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现代科学,如皮亚杰的认识发生论,对人类(主要是儿童)的认识发生问题,作了许多有益的探讨。肯定认识的选择性就是其中的重要成果。但是,有的同志据此主张要用认识的选择性代替唯物主义的反映论,认为“认识的本质属性不是反映,而是选择”。(见“哲学研究”1986年第4期《认识定义新探》一文。以下简称《新探》)有的同志在反驳这种观点时,认为反映论与认识的选择性均有合理性与片面性,主张认识的本质是反映与选择的统一。我们认为,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本质特征是革命的能动的反映论,认识的选择性并非与其相对立,相平行而是包含在能动的反映论之中,它不能取代或否定能动的反映论。我们的任务不是要用认识的选择性替代唯物主义反映论,而是通过对认识选择性的研究,丰富和发展辩证唯物主义反映论原理。  相似文献   

2.
反映论与近代认识论哲学的兴起有关。文学反映论从整体上把文学视为社会生活的反映、一种认识活动,20世纪在苏联、东欧、中国成为一种重要的文学研究和文学批评模式,也经历了曲折的演变历程。文学反映论既有局限性,也包含一些合理因素。在反思反映论的同时需要对反映论的历史功过以及列宁的反映论进行全面的评价,并对文学反映论的前景进行重新思考。  相似文献   

3.
论皮亚杰的认识主体性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皮亚杰的认识主体性思想主要是他在探讨认识发生发展的机体根源和心理根源时体现出来的,其核心是强调主体在认识过程中的能动建构作用。鉴于国内对皮亚杰的认识主体性思想与马克思主义的能动反映论多有比较研究,但智仁相见,观点迥异。因此,本文在评论皮亚杰该思想的同时,比较分析了其与能动反映论的关系。通过比较分析,笔者认为,皮亚杰的认识主体性思想代表了现代认识论发展的一个基本方向。从根本上来说,它与能动反映论的基本立场是一致的,对于发展能动反映论具有重要借鉴意义,尽管这个理论尚有不少缺陷和不足。  相似文献   

4.
认识主体性问题是当今认识论研究的热门话题之一.长期以来,认识论的研究比较强调反映的客观性而忽视认识的主体性,在一些教科书中,对认识主体性阐述得很少.因此,对于什么是认识主体性、反映与主体性的关系以及如何正确发挥认识主体性等理论问题,不甚明确.近年来,学术界就这些问题展开了讨论,这对于正确认识上述问题是有益的,但在讨论中出现一种片面夸大主体性的错误倾向.把认识的主体性与能动反映论对立起来,把能动反映论等同于直观反映论.我们认为,研究认识主体性不是为了否定能动反映论,而为了使之更加完善、更加充实.为此,必须正确理解辩证反映与主体性的关系,本文拟就这个问题谈点看法. 认识是主体意识对客体存在的反映.那么,什么是反映?从现代系统论来看,所谓反映,一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完备的哲学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是关于人类认识的对象、来源以及发展规律的科学,是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是唯物主义认识论发展史上的崭新阶段,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本质特征是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在认识论上,它彻底坚持了唯物主义的反映论原则,贯彻了从物到感觉和思想的唯物主义的认识路线。它不仅认为人们对自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主义创始人把实践引入认识论,把辩证法应用于反映论,使认识成为科学的能动的反映论,这是人类认识史上的伟大变  相似文献   

7.
作为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反映论 ,现今遇到挑战———一句话 ,有人认为反映论过时了 ;现时代应该抛弃反映论。但是 ,实践之所以能称为实践 ,它和动物活动的本质区别 ,在于人们的这种活动是在人的认识的参与下进行的 ,是一刻也不能离开人的认识的活动。所以 ,为了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不但实践活动不能停止 ,而且认识活动也不能停止。为此 ,作者认为必须加紧对人的认识活动的研究 ,必须推动认识论研究的深化和发展。自然对于反映论在现今所遇到的挑战 ,也就不能不加以深沉的反思 ,以做出确切的回答  相似文献   

8.
传统反映论认为实践作为联系主体与客体的“桥梁”在认识的生成过程中具有决定作用。但是,传统反映论对实践范畴内涵的界定往往具有直观反映论倾向,从而导致了对信息转换内涵的忽略。而主体反映客体的真正过程是以信息传递为中介的,虽然任何信息传递都需要特定的物质载体,但其展开过程明显具有非实体性特征。因此,能动反映论要凸现主客体超越性原则,以实现认识论的重心从客体向主体的转向。  相似文献   

9.
我们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求实”,二是“求是”。前者要求人们的认识如实反映客观世界的情况,这是唯物论反映论的基本要求;后者要求人们的认识,在如实反映客观情况的同时,深入事物的内部联系,把握其本质和发展规律,这不仅是反映论的要求,而且体现着辩证法的基本要求。唯物论同辩证法实现完美的结合,才  相似文献   

10.
近几年来我国学术界有人一再诋毁和否定马克思主义反映论.在文艺理论界,有人认为“对反映论的偏狭的认识使我们在相当程度上忽略了和没有很好地说明艺术反映的主体能动性,剩下的只是作家、艺术家的世界观改造问题”;“文艺是社会生活的反映”是一个“并不准确的命题”;“总之,反映论不能说明文艺的个性本质”①更有人指责“我国建国几十年来的文艺理论对作家的研究可以说建树甚微.占主导地位的反映论文艺学是对作家研究最为轻视的理论,但具有讽刺意味的是,这种轻视是以突出强调作家的作用的形式表现  相似文献   

11.
80年代以来,反映论受到了前所未有的责难和冲击,我们以为否定者显然是将其理论支点建立在变形、僵化了的机械反映论之上,而并非是马克思主义反映论的本原;文学反映论是开放和发展的理论体系,它第一次将千百年来相持的再现说与表现说有机统一,在对立的二种文学观中找到融合的中介:主体的心灵化。  相似文献   

12.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基石是反映论。列宁在谈到唯物主义认识路线时明确指出:“自然科学坚决地主张:思想是头脑的机能,……精神不是离开肉体而存在的,精神是第二性的,是头脑的机能,是外部世界的反映。”列宁这一科学论断是对几个世纪以来人们对自己头脑进行科学探索作出的哲学概括。本文试图通过对人脑认识史的回顾、特别是对当代脑科学成就的展示,从一个侧面探讨有关哲学反映论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西方哲学自从十六世纪着重研究认识论以来,唯物主义的认识论路线,基本上都采取反映论的原则。从笛卡儿的反射观念、洛克的白板学说,直到巴甫洛夫的条件反射、信号系统学说,一直被当作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基础,在这个基础上逐渐形成了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两个阶段的理论。按照反映论的原则,首先承认被认识的对象存在于人的意识之外,  相似文献   

14.
一些人认为中国古典文论是抒情的,没有反映论的思想。从心物关系、意境理论、"比德"式审美方式和哲学基础等方面展开分析,可以发现,反映论之所以能在20世纪的中国顺利成为一种占主导地位的文论,是与中国古典文论中的反映论思想基础分不开的。  相似文献   

15.
认识的本质是什么?对此,不同的哲学派别有不同的回答。唯物主义从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这个前提出发,认为“意识总是反映存在的。”所以,认识的本质是反映。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则认为,不管人的认识多么复杂,认识的本质都是以实践为基础的能动的反映。与此相反,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某些代表人物却提出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本质决不是反映论而是创造论,并指责反映论忽视了认识主体——人的能动性和创造性。我国哲学界也有类似观点,即否认认  相似文献   

16.
认识的主体性问题,是古代哲学理论研究的热点之一。在现代外国哲学中,各种各样的主体性理论长期流行。近年来,我国哲学界也迅速开展了对认识主体性问题的探讨。其中,既在一定程度上吸取了外国哲学中有关的合理因素,又一定程度地受到了一些不良影响。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有的同志主观地提出了认识主体性问题与辩证唯物主义认识之间的对立,否定了能动反映论的基本原理。此类倾向,对唯物主义反映论大加指责,尤其是否定列宁的《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以下简称《唯批》。本文引文凡出自该书者,只注明人民出版社1960年版的有关页码)。有的同志认为:旧唯物主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认识论研究在两方面发生了转变:第一,在内容上,从主要偏重于对客体的研究转向对主客体关系的研究,而对主体的研究尤其引起人们的重视。第二,在认识形式上,从反映论转向了反映论、选择论、评价论的统一,从而突出了主体的能动性质。但是,在这种转变的研究中,没有将“主体需要”这一重要问题特别提出来加以讨论。我认为,主体需要在认识论中有它应有的地位。例如,认识和实践的目的是什么?认识的选择性何以可能?评  相似文献   

18.
随着现代自然科学的发展和社会的变迁,反映论(包括能动的反映论)受到了越来越尖锐的挑战,各种新的理论相继提出,企图取而代之,有反映论、评价论与创造论的统一(简称为“统一说”),还有选择论与重构论。能动的反映论真的已经过时了吗?回答是否定的。我们认为,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是能动的反映论,在当代,它仍然有着巨大的生命力,对能动的反映论的各种责难都是站不住脚的。当然,我们也看到上述论者可贵的探索精神,在他们提出的各种理论中包含着许多积极的因素,这些内容对丰富与发展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是有着现实意义的。  相似文献   

19.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基石是反映论.列宁在谈到唯物主义认识路线时明确指出:"自然科学坚决地主张:思想是头脑的机能;……精神不是离开肉体而存在的,精神是第二性的,是头脑的机能,是外部世界的反映."列宁这一科学论断是对几个世纪以来人们对自己头脑进行科学探索作出的哲学概括.本文试图通过对人脑认识史的回顾、特别是对当代脑科学成就的展示,从一个侧面探讨有关哲学反映论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在文学主体论的论争中,对创作的主体意识的确认和尊重,似已无歧见。毋庸讳言,这是对社会主义文学实践中的主体性失落的反拨。其意义不可低估。 但是,在寻根溯源时,一些论者把主体论和反映论对立起来,把作家主体意识的失落现象归咎于反映论,说:“反映论只解决人的认识,不能解决人的价值和感情意志的动向”;或者干脆说:“长期以来人们以‘文艺反映生活’的貌似雄辩实则肤浅的片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