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山族是祖国统一民族大家庭之一成员,也是我国56个民族之一.包括有平埔人和泰雅人、赛夏人、布农人、曹人、排湾人、鲁凯人、卑南人、阿美人、雅美人等,现有人口约40万人. 高山族也是台湾岛上的先住民、土著民族,她的先民历史可以上溯到旧石器时代3万年前的“左镇人”和1万5千年前的“东滨文化”,进入新石器时代以后,有大坌坑文化、(?)山文化、凤鼻头文化、卑南文化等。进入历史记载以后,有三国夷洲人(山夷)和隋代流求人,唐代大陆民族及南洋马来亚、菲律宾人的迁入溶合。形成为明代东番夷和清代番族。这应是高山族的直接祖先。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高山族富有特色的民族文化。这些固有文化、传统文化引起了民族学研究者的重视与探讨。  相似文献   

2.
清朝统一台湾后,在对台湾原住民高山族(当时称番族)的政策中,除军事、政治、经济的统治政策外,在文教方面,也设立社学和学堂,努力提高高山族文化水平。当然,在当时时代和统治阶级的局限下,清朝对高山族的教化政策是为统治阶级服务的,但从另一方面看,由于文化的提高,促进了高山族社会经济的发展,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在这方面值得我们借鉴。台湾原住民高山族包括有平埔人和阿美人、泰雅人、排湾人、布农人、卑南人、鲁凯人、曹人、赛夏人、雅美人等。他们过去处于较后进的原始生活,有本民族语言,但还没有文字,由于文化水平低,社会生产与生活一直处于较落后的原始状态。  相似文献   

3.
卑南人是台湾高山族支系之一,人口大约是六千多人,主要分布在台东县卑南乡与台东市,共分八社,所以又叫做“八社蕃”。这八社按文化上的差别又分两个社群;一个是知本社群,包括知本、射马干、吕家、大巴六九、阿里摆与初鹿六个社。在文化上受排湾人及鲁凯人的影响较多;另一个卑南社群,包括卑南与槟榔两社,文化上受阿美人的影响较多。  相似文献   

4.
一、陈第是第一个接触高山族的学者高山族是台湾原住少数民族的概称,又称为台湾先住民、土著族或山地同胞,又分为平地山胞与山地山胞,现有人口约40万人左右,占台湾省总人口的2%。台湾高山族的先民,可追溯到旧石器时代后期3万5千年前的“左镇人”,以及1万5千年前的“长滨文化”主人,根据历史文献记载:三国时的“夷州人”(山夷)与隋代“流求人”也是高山族的先民。唐代,随着大陆移民的迁入,以及南洋群岛马来人与菲律宾人的迁入,与原来居民融合而形成为高山族,即明代的“东番夷”。  相似文献   

5.
高山族是居住在祖国台湾的少数民族,也是台湾最早的居民。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神圣领土,高山族是祖国统一的多民族大家庭中不可分割的成员。毛泽东同志曾经指出:“中华民族的发展(这里说的主要地是汉族的发展),和世界上别的许多民族同样,曾经经过了若干万年的无阶级的原始公社的生活。”高山族和  相似文献   

6.
九族文化村——台湾高山族文化的博物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国的宝岛台湾,有一个闻名的文化观光景点——“九族文化村”。它坐落在台湾中部南投县,一个被青山环抱的翠谷之中,与著名的日月潭相毗邻。“九族文化村”建于1986年,占地约60公顷,四面满是挺拔高耸的杉树。 “九族文化村”里的主要建筑是按照高山族九个主要族群的不同特点而分别建造的九个村落。每个村落都依照各族群早期的生活环境和居住式样而建。在这些村落中完整地保留了台湾高山族的山地文化,展示了高山族九个族群各自的早期生  相似文献   

7.
排湾语是高山族排湾人(Paiwan)使用的语言,主要分布台湾省南部,使用人口约4.3万。属马来·玻利尼西亚语系印度尼西亚语族。动词是排湾语的重要词类,《高山族语言简志(排湾语)》(下称《简志》)一书,“根据动词的不同变化形式”,把动词分成“非插入类”与“插入类”,并列举了体(常体、进行体、一般完成体、过去完成体)、时(现在将来时、过去时)、态(主动态、被动  相似文献   

8.
高山族这个名称是抗日战争胜利以后才普遍采用的。当1945年日本无条件投降后,被日本帝圆主义侵略统治达五十年之久的台湾回到祖国怀抱,祖国人民把长期居住在台湾的少数民族就称为高山族。在台湾一千多万人口中,高山族有二十二万多人,占台湾总人口的2%。高山族主要分布在我圆台湾省的台湾本岛山地和东部沿海纵谷平原以及兰屿岛上,分布面积约占一万六千多平方公里,相当台湾全省面积的45%左右。此外也有散布在台湾本岛其他地区和大陆上的,在大陆上的高山族  相似文献   

9.
一高山族這個名稱是抗日戰爭勝利後才普遍採用的。當1945年日本無條件投降後,被日本帝國主義侵略統治達五十年之久的臺灣回到祖國懷抱,祖國人民就普遍地把長期居住在臺灣的少數民族統稱為高山族。在臺灣省一千萬左右人口中,高山族約有二十萬人左右,占臺灣省總人口的2%。高山族主要分佈在臺灣本島山地和東部沿海縱谷平原以及蘭嶼島上,分佈面積約占一萬六千多平方公里,相當臺灣全省面積的15%左右。高山族在臺灣省不同地區有著一些不同的稱呼,主要有泰耶爾、阿美斯、派宛、布嫩、朱歐、薩斯特和雅美等,此外,一部分住在平地的稱為平埔人。  相似文献   

10.
人类学(Anthropology)是包括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世界性重要学科。人类学一名来源于希腊文,是“人”加“科学,的意思,意即研究人的科学(TheScience of Man)。它是研究人类本身  相似文献   

11.
“顾塘娃”     
在山以东大渡河两岸康定县境内鱼 通区,居住着约四千“顾塘娃”。即“头晕人”的意思)。他们背运东西的方式很特殊,即:用牛皮制成的皮绳勒在头部的额骨上。  相似文献   

12.
阿眉斯人(Amis)居住在台湾的东海岸。从东海岸北部花莲市到南部台东市的海滨地区,是阿眉人的主要聚居区。东海岸的山区之中,也有阿眉斯人的村落分布。虽然准确的人口数字目前难以统计,但是根据当地首领和教会的估计,现在有13万多人。大部分地区的阿眉斯人自称为“邦匝赫”[pa?tsah],台东地区自称[?amis]。 阿眉斯人是台湾高山族的一个支系,所操语言为阿眉斯语。高山语包括阿眉斯语在内,属于南岛语系(或称澳斯特罗尼西亚语系/马来——波利尼西亚语系)的印度尼西亚语族。本世纪30年代日本人调查过阿眉斯  相似文献   

13.
“新的技术革命在日本”等标题不是主谓结构“名+在+名(处所)”式结构,按“名(处所)”的语义性质分为两种情况。一是“名(处所)”不表示具体地域和可感知的空间场所,而表示抽象的含义,如“祖国在我心中”,“心中”不是确指人体某个部位,而是“思想感情里面”的意思。这种“名+在  相似文献   

14.
怒族是我国人口较少的民族之一,1990年普查人口数为27,123人。主要分布在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境内,是怒江地区最古老的居民。其内部又分为“怒苏”(因居住在原碧江县区河一带,故又称“碧江怒族”)、“阿龙”(因居住在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丙中洛一带,亦称“贡山怒族”)、“阿怒”(因居住在福贡县上帕、鹿马登一带,故又称“福贡怒放”)、“扰揉”(因居住在兰坪县兔峨一带,故又称“兰坪怒族”),这四部分怒族,语言不尽相同、文化习俗亦有一定差异,历史渊源亦不尽一致。但总的来说,除兰坪怒族“扰柔”外,在  相似文献   

15.
一、巴尔蒂人操藏语的由来 巴尔蒂话是巴基斯坦北部地区巴尔蒂斯坦Balti stan)91%的居民所操的语言。国外学者一般视它为藏语西部方言。 巴尔蒂斯坦中的“斯坦”(stan)是波斯语,意为“地区”。巴尔蒂人自称其所在地为巴尔蒂尤尔(Baltiyul)尤尔(yul)是藏语,也是“地区”的意思。我国藏族和拉达克人称这一地区为巴尔蒂(Balti,藏文又作Sbalti),称其居民为巴尔蒂巴(Bal-ti pa)。伊朗传教士称这一地区为Tibet-khord,khord是波斯语“小”的意思。因此,巴尔蒂斯坦又有“小西藏”之别称。  相似文献   

16.
陈第(1540——1617年)字季立,号一斋,福建三山(今连江)人,为明代名将、旅行家、诗人和古音韵学家。万历年间,他曾随浯屿将军沈有容赴台湾抗倭,亲历台南至高雄一带高山族村社,实地调查了高山族人民生产生活情况,写下《东番记》,为后世研究高山族及台湾各方面的历史情况,留下了极其宝贵的资料。此外,他在经学研究及诗词歌赋等方面  相似文献   

17.
动物与国名     
新加坡:马来语的意思是“狮子岛”,因英国人莱佛士在此遇到一头狮子而得名。 伊朗:原名波斯,意思是“产马之地”。 老挝:叫“万象之邦”,大象甚多。 泰国:叫“白象之国”,人们驯养大象干活,十分喜爱大象。  相似文献   

18.
高山族是祖国台湾的先住民族,对缔造祖国统一多民族大家庭、对建设台湾保卫台湾作出巨大的贡献。汉族是后来从祖国大陆陆续迁居到台湾的,他们和高山族一起,胼手胝足,一起把台湾建设成富饶美丽的宝岛;同仇敌忾,共同抗击侵犯祖国台湾的外国侵略者,保卫了祖国神圣领土。清代以前高山族和汉族关系的主流是友好的,据文献记载,按时代的先后,可以归纳为三个阶段:(-)从汉代到隋代,高山族和大陆汉族有了接触来往,汉族来到台湾,但高山族是开发台湾的主力。(二)宋元到明代,大陆汉族陆续迁入台湾,和高山族共同建设台湾,高山族也到大陆沿海活动。(三)郑成功时代,汉族大量迁入台湾,  相似文献   

19.
奇怪的骄傲     
骄傲是个很奇怪的词,他就像个两面派(pài),有时是贬(biǎn)义,有时又是褒(bāo)义。看!在“因为骄傲,所以他退步了”中,他表示自满的意思,所以是贬义词;可是到了“我为自己是个中国人而骄傲时”,它又表示自豪的意思,一眨  相似文献   

20.
台湾土著民族,按照其语言、体质、文化等差异,大约分为20个种类。如果根据其政治历史发展中汉化的程度划分,则可分为高山族和平埔族两大类。清代台湾的高山族被官府视为野蛮嗜杀的山后“生番”、“凶番”、“野番”,直到晚清开山抚番政策大力推行之前,高山族与汉人社会基本上是互相隔绝的。1874年,日本藉口牡丹社番事件出兵琅(王乔),引起清政府注意。沈葆桢受命保台,此后丁日昌、岑毓英、刘铭传等先后渡台经办台湾海防与开发台湾前后山民族地区。这在高山族史上是极重要的一页。本文拟对此作些论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