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许地山是现代文坛上一位风格独特的作家,他的作品题材独特、想象丰富,富于传奇色彩和浪漫主义气息,而这一风格的形成离不开许地山在文学创作过程中对宗教文化,尤其是基督教文化精神的摄入。一方面,基督教"博爱""牺牲"等精神融入了许地山的文学创作;另一方面,《圣经》文学也从叙事模式、修辞手法等方面启发了许地山的艺术表现;同时,为推动基督教与现世人生的融合,许地山亦对于基督教理论进行了深刻的反思。  相似文献   

2.
在贺麟的新心学理论体系中,基督教精神是其不可或缺的内在的思想质素.贺麟认为,由于儒家在宗教维度上的不足,因此,儒家思想需要借助于接纳基督教精神而予以发挥.关于基督教与科学、民主、物质文明建设以及民族主义等关系问题,贺麟从社会学的视野给予了正面的解答,表现出明显的亲基督倾向.但是,贺麟的"护教学"有其"另类性",即它不具备教会性.也就是说,贺麟所护卫的不是作为宗教的基督教,而是表达人类终级关怀的基督教精神.  相似文献   

3.
“五四”新文化运动反对旧伦理传统,力求建设新的伦理.许地山作为一名立身于新旧交替时代的学者作家,也加入了这一探讨.许地山推崇宗教的价值,在宗教资源尤其是基督教的启示下,积极探索新的两性关系、代际关系、人际关系,他的人类整体观也从中展示了出来.  相似文献   

4.
许地山是文学研究会作家中受宗教影响最深的一个,佛教、道教、基督教对其思想和创作的复杂影响,使许地山身兼卓越的宗教研究家、真诚的宗教徒和进步作家多重身份.  相似文献   

5.
许地山萧乾的文学创作与基督教有着密切的关系.在文学观念上,他们力图通过对基督人格精神的认同和推崇,改造民族性格,唤起民族情感.在文学精神上,许地山散播着基督爱的人格和人道主义精神,而萧乾更侧重宗教道德批判.在文学实践上,他们(尤其是萧乾)将反对基督教纳入到了反帝反封建的社会实践中,促进了民族意识的觉醒.  相似文献   

6.
文章把张承志作为当代文化语境中的一个文学现象,分析了他的皈依宗教的原因在于回族血统的感情、英雄情结的共鸣、宗教道德的感召,探寻了他信仰道路上的流浪者形象和他对流浪者的情感,阐述了他在中国信仰的意义包括文化建构和人性关怀两个层面。  相似文献   

7.
艾丽斯·沃克(Alice Walker)是一名妇女主义、环保主义和精神主义的倡导者。其作品以研究黑人妇女的宗教观和宗教经历为基础,并以"精神的幸存"为主题,但与基督教信仰准则迥然有别。小说《紫颜色》体现出沃克的精神世界是对美国基督教文化的批判和超越,是对非洲传统宗教文化的继承和回归。她的作为"祈祷辞"作品的精神意义不仅在于祈求一个和谐大同的世界,更在于改变世界中的宗教,种族和性别压迫,让世界更加美好与和谐。  相似文献   

8.
宗教与其他意识形态一样,是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产物,宗教作为"颠倒的世界观",在过去它"既是被压迫者的叹息,又是无情世界的感情".随着历史的发展,在当今时代,宗教是社会生活特别是精神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有机部分.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基督教在东南沿海农村的传播与发展的状况,就是很好的验证.  相似文献   

9.
圣徒崇拜缘起于犹太教与早期基督教的信仰与仪式,是基督教信仰体系中最具活力的民众信仰.公元4-9世纪,圣徒崇拜盛行于拜占廷帝国.其因在于:一方面,它迎合了当时民众的精神和世俗需要;另一方面,它接纳了传统异教习俗,同时教父们对此采取了务实的"宽容"态度.因此,圣徒崇拜本身体现了基督教信仰的传统与发展、世俗性与神圣性共存的特点,是认识基督教信仰的一扇重要窗口,也是理解基督教能够战胜传统宗教的一个新视角.  相似文献   

10.
许地山作品中人物对爱的执着,体现了基督教爱的忍让与宽容;人物处世的平静与从容,显示了基督教勿虑的观点。作为文学研究会的发起人,许地山创作的人物不做消极避世的隐者,作品中张扬着"文学为人生"的思想。  相似文献   

11.
美是沈从文艺术世界的核心,他善于从文学作品的美学特征来探索作家的审美追求。沈从文认为,诗歌艺术的关键在于"文字技术"与"形式韵律",文体成为其审美批评的测度。从而,沈从文文学批评成功地超越"政见"、"商业"与"友谊"的羁绊。沈从文审美批评的成因与楚文化的熏染以及他唯美的文艺思想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2.
周作人所处的时代是没有自由的,但他却把这种不自由的心境转化为自由的形式(小品散文)表达出来,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他还将现实中沉重的东西尽量予以化解,为自己营造一个轻松自由的精神空间,小品文是周作人心灵世界的自然流露,潜在文字间的那份“苦涩”不仅表明了他的一种“苦中作乐”的生活态度,还指陈着他心灵自由的限度。  相似文献   

13.
包恢提倡自然淡泊的诗歌审美风格和境界,主张天籁自鸣的创作态度,这需要诗人的渐修和顿悟。包恢诗学思想的这些观点是建立在他的心学为主,并综合朱陆的理学思想基础上的。在这个意义上,他成为宋代理学思潮对诗学思想产生积极影响的总结者。  相似文献   

14.
就土家族文人文学的产生和发展而言,田九龄才调高雅的诗作堪称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他的诗作总在“入尘”与“出尘”之间徘徊,描写了神秘瑰奇的乡土山水恋曲与风格峻洁的人间亲友情怀,抒发了田九龄关注现实人生的时调时风和对传统文化的景仰之情。由他肇其端的容美土司土家族文人诗作,从一开始就融入了汉族文学发展的轨道,并在民族文化交流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5.
作者对写作研究的代表性观点进行对比验察和评论后,从目的-互动原则出发对二语写作和写作能力的内涵与特点重新进行界定、解释和描述。研究发现,写作是作者作为认识主体为实现某一特定现实目的而运用语言文字反映客观事物、表达思想感情的一种创造性社会实践活动;写作能力是作者使用目标语言以书面形式为完成某写作任务和实现特定现实目的(多为交际目的)而在社会互动中进行思想、信息和情感传递的创造性能力。  相似文献   

16.
在后世诗论中被誉为天才之作的李白五绝作品,实际上大部分在表现句式和艺术构思两方面都明显存在借鉴前人的痕迹。只是李白善于综合前人的妙处,并融入自己独特的情感体验,使得诗歌意境的呈现更为自然,并在短小的篇幅中创造出独特的豪放风格。应该说,李白五绝创作的"天才"指的是一种在借鉴中超越的能力,他的五绝创作代表了南北朝以后文人五绝创作的又一个高峰,丰富了我国古典诗歌创作的表现艺术,为后人的文学创作提供了有益的启迪。  相似文献   

17.
老舍是编辑家,是20世纪中国最具编辑风格和贡献的编辑家之一,及藉编辑出版推进通俗文艺普及与提高的卓越旗手。致力文艺出版物通俗化、民族化、大众化及中国化,是老舍编辑出版活动的主要贡献。老舍编辑出版理论与其文艺创作理论水乳交融,形成了同一的创作—编辑美学理论。他把创作理想延续至编辑出版理想,赋予编辑出版活动人性化人格化“理想”,将理念和理想贯通于创作、编辑、出版、发行整个精神产品生产的过程。老舍编辑出版活动及其理论是中国编辑史出版史上不容忽视的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18.
李渔是中国戏曲史上第一个自觉地致力于喜剧创作且数量最大、成就最高的作家 ,这种自觉的戏剧行为与他对戏剧艺术的理解、他的人生态度以及他的剧作的服务对象有着密切的联系。李渔虽然身负盖世才华 ,却始终与功名无缘 ,不得不以近于帮闲的身份为达官贵人演剧佐觞 ,在悲剧的人生面前 ,他却以喜剧创作自娱娱人。他对现实不满却不能与所厌恶的社会现象一刀两断 ,因而 ,形成了思想上的深刻矛盾。这种思想矛盾导致了创作中的喜剧精神 ,从而驱使他运用各种艺术手法创造了无与伦比的喜剧效果  相似文献   

19.
少年时代的爱因斯坦在追求知识的基础上,形成他的朴素的唯物主义世界观。爱因斯坦在创立相对论和对统一场论的追求中,确立起他的“场”一元论的唯物主义科学世界观和宇宙宗教哲学世界观。爱因斯坦在少年时代形成的朴素的唯物主义世界观,是以朴素实在论哲学的认识论为根据的;爱因斯坦在科学理论研究活动中形成的“场”一元论的唯物主义科学世界观,是以他在对传统哲学认识论的批判性考查中建立的科学认识论为根据的;爱因斯坦宇宙宗教哲学世界观的核心是他的“上帝”概念。爱因斯坦的“上帝”是在他的科学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对“实在”的最深刻的本质和最普遍的规律的一种信仰。  相似文献   

20.
上海时期的鲁迅脱离教授和官员的身份,成为一个自由撰稿人,同时,上海更加繁荣的报刊业以及政治上的特殊性,使鲁迅后期的杂文更具有公共性。其杂文写作表现为一个公共知识分子面对革命话语、自由主义知识分子话语、商业化文人话语与官方知识分子权威话语时的一种"话语突围"。在这个过程中,他以"人话"的审视为起点,始终坚持"立人思想",秉持"立人话语",始终关注的是公共事务背后的知识/权力关系,其杂文写作本身就是一种话语实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