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库雅喇人编入满洲八旗,始于清政权入关之后,与在努尔哈赤、皇太极时期就被大量编入八旗的东海瓦尔喀部、虎尔哈部和渥集部有较大的不同.库雅喇人源自东海瓦尔喀部,明末居住在图们江下游以及附近沿海地区,被清(后金)政权称为库尔喀部,自天聪三年(1629)开始向皇太极朝贡不断.清政权入关之后,在东北地区"招抚新满洲",库雅喇人成为最早编入八旗的新满洲成员,在反击沙俄侵略、保卫东北边疆中作出了突出贡献.  相似文献   

2.
入关后,特别是在康雍时期,为加强对东北少数民族的管理、填补东北防务空虚、巩固东北边疆,清政府在东北地区实行"徙民编旗"政策,将少数民族部众大规模迁入内地,以"新满洲"形式编入满洲八旗.这对于加强东北边防,巩固边疆有着重要意义.本文试以库雅喇为例,对"新满洲"形成问题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3.
今日满族的哈拉(姓氏)、穆昆(家族)多源于女真社会,它既是血缘关系,又是地缘关系的区别和代号。满族“姓”是最早产生的血缘关系产物,而“氏”却属于“姓”内部的派生范畴,故沿有同姓异宗,或同宗异姓之说。 根据《八旗满洲氏族通谱》、《皇朝通志·氏族略》等记载,满族总计有姓氏679个左右,其中有225个产生于今黑龙江地方,余下者则产生于辽宁、吉林两省境内。由此看来,黑龙江地方是产生满族姓氏的故乡之一。  相似文献   

4.
满族古称女真,1635年皇太极以行政命令的形式定名为满洲。满洲一词来源于佛教曼殊,是吉祥的意思。为求吉祥如意,满族的宫庭  相似文献   

5.
论满族的崛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满族史的开端 满族的历史从何时开始?直到现在,各种说法仍然是很混乱的。从清朝的前身后金,历有清二代,有关记载,史不绝书。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清太祖武皇帝弩儿哈奇实录》(以下简称《清太祖武皇帝实录》),所载如下:“满洲原起于长白山之东北布库里山下,一泊  相似文献   

6.
撷美丰宁     
河北丰宁满族自治县是一个以满族为主体多民族聚居的县。在清代以前的漫长岁月中,这里是山戎、库莫奚、契丹、女真、蒙古等民族长期游牧之地。清代以后,满洲人进入丰宁。到康乾时期,这里的人口已十中有七是满族人。建国后,由于落实党的民族政策,满族人恢复民族成分,并于1987年成立了丰宁满族自治县。  相似文献   

7.
论鳌拜辅政     
鳌拜,姓瓜尔佳氏,满洲镶黄旗人,是清初满族重要的军事将领,荣任辅政大臣,执掌军国大权。顺治十八年(1661)正月,世祖福临病死,其子玄烨继位。从这时起直到康熙八年(1669)五月的八年零四个月,常被史家称作“鳌拜辅政”时期。以往对鳌拜辅政的评价多持否定态度,当我们对鳌拜及其辅政时期的各项政策进行了考察之后,发现无论是鳌拜个  相似文献   

8.
满族是我国一个具有深远历史渊源的古老民族。曾涌现出大批的政治家、军事家、艺术家、语言学家、作家。满文的初创和改进者额尔德尼与达海就是满族史上两位杰出的语言学家。额尔德尼(?——1623)世居都英额,姓纳喇氏,清太祖努尔哈赤时来归,隶属满洲正黄旗。少年时聪明敏锐,兼通蒙古语和汉语,曾跟随努尔哈赤征伐蒙古诸部,招纳降附,卓有劳绩,赐号巴克什(博士)。满族的日  相似文献   

9.
试论达海     
在满族文化史上,达海是一位卓有成就的满族学者、翻译家和语言文字学家.对满族社会历史的进步与发展,对满汉文化的交流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堪称为满族文化史上的"一代杰出之人."一达海(1594——1633),"满洲正兰旗人,世居觉尔察,以地为氏.祖博洛于国初归附,父艾密禅官至散佚大臣."达海出生在女真族贵族家庭,自幼受到良好的家庭熏陶,加上聪明敏捷,勤奋好学,"九岁读书能通满、汉文义",就当时的女真族社会文化环境来说,真可谓"神童".及长被清太祖努尔哈赤"召直左右",成为颇受努尔哈赤和皇太极  相似文献   

10.
知识荟萃     
“八旗制度”八旗制度,清代满族的一种社会组织形式。明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努尔哈赤在“牛录制”的基础上初建黄、白、红、兰四旗,万历四十三年,增建镶黄、镶白、镶红、镶兰四旗,共为八旗。每旗(满语称“固山”)下辖五参领(满语“甲喇”)每参领辖五佐领(满语“牛录”)。凡满族成员分隶各佐领,平时生产,战吋从征。八旗制度在建立初期,兼有军事、行政和生产三方面的职能,是与当时满族社会经济基础相适应的,对推动满族社会经济的发展起了积极作用。入关后,满族统治阶级利用八旗制度加强对人民的控制,作为一个军事组织,  相似文献   

11.
据《皇朝通志·氏族略》记载,满族姓氏有六百七十余个。其来源各异:有以地为氏者,如纽祜禄氏、董鄂氏、宁古塔氏;有以部为氏者,如尼玛察氏、完颜氏、纳拉氏;还有赐予的姓氏与更改的姓氏等,都是“女真族社会构成的血缘团体”。①乾隆中后期,满语渐趋衰落,满族人开始使用汉语,随之,“满族在汉族文化的影响下,改易原来的多音节姓  相似文献   

12.
满汉文化交融的杰作──读《儿女英雄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满汉文化交融的杰作──读《儿女英雄传》滕绍箴《儿女英雄传》是满族人文康所撰的清代文学名著。文康姓费莫氏,字铁山,一字悔庵,号燕北闲人,隶满洲镶红旗。生活在清嘉道咸同间,大学士温福、勒保之后,故史有“门第之盛,无有伦比”之说。幼年成长于满洲富室。曾任理...  相似文献   

13.
一满洲,是满语 Manju 的发音,这一点已无须再说了。若按清朝官书,在清初(1636年)改国号为清之前,国号称为满洲。与此相反,明治末期的市村瓒次郎氏,根据当时在奉天宫殿新发现的汉文旧档和明、朝鲜的文献,确认清在天命、天聪年间是使用后金或金这样的国号,断定满洲的名称为太宗假造。此后虽然一般人承认了这一新说,但也有人认为满洲历来存在部族名称的说法,这引起了国内外研究者的种种论争。三田村泰助氏根据《满文老档》提出异议,认为所谓满洲(Manju)国是统一建州女直的努尔哈赤国,这一点一般认为  相似文献   

14.
要重视满文     
满文不单是满族使用过的文字,还是我国历史上整整一个朝代——清朝近三百年通用过的文字。满族先人女真族曾有过自己的文字,十五世纪中叶废弃,改借用蒙文。明代一部分女真人南迁至今辽宁省境内,在杰出的领袖爱新觉罗·努尔哈赤的领导下,逐渐强大起来,自称满洲,即满族。原来借用的蒙文已不适应形势的发展,清太祖努尔哈赤于万历二十七年(1599)命大臣额尔德尼和噶盖仿  相似文献   

15.
满族风情     
1 黑龙江省满族人口九十一万三千四百九十六人。主要分布在哈尔滨、齐齐哈尔、双城、五常、阿城、宁安、瑷珲、绥化等地,形成大分散、小聚居的特点。满族人民大多居住在农村,从事农业生产。 满族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发源于古老的黑龙江流域。布庠里雍顺就是满洲人的始祖。  相似文献   

16.
黑龙江是满族的发祥地,商朝时称“肃慎”、汉朝时称“挹娄”、南北朝时称“勿吉”、隆唐时称“靺鞨”、辽金元明时称“女真”。17世纪初,努尔哈赤统一北方诸部落,1627年,皇太极继位后,把国号改为“清”,定族名“满洲”(现简称满族)。 为笼络满族统治者,清政府由1645年至1647年,仅用3年时间,就圈占京畿500里内的民地268万垧、牧场方圆450里,分赐给皇室、王公、贵族及八旗官员。土地获得者在旗内设庄头,驱使垦户(汉族农民)耕种,并征收租谷、杂税。这样,入关后的满族同胞在中原封建制度的直接影响下,封建式的关系租佃就很快发展起来。  相似文献   

17.
满族采参     
“东镇三宝”:人参、貂皮、东珠,而人参又为三宝之首。满族称人参为“沃尔豁达”;东北土语呼为“货”、“根子”、“棒槌”;而汉文典籍则又称为“人葠”、“人微”、“神草”、“地精”、“人御”、“鬼盖”等。苍莽的长白山野,是我国盛产人参的宝地,也是满族人民繁衍生息的地方。满族,是明朝末年以建州女真部族为主体的女真部族与蒙族、汉族及东北其他部族逐渐融合的共同体。“满洲”这个名称1635年正式出现,而其主体“女真”之名,则早在十世纪初,就见称于世了。到十四世纪后  相似文献   

18.
凡到过沈阳,游览过福陵、昭陵、盛京皇宫的人,都会发出这样的感慨:辽宁真不愧是满族发祥地呵! 满族直接祖先是明代的女真人,繁衍、生息于白山(长白山)黑水(黑龙江)之间,明代中叶以后逐渐南迁,其建州部和部分海西部女真人定居今辽宁境内。公元1616年,强大起来的建州女真部的首领努尔哈赤在统一女真诸部的基础上,于赫图阿拉(今辽宁省新宾满族自治县永陵镇老城村)建后金国,1621年迁都辽阳,1625年迁都沈阳,并创建八旗制度,把征服的女真人都纳入八旗组织之下。1626年,其子皇太极继位,实行了一系列改革,加速了女真社会的封建化进程。1636年,皇太极称帝,改国号为“大清”。在此前一年,宣布除女真旧称,定族名为“满洲”,即今日所称之满族。 1644年以后,清朝虽然定鼎北京,并将大批满族人带入关内,但因辽沈乃其肇头之地,一直予以十分重视。就在入关的当年,即下令以沈阳为陪都,尊为天眷盛京,  相似文献   

19.
村屯名称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着各民族的分布与迁徙,也反映出该屯落所处的地理位置。本文试图对塔哈河流域的达斡尔族、满族屯名作一简要分析,恳请专家学者指正。 塔哈河属于嫩江水系,发源于富裕县塔哈满族、达斡尔民族乡东塔哈村之东北。流经东塔哈(达斡尔族屯)、塔哈(汉族屯)、大马岗(满族屯)、小马岗(满族屯)、小高粮(达斡尔族屯)、大高粮(满族屯)、西塔哈(达斡尔族屯)等村落之后,汛期则流入嫩江,枯水期则潴于草原,约长40多公里。  相似文献   

20.
满族是一个伟大的民族,它所建立的清朝,是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统治中国近300年之久。满族在自身的发展过程中创造的民族文化,对中国历史发展的进程产生了重要作用,影响曾波及世界。在国际上,对满族的研究也成为一门显学即满学,亦称满洲学,它是国际学界所称的“中国学”(也称汉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张佳生先生主编的《中国满族通论》集中了辽宁省的十数位史学界和满学界专家,以充分、翔实的史料为基础,吸收了以往满学研究的相关成果,历时10余年,几易其稿,终成此书。全书92万字,共21章,并配有160余幅精美的图片资料,分别对政治、经济、军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