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酒,满语称“阿鲁克艾”。满族先氏早就有饮酒风习。古籍中记载:女真人嚼米酿酒,饮能至醉。女真皇帝金世宗回故里上京(今黑龙江省阿城市境内),宴宗室于皇武殿,君臣欢饮。当时,亲戚团聚,朋友幸会,战士出征,都用酒助兴,以酒壮胆。延至清太祖努尔哈赤时,饮酒之风更烈。宴会,盟誓都离不开酒。只是饮酒的方式颇为别致,不象汉族等民族,先喝酒,再吃饭,而是食罢以簿酒传杯而饮。  相似文献   

2.
晚唐五代敦煌僧尼饮酒原因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僧尼不得饮酒是佛界通行的一条根本大戒 ,五戒、十戒及具足戒都禁止僧尼饮酒。戒律规定 :饮一滴酒甚或手拿酒器都是犯戒。敦煌佛寺亦不例外 ,S.2 5 75《戒坛榜》规定“甘汤美药 ,各住于时供承 ,非食醇醪 ,切断不令入寺。”但从大量敦煌文书看 ,现实生活中敦煌僧徒并不忌酒。从高级僧官都僧统、都僧录、都教授、都僧政、都法师、都法律、都判官到中级僧官教授、僧政、法师、法律、上座、寺主、判官 ,下至一般僧人徒众 ,基本都饮酒。如 P.2 642《诸色斛斗破用历》:“粟壹硕肆斗付武上座贴麦酒用。”S.1 5 1 9《某寺诸色斛斗破历》:“面贰斗 …  相似文献   

3.
诗与酒的关系是那样源远流长、亲密无间,以至寸我们翻检中国诗歌史的章章节节,随时都能闻到扑鼻的酒香。从三千年前的《诗经·周南·卷耳》开始,诗与酒就成了形影相随、难分难解的忠诚伴侣。自屈原以降,许多诗人都因酒赋诗,饮酒赋诗,留下了一大批千古不磨的诗章,既给中国涛歌史增了辉,也给中国酒文化史添了彩,说是“饮酒者莫如诗。饮,诗人之通趣矣”、“听说诗人都解饮”,并非夸张之语。  相似文献   

4.
<正> 诗和酒联系在一起,是陶渊明诗的一大特点,也是他开创的一种风气。魏晋时代,“宽袍大袖,大家饮酒”,是一种时风,曹操就好喝酒,《短歌行》曰:“何以解忧?惟有杜康”。孔融更嗜酒,有借醉辞婚的故事。刘伶“唯酒是务”,还作有《酒德颂》。陶渊明不仅嗜酒如命,而且在晚年贫病交加、缺酒和无酒可饮时,把酒友颜延之送给他的二万钱全数交给酒家,充作酒资,以便随时零碎取饮。他饮酒唯恐不足,甚至虚拟死后也会遗憾:“但恨在世时,饮酒不得足。”(《挽歌诗》)颜延之给他作诔,也说他“性乐酒德”。而更重要的是酒是他诗歌创作的主要的题材内容。收在陶渊明集子里的一百四十二篇诗文中,说到饮酒的有五十六篇,占三分之一多,其中以酒命题的,就有二十三首。较之“酒仙”李白现  相似文献   

5.
曾春海 《中州学刊》2007,(1):175-180
竹林七贤的风姿情调多表现于其饮酒的品味和格调上。中国自古即是一个爱好饮酒的古国。儒家“酒以成礼”与道家的“饮酒则欢乐”或以酒抒情形成了名教与自然的对峙态度。汉代礼法森严,文士多感钳制,即借酒摆脱礼制的束缚。汉魏之际,许多名士即基于不同的角色而对酒的社会规范持不同立场。七贤善饮,亦表现出不同的酒量、酒德与酒品。阮籍的饮酒是全身避祸,是酒遁,有时借酒公然向名教权威挑战,亦借酒发抒率真性情。嵇康喜饮,而从道家清心寡欲立场上更反对酒色,但也认识到了饮酒怡养身心、营造生活情趣的正面价值。相较而言,刘伶的饮酒是痛饮豪饮,他是在借酒所催发出来的原始生命力,使其心灵超脱。如果说阮籍放达的饮酒是有所为而作“达”故得“至慎”美名,阮咸的耽酒虚浮、与猪共饮则是无所为而作“达”,则是一种沉沦。七贤中向秀饮酒态度最为平淡。他对饮酒兼容了儒道的名教与自然,但求中和之理以两全。山涛借酒交友,借酒怡情遣性,他酒量大而有节制,颇像他的为人处世。王戎饮酒有时狂如阮籍,有时又掌握节度似山涛。综之,面对政局的多变和人生的无常,通过饮酒,来提升心境以消解是非、荣辱、生死、苦乐的偏执,企求臻于与道冥合、逍遥自适的超世俗之至境,这是七贤及多数士人饮酒心态的普遍写照。  相似文献   

6.
说起投资,有人马上想到一个“钱”字。诚然,没有钱是不行的;但是,钱也不是万能的。好,看一看日本亚洲饭店老板怎样利用蓝天白云、气候变化发财的实例。 该饭店位于日本著名旅游胜地富士山脚下的中山湖畔,设备齐全,装潢豪华,服务质量好。照理,在这客流量集中的风水宝地,生意不成问题。无奈,前后左右饭店很多,客源分流,竞争激烈。有天时值大雨滂沱,老板凭窗远眺,远处云遮雾障,巍峨的富士山全然不见影儿。这平平常常的自然景象,倒使老板心生一条发财妙计。 几天后,他在饭店门口贴出一张特别启事:“欢迎各位旅游者入住本店,如果你在本店有1小时看不到美丽的富士山顶,本店将分文不收住宿费。” 好消息传得快,不出几天,就有很多旅游者冲着这“白住旅馆”目的而来,饭店入住率100%。老板笑逐颜开,忙着腾出办公室布置新房间满足更多旅客要求。餐  相似文献   

7.
“饮 ,诗人之通趣矣。”1唐代诗人中嗜酒者大有人在 ,其中不乏以酒为号者。初唐诗人王绩自号斗酒学士 ,盛唐诗人元结自号酒民 ,中唐诗人白居易号醉尹、醉司马、醉傅和醉吟先生 ,晚唐诗人皮日休则自号醉士。不过 ,其中饮酒最为出名的当数酒仙李白。李白之嗜酒与豪饮世罕其比。他有知己时“两人对酌山花开 ,一杯一杯复一杯”(《山中与幽人对饮》) ;朋友不在时则“独酌劝孤影”(《独酌》) ;高兴时“烹羊宰牛且为乐 ,会须一饮三百杯”(《将进酒》) ;忧愁时“涤荡千古愁 ,流连百壶饮”(《友人会宿》) ;酒瘾发作时恨不得江水变为美酒 :“遥看汉水…  相似文献   

8.
周末他请三个人吃饭,两位是他的上司.一位是相识多年的朋友。中午他就打电话跟他们联系,每个人都说“没问题。”于是他在酒店订好了包厢.并提前半小时赶到。服务生问他“现在上菜吗?”他说:“上。”又问:“标准呢?”他说:“当然是680块钱的。”这个酒店的火锅套餐分180元、380元和680元三个档次。请客时他是不会给自己丢面子的。  相似文献   

9.
齐白石,湖南湘潭人,是名扬中外的绘画艺术大师,他年寿高丰,堪称翰墨林中的老寿星,享年高达94岁。齐白石的长寿秘诀在于他笃信老人的养生“七戒”,并信守不渝,坚持不懈。这“七戒”是: 一戒酒:齐老高龄时深知饮酒不利于健康,他尽管经常出席各种酒宴,但却很少用酒,每当席间同座举杯劝饮时,他常以“谢谢,不会用酒”或以茶代酒婉  相似文献   

10.
《宁夏社会科学》1984年第4期载有《隋唐时期北方民族与中原的关系》。此文有这样一句话:“唐太宗下诏命张饮、高会接见了各族首领……”(见第90页倒数第11行),这里,把“张饮高会”拦腰断开,加一“命”字,成了两位唐官的姓名。《新唐书·回鹘上》的原文为:“有诏张饮高会,引见渠长等……”,此处“张”,应读去声,与‘帐”相通。所谓“张饮高会”,就是在帐中设盛大宴会,而不是“张饮”、“高会”二人姓名。  相似文献   

11.
我有一次为自己搜索打算入住的柏林酒店,找到5家备选,然后选了其中一个一下子就吸引到我的。但我又不太相信自己的直觉,还想再比较一下这5家酒店,于是我收集了很多的信息,努力地浏览大量关于各个酒店的照片、评价、评估和博客文章,点击观看了无数的视频,两个小时之后我还是选择了自己一开始决定的酒店。看上去额外信息的大量堆加并没有使我做出更好的决定。相反,如果把为了寻找酒店而消耗的时间折算成钱,我应该都可以去住凯宾斯基酒店了。后来我发现不仅是我,医生、经理人、股民……大家都渴望更多的信息,即使是不重要的事。  相似文献   

12.
一、“饮涧”是“入涧饮”吗 ?茅以升先生在《中国石拱桥》一文中引用了唐朝文学家张 的一句话 :“望之如初月出云 ,长虹饮涧。”作者用它对著名的中国古代石拱桥赵州桥的外形作了高度赞美。对于此话 ,无论是人教社 1993年版 ,还是 2 0 0 1年版初中《语文》教科书 ,在其注释中 ,均将其释作 :“看起来好像是穿出云层的一弯新月 ,又像是入涧饮水的一道长虹。”(前书见三册第 5页注释③ ,后书见四册第 11页注释① )显而易见 ,两个版本均把“饮涧”释作“入涧饮”了。“饮”是动词 ,“涧”是名词 ,它们之间是动宾关系。这与动宾短语“走山路”…  相似文献   

13.
满族茶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据《松漠纪闻》记载:女真人在婚嫁喜庆之日,饮酒之后,仅留上等客人饮茶,可见茶食之贵重。 满族在入关前,喜饮马奶、牛奶、羊奶。入关后,受汉族饮茶习俗的影响,城镇的满族也开始饮茶,以绿茶、花茶为主,也有饮红茶者。而且待客必有茶,其茶具多为带盖的瓷茶碗,精巧美观,琳琅满目。 农村满族人也有饮茶习惯,不过他们饮的大多是自己制作的土茶,如有用春天嫩柳芽焙制的柳蕾茶,常用来待客,喝了能清火败火明目。陶弘景伤科中载:“柳叶煎水可洗疮。”李时珍《本草纲目》中论:“柳根可治黄痤、百浊。酒煮熨,可治风肿,止痛,消肿去瘀。”可见柳蕾茶是有一定健身疗效的。还有一种土茶,用野玫瑰叶(间或有少量的花)、黄芪、达子香(一个山杜鹃花)叶晒干泡饮,也十分清香。用炒糊的小米泡茶,也是一种饭后助消化的土茶。依兰、双城一带满族还喜饮一种酸茶,用黄米面加豆面发酵后,熬沸饮用,味带酸甜,十分好喝。  相似文献   

14.
克林顿当选美国总统后不久,我弄到了一份克林顿最爱吃的菜的菜单,同时了解到克林顿年轻时的绰号叫“滑头威利”。于是我把自己的餐馆改名为“滑头威利餐馆”,接着推出一系列克林顿最喜欢吃的菜,同时做广告,宣传本店的菜是克林顿总统最爱吃的。我还在  相似文献   

15.
彼小星,彼小星,三五在东。维参与昴。肃肃育征,肃肃育征,夙夜在公。饱衾与。实命不同!命不犹!《诗经》中这首《小星》是一个行役在外的下层官吏的怨刺诗。笔者认为,诗中“夙夜在公”的并非这个“宵征”的下层官吏,诗人是在运用对比之法。“夙夜在公”之语还见于《鲁颂·有观》:“夙夜在公,在公明明”、“夙夜在公,在公饮酒”、“夙夜在公,在公载燕。”这里“公”指公堂、公所;郑筹:“早起夜寐,在于公之所。”古之公卿大夫在公所饮复用餐,《左传》襄公二十八年载“公膳日双鸡”,杜预注:“卿大夫之膳食”。《召南·羔羊》篇…  相似文献   

16.
“夸父逐日”是我国古代的著名神话之一,见之于《山海经》。 一、《山海经·大荒北经》: “夸父不量力,欲追日景(影),逮之于禺谷。将饮河而不足也;将走大泽,未至,死于此。” 二、《山海经·海外北经》: “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  相似文献   

17.
《南方论刊》2012,(5):138
汉永酒店是由深圳市汉永实业有限公司投资,按国际星级标准设计建造的一家商务型涉外酒店。酒店座落于深圳市宝安区福永街道中心商业区繁华地段,距离深圳国际机场、福永港码头仅需5分钟车程(来往香港、澳门码头只需1小时),至  相似文献   

18.
顾涛 《文史哲》2022,(2):31-44+165-166
周代乡礼的礼义,经由分析《仪礼·乡饮酒礼》所载仪节设置,可抽绎为三个层面:宾主之间,礼让致敬;长幼之间,尊长身教;全乡官民,和乐凝聚。由乡长亲自主持的乡饮酒礼,是西周春秋以来乡治精神的高度凝结,是乡里官民会聚的公共空间。乡礼的礼义能否充分体现,取决于乡治的运作是否良善,其中起关键性作用的执牛耳人物,就是乡大夫和乡老。乡治,乃是相对于自上而下的天子、诸侯分封制的另外一条路径,是一种由下而上的社会自发组织模式。学界长期以来对此认识不清,段玉裁亦误释乡礼本义。西汉成帝以来逐渐重建乡饮酒礼,至《大唐开元礼》形成了新的体系,即分列为皇帝养老、刺史乡饮酒和县令正齿位三项仪式近似的礼典。这一历史演变,乃是秦汉以来地方社会组织模式发生根本性变动的结果,而乡礼的礼义内核则在东汉至西晋渐为养老尚齿所寄居,至隋唐以后再一次被乡贡尊贤所占据。乡饮酒礼就像鹊巢之被鸠居,礼制史上的这一演变可称之为“礼仪的鸠占化”。明清以降,尊长、尚齿的礼义与中央集权进一步共振,乡礼再度变质。  相似文献   

19.
编辑同志: 2004年5月10日,张某邀请朋友姚某到酒店饮酒,姚某因不胜酒力而醉,但仍自行开车回家。途中与一大卡车相撞,姚某受伤送往医院抢救无效死亡。经交警鉴  相似文献   

20.
味觉思想之确立,原本作为欲望表达的饮酒被转换为认知方式与思想方法。苏轼、朱肱等人进而从味开始考察酒,追寻酒趣、酒德。尤其从性道之维领会酒,深刻阐发了“以酒为命”“酒近于道”“酒中有妙理”等精义,揭示了酒的形上内涵。自此,对于士人来说,饮酒不是为了满足口腹之欲,它既是一种思想方法,也是性命、道理的展开,更是自觉的精神修行。饮酒敞开酒中之道与理,以及人自身的性和命,酒也就由外在的欲望对象转换成了人的内在精神生命。当饮酒被当作形上活动,日用常行也就有了形上意义,这些洞见无疑为“日用即道”观念提供了必要的精神准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