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辩证法:作为一种描述方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柏拉图的概念辩证法结束了古希腊辩证法与“客观规律”和“形式逻辑”的未分化状态,使辩证法具有了自己独立的形态。古希腊辩证法所揭示的是概念描述的初级形式,康德的辩证法反映了概念描述的高层次特性,黑格尔的辩证法代表着人类描述从两极对立走向对立两极之间联系的建立,而马克思则使辩证法转向实践。作为对两极对立的(二分的)描述方式反思和超越的结果,辩证法是一种描述方式。它是对形而上学绝对概念描述的超越。辩证法的客观化必定使人们的思维陷于混乱。  相似文献   

2.
关于“美”的言说已有千年历史,对此的研究更是一个值得探讨却让人倍感沉重的课题。中西美学五彩缤纷的“美是什么”的思考、追问与回答,可分为两种方式:叙述与描述。叙述是对“美是什么”的回答,描述是对“美在哪里”的回答。由于先在逻辑与提问方式的局限,“美”的言说方式尚不能无限接近美的本质。  相似文献   

3.
广丰方言形容词构成的特别格式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广丰方言与“重叠”、“附加”语法手段有关的形容词构成格式中,“BBA”式具有形象性并着重强调程度,“AA儿”式表程度强化且带亲切语气,“AA试”式表程度弱化也可兼表对程度的评估,“AA起”式以对动作的描述表示事物的性状,“AA动”、“AA转”、“AA开”式描述事物处于某种运动状态之中,“大/衰+量”式则由形容词与量词组合而成表示性状程度的大或小。  相似文献   

4.
从“再现”和“感知”这两种身体史的广泛取向的角度,对中国古代思想中“时间的身体”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中国古代的身体观念与医疗方式都建构于时间观念的基础之上;身体结构的描述多使用符号与象征方式,依照时间结构建立了相应的身体结构,世界的构成被用于描述身体;在身体表征和如何对待身体方面则多以感知和经验的方式来处理,身体对季节和时令变化的感知和经验被用于描述身体本身.  相似文献   

5.
根据“上古图文”与“传世文献”之二重证据体系研究发现:中国上古神话并非古人“幻想”之产物,而是先民以其“自然观念”和“自然语言”对上古“飞碟时代”之描述。先民没有与“飞碟时代”对应的“科技观念”和“科技语言”,他们以其“自然观念”和“自然语言”对之所作出的理解和描述,就形成了以比喻、形似、隐喻、暗示等“谜语”形式说出的上古“神话史”。所以“飞碟观念”正是破解中国上古“神话—谜语”的金钥匙。  相似文献   

6.
《赫索格》是索尔.贝娄的代表性作品。在描述马德琳形象时,作家通过男主人公将自己的思想情感与价值取向强加在女主人公身上,致使马德琳成了一个与“我”相对立的他者形象。贝娄运用描述者掌控的话语权力,不仅遮蔽了马德琳的真实面目,还对其形象进行别有用心的歪曲与改写。贝娄对“他者”马德琳的态度,客观上反映了作家的自我中心意识与男性沙文主义思想。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社会学的“世代研究”、“青年研究”出发,尝试对“90后”青年的社会境遇进行描述与分析,并由此探索“90后营销”的相关策略。  相似文献   

8.
内省法作为心理学研究的一种方法,构造主义心理学的奠基人冯特将其与实验法相结合,主张使用“自我观察”,“自我体验”的内省法,但他更注重实验;而构造主义的代表人物铁钦纳将“内省”与“实验”结合起来,但更侧重内省。就构造主义心理学流派而言,他们都对内省描述的要求严格,为内省法规定了种种限制,但终究属于主观的描述方法。最后对此学派提出的内省法进行了一定的评价。  相似文献   

9.
作为文化的传承和延续的重要载体,教科书反映了特定时期的社会思潮、文化传统、科技水平、民众心态等多种因素的综合,而其对“他国”的描述或“他国”对本国的描述则直接关系到青少年“他国”或“本国”形象的塑造,从而对未来两国人民间的相互理解与交往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通过对美国当代社会历史教科书中中国形象的分类整理,可以看出,美国教科书中差异化的中国形象包含着美国人对“中国”这个他者的理解,隐匿于其后的则是进行着主体选择接受的“自我”,凸显了两者各自所处文化与意识形态空间的差距,从而体现了国家权力通过教育在确立民族认同的过程中的作用与方式。  相似文献   

10.
巴赫金主要从“狂欢化的世界感受”的范围来描述狂欢节,流行文学与艺术正带有这种狂欢化的感受与思维。本文主要从巴赫金的论述里提取几个关键词来加以描述。  相似文献   

11.
本文对先秦具有代表性的著作《孟子》中的“其”作穷尽性的描述,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并与《论语》中的“其”作比较,为充分研究先秦汉语的“其”提供资料。  相似文献   

12.
“抽象性描述”是绘画艺术表现手段中的重要形式之一。绘画艺术在凝固的时间和具体的空间上,存在着一定的表现手段。考察这些表现手段中“抽象性描述”的表现形式,便可以从造型艺术质和量的规定性中,确定“抽象性描述”的应用范围和美学位置;考见“抽象性描述”在绘画创作中的存在价值和地位;明确“抽象性描述”在绘画艺术实践中的实际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基于艺术学理论的中国艺术史,本质上是综合的、宏观的、整体的研究与描述的中国艺术史,即是“复数”的艺术史形态,不是分门别类的门类史的形态,也不是“拼盘”的艺术史形态。将各种艺术门类同时纳入“史境”中,整体地研究中国艺术各种现象的形成与流变,整合艺术门类的材料与作品,对“史境”中的共同艺术规律和艺术现象进行综合的描述,避免像过去的艺术史成为门类艺术史的“拼盘”方式。这是在一级学科“艺术学理论”基础上,建立、架构与整体地建构中国艺术史学的起点和基本方法。  相似文献   

14.
“與”字为“譽”字的初文,本义是赞誉,造字意图源于对战争中胜利场面的描述,是对抬起、举起勇士的欢呼场面的刻画。“與”字和“与”字是繁简关系,“与”是“與”简省而来的,“ ■”、“■”是“与”的较早写法,“与”字的写法来源于“牙”字字形隶变过程中的异体写法。  相似文献   

15.
“地”作为一个助词(或词尾),从古到今,变化是比较复杂的。本文从历时的角度出发,对其用法作出比较全面的描述,提出“地”的相关问题,描述“地”的具体用法演变及各个阶段“地”的语法功能及其演变轨迹。  相似文献   

16.
虚与实,是写作艺术中常用的概念。但是,何谓实,何谓虚,历来具体所指又不尽相同。归纳起来,无非是从内容和形式两个角度、两个方面来认识的。从内容的角度看,“实”是指对事物的具体描述,“虚”是指从所描述的事物中引发、升华、联想出来的思想意义和道理。从表现方法的角度来看,“实”是指从正面直  相似文献   

17.
作为人类处境之一的孤独话题,从来不乏探讨者与追问者。王安忆是其中对之进行持续真诚关注和全程深度表达的极少数作家之一。本文从“人与人的隔绝”、“人与城的对峙”、“溯源与寻根:孤独之因与彼岸之路”三个方面为王安忆对孤独主题的深度把握作勾勒式描述与具体剖析  相似文献   

18.
咱北京城有个说法,“东富西贵”,意思是说,北京城东面有钱人较多,西面地位高的人较多。“东富西贵”之说,并不只是现象描述,而是有历史渊源的。但是,历史上最早关于“东富西贵”的描述,与今天人们理解的意思可不完全一样了。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管理学的角度,通过中国传统政治文化与现代管理思想的对比研究,描述了“大一统思想”、“中庸思想”、“小农平均思想”、“封闭思想”对现代管理的负面影响,就中国传统政治文化与现代管理思想的关系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20.
从“法度”到“活法”──江西诗派内部机制的自我调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就江西诗派极为关注的“法度”与“活法”问题做了细致的探讨和梳理,试图从二者关系上描述出江西诗派理论及诗风的演进过程。其中详细描述了黄庭坚“法度”理论的具体内涵及其对江西诗派形成的重要意义,并对王安石、苏轼就法度与自由畸重畸轻的态度进行辨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