加。立即全面开放二孩政策可以缓解社会中的人口老龄化压力,增加社会中的劳动力资源。  相似文献   

8.
妇女的生育健康受到社会、经济、环境和心理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生育健康不仅仅是人们通常所理解的妇女孕产期,甚至也不仅仅是妇女的三期(青春期、孕产期、更年期)内的生育健康,而是指妇女整个生命周期的生育健康。妇女生育健康的状况反映了一个国家的发展程度。  相似文献   

9.
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促进了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得到了提高,能够更好的享受生活。我镇计划生育协会在计划生育管理工作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特别是在新时期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就如何搞好农村计划生育协会工作,提出几点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10.
计划生育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西部地区是我国人口与计划生育的重点,也是实现西部地区脱贫、开发人力资源的前提。西部地区青年的生育现状和观念惯性会影响“十一五”期间的西部人口数量和质量,也影响国家的“扶贫”计划的实施。本文采取分层抽样的方法,在西部部分贫困地区选取农村青年就其生育状况进行入户调查。结果表明:国家的计划生育政策已经基本被广大青年接纳,但也存在一些深层次的问题,生育观念仍然比东部地区青年落后。因此,应当以“优生优育——教育——人力资源开发与配置”这一以人为本的递进式发展战略,开展西部贫困地区青年的生育教育工作,优化生育文化,继续控制人口增长、依法管理,使人口与西部大开发同步推进。  相似文献   

11.
在新时期背景下,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及进步,人类的行为方式、思想念头及价值取向等发生了巨大的改变,这一巨大的改变使得人口及计划生育事业的内涵发生了变化。随着人们需求的不断变化及计划生育改革工作的实施,计划生育工作面临着全新的挑战,为了分析新时期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在学校中的改革创新措施,笔者针对学校的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2.
马藜  刘艳琴 《现代妇女》2010,(11):11-18
婚恋生育观这个话题无时无刻不在冲击着我们的眼球和耳朵,尤其是作为我国的第一代独生子女的“80后”婚恋生育观成了时下人们争论的焦点。融合当前的热点,我们以“80后”婚恋生育观城乡之间的对比研究为题进行了深入探究。从恋爱、择偶、婚姻等方面进行探讨。他们的婚恋观,呈现了多元化的状况,生育观则明显受西方文化和中国的计划生育政策的影响,也呈现多元化的趋势。“80后”的婚恋价值取向已从单一价值、单一模式向多元化转变;“80后”出现的婚恋生育状况,代表着我们国家的新的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13.
上世纪70年代以来,我国人口经历了一场前所未有的变化,在这个变化过程中,生育政策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在计划生育政策的推动下,迅速的缩短了我国人口再生产从"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增长率"到"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增长率"的转型时间,为我国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重要的保障。  相似文献   

14.
乡村妇女生育受传统生育观念的影响,具有明显早婚、早育、多育的特征。解放前乡村妇女的生育条件简陋,缺乏安全保障,生育致死率高,妇女生育状况普遍被漠视,生育意愿也无法被满足。妇女的生育状况反映了社会性别观念,男尊女卑的性别等级观念使生育成了妇女单方面的事,进而导致妇女的生育和生育的妇女从某种程度上被忽视,但随着乡村经济的发展,妇女生育问题逐渐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15.
祖刚 《城市》2011,(4):71-72
一、大城市节能减排中的问题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汽车作为人们现代社会生活中的代步工具,发挥着重要作用。人们把汽车作为除住房外的第二消费热点,促使中国汽车市场中"野蛮式强劲增长"的汽车行业成为大城市GDP的增长点,并抢占了城市经济发展的制高点。  相似文献   

16.
实行计划生育政策以来,我国的人口数是得到有效遏制,但农村中的生男偏好观念一直传习至今,在"全面二孩"政策实行以来,男孩偏好的观念更占上风,这其中既有历史原因又有现实原因,因此,有必要对此现象进行系统分析,并找出解决方案,从而推动旧的生育文化向新型生育文化的转变,实现人口均衡、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7.
上海是我国最早实行计划生育的城市之一,经过几十年的不懈努力,上海少出生人口达700多万,接近于当前上海户籍人口的一半.计划生育政策的推行,对于控制上海人口规模的过快增长、提高上海人口素质、促进上海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都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长期推行以控制人口数量增长为主要目的的计划生育政策,也带来了一些负面的影响,如人口年龄结构老化、养老负担加重、劳动力队伍老化、未来本地劳动力数量供给不足,等等.  相似文献   

18.
中国的计划生育政策自上世纪70年代末实施以来。转眼间已过三十几个年头。计划生育的目的是对人口的出生增长实行计划调节和控制,以实现人口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三十几年来,计划生育政策不仅深刻改变着每一个中国家庭的生活。而且改变了整个中国发展的轨迹。为中国的经济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但是。任何政策的实施都是一把“双刃剑”,随着时间的推移,计划生育政策的负面效应也逐渐显现。例如人口老龄化、生育率过低、出生性别比例失调、人口“逆淘汰”等问题都引起了社会及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和争论。种种问题最后都指向中国的生育政策:是继续推行还是进行适当调整?  相似文献   

19.
计划生育政策是我国一项基本国策,在一定时期内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也达到了预期的目的。但随之产生的一些问题及冲突也在慢慢显现。本文旨在探讨计划生育政策在当今社会形势下产生的利与弊。  相似文献   

20.
随着现代社会科学技术和教育事业的发展,我国知识妇女的人数不断增加。知识妇女在参与变革现实的斗争中和在不同的工作岗位上发挥了重大作用,但是广大知识妇女的生活质量是不高的。 这是由于我国物质生产水平不高和其它社会因素的限制而造成的,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