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阿爸留给的破麻布哟,遮不住高黎贡山的严寒;阿妈丢下的破茅屋哟,挡不住豺狼的侵犯;只有恩人共产党哟,才是我们的大救星;只有社会主义阳关道哟,才是独龙族人民的命根子!”——独龙族民歌党的十二大胜利召开的喜讯,传到了远离北京的贡山独龙族怒族自冶县,居住在这里的独龙、怒、藏、傈僳、纳西、白、汉等各族人民喜笑颜开,奔走相告,许多人把十二大的召开比作是给雪山带来春天的信息,兴奋地流下了热泪。人们深情  相似文献   

2.
自然怀抱里的独龙女燕冰“那是一个拒绝了所有的温存,纤和与一切梦想的地方,它只接纳那些在灵魂里准备好了去承担无比艰辛与苦难的人们……”那是辽远的独龙江养育出的独龙族——中国土地上一个只有5800人的民族。罗荣芬,独龙族的第一位女学者。在这里,我们从她眼...  相似文献   

3.
独龙人对于以人鬼恋为典型特征的梦魇的理解,客观上表明这个民族曾长期处于万物有灵的信仰阶段。从表面上看,独龙族的砍鬼巫术虽然以人鬼恋为直接起因,实际上折射出人类处于封闭、恶劣自然条件下的恐惧和迷茫。通过研究砍鬼巫术的文化根源,我们深深地感受到独龙人在历史演进中一度备受环境压抑的精神状态和寻求自由解脱的深层心理。  相似文献   

4.
独龙族风情     
彭义良 《民族论坛》2006,(5):F0004-F0004
独龙族,主要聚居在云南省西北部独龙河两岸的河谷地带,人口约5800多人,千百年来他们与外界处于半隔绝的封闭状态,保留着较浓厚的原始社会末期特征与优良淳朴的道德观念。独龙族风情@彭义良  相似文献   

5.
独龙族是我国大家庭中的一个兄弟民族,人数约二千五百人,居住在云南省境内怒江僳僳族自治州西北部的独龙河两岸.独龙族的每个部份往往以居住地区及河流的名称而得名.如居住在独龙河两岸的自称"独龙",居住在迪麻河的就自称"迪麻".居住在贡山以西的自称"未奴哇"(意为找地方的人),居住在拉打各一带的自称"拉打各人".有一部分还沿用氏族名称,如孔孟人、巴马人等.对独龙族也有统称他们为"俅族"的.相传贡山四区的独龙族是从怒江迁去的.独龙族中也流传着这样的故事: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从"汉人地方"来的两兄弟,他们的名字叫陆金、陆一(译音),打算一同回到"俅江"(高黎贡山以西恩门开江以东)去.有一天晚上,正在怒江过溜索的时候,忽然来了一阵暴风雨,弟弟刚溜到怒江西岸,溜索就被雷劈断了.兄弟两人隔江大哭一场后分别了.弟弟越过了高黎贡山来到"俅江",他的后代就成了"俅族",哥哥住在怒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文献和案例对独龙族独龙毯的基本特征、工艺、产生和现状等进行了介绍和分析。阐述了独龙毯是现存的原始父系氏族服饰形态的代表性文化遗产,从其变化丰富的条纹装饰中,能窥见早期人类对美的认识和创造力水平。其条纹装饰是独龙族唯一代表性的视觉符号和身份象征,是研究少数民族,尤其是氐羌系少数民族服饰起源的重要切入点;是人类与自然斗争过程中留存下来的美学、民族学、人类学研究的活态样本,急需对独龙毯这一濒临消失的工艺进行充分研究和抢救性保护。  相似文献   

7.
试论独龙族的家族公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独龙族约有三千七百多人,是祖国民族大家庭中人口较少的成员之一。主要分布在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的独龙河谷,约有10%左右的人口散居在贡山北部的怒江两岸。解放前,独龙族是我国尚保存着原始社会末期父系家族公社特征的少数民族之一。尽管在总的发展趋势上已走向日益解体的道路,但在社会组织、土地形态和婚姻制度等方面,仍具有父系家族公社的明显特征。家族公社又称家庭公社、家长制家庭公社或父权制大家庭公  相似文献   

8.
2018年,独龙江乡6个行政村整体脱贫,独龙族实现整族脱贫,当地群众委托乡党委给习近平总书记写信,汇报独龙族实现整族脱贫的喜讯。2019年4月10日,习近平给乡亲们回信,祝贺独龙族实现整族脱贫。在信里,习近平说:'让各族群众都过上好日子,是我一直以来的心愿,也是我们共同奋斗的目标。新中国成立后,独龙族告别了刀耕火种的原始生活。进入新时代,独龙族摆脱了长期存在的贫困状况。这生动说明,有党的坚强领导,有广大人民群众的团结奋斗,人民追求幸福生活的梦想一定能够实现。'  相似文献   

9.
独龙族居住在云南西北部的独龙江两岸,为群山环抱、沟壑纵横,极为偏僻和封闭的地区。是被现代化遗忘的角落,山清水秀,风景优雅,空气清新,民风淳朴,人们心态平和,宁静守笃。生活在这里朴实的独龙人,日出而作、日入而息,渴饮清泉,饥餐山珍,优哉游哉,心灵安详,毫无现代社会物欲横流、尔虞  相似文献   

10.
独龙河之歌     
从茫茫云雾中来, 又奔向重重高山夕卜, 独龙河,你孤独地奔流, 独龙河,你寂寞地鸣咽; 多少世纪啊多少年代, 你喃育着我们独龙人,·独龙人生活在你的身边, 只有独龙人知道你的深浅, 只有你知道独龙人的哀怨……第一采犁捧翻开独龙人的土地,第一架汽率开到独龙人的阴前,第一所学校迎接着独龙人的儿女,第一座医院出现在独龙人的山闭;独龙河啊独龙河,满山的茶花千桑万桑,独龙人的喜事千件万件,你高兴得一路欢呼一路跳跃,你欢跳的浪花溅湿高山的笑脸……你望着我们在山坡上甸旬,你望着我们吃野呆、野菜,你望着我们用石刀、石斧,你生着我们披兽皮、…  相似文献   

11.
山河雄壮富饒人民勤劳勇敢独龙河湍急地奔流在万山丛中,激流碰击着礁石和岩岸,揚起高高的波濤和雪白的水花,發出振耳吼声。它的两岸是連綿不断的高山,东岸的高黎貢山高达五千公尺,森林密布,土产山貨十分丰富。这就是我們祖国云南西北边疆貢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的西部地区,是我国和緬甸接壤的一塊地方。独龙河岸比較平坦的坡台地带,到处是被开垦出来的梯田;間或有一条粗粗的藤条悬空飞跨过河面,这就是人們常說的溜索桥;沿河两岸散布着一些村子,大的十多戶,小的三、四戶,房子有木板的,也有竹子的,无論木房或是竹房,都是長方形,都盖着茅草頂,离地面都有两三尺高,下面是木樁或竹樁。是誰在这群山間开出了梯田?是誰在这峻峭的独龙河岸搭起了溜索桥?又是誰在这沿河两岸造了竹、  相似文献   

12.
在缅甸的北部山区里有一种人数不多,但类似非洲的俾格米和安达曼群岛、马来群岛和新几内亚岛一带的尼格利陀的小矮人,他们叫独龙族。如按语系划分,他们和当地的其他民族一样,同属于汉藏语系中的藏缅语族。独龙人居住在缅甸北部克钦邦的最北端。要想到他们居住的地方去并不那么容易。首先必须从克钦邦的葡萄县往正东越过茫茫的大草原,到达郁郁葱葱、风景如画的迈  相似文献   

13.
独龙族是我国人口较少民族之一,是云南特有民族中人口最少的民族,目前有5800余人,主要聚居在云南省怒江州的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独龙江河谷地带,一部分散居在怒江峡谷和维西县。有关独龙族的史料中文献记载较少。元代史籍中称为“撬”,清代以后称为“俅人”,他称“俅帕”、“洛”、“曲洛”等。独龙族没有文字,常用刻木记事方法进行通信联络。建国以前以刀耕火种农业和狩猎为生产形态,尚处在原始的父系家族公社解体阶段。建国后,根据本民族的愿意定名独龙族。独龙族一般穿黑白直条相交的麻布或棉布,男子下穿短裤,习惯用麻布一块从左肩腋下…  相似文献   

14.
我们大家和全国各民族人民一起,以无比欢乐的心情,度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十周年的伟大节日。十年以前,中国各民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和伟大领袖毛泽东同志的领导下,取得了人  相似文献   

15.
不久前,在祖国西南边陲的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独龙江公社所在地巴波,出现了一个独龙族农村妇女经营的商摊。这在独龙族中间引起了轰动。独龙族聚居于云南省怒江峡谷,是我国人数最少的少数民族之一。它在解放前夕尚处于原始社会解体阶段,没有工商业,没有货币流通,产品交换是以物易  相似文献   

16.
独龙族世居独龙河谷两岸,自元代有最早记载开始,以其特殊的地理、生态、人文吸引了众多学者的视线,作为我国“直过”、跨境和人口较少民族,近年来受到党和各级政府的高度关注.在对学术史深入梳理的基础上,本文结合历史考证、民族学研究成果和团队田野调查,将独龙族由元至今七百余年分为四个时段,进行了文化变迁的历史人类学解读,基于文化的现代性理论探讨了不同变迁阶段的文化特征.认为,这个长期受高山峡谷阻隔、隐世而居的民族,在从漫长历史长河走向现代转型的过程中,经历了由应变到思变、由被动到主动的观念嬗变.  相似文献   

17.
我是在党的培养教育下成长起来的一名朝鲜族干部。在迎接中国共产党成立70周年光辉节日的时候,我回顾自己成长的历程,从心底里感到: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中国朝鲜族人民的今天,也没有我的今天。我出生在一个朝鲜族贫农家庭。1931年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九一八”事变,用武力侵吞东北三省,我们朝鲜族同胞和东北各民族人民一样,沦为“亡国奴”。我的两个哥哥不甘于“亡国奴”的命运,参加  相似文献   

18.
"年夜饭嘛,没有什么特别的讲究。包个饺子嘛,做个抓饭嘛,都可以!"壮壮实实的司马义,这样回答了我。维吾尔族、哈萨克族、回族、乌孜别克族、塔塔尔族等信仰伊斯兰教的民族,最大、最隆重的节日为古尔邦节。传统上,维吾尔族人并不过阳历年。但是,辞旧迎新毕竟是全地球人共同的节日,不可能一点儿不影响到新疆。在我们新疆,每年12月31日除夕夜,  相似文献   

19.
怒江峡谷大律师范建华,徐冶李凡人─—1949年以后进入怒江大峡谷的第一位汉族大学生。在与傈僳族、怒族、独龙族人相濡以沫的漫长的36年光阴里,他一次次放弃了回内地的机会,却十次进出神秘、遥远、艰险备至的独龙江;他为古老拙朴的独龙族人代理过有史以来的第一...  相似文献   

20.
云南壮族丰富的节日活动反映了壮族人民对于植物、动物、土地、水和火等自然物的崇拜.传统节日文化在调节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关系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我们应该看到民族节日文化神圣外衣下的和谐本质和功能,及其在促进民族地区经济文化发展方面具有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