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吴俊  寇焱 《江西社会科学》2019,39(5):169-175
清代漆器的制作与生产较之元明时期更为繁盛,以官办手工业为主的生产方式已逐渐为民营手工业所取代。从百姓日常之用度、朝廷御贡之品玩以及外销于欧洲诸国的贸易品来看,漆器的需求量是十分巨大的。但与同时期的大宗商品如瓷、丝、茶、粮、盐等相比,漆器业往往又容易让人忽略,其贩运路途之长而广、经营手段之繁而杂,多是由江右商人进行统筹与协调,最终保障了各地漆器的商品流通。  相似文献   

2.
明清时期闽粤商人在江南市镇的活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清时期,闽粤商人的活动曾与江南市镇发生过密切的关系,这些活动对于江南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市镇经济的繁荣,产生过极为重要的影响。 (一) 闽粤商人集团有着悠久的历史,至明清时期,其经商人数之众多,商业资本之雄厚,活动地区之广泛,都达到了空前的程度。明人张瀚曾云:“福州会城及建宁、福宁,以江浙为藩篱。东南抱海,西北联山,山川秀美,土沃人稠。地饶荔梃橘柚,海物惟错。民多仰机利而食,俗杂好事。多贾治生,不待危身取给。若岁时无丰,食饮被服不足自通,虽贵官巨室,闾里耻之,故其民贱啬而贵侈。汀漳人悍嗜利,不若邵延淳简。而兴泉地  相似文献   

3.
《琼州学院学报》2015,(5):77-80
采用单因子急性毒性试验方法,研究了铅对近江牡蛎的急性毒性效应,试验结果显示,近江牡蛎的死亡率随着铅浓度的增加和时间的延长而逐渐上升;单因子方差分析表明,随着时间的延长,硝酸铅浓度对近江牡蛎死亡率影响的差异性逐渐增大;铅对近江牡蛎96h LC50为43.55 mg/L,铅的安全浓度为0.44 mg/L,约为渔业用水标准规定高限的9倍,表明近江牡蛎对铅具有很强的耐受性.  相似文献   

4.
一、明治初年变“幕藩体制”为“太政官制”(1868—1885)德川时代(1603—1867)日本政治体制是“幕藩体制”。幕,指幕府,掌握全国政权。藩,指藩国,约有二百六十多个。幕落体制是一种封建领主制,虽然十分专制,却并不能高度统一和集权。那时也有天皇,但幕府规定:“天子以学问为第一”,天皇只能“习古道,学和歌”,祈神拜祖,不能理政。民歌嘲弄天皇是:“凤凰生末世,落  相似文献   

5.
论日本中小企业的经营战略刘凤嵩在日本,除了少数现代化大企业以外,还存在着众多的中小企业。两者之间一方面相互竞争,另一方面又相互协作、互相补充,从而促进了日本经济的发展。日本中小企业的产品上市量占整个制造业的一半以上;与此同时,日本的中小企业还在轻工、...  相似文献   

6.
二战后日本经济迅速崛起,先是50年代中期至70年代初期持续20年的高速增长,再是70年代初期以来又一个长达20年的继续发展。其持续发展的势头,尤其是日本企业的活力和实力,充分显示了战略管理(Strategic Management,本文沿用日本的习惯用语,称之为“战略经营”)的威力。一、战略经营的兴起与变化以1973年第一次石油危机为契机,世界经济由高速增长期转为低速增长期。至1980年第二次石油危机,再次形成强大冲击波。随着市场和行业结构重大改变,国际性贸易摩擦加剧,竞争更趋激烈。整个经营环境复杂多变,进入所谓“动荡  相似文献   

7.
日本企业的经营教育也称经营培训,它包括经营者,管理者,监督者,技术、研究者,作业人员的教育。战后日本企业的经营教育成效极为显著。它们仅用很短的时间,非常节省的投资,就培养出了大量发达国家中实力较强的技术管理人才,从而促进了日本企业的急剧发展和日本经济的后来居上。  相似文献   

8.
日本近世,俳论形成并得以确立,俳论、歌论、诗论、物语论、散文理论在此时期有了长足发展并逐渐成熟。总体而言,日本近世文论受到中国文化的影响,尤其是诗论、物语论、散文论受中国传统文化影响极大。参照中国古典文献,日本近世文论显示出丰富多彩的特色,并作为日本文化重要内容而定型。  相似文献   

9.
苏州大学社会学院唐力行教授著《商人与中国近世社会》(以下简称《商人》)是一部全面研究近世商人的学术专著。该书把握商人的发展脉络,揭示商人的发展特色,探讨商人在中国社会现代化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从而填补了中国商人史、中国社会经济史的空白。《商人》由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后在海内外引起较大反响,1995年香港中华书局推出了该书修订本,随后,台湾商务印书馆又出版了繁体字本。本文就《商人》的主要特色略作评介。一、架构起商人阶层研究的系统作者对商人的研究是从社会结构──功能及其运行机制静态与动态两方面展开的。该书首…  相似文献   

10.
共生理念与日本的企业经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一种生存方式和生活态度,共生理念从上个世纪90年代开始,受到了许多国家不同学科和不同领域的关注。社会进步,就在于改善人的共生关系;而发展,就是要优化共生关系,力求和谐共生。日本企业经营中的共生理念及其具体实践,不仅为其赢得了良好的社会信誉,也为其拥有强大的国际竞争力提供了雄厚的软实力。其中某些经验对于我国企业转变经营方式,协调各种利益关系,构建和谐的企业内外关系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11.
在日本国有铁路存在的115年间,先后经历了狭轨与广轨的轨制问题之争、“建主改从”与“改主建从”的投资问题之争、战后运费法定主义的是非之争以及综合交通体系中的铁路定位之争等,而其中的关于国有民有的经营形态问题之争,是贯穿于日本国有铁路史上最大的政策性问题。本文拟就这一政策性问题展开探讨,以揭示其变化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12.
日本近十年间关于甲骨文的研究〔日〕伊藤道治著崔大庸译值此“民国以来国史研究的回顾与展望”大会召开之际,谨就日本近年来的甲骨文研究情况,以及今后的有关研究课题作一简单报告。甲骨文的研究,大致可分作三个专题。第一是有关祭祀的问题。殷代甲骨文所出现的神格,...  相似文献   

13.
近现代以来,日本存在两种对华政策,一种是以华为友的政策,一种是以华为敌的政策。在以华为敌的政策主导下,日本先后发动了多次对华侵略战争,日本中国学研究对日本侵华政策的制定、实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这些影响表现在:通过歪曲中国的历史和文化,为侵华政策提供“理论依据”和思想舆论;利用中国传统儒学文化资源,为天皇制政体服务;炮制文化“方策”,为侵华战争政策献计献策;直接参与文化侵略,掠夺中国的文化资源。日本侵华战争准备如此之充分、延续时间如此之长、范围影响如此之广、民众卷入如此之深,原因固然很多,但日本中国学的“研究成果”不能不说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因素。反过来,日本侵华政策的制定、实施又刺激了日本中国学的畸形发展,成为日本中国学发展史上最黑暗的一幕。日本对华侵略政策把日本引向战争歧途,使日本早期现代化取得的成果葬送在战争的烟火之中,这是日本现代化的一个历史教训。在这一时期,日本中国学沦为日本侵华政策的工具,正是这一教训的缩影。  相似文献   

14.
以商品经济发展为条件,江南地区的城市体系在唐代得以丰满并迅速发展.由此带来的变化不断改变着社会的生活方式,并与区域传统交会碰撞,逐渐形成新的文化结构,进而影响到文学的生产.作为"诗的唐朝",涉及江南商人及商人妇的诗歌正体现了这一新的文化结构.诗中对他们生存状态与情感空间等的抒写,既彰显着这一区域的人文传统个性与现实政治生态,也昭示出江南城市发展带来的社会经济结构与文化精神结构的新变化.  相似文献   

15.
董金移 《学术论坛》2012,35(4):137-141
稻盛和夫是日本战后经济崛起中最卓越的四位企业家之一。这位"经营之圣"不仅为日本打造了京瓷株式会社和KDDI两个世界500强企业,而且其创立的"京瓷哲学"也在国际商界广为流传。其中"敬天爱人"是其经营思想之大成,"阿米巴"是其创建的独特经营方法,"工作成就=思维方式×热情×能力"是其概定的企业评价准则,而"管理永远在现场"则是其倡导的经营者管理范式。  相似文献   

16.
黄汉青 《中州学刊》2004,(6):132-134
1871年《日清修好条规》签订后,在日本各港口的中国人拥有了合法居住权和经商权,中国人的企业和店铺数量也日益增多.他们积极参与和欧美、日本商人的商业竞争.到19世纪末,尽管他们在贸易额上还不及欧美商人,但在与日常生活相关的各个领域,特别是服务行业已经占据了重要地位.中国商人的经济实力为在日本的中国人社区的形成奠定了经济基础.  相似文献   

17.
与学界已有的观点不同,本文从日本国有铁路在接收“满铁”人员、背负沉重的公共负担及不合理的税收负担等方面给经营上带来的影响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8.
公共性与企业性的双重目标,使得日本的国有铁路经营陷入了矛盾的境地.由于"国铁"在所有制上的公共性,导致了它所有权与经营权概念的模糊,政府与"国铁"的关系混淆不清,从而使"国铁"经营责任不明确;而公共性名义下政治和行政的无端介入,则进一步导致了"国铁"经营自主权的丧失."国铁"经营恶化不可避免,改革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9.
先秦时期,商业经营活跃。汉代司马迁十分赞赏这一时期的商人,并刻意为商人著书立传。如他赞扬经营祖师白圭就是例证。自圭是周地(今河南洛阳)人,他善于观测市场行情的变化,当人们大量抛售商品时,他却敢于收购;当人们收购商品时。他偏偏出售。他常说:“我搞经营管理,就象伊尹(商代大臣,辅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