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4年9月18日上午,湖南长沙革命陵园的上空,一阵阵防空警报声骤然响起。在1000多名自发赶来参加“为湖南抗日无名女英雄立碑”的人们的深情注目中,《潇湘晨报》社和湖南革命陵园的领导在墓园里共同揭开了一块墓碑上的红绸。阳光下,墓碑上的三行文字熠熠生辉:“一九三八年徐州殉难/抗日无名女兵之墓/湖南父老乡亲立”。墓碑上方的花环中,镶嵌着女兵清秀美丽的身影。面对此时此景,人群中的一位汉子激动得热泪盈眶,他抚摸着烈士的墓碑,动情地说:女英烈呀,您终于可以在故乡安息了! 这位名叫陈开灵的徐州汉子,正是在江苏、湖南两地最先呼吁…  相似文献   

2.
沈从文说他的作品“一例浸透了一种‘乡土抒情诗’的气氛,而带着一份淡淡的孤独悲哀,仿佛所接触到的种种,常具有一种‘悲悯感’”,这种孤独、悲悯亦即忧郁的思想感情正是他创作的基调,它象阳光一样照射他描写湘西的所有作品。沈从文的湘西系列小说中,描写乡村少女的作品很多。如萧萧、三三、翠翠……都是活动于山野苗岭的少女,她们大都生活在残缺不全的家庭里。萧萧从小父母双亡,依靠伯父生活;三三和母亲相依为命;翠翠父母双亡,和年迈的爷爷在一只渡船上生活。正因为如此,他们从小得到的爱也是残缺的,而象萧萧根本没得到任何人的爱,这使得他…  相似文献   

3.
一位16岁少女,因感冒引发重病,人还活着,父母却以为她死了,请人把她掩埋,在她即将被活埋之际,幸被人们发现……  相似文献   

4.
林铁 《民族论坛》2008,(11):48-49
沈从文在现代中国特殊的社会政治语境中建构自己的文化身份和文学的言说立场,一方面认同了新文学在现代价值和意义空间的创造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另一方面,沈从文并不认同文学需要让渡自身的边界和规律去迎合来自文学之外商业意识形态与政治意识形态。  相似文献   

5.
最近,湖南省通道侗族自治县溪口镇北堆村,发生了这样一件事情:为了一堵砖墙,两家邻居互不相让,最后演变成一桩血案,导致一人死亡、两人受伤、一人被捕入狱的严重后果.  相似文献   

6.
分忧谷 《民族论坛》2004,(11):31-33
2004年10月,古城资阳已经是凉风习习。一个白发苍苍的老人,13年如一日,无怨无悔地肩挑病妻走遍了大半个中国,在寻找良医的同时,他利用被病魔折磨得形如“木乃伊”的妻子,向人们“现身说法”,让人们警惕风湿病……谱写了一曲感人至深的患难爱情故事。七旬老人发出撕心呐喊衣衫单薄的七旬老人赵贤成,挑着一副一头箩筐、一头菜篮的鸳鸯担,迈着沉重的步子,走长街串短巷,在城区八角井的一处宽敞地面上放下担子,人们这才发现,箩筐里装的是衣物、厨具等日常用品,但菜篮里装的却不是蔬菜食品,而是一个形如“木乃伊”般的可怜老妇人。…  相似文献   

7.
著名作家沈从文(苗族)22岁离开家乡到北京谋求生存和发展,不管是穷途潦倒,倦屈于湘西会馆冰冷的楼梯间,还是后来功成名就,称誉文坛,都时时思念着自己的故乡。正如他所说的:“我的生命在这个环境中成长,因之和这一切都分不开。”“苦苦怀念我家乡那条沅水和水边的人们。”几十年来他对故土这种深深的眷恋,演绎了一个个感人至深的故事。  相似文献   

8.
2004年我留下了两个心结,一是在一片对民族民间文化传承的叹息声中,某一天我终于听到了另外一种声音,却总没有合适的机会让它呈现为我们刊物的文字;二是一位叫周永才的老人,断断续续寄来近7万字工工整整的手写稿,却因种种原因无一见刊;“同一片蓝天下”所关注的希望工程、扶贫、支教、支卫、三下乡等等,兴许面对的都是一些个人“无能为力”的却需要大家“尽心尽力”的现实。所以,本栏目让这两位老人“打头阵”,因为他们的认真、执着与自信所彰显的应该正是我们“同一片蓝天下”的本质。  相似文献   

9.
我是南方人,四十多年来领略过不少山水,却从未去过草原。这次我们终于要去广西与湖南交界处的八十里大南山,去领略那诱人的南方高山大牧场——城步南山牧场。要第一次住蒙古包,第一次喝刚挤出的新鲜牛奶(可能还是自已动手挤出的),第一次骑马在高山草原上奔驰……简直太诱人了!  相似文献   

10.
沈从文的创作是站在本土文化立场,为湘西文化代言.他用带有原始色彩的湘西民族民间文化来批判城市现代文明的扭曲和变异,呼唤率真人性、自然生命的复归,以拯救现代文明中人性的异化.这种对湘西民族民间文化的阐释蕴含着人类学的以他者为我者反光之镜的文化思想.  相似文献   

11.
沈从文的边城小说以富有意味的叙事形态探索与表现各种生命形式,揭示民族生存之路,呈现出与众不同的价值取向和超脱世俗的人格内涵,赋予他的边城世界迷人而独特的光彩。  相似文献   

12.
张竞 《民族论坛》2001,(4):28-29
赵湘,瑶族,湖南人。1975年6月成为江华民族歌舞团一名舞蹈演员,同年9月考入中央民族学院艺术系舞蹈专业,1987年,以优异的成绩毕业后,分配到中央民族歌舞团工作,任主要演员至今。1980年,表演《追鱼》荣获首届全国舞蹈比赛少年组表演一等奖,之后,她的作品又先后获得二十世纪华人经典作品二等奖、1997年第七届全国孔雀杯舞蹈比赛表演二等奖等诸多奖项。作为当代少数民族舞蹈的优秀表演人才,赵湘多次参加国内外重大艺术活动,并多次随团赴美国等地访问演出。2001年5月,在北京举办个人专场独舞晚会“我从瑶山来”获得极大成功。  相似文献   

13.
向洁 《民族论坛》2010,(5):38-39
旅游学研究发现旅游目的地形象是吸引游客的关键因素。大湘西旅游业和其他多数行业一样受困于目前经济局势,欲摆脱困境持续发展,必须树立成功有效的旅游形象以吸引更多游客。因此,利用认知度、美誉度和联想度极高的沈从文及其湘西文学世界,发掘其中最容易被游客所感知、识别、并留下深刻印象的相关元素,构建和推广湘西旅游形象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4.
文学家的个人经历对其文学创作会产生很大的影响,在文学家的作品中都会有所呈现.在现代文学的诸多作家中,沈从文的经历是相当奇特的.从湘西的懵懂少年到北京的漂泊最后成为一代文学大家.这样的经历在其作品中同样有所呈现.  相似文献   

15.
文学家的个人经历对其文学创作会产生很大的影响,在文学家的作品中都会有所呈现。在现代文学的诸多作家中,沈从文的经历是相当奇特的。从湘西的懵懂少年到北京的漂泊最后成为一代文学大家。这样的经历在其作品中同样有所呈现。  相似文献   

16.
舒刚波 《民族论坛》2008,(10):60-61
建国前对沈从文文本有两种不同的阐释:一种是欣赏者的态度,他们认为沈从文的文章就像一幅美丽的乡村画,而另一种是批判者的声音,他们认为沈从文作品的思想非常空虚,缺乏理性,是典型的地主阶级文艺。  相似文献   

17.
张华 《民族论坛》2007,(8):42-43
沈从文是一个风格独特的作家,同时也是一位有个性、有影响的批评家。沈从文的文学批评极力维护文学独立、自由、纯正的品格,同时也强调文学对民族品德重造的社会作用,主张以美育代替宗教,以文学代替经典。  相似文献   

18.
耕夫 《民族论坛》2002,(5):61-62
<正>今年是沈从文先生诞辰100周年。回顾先生坎坷多舛的人生之路,我再一次被先生那卓越的才华、执着的品质和高贵的人格所深深打动和折服。——“星斗其文,赤子其人”,兆和先生镌刻在碑文上的这两句诗,的确是对沈先生最恰如其分的评价。1902年12月28日,沈从文诞生在湘西“边城”——凤凰县沱江镇一个旧军官家庭。祖父沈宏富曾任清末云南  相似文献   

19.
回头人生     
人生的要务在于不倦地前行,但我们也不妨时常回头。  当我们还是少不更事,跌跌撞撞一路跟着感觉朝前走,却越走越懵懂越走越迷惘时,不妨回一回头;当我们正值花样年华,却被飘逝的虚缈爱情折磨得形容枯槁几乎忘却了人生的要义时,不妨回一回头;当我们已是事业有成,却忽然感觉自己所做的并非自己的最爱,强烈渴望去圆儿时之梦时,不妨回一回头;当我们阅尽沧桑,生命的年轮刻满时间的风霜雪雨时,也不妨回一回头……  光阴似箭,岁月如歌。回一回头,生命将因此而增添一缕鲜活,人生也因此而焕发一份靓丽。  回头是回头看,是对…  相似文献   

20.
广西融水苗族自治县的各族人民,谁不知晓何方礼这个名字?巍巍的元宝山用仁慈宽阔的胸怀拥抱着这位来自四川通江的武警战士;清清的贝江用清澈透亮的河水滋润着这位来自远方的汉家男儿。大苗山的人民,对这位善良朴实的了弟兵深怀敬意。  他们热情地称赞何方礼是瑶族同胞的“贴心人”、“好帮手”。融水大地上传诵着的这个名字和他那热心助学、无私扶贫的感人故事,就象和煦的春风,久久回荡在大苗山的峰峰岭岭……入伍来到大苗山  1992年12月底,何方礼从四川通江县入伍来到武警融水苗族自治县中队服役。中队驻地在融水县城。到中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